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区,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商贸中心城区,因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而得名。二七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偏西南部,东接管城回族区,西与中原区、荥阳市毗邻,南连新密市、新郑市,北邻金水区。辖区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其中城区人口53.7万;下辖1个乡、1个镇、13个街道办事处和82个社区、52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二七区辖13个街道、1个镇、1个乡:
街道:淮河路街道、解放路街道、铭功路街道、一马路街道、蜜蜂张街道、五里堡街道、大学路街道、建中街街道、福华街街道、德化街街道、嵩山路街道、长江路街道、京广路街道
镇:马寨镇
乡:侯寨乡
历史沿革
1949年为第二区。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1923年“二七”大罢工,1955年更今名。
2006年11月29日,《二七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齐礼闫乡成立嵩山路等3个街道办事处和调整淮河路等3个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区域的通知》(二七政[2006]6号):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牟县等十县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郑政办[2005]40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二七区调整淮河路等4个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区域增设长江路等2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郑政函[2006]54号)精神,二七区撤销齐礼闫乡,成立嵩山路等3个街道办事处,调整淮河路等3个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区域。
地理环境
二七区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辖西南部地势起伏、沟壑纵横,侯寨乡、马寨镇尤为明显。最高点为候寨乡南部冢上,海拔254.9米,与辖区的二七广场海拔103米相比,相差151.9米。辖区平均海拔高度193米。土壤分为棕壤上、红粘土、褐土、潮褐土、潮土等,其中以褐土和潮土面积最大。南部齐礼阎乡土质属潮土类,以砂壤土分布最广,两合土次之,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西南部丘陵区土壤分布多属褐土类,以黄土为主,白面土、黄土、砂姜土等土种次之,地面起伏较大,土壤肥力中等。
二七区地处黄淮两河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过渡性气候特征,温暖气团交替频繁。年平均气温为14.5℃,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冬季平均温度为一1.5℃,夏季平均温度为27.5℃。常年降水量平均为983毫米。辖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暖无常,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风多雨雪少。
经济发展
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45002万元,同比增长1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504万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7079万元,增长33.9%;工业增加值完成362100万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504万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72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84元,增长8.7%。
【工业经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0900万元,同比增长11%。规模工业企业快速增长,2009年二七区规模工业企业新增24家,净增16家,总量达到102家。马寨工业园区集聚能力进一步加强,三中收获、大方工业园、康师傅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基本竣工,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5家,马寨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产业聚集区。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全年拨付科技三项经费1877万元,支持科技项目82个,建立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企业17家,工程研究中心5家。大方桥梁公司吊机成套装备项目被列入省“双百计划”重点项目,自主研发的“轮胎动臂风电安装专用吊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三中收获研制的“新三王玉米联合收获机”获得了郑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七服装工业园等3个项目被列入省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二七区被授予“中国女裤名城”称号,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服装特色名城,区委书记朱是西被评为中原服装业特殊贡献人物。
【农村经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84元,增长8.9%。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狠抓生态旅游农业和特色农业,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西胡垌村、红花寺村、王庄村3个市级示范村已通过验收;农民住宅小区化工作试点——马寨社区改造(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市内五区第一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马寨镇王庄水厂已投入使用,群众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农村文化大院、标准化村级卫生所项目已经竣工;新修改建农村道路6条22.1公里,已全部通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力度,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完成1300亩造林绿化工作任务;新建、改建农家乐20余户;成功举办首届秋季农产品展示交流会和樱桃节、葡萄节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24万人(次),樱桃沟荣获“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
【第三产业】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504万元,增长15.6%。格瑞印象城、粤海酒店等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万博商城二期、鑫苑酒精厂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积极参加“北上南下”大招商等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26.7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64.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27万美元,投资40个亿的华润郑州“万象城”项目落户二七,建成后,将与格瑞印象城、北京华联、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等大型零售商厦融为一体,进一步改善二七商圈商业结构,提升郑州商业整体水平;动漫产业健康发展,投资1400万元的50集的《快乐星球》第四部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366万元,增长15.6%。调整成立13个重点工作指挥部和36个大项目部,建立了跨越式发展五大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服务年”活动,助推项目建设;成立了女裤办、物流办、楼宇办和樱桃沟管委会等专业机构,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搭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成立了二七投资公司和二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助推企业发展;成立了企业上市办公室,选定4家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融资并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创办“中国郑州企业家素质讲坛”, 成立“二七区企业家协会”,促使企业家抱团打天下;深入开展大督查、大落实、大改进、促发展“三大一促”等活动,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女裤产业
2009年,二七区大力实施品牌化、系列化、专业化、国际化战略,打响郑州服装业品牌,打造郑州裤业之都,按照“以商促工、以工兴商、工商一体、共同发展”的理念,建设二七女裤产业园,引导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合作,培育产业集群。2009年9月,二七区被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女裤名城”称号。
实施品牌化战略,品牌引导发展,提升服装产业首位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举办高峰论坛、新品发布会和产品博览会等多种形式的会展活动,进行新品发布和舆论造势。5月在河南人民会堂成功举办“打造中国女裤之都”高峰论坛;10月启动“郑州二七杯”首届中国女裤设计大赛暨2010中国女裤流行趋势发布活动。依托互联网和各级新闻媒体,发布新品上市信息和广告宣传,大力推介二七女裤品牌,进一步提高二七女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市场影响度。以各中小服装企业投资参股的方式组建营销龙头公司,实施“抱团打天下”战略,统一营销策划,统一打造品牌,有效提升影响度。成立二七服装(女裤)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文化内涵,逐步强化女裤的品牌功效和品牌建设。三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制定和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壮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市场占有率。二七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女裤产业发展。发挥区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品牌影响力。二七区政府成立了打造中国女裤之都指挥部和女裤产业发展办公室,帮助服装企业创建品牌、开拓市场;设立品牌创取奖励资金,对获得国家级品牌荣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品牌荣誉(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的女裤(服装)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城乡建设
【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坚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7079万元,增长33.9%。一是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2009年市下达二七区36个省市重点项目,竣工8项,在建25项,实际完成投资452亿元,占年计划的120%。嵩山路-黄郭路-南三环路立交、冯庄路等项目已建成通车;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站房已投入使用;郑州市殡仪馆迁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楼、郑州二中南校区改造等社会事业项目正抓紧建设。二是区政府投资项目稳步推进。全年下达投资计划36个项目,已竣工22项,在建7项。二七艺术小学成功收购并提前招生;交通路小学已竣工;二七辅读学校、马寨二中已开工建设。三是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顺利。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争取中央投资12个,总投资3667万元,项目涉及农村公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乡镇文化设施等方面。
【城乡建设和管理】 火车站西广场二期、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三四环连接线、嵩山路和航海路铁路下穿隧道、人和路(郑大南路)、汝河路、金智万博商城二期等拆迁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全年完成拆迁66.3万平方米。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拆除违法占地313宗,复耕340亩;实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3个乡级土地监察执法中队,基本实现了土地违法和小产权房两个“零增长”。齐礼闫改造正式启动,佛岗一期和焦家门(桃源路段)安置房交付使用,小李庄一期、菜王一期安置房即将交付使用,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157万平方米、商品房87.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佛岗西路、樱桃沟旅游环线二期等10条道路,改造背街小巷20条、无主管楼院19个,新建改造公厕和环卫中转站8座。做好园林绿化集中整治及建设工作,新增游园2个,栽植乔木13万株、花灌木93万株。抓好国家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年审等工作,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二七”、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等活动,大市容保持良好。
社会事业
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舍面积5300平方米,馆内藏书共5万余册;新建1个综合文化站和19个农村文化大院;全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10余次,开展重大节日文艺演出和广场文化活动50余次;组织开展剪纸、丝网花等民间艺术辅导培训15次;在农村放映电影624场。
成功举办了“双节双游”活动——“2009郑州市春季浪漫赏花游”、“第三届郑州樱桃节”、“第五届郑州葡萄文化节”、“二七区秋季休闲采摘游”。全年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1.6%;实现旅游收入3571.6万元,同比增长17.1%。
全年全区普通高中招生1066人,毕业931人,年末在校学生2869人;普通初中招生3057人,毕业2687人,年末在校学生8716人;小学招生7891人,毕业6985人,年末在校学生46397人;幼儿园入园幼儿5371人,离园幼儿4176人,年末在园幼儿15087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小学体育达标率为95%。2009年全区体育运动荣获世界级奖励2项,国家级奖励7项,省市级奖励14项。
全年新建和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家;为每个标准化村卫生所配备了价值两万元的医疗设备;为两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急救车辆;推行了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投入54.8万元为全区乡村医生给予每人每年2400元公共卫生补助;对60名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新增片医负责制单位4家,组建片医服务小组64个;完成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7492人次;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9256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1205名;为8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人口670566人。其中女性340044人;城镇人口612227人。全年出生人数5815人,死亡人数2599人。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3.9‰,自然增长率4.8‰。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72元,比上年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9484元,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8899人,参合率达到97%,享受补偿29891人次共1660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扩面6316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14023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4179万元,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达到510家,参保职工2697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17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000人;累计为3308户7413人发放低保金1271.4万元。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220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38人。
旅游资源
郑州博物馆创立于1957年,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原址位于碧沙岗公园内。长期以来,利用自用优势,致力于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接待了大批观众,为河南省爱国主义优秀教育基地,是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郑州市政府决定选址新建。博物馆新馆于1997年12月18日奠基,1999年12月28日竣工开放,占地14.8亩,建筑面积14206平方米。主展馆建筑面积8337平方米,高23.3米,总投资3000万元。其建筑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
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