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沙洋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工业增加值48.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0.2%;财政总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4%,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外贸出口55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8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49元,比上年增长18.76%。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家,比'十五”末增加24家;农产品加工值超过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1,被省农业厅授予“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称号。基本形成了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优质畜禽、优质水产和优质蔬菜等六大特设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生猪调处大县及全省粮食主产县、油菜专业大县、水产大县、畜牧大县,连续3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以“一心三区十园”为体系的农业循环经济稳步推进,成为沙洋农业发展的名片。弄铲平注册商标225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件,市级著名商标10件,有42个弄铲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382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县规模企业166家,其中亿元企业21家,形成了以华溢纺织、富泰革基布为龙头的轻纺业,以洪森实业、楚玉食品等为骨干的食品工业,以秦江化工、天一药业为支撑的化工产业,以荆玻股份、荆华铝业、秦江水泥为主体的建材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玻璃、铝型材、水泥、化肥、服装和水产品等名优产品俏销国内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41.4:28.4:30.2调整为31.7:37.5:30.8,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改变沙洋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进入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时期。食品、建材、化工、纺织四大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医药、信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沙洋经济开发区、后港工业集中区和各类特色园区成为产业的聚集区和经济增长点。洪森集团、富泰集团、荆玻集团、秦江集团、明弘玻璃、龙池集团、荆华铝业等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引进中储粮、正邦集团、楚玉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区成功纳入“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片区”,进入鄂西十大核心景区行列;成功举办了三届油菜花旅游节,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油菜博物馆;天源国际、海怡苑等一批星级酒店投入使用。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作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沙洋取得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近百家权威媒体争相报道。
基础设施
境内交通便利,207国道、汉宜公路、荆潜一级公路、荆沙铁路、襄荆高速公路贯穿全县,黄金水道汉江、江汉航线以及即将兴建的“引江济汉”工程在这里相汇,使沙洋成为江汉平原水陆运输的重要枢纽。
围绕”魅力水城,金色沙洋“城市定位,改造老城城区,拓展新城区,做大开发区,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继续加大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和重点小城镇的政策倾斜力度,打造格局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一批特色新农村,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教育资源
该县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确保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7%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城乡文化体育设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性别比例保持在正常水平。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县乡公路、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交通面貌大为改观。目前,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279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82亿元;就业、再就业成效明显;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教育、文化、卫生、社会治安、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交通、邮电、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踏平湖核心区景观休闲带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正日益彰显无限的魅力。
沙洋县实验小学、沙洋师范高等专科附属小学、洪岭小学
沙洋县实验初中、长林中学、后港中学、五里高中、警源一中、洪岭中学、沙洋中学等
旅游资源
沙洋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包山楚墓、楚庄王墓等楚墓群连绵分布,举世无双的“郭店楚简”,震惊中外的战国古湿尸,均出土沙洋,2009年在沙洋出土的严仓楚墓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竹简、兵器、铁器、漆木竹器残片等珍贵文物,堪称“楚文化地下宝库”。沙洋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既是楚国名相孙叔敖、“百步穿杨”神箭手养由基的诞生地,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故乡。沙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刘备与曹操南征大军大战长坂后“斜趋汉津”于此,南宋名将岳飞、边居谊在此筑城抗金,血洒疆场,留下千古英名。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丰厚的沉淀,使沙洋放射出深邃而典雅的人文光芒。2012年3月举办中国农谷·荆门(沙洋)第五届油菜花旅游节。
沙洋特产
米茶:是沙洋人喜爱的夏季主食, 得名于“食之裹腹,饮之解渴”。制作也很简单,将大米放在锅里置火中干炒,至大米发黄带焦时起锅,用清水淘洗后滤去水份,再放入锅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开花,起锅自然冷却即成。米茶水色淡黄,香气浓郁,微甜不淡,略涩不苦,既可代替米饭,又具饮茶解渴作用,为夏季防暑降温佳品,气候愈热,食之愈爽。
马良石头鱼:生长于马良山潜伸汉江河底的石缝中,马良八景之一的“万石撑坡石鱼窝”就是指该鱼的出处。相传,在远古时代,百义与轩辕黄帝在今马良镇一带发生争战,一个用水攻,一个用石挡,打得难解难分。争战造成河流堵塞,洪水泛滥,大片良田被淹,百姓怨声载道。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降旨派雷神劈山炸石,疏凿河道。雷鸣电闪之际,山石如暴雨倾洒江中,碎石一掉进水里竟都化为游鱼,百姓捕食充饥,因此人们管这种鱼叫石头鱼。石头鱼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圆鼓鼓的鱼腹白里泛红,尾部扁侧稍窄。
长湖鱼糕:以长湖白鱼为主料,掺合淀粉、蛋清、生姜等佐料等,摊成餠形,放进蒸笼,大火蒸制而成。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好鱼,但长食生腻,令御厨改变烹饪方法,提出“食鱼不见鱼”的要求。御厨回家后一时想不出办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厨夫人问清情况后便道:“这有何难,你把鱼刺和鱼骨剔除后,将鱼瓤切碎拌以生粉等其它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鱼不见鱼了吗?”御厨一听豁然开朗,在家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鲜嫩爽口的不见鱼的鱼制品。
洪森香米:湖北洪森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荆门市洪森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一家集粮食、油料、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粮油食品工业十强企业。公司下设湖北洪森实业有限公司、湖北万福运输有限公司、湖北洪森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康华置业有限公司, 以及2009年与重庆天利合资成立的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总额2.48亿,年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公司总部位于素有中国绿色粮仓之称的粮油主产区江汉平原腹地,农业大县沙洋县经济开发区高桥工业园。现有干部职工51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8人。
小李子藜蒿:产于沙洋县李市镇,又名蒌蒿、芦蒿、柳蒿、菊科蒿,属野生草本植物。沙洋地处江汉平原,土地肥沃,野生藜蒿长生不衰,人们历来有采集野生藜蒿为食的习惯,到明朝初期每年在清明节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藜蒿含维生素、尼古酸、蛋白质等多种元素。 在《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列为野蔬上品, 1993 年藜蒿作为“菜篮子工程”在沙洋县李市镇大面积种植。 每年阳春三月为藜蒿收获季节。藜蒿 是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 烹制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有开胃理气、神清气爽的功效,同时 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促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