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武汉市 | 宜昌市 | 黄石市 | 襄阳市 | 十堰市 | 荆州市 | 荆门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黄冈市 | 咸宁市 | 随州市 | 仙桃市 | 潜江市
   天门市 | 神农架林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的相关信息
湖北旅游投诉电话
湖北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湖北最佳旅游时间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炎冬寒,所以到湖北旅游最好是在春秋两季。

湖北旅游特别提醒
1.在武当山如果遇上暴雨须暂避,因为暴雨和雷暴多连在一起,暴雨如果引发泥石,雷暴亦常作滚地雷,容易伤人。
2.鄂西土家族偏处于西隅山区,离宜昌和湖南武陵山区较近,路程安排可自宜昌过江前往,或由咸丰去湘西武陵源地区。

湖北娱乐指南
湖北省有着古老的楚文化和带有巫楚意味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已经有了民间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湖北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就是在源远流长的楚地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头巷尾,最常听见的就是汉剧、楚剧以及荆州花鼓戏,传统的保留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以及《窦娥冤》等,游客在此可领略到比京剧古老得多的剧种的独特韵味。
首页 >> 湖北 >> 黄冈市 >> 黄梅县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面积1071平方千米,人口94.3万。

远眺梅城

行政区划

  黄梅县辖12个镇、4个乡:

  镇:黄梅镇、小池镇、孔垄镇、下新镇、大河镇、停前镇、五祖镇、濯港镇、蔡山镇、新开镇、独山镇、分路镇

  乡:杉木乡、柳林乡、苦竹乡、刘佐乡

历史沿革

  黄梅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晚期(1——4万年前)即有人类栖息。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境内即建有寻阳县,迄今2149年。黄梅境内建县始于汉,初名寻阳。汉文帝十六年(前164),置庐江国,领县十二,有寻阳。此为寻阳县名见于史册之始。北境,东晋太元三年(378)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永明四年(486)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隋开皇初(581),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因县境北有黄梅山,黄梅水,故名。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八年(625),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1949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梅隶中原区。6月,撤中原区设中南区,下置湖北省,黄梅县属之。1950年6月5日,经湖北省把蔡山区所辖新洲上的一部分划归广济县(今武穴市)。1953年,黄梅、宿松两县协定,两县边缘湖泊水面 界限:北以鸡头山至戾鱼山,南以王家夹至中嘴为两县共管地区,黄梅渔船东南不过中嘴,东北不过戾鱼山,宿松渔船西南不过王家夹,西北不过鸡头山。1954年撤销中南区,黄梅隶属湖北省未变。1956年元月1日,经国务院、农垦部和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于龙感湖西部高滩泽地垦建龙感湖农场,直隶省农垦厅。1958年11月,将王埠乡的严大墩、严细墩和黄太墩划归龙感湖农场。1959年元月,龙感湖农场改为县辖,1960年3月复属省辖。

自然地理

  黄梅县地处大别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东有龙感湖,西有太白湖。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这里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8℃左右。由北向南倾斜,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最高的山峰为大土坡,海拔1244米。

  黄梅水域广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塘堰密布,共计河流34条,大小湖泊29个,大中小型水库24座,长江水道59.2公里,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黄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矿探明储量1300万吨;铁矿储量5800万吨,品位45%左右;重晶石储量约50万吨;硅石储量约1000万吨;钾长石储量约5000万吨;石膏储量约2.6亿吨;滑石粉储量2000万吨;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甚为可观。

  黄梅是全国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县耕地64.3万亩,水面59万亩(其中可养水面23.6万亩)。农作物品种丰富,黄梅青虾驰名中外,天然香稻、挪步园的云雾茶曾获国家优质奖和省一等奖。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龙感湖,是全省四大淡水湖之一,在2001年已列为省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并在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万亩,可供开发水面12万亩,盛产天然名贵水产品,鱼肥水美,荷香菱甜。朝看千帆竞发,夜观万家渔火,蔚为壮观。龙感湖建有国家青虾繁育基地,年产青虾5万公斤,远销江浙沿海和东南亚一带。高背鲫、鲈鱼、毛蟹、牛蛙、黄鳝等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全县水产品产量居湖北十强县市之列,被誉为“鱼米之乡”。

经济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7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6.15%;地方财政总收入8.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和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是“十五”末的4.7倍,年均增长36.2%;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41:30:29调整为33:39:28。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2010年总产达到8.43亿斤。农业产业化得到加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4家、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9家。我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工业规模企业由59家增加到208家,居全市首位,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5家。大胜关山工业园和小池临港产业园由小变大,独山页岩制品集中区和杉木陶瓷工业集中区从无到有,四大园区共聚集规模企业89家。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0%,产业集群已现雏形。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五祖“4A”景区开发扎实推进,邢绣娘影视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先后淘汰5家小钢铁、28家小石材等落后产能企业以及3条小水泥生产线,依法取缔220多个非法采石、采铁矿点,关闭56个实心砖窑场。

  完成县城及16个乡镇总规修编和399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区外环线全线贯通,迎宾大道、黄梅大道西段配套工程顺利完工,创业大道全线硬化通车,大胜关山工业园“三纵四横”路网基本形成;新建大胜工业园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顺利完成“禁麻”工作;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拓展到17平方公里。公路建设累计投入8.89亿元,横山公路全线贯通,大别山旅游公路全面完成路基工程,全县公路总里程由“十五”末的520公里增加到184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电网建设累计投入2.55亿元,新建蔡城220KV输变电站、大胜关山工业园110KV变电站和苦竹35KV变电站,扩建35KV变电站10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安全饮水和沼气建设全面加强。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77亿元,建成重点水利工程项目22个,全面完成黄广大堤整险加固、西隔堤三期应急整险,垅坪、永安、古角、蔡田、程晃岭等五座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清江口、王大圩、八一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东西港和梅济港水系连通工程。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6%,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1.5%和18.3%。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全面收官,又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状况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旅游文化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50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鄂东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 “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我国著名法学家、东京审判的国际大法官梅汝璈,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等。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唐代诗人李白登顶蔡山时创作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千古绝句。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 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大源湖风景区、柳林乡漂流旅游村等等,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黄州的东坡赤壁等连成跨省旅游网络,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旅游景点

  禅宗祖庭:四祖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它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五祖寺由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创建,位于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五祖寺和四祖寺不但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

  挪步园:旧名萝葡园,是黄梅县保护最完整的自然森林公园,2003年被湖北省定为省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黄梅县北部紫云山区,海拔800~1244.14米,年平均温度22.8℃,这里森林覆盖面积达95%,有300多种草本植物,400多种木本植物。挪步园山峰奇石千姿百态,雾海云瀑变幻,奇峰险崖,雾海流云,层峦叠嶂,变化莫测。龙泉劈山而下,苍林翠竹形成妙绝风光。

  蔡山晋梅:位于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旁。寺旁有一座供游人观星赏月的“摘星楼”。寺楼为东晋高僧支遁所建,晋梅就是高僧亲手种植。梅树常常是一年之内两度开花,据说是国内已知的唯一的一棵名副其实的“两度梅”。花为白色,花蕊粉红,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此梅自晋代至今有1660余年历史,为中国和世界上最老的梅花寿星,是中国四大古梅之一,堪称国之瑰宝。

  妙乐寺:被喻为南国第一寺的黄梅妙乐寺始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庐山铁佛寺主持妙乐大师筹资兴建。妙乐寺,地处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北郊妙乐村(原名吕嘴村)清江西岸,座北朝南,依江而立,与庐山铁佛寺一江(长江)之隔,遥相呼应,“江南水流江北港,南天云起北天云”,让人感悟佛法无地域,佛法大无边的奥妙。寺院建筑布局合理,严谨规整,肃穆典雅,气势恢弘。2011年,湖北省旅游局还对一些成长性好、具有发展潜质和一定知名度的景区授予了“十大旅游新秀”称号。妙乐寺同四祖寺、五祖寺一起划归为”黄梅禅宗文化“旅游线路,获得“十大旅游新秀”称号!

  老祖寺:自宝掌禅师开山以来,历代高僧辈出,盛时有600多僧人常住。相传宝掌和尚圆寂百年后,六祖慧能的三传徒孙天王道悟卓锡登临紫云,居宝掌故址,扩建寺院,缘得乌沙潭龙王力助,粮、木俱全,因此老祖寺前至今尚有"出米池"、"出木池"等神传遗址。宋、元、明期间有静川、道安、香村等高僧大德继席于老祖寺,清有顺治皇帝赐封为圆照国师的慧恩法师住山持戒。由于明朝兵部尚书汪可受在紫云山建挪步园山庄,老祖寺也并入了有"小庐山"之称的挪步园风景区。因此老祖寺虽地处山泽,而声名远播,自古就有许多僧儒名家前来观光游赏,留下了许多诗文题咏。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是中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可能是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20世纪50年代起,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黄梅戏的一些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全国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广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敲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新一代的黄梅戏传人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的社会主义文艺春天。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