荆州区位于荆州市市区西端,是荆州市三个中心城区之一,著名的荆州古城即属于荆州区。目前,全区辖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太湖港、菱角湖2个农场管理区以及湖北省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各镇(街办)共辖133个村民委员会和37个居民居委会。全区现有国土面积1045平方公里,人口60.12万。
行政区划
荆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
街道: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城南街道
镇:纪南镇、川店镇、马山镇、八岭山镇、李埠镇、弥市镇、郢城镇
历史沿革
荆州区于1994年10月由原荆州地区江陵县析置。建区之初,全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八岭山、纪南2个乡。1995年2月,经上级批准,撤销荆州镇,以其区域分设东城、西城、城南、荆北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的城南街道办事处挂荆州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1995年8月和12月,经上级批准,纪南、八岭山2乡先后撤乡建镇。1998年6月,经上级批准,荆北街道办事处改建为郢城镇。2004年9月全省进行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将菱角湖和太湖港两个农场划归荆州区管理。
荆州古城
自然地理
土壤肥沃。地势以荆州城为界,北部多丘陵,南部为平原。流经和分布的河流、湖泊有长江、沮漳河、虎渡河、太湖港、龙会桥河、夏家冲、菱角湖(含北湖、南湖、余家湖、张家山4湖)。土壤西北粘、西南砂,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3个土类,自然肥力较好。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6-16.4℃,年平均降水量为904-112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一般在1800-2100小时。
自然物产资源丰富,以植物为最多,动物次之。盛产粮食(水稻、麦、豆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蔬菜、瓜果、林木、药材,以及优质猪、鱼、鸡、鹅等。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盐、澎润土和矿棉石等,除盐外,均已部分开采。
经济发展
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位;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全区城郊特色农业迅猛发展,已建成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特种水产、优质畜禽四大特色经济板块,区内的优质肉鸡可左右整个中南市场,川店镇是中国香樟第一镇。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优质瓜、优质水果也较为著名。全区工业现已形成了石油机械、造纸包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及相应的产业集群,现已建成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拍马造纸工业园、学堂洲新型建材工业园及紫荆、岳山两个工业小区四个工业园区。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目前是全国知名、世界有影响的石油机械生产和研发基地,拍马造纸工业园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造纸基地。区内商贸繁荣,形成了城北物流经济园区和城中商务中心区、城南高校社会化服务区的“一园二区”的商贸发展格局。区内货运、农资、钢材、玻璃、摩配、家具等十大专业市场均具有一定规模,其中荆州农资市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专业市场。
交通概况
荆州古城地处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的交汇点,具有连东西、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宜黄、荆东、荆襄高速公路、318国道、207国道贯穿境内,沪蓉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即将竣工,荆州有望成为湖北第二大交通枢纽。
社会事业
荆州古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有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职工医学院合并而成的长江大学,另有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区内科技力量雄厚,有多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和省、市技术鉴定,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全区基础教育成绩卓著,有各类中小学校57所,在校学生5.4万多人,高考上线万人比连续14年位居全市第一。区内医疗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性医院和专业医院门类齐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
旅游资源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庄王、孙叔敖、屈原都是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长达120回的《三国演义》有72回提到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历史典故,脍炙人口。荆州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被誉为“独一无二的江南完壁”。区内的荆州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碑苑、盆景园、太晖观、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关庙、熊家冢子墓等景点,令人留连忘返。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到此观光,众多商家到此投资兴业。 展望未来,荆州区商机无限,希望无限。全区人民将继续按照“开放引导、工业强区、农业兴特、商贸搞活、旅游做大、和谐共建、党建创新”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和环境优化等工作,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区、和谐新区而共同奋斗。全区人民还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作客荆州、关心荆州、宣传荆州、投资荆州,与荆州区人民一道,共谋发展,同创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