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城区是豫南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自古以来的交通要冲。地处淮北平原和京广产业带,南携长江、北襟陇海、东邻京九、西毗南阳盆地,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新阳高速,107、106国道和正在建设的石武高速铁路、安信快速通道纵贯全境,北距郑州新郑机场、南距武汉天河机场,分别为1个半小时和2个半小时车程,“十一五”规划中的李新店军民两用机场近邻城区。面积770平方千米,人口58万人。
行政区划
驿城区辖11个街道、3个镇、6个乡:
街道:人民街道、东风街道、西园街道、新华街道、南海街道、老街街道、橡林街道、雪松街道、顺河街道、刘阁街道、香山街道
镇:水屯镇、蚁蜂镇、沙河店镇
乡:老河乡、板桥镇、诸市乡、胡庙乡、古城乡、关王庙乡
历史沿革
明成化十年(1474),崇简王就蕃汝宁,在此设驿站,名驻马店,京汉铁路通车后形成集镇。市境原为确山县地,1949年设驻马店市,1952年撤市改镇,1953年复市,1958年再度撤市改镇,为确山县辖镇。1980年再复置驻马店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平汉铁路正式通车,设驿城车站。远近商贾以火车站为中心,竟相购地置产,开店设铺,形成了一个较为繁华的驿城新市区。原驻马店商业锐减,日渐萧条,相对新市区而改称老街。
自然地理
驿城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该区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南北多种作物生长,素有河南“粮仓”、“芝麻王国”、“油库”之称。驿城区旅游资源丰富。周围30公里有怪石嶙峋的天然盆景嵖岈山、湖光山色的铜山湖、薄山水库和板桥水库、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宿鸭湖、亚洲第一大寺南海禅寺、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故居、“小延安”竹沟等名胜古迹。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29.2%;第二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50.4:42变化为10.4:51:38.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8.8万吨,增长84.5%,其中夏粮15.8万吨、秋粮12.95万吨。油料总产量2.4万吨,增长232.5%;棉花总产量138吨,增长1400%;蔬菜总产量13.9万吨,增长165.9%。绿化造林、水利、畜牧养殖业等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5.6公顷;新打井62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4.7万吨,增长2.8%,其中猪牛羊肉4.2万吨;禽蛋产量1.14万吨,奶类产量2900吨。
工业生产和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307973万元,增长11.5%。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1323万元,增长1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35557万元,增长6.6%;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2130万元,增长4.8%;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2650万元,增长3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2382万元,增长16.3%。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7183万元,增长4.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4140万元,增长29.5%。工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6%;电力、化工、纺织、酿酒啤酒、电子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1.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71288万元,增长30.9%。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3355万元,增长33.1%,产品销售率为98.4%;利润总额19024万元,下降10.2%;利税总额81178万元,增长8.9%。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2489万元,增长28.3%,产品销售率为96.8%;完成增加值7.44亿元,增长20.4%;实现利润13658万元,增长65.6%;实现利税20335万元,增长5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67万元,增长91.5%。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443万元,增长20.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亿元,同比增长63.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1.5亿元,增长22.3%。基础建设和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市场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产业发展
乐山商场、北京商场、商业大厦、风光市场、人民市场、天龙市场、驿春市场、大华市场、贸易广场等一大批购物网点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全区用于市场建设的投入达1亿多万元,建成各类市场30个,营业面积达20万平方米。物资供应日益丰富,粮油、副食、日杂、百货、纺织、医药、农业生产资料、五交化、建材、家具批发等零售网点星罗棋布,从建国初期的73个发展到现在数千个。2002年,全区国营商业企业共完成销售额3.3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5亿元。
驿城区以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富民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2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14225家,2002年完成产值66.5299亿元,利润3.7923亿元,形成了酿酒、农机、服装、建材、建筑、饮食服务、制鞋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2年,全区新开发菜田6950亩,新建日光温室125座,发展大中小棚2200个,全区农业总收入达4.2亿元,畜牧业产值超亿元,肉类总产8960吨,蔬菜总产1.5亿公斤,禽蛋总产48600吨,粮食总产3.13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63元。王楼村、前王庄村跨入河南省明星村行列,安楼工业小区成为全国东西合作工程示范小区。
社会保障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12.6%。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共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8.45亿元,其中外方投资7.65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工业项目13个。年内共有22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48亿元。区属财政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613万元,增长25.1%;支出22120万元,增长18.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5.3亿元,增加8.4亿元。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96元,增长9.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146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2288元,增长22%。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7.1%,农村为50%。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离退休人员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年共征收养老金1501万元,发放养老金3574万元、失业金72万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63万元。
基础设施
驿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区内水、电、气供应充足,30万门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互联,移动电话网覆盖全区,通讯十分便利。植物园、南海公园、市中心绿地、体育中心、儿童公园、青少年宫、天龙大酒店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驿城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豫南中等规模现代化工贸城”的目标,强有力推进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加入武汉四省二十五地市经济协作区、陇兰十省八十四地市经济带和全国九省二十一地市多边经济协作网,建立了安楼、王楼两个经济开发区,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来客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创造宽松的环境。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先进市、河南省“三优杯”竞赛活动先进市、河南省卫生先进市和河南绿化达标先进市等荣誉称号。1995年至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4%,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4%,2000年在全省112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名列第五位。
历史文化
盘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的发源地,是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秦丞相李斯、《盐铁论》的编著者桓宽、志怪小说家《搜神记》作者干宝、伟大的无神论者范缜和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唐代书法泰斗、平原太守颜真卿的殉节地。至今保留着伏羲画卦亭、秦丞相李斯墓、孔子晒书台、孔子问津处、战国冶炼遗址、颜真卿真迹“天中山”碑文、悟颖塔、北泉寺、罗成墓,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故居和中原革命圣地“小延安”竹沟等历史文化遗址,彰显出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