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商丘市,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耕地87万亩。睢县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古至今出现过很多历史名人,是袁可立、李汝华、苏金伞的故乡。面积920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
行政区划
睢县辖8个镇、12个乡:
镇:长岗镇、平岗镇、周堂镇、蓼堤镇、西陵寺镇、城关镇、潮庄镇、尚屯镇
乡:后台乡、河集乡、孙聚寨乡、白楼乡、河堤乡、白庙乡、胡堂乡、尤吉屯乡、董店乡、涧岗乡、匡城乡、城郊乡
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睢县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据古籍记载,夏商时期睢县在豫州境内,周代属宋国。秦统一中国,废分封,行郡县,开始于此地置县。初建县城于承匡(即今匡城乡所在地),后因承匡地势低洼,改建于襄陵(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陵墓),因名襄邑。汉因之三国魏封陈留国,辖襄邑。西晋相沿。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襄邑属宋州(今商丘县)。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属梁郡(今开封市)。唐代襄邑先后属杞州(今杞县)、宋州。五代至北宋均属开封府。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建襄邑为拱州。宋室南迁,金改拱州为睢州,以境内有睢水,故名。所在襄邑县,领考城、柘城2县。元代睢州,仍领考、柘2县。明洪武初裁襄邑县入睢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属归德府(今商丘县)。不再领县。清代沿袭明制。1913年改睢州为睢县。1936年2月睢县、宁陵合并,改置葵丘县,未几行政院令暂缓实行。1944年8月,在中共领导下,睢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946年于县西北部置睢宁县。1948年10月全县解放,睢宁县并入睢县,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59年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睢县属开封专区。1961年商丘地区恢复,辖睢县至今。
经济发展
2009年,睢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32亿元,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1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增长8%。相继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河南省绿化模范县”、“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农民负担管理工作优秀县”等荣誉称号。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2亿元,增长32.2%。粮食总产达4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总产31.8万吨。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优质小麦3万公顷、高蛋白玉米6600多公顷、优质棉1.2万公顷,已建成9大无公害基地和专业生产基地50个。全县畜牧产值完成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5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黄淮海开发等一批农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村道路、电力、通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增长25%,农民负担同比降低66%。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亿元,增长10%。恒兴纸业发展较快,完成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税3600万元,完成税收1100万元。投资近3亿元的1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和1.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完成。30万吨杨木化机浆生产线项目与加拿大贝祥投资集团、天柏浆纸公司、美国IP纸业集团等外商确立了合作意向。城北工业基地建设区内主干道路建设完工,厂房和供电设备、通讯设施及相关辅助工程正抓紧推进。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机械厂、棉织厂、化肥厂、五金厂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进入资产清算、职工安置阶段;酵母厂由上市公司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共引进项目311个,实际到位资金19.5亿元。外贸出口保持大幅增长,全县完成自营出口创汇180万美元,增长39.5%;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增长90.5%。新上10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项目10个。全县民营企业共实现税利2778万元,增长10.5%。
财贸金融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101万元,增长28%。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14.9%。粮食、供销、物资、烟草、商业、盐业等经济效益均有所好转。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19.29亿元,比年初增加2.56亿元;贷款余额19.1亿元,增加1.63亿元。
基础设施
睢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程控电话总容量为10万门,全县装机总量达64500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城乡电网已全部改造,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供电能力达83000千伏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先后修建了“睢州大道”、“凤城大道”、“世纪大道”等7条城市干道,建成了新世纪公园、湖滨广场一批城市基础工程,完成了行政区的整体北迁,以北湖为中心的新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按照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睢县老城将逐步改造成商贸居住区,新城将建成政治文化旅游区,城北将开发为工业园区。北湖风景区及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开发成功后,将在中原地区形成一个集水上娱乐、水上运动、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新亮点。
交通运输
睢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西距省会郑州市145公里,东距京九、陇海两大铁路交汇处商丘市60公里,北靠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和301国道,距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郑(州)--永(城)省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县级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5.72万公顷以上。加大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力度,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失业金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足额发放;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再就业率达到54%。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94所、教职工76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睢县高级中学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县回族高中被评定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县职教中心被认定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全县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2个,引进推广新成果、新技术12项、新品种31个,申报(授权)专利5件;获市科技成果奖1项,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各2个,培育发展民营科技机构18个。公共卫生防护体系不断健全,全民卫生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9个,实有病床床位1338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17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42.5%了。
袁家山望月台
旅游资源
近几年来,睢县人民以争创“优秀旅游城市,优秀园林城市”为动力,不断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现已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北线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寺、王伯党墓、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神秘秀丽的北湖;东线有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明末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别墅建筑群袁家山(吕祖庙)、袁家山内重建的宝墨亭;南线有唐宋时期的无忧寺塔、圣寿寺塔;西线有汤文正公母亲贤良祠、睢杞战役战场遗址、周龙岗文化遗址。
袁家山又称小蓬莱、吕祖庙,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道场,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山建成后,数百年来的府州县地图均有登录。清初《道藏辑要·在陆肇祥》所载:“襄邑(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至今灵应昭然焉。” 袁家山建于明代天启末年(1627年)袁可立致仕之后。“当司马公(袁可立)在前明时,宦历中外,逮乞休归田,筑别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绝名花美石,极一时之胜”(袁可立四世孙《袁任墓志铭》)。袁家山的建造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袁可立乘舰船出海与后金军(一说倭寇)作战,战船行至大海中间,忽然狂风大作,恶浪掀天,昏暗中恍惚吕洞宾现身于袁尚书面前,袁尚书祷告保佑,煞时风平浪静,一仗取胜。袁尚书归里后大兴土木,仿照自己打造的大型船舰形制,取蓬莱阁侧险之势,建袁家山以还原。由于建在水中,地势颇高,世称袁家山。袁家山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建望月台,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州范阳洵率幕僚大修袁家山,"复于庙外依山傍水,植桃柳数百株",有诗赋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鸣剑兮鹤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苍生兮亿万斯年”,由此可想见袁家山当年之盛。昔日的袁家山道场每年农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尚有规模盛大的庙会,尤其是四月十四日吕祖诞辰日礼节最盛,吸引着周边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王铎《甘露台》、田兰芳《逸德轩文集》、状元彭定求《道藏辑要》、总统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等文献均有明确记载。
睢县荣誉
2000年,睢县北湖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使睢县有了“中原水城”的美誉。2008年11月,北湖景区被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1994、1995、1996年,在这里相继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和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目前北湖是河南省水上体育运动训练基地。
2007年7月睢县成功承办2007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央视《艺苑风景线》在睢县举行“情系中原水城”大型文艺演出。
2007年8月13日睢县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称号。
2008年9月睢县成功承办2008年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
2009年6月份睢县成功举办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同年11月27日至29日,国内首次举办的冬泳文化节在睢县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