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位于郑州与武汉之间,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确山县属驻马店市,以县城东南六里的确山为名。截至2011年1月底,确山县面积为1497.3平方公里,人口约43万。
行政区划
确山县辖10个镇、2个乡:
镇:盘龙镇、竹沟镇、任店镇、新安店镇、留庄镇、刘店镇、石滚河镇、瓦岗镇、李新店镇、双河镇
乡:普会寺乡、三里河乡
历史沿革
确山,很早就有远古先民在浅山和平原地带生息繁衍。乐山东打石山,有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曹庄、朱庄、橡林等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迨至西周,县境北部为道国,东南一隅属江国。春秋属楚,秦属颍川郡。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朗陵县,治所在今溱头河北岸的任店,属汝南郡。公元前25年,县西北境建安昌侯国;公元前7年,东北境又建阳安侯国。东汉省安昌入朗陵。西晋时,复于西南置安昌县。南北朝时,随形势消长时南时北,县名、疆域与归属变更频繁。公元421年,南朝刘宋于县境建初安郡。528年、547年,南梁两次进据淮北,废初安郡,侨治陈州。北魏复占后,废州仍置郡县,改称安昌县。556年,北齐废郡县,侨治荆州。北周时,改为威州。隋初,废州复置安昌县,于583年迁县治于横列如屏、林壑清幽的盘龙山下,改名为朗山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避讳改朗山县为确山县,因史载城南有泉入窦、声若搉米的确山而名县。元相沿未变。明初一度省入汝阳,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后送不变。元明清三朝均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汝阳道,后撤道,直属省辖。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自然地理
确山县系浅山丘陵地带,全县地势西南高隆,东北低平,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西部山区重峦叠嶂,东部平原一望无际,山间盆地及山区平原过渡地带广布丘陵。年平均气温15.1°C,年降水量971毫米,无霜期248天。境内有淮河、臻头河等大小河流14条,大中小型水库52座,坑塘堰坝星罗棋布,全县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8.987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已探明的有40多种,其中花岗岩(4.62亿立方米)、大理石(52万立方米)、石灰岩、萤石的储量和品位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其它矿藏储量达109亿吨,是豫南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截至2011年1月底,确山县面积为1497.3平方公里,人口约43万。
经济发展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67.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581万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85万元,同比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74058万元,同比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为27:47.2:25.8。人均生产总值13142元。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推广农业增产新技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全年发展优质粮油作物6﹒33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7%,其中优质专用小麦3万公顷、优质玉米2万公顷、优质花生6600多公顷、无公害瓜果蔬菜3300多公顷、优质水稻20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70784吨,比上年增长67.5%,其中夏粮总产21.45万吨,增长35.9%。油料总产量61826吨,增长90%。农业总产值190733万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88公顷。山区灭荒补植和平原林网绿化步伐加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9%,中幼林抚育面积23460公顷。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63205吨,增长4.9%;禽蛋产量11886吨,增长7.9%。水产品年产量3250吨,增长37.7%。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9.5万千瓦,增长1.7%;全年农村用电量3386万千瓦时,增长6.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8万公顷,增长4.9%。
本区农林牧业兴旺发达,是河南省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享有“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烟叶生产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等名号。全县林业用地96万亩,林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现有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近30万亩,其中板栗面积17.5万亩,1993年被林业部定为优质板栗示范县;肉类总产量6万吨,禽蛋产量13万吨,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确山板栗、确山瘦肉型猪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工业发展年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业项目86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1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433289万元,增长17%。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32090万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1002万元,增长31.9%;个体工业总产值完成173344万元,增长10.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3199万元,增长47.6%,其中县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4902万元,增长73.8%。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82万元,增长24.5%。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808万元、增加值19765万元,分别增长102.4%和77.3%。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拉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80万元,增长112.4%。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35680万元,增长5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127万元,增长14.9%。全县地方财政收入7534万元,增长2%;财政支出26033万元,增长2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16万元,增长16.1%;一般预算支出25782万元,增长24.7%。金融运行形势平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2916万元,比年初增加34103万元,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103919万元,比年初增加2098万元,增长2.1%。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93万元,增长13.1%。
交通运输
确山位于中原,交通便利。境内公路有:国道G107, 国家高等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南阳--新蔡高速;铁路有: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也即将开通。
确山境内李新店机场,国家十二.5规划,将李新店机场改扩建为李新店军民两用机场。
社会事业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校长实行聘任制,对全体教职工实行聘用合同制。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文化事业持续发展。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竹沟、留庄、刘店、李新店4个乡(镇)实现首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留庄、普会寺2个乡(镇)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确山铁花”获河南省民间艺术金奖,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864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2066元,增长26.4%。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6674人,新增501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21483人,增加2883人;参加大病医疗统筹职工21483人,增加3283人。
风景名胜
薄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城南l8公里处,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l07国道贯通南北,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森林履盖率90%以上,湖面22平方公里。她是一个狭长的山谷湖泊,山环水绕,绵延25公里,如果我们从天空向下俯视,薄山湖像一条腾飞的青龙,酣醉于青山峻岭之间。湖两岸有十万亩森林,覆盖景区山峦、岛屿,环绕湖周。薄山湖景区由朗陵景区、大坝景区、东大山景区、九子沟景区国部分组成。为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薄山湖景区内植物有1400多种,其中马尾松、杜鹊、枫香、珂楠为我国北缘分布树种;大叶朴、野皂夹为我国南缘分布树种;野大豆、杜仲、绒毛皂荚、香果树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薄山兰花品质优异、种类繁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兰花品种资源库。景区动物近百种:鸟类就有白天鹅、鸳鸯、锦鸡等珍稀种类十多种;鱼类有三十多种,以松针鱼为特色。
北泉寺位于河南驻马店市西南5公里处,旧名叫天宫,后改树佛寺,到唐朝时改名资福禅寺,宋代又改为 寿禅院。据确山旧志记载:“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称北泉寺。”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东临秀岭,西接乐山,北有豹溪环绕,南有万木夹道。真是山连水,水环山,寺依山麓,别有洞天。一千多年来,这仙境般的游览胜地,吸引着不少历代官吏和诗人骚客云集于此。据说宋代的夏侯冲、曹祥、魏著和贺滇等人,因不满当时的时政淫糜,集聚在此吟诗作赋,寄情山水,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亦著文立论,抨击时弊,揭露上层社会的昏庸与黑暗,鞭挞贪官污吏的奸横与丑恶。流传到现在的《家山记》一书,这是出自贺滇之手。北泉寺始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院内的古建筑,由于历朝历代的不断修复和扩建,造型古朴,结构典雅,布局庞大,罗列严整,形成了一座悬山俯水、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据《家山记》一书记载:“北泉寺周围曾有“兰州”、“竹涧”、“相径”、“松关”、“龙门”、“碧岩”、“玉花亭”、“时思馆”、“豹溪桥”和“仁智树”等胜迹。这些仙山神景,瑰美绮丽,蔚为壮观,似西湖的“玉泉鱼跃”,如庐山的“西峰秀色”,在确山县旧志上被称为“确山十景”。
竹沟革命纪念馆建于1956年,是年冬,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纪念馆题写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匾额,“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馆遭到严重破坏,人员调离,文物失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竹沟纪念馆重新整理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陈列室9处,革命遗址31处,瓦房34间,草房7间,馆藏有革命图片125张,文献175份,各种实物(包括复制品)596件。收藏以及展出的内容主要体现1937-1939年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留守处的光辉战斗史实。
特色小吃
一种用碗豆粉或红薯粉搅拌而成的小吃。凉粉这种小吃以其低廉可口的特点流传下来,并加以发扬成凉皮,梗皮,凉面等多个品种,成为确山街头一道古老、悠远而亲切的风景。 凉粉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在确山延续了上千年。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绝佳的风味,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如今,已经成为享誉豫南的地方名吃了。据清康熙年间的乡土志记载:“豫中驿城之南,有一地盛产豌豆之凉粉,色若琥珀,口感爽滑,弹性适中,食之有清热、驱火、凉血之功效。”凉粉用料讲究,上等的凉粉一般选用本地特产的铁豌豆,俗名药豌豆。这种豌豆,种植不易、产量低,所以格外得金贵。其豆形如绿豆大小,色泽黝黑,质地坚硬,内质坚如铁,硬若石。存放起来老鼠不咬,虫子不叮。
制作凉粉时首先要将豌豆淘洗干净,其中不能有任何杂质。然后要用清水浸泡两天,其间还要换一次水。等豌豆泡软后,用石磨将其磨成豆浆。将豆浆上面的虚沫撇走扔掉, 留下好浆进行发酵。24小时后,置一铁锅于灶上,内倒适量清水,下面用麦秸火烧。等锅内水开后,将发酵好的豆浆缓缓倒入锅内,用一木勺进行不停地顺时针搅 拌。等锅里的粉浆烧开了,灶内的烧火立即变小,只需少许麦秸燃烧,使灶内有微火存在,使锅内的粉浆一直处于轻微滚动的保温状态。估计1个小时后,粉浆已经 熟透,麦秸火熄掉。用木勺将粉浆舀出倒入提前洗干净的瓦盆中。倒满一盆后,用一白布覆盖放到一边等其放凉。12小时后,掀开白布,盆内凉粉已成。将其盆倒 扣于案板或锅盖之上,晶莹如玉的凉粉就呈现在你的面前。用一利刀,沾清水少许,划下一块,放在手里轻轻晃动,感觉如羊脂和田之玉在手心里颤动。
做凉粉也称为打凉粉,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就说烧火一事,只能用麦秸火,其他木材绝对不可用,否则凉粉未熟,锅底已经糊了。如果用其他柴火,即使凉粉不 糊,你也熬不出那特有的小麦融合豌豆的清香之味。一般的凉粉,只要锅里豆浆一滚熟就可以出锅,而这确山豌豆凉粉则不行,必须用小火慢慢地熬上1个小时,才 能熬出其特有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