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万亩,辖14乡6镇,988个行政村,人口110万人(2008年)。
行政区划
濮阳县辖6个镇、14个乡:
镇:城关镇、柳屯镇、文留镇、庆祖镇、八公桥镇、徐镇镇
乡:户部寨乡、清河头乡、鲁河乡、梁庄乡、王称固乡、白罡乡、梨园乡、五星乡、子岸乡、胡状乡、郎中乡、海通乡、渠村乡、习城乡
历史沿革
濮阳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秦置濮阳县,因位于濮水之阳(北)而得名。《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时期,五帝中的颛顼、帝舜及其部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颛顼、帝喾均建都与此,舜帝生于濮阳、长于濮阳,素有“帝舜故里”、“颛顼遗都”“帝丘”的美称。春秋时卫国在此建都400多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10年时间在濮阳。战国时期,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秦朝时始置濮阳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隋朝后,先后沿用“澶渊”、“澶水”、“澶州”、“开州”。
1004年,北宋真宗和辽国在濮阳签定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民国3年复称濮阳。1983年设市,1987年复置县。1987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濮阳市郊区,设立濮阳县,驻城关镇;6月12日,正式撤销市郊区恢复濮阳县建置,并将市区城关镇划归濮阳县,同时把城关镇的马呼屯、辛庄、辛庙、贾庄、申庄5个村划归市区孟轲乡。
气候特征
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1月份平均气温2.27℃, 7月份平均气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空气质量都在优良级以上。
濮阳县地处东亚中纬地带,受季风影响,形成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但降水变化率大,且分布不均,因而旱、涝灾害频繁。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3.4℃,一年中温度变化明显,元月份最低为—2.2℃,冬不过冷,且春季回升较快;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7℃,有利于秋作物的生长发育。温度的年际变化较大,有冷、暖年之分。最冷年(1956年)平均为12.3℃;最暖年(1961年)年平均14.5℃,冷年占12%,暖年占16%。极端最低气温—20.7℃, 高气温42.2℃。气温日差较大,五月份最大为平均13.2℃,有利于小麦灌浆成熟。10℃以上积温4498℃。年平均无霜期205天。
自然资源
濮阳县资源丰富,是全国六大油田之一---中原油田的腹地。目前,全县探明的石油储量达4亿多吨,天然气储量达546亿立方米,中原油田70%的原油、90%的天然气产于濮阳县。濮阳县目前可支配中原油田优惠价天然气达63万方/天。濮阳市是国家规划的五大化工基地之一,涌现出了中原大化、中原乙烯、濮阳市甲醇厂、濮阳光璞石化等一大批大中型化工企业,开发化工产业原材料丰富,技术力量雄厚,濮阳县有发展石油化工深加工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濮阳县地下盐矿资源非常丰富,据中原油田地质资料分析文留、户部寨两乡(镇)探明储量就在500亿吨以上,远景储量在800亿吨以上。盐矿单层厚度在7--26米之间;钙、镁含量低于海盐,平均纯度97%以上;盐矿埋藏深度一般在2600—3100米之间;分布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可以利用中原油田废弃油水井,采取注水法采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
县境内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已无自然植被群落。现在均为人工栽培的人工植被群落。有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23种,经济作物棉花、花生等11种,蔬菜28种,瓜类13种,水果15种、药材17种、花卉13种、牧草21种;有木本植物33科、49属、136种。县境内动物繁多,约600余种,其中无脊椎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约400种;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约200余种。主要野生动物有:兔、獾、狐狸、鼠、刺猬等。
黄河、金堤河流经全境,黄河流经濮阳县61.127公里,金堤河流经我县37公里;水量丰沛,我县水资源储量总量在4.9亿立方以上,地下水资源储量在3.3亿立方以上,年降水、地表径流水补给量在2.7亿立方以上工农业生产用水十分便利。是世界上三大最适于种植冬小麦的地区之一。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9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781万元,增长1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6368万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4175万元,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20861万元,增长2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69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亿元。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经济发展扩权县”和“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并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六连冠。
粮食总产达到70.04万吨,比上年增长30.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33元,首次突破2000元,增长12.6%。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玉米、瓜菜、冬枣种植面积分别为5.3万公顷、1.87万公顷,1.7万公顷、3.2万公顷和0.2万公顷。畜牧业又有新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养殖小区26个、养殖专业村27个,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为6.3万吨、5.99万吨。养殖业产值达到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发展到58个;市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2个,总数达12个。青濮油脂公司投资5000万元新上了日加工500吨花生的生产线,项目竣工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全力食业公司投资3800万元,新上了宰鸭分厂和孵化分厂。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到373个,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县退耕还林0.37万公顷,新造丰产林0.17万公顷,完善农田林网3万公顷,绿化路沟渠550公里,新植树木580万株,顺利通过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复验。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筹资近1000万元对长60公里的护滩工程进行全面加固,确保了黄河洪水安全过境,并为今后黄河防汛和应对调水调沙打下坚实基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共清挖沟渠1384条,开挖土方1000多万方立方米。
劳务输出取得新突破。向国外输出劳务500多人,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二位。全县劳务输出10.1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近5亿元。扶贫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完成扶贫项目投资300万元,1.49万人摆脱贫困。发放救灾面粉413吨、小麦3640吨,下拨倒房重建资金95.6万元,404户灾民入住新房。开仓借粮94万公斤,发放救助金110万元。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全年引进项目31个,引进合同资金81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县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101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新上项目投资额为112547万元,增长145%。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市定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95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6.5%,华珍电子、新光灯饰、永安纺织、神龙纺织、锦盛棉纺、三益纺织、濮南玻璃纤维、西辛庄棉纺、蔚林化工续建9个项目建成投产,垃圾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建成。文留、柳屯两个市定工业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庆祖、户部寨工业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道路建设,城关工业区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骨干道路2条,5个工业区已具雏形。全县限额以工业总产值完成567086万元,增长42%;实现增加值166568万元,增长43.9%。全年完成出口创汇741.6万美元,增长127.5%;实际利用外资606.68万美元,利用市外资金5.12亿人民币;新增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0个。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00万元、“低保”资金600万元。
濮阳县--张挥公园
历史文化
1987年,在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
历史在濮阳县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重要遗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明。目前有各类文物古迹65处,其中,历史文化遗产11处,地表文物13处,现代文物12处。现存的名胜古迹有“中华第一龙”遗址;帝舜故里—瑕丘及姚墟;张挥源于濮阳的重要历史见证—挥公墓;记载宋代“澶渊之盟”的契丹出境碑及御井;中华民族融合的见证—元代唐兀氏祖茔及唐兀公碑;明代建筑“中心阁”;纪念明代八位濮阳籍名士贤臣的“八都坊”;保存完好的明、清四条古商业街等。、
濮阳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就有不少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贤士良臣。张氏始祖张挥、政治家商鞅、军事家吴起、贤人柳下惠、孔子72贤之闵子骞、公西华、卫国名臣蘧伯玉、思想家、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商人吕不韦、直臣汲黯、元代作曲家宫天挺等都是生于濮阳或长于濮阳的显赫英杰,因此,古代就有“卫多君子”之称。中华张姓始祖源于此地。每年清明时节,马来西亚、泰国、台湾、香港、福建、广东等国家和地区大批张姓后裔都到这里寻根祭祖。2005年4月,世界张氏宗亲联谊会第二界大会在濮阳县隆重召开。2006年9月,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也将在濮阳县召开。届时,袁、陈、胡、王、孙等十大姓氏宗亲将汇聚濮阳,缅怀祖德、共叙亲情。
濮阳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古战场”之称:商灭夏的“昆吾之战”,春秋楚晋“城濮之战”,秦末的“项羽章邯之战”,宋辽的“澶渊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历史典故“桑间濮上”“退避三舍”“澶渊之盟”等也都发生在濮阳。
濮阳特产
濮阳糟鱼:先说鱼。一提到吃鱼,恐怕不少人都有过鱼刺卡喉的体验,可是当你品尝到“濮阳糟鱼”后,却是另一番感受:鱼肉鲜嫩,鱼刺酥香,鱼肉鱼刺都是入口美味。“濮阳糟鱼”是豫菜的经典名肴,多流行于豫北和豫东一带,新乡、濮阳及商丘许多乡间厨师都能烹此菜。“濮阳糟鱼”以黄河鲤鱼为原料,需以温火细煨而成,也算是一道功夫菜。 “濮阳糟鱼”的美味美自何来?主要归功于店主卤鸡的老汤,久熬形成很浓的卤汁,鱼在其中卤制了一天一夜,因是小火煨,所以鱼的外形完好,但内中骨刺早已酥烂,各种味道均吃透其中。根据民间传说,豫菜厨师潜心研究,不断改良,后又制出了源于传统豫菜,合于今人口味的新糟鱼来。新制法去掉了鲤鱼的鳞片,做工较民间更精细和考究。
濮阳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薄片食物的统称,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可食用,干的便于存放运销。粉皮是用淀粉制成的传统食品,适宜于农户家庭制作,工具也很简单,粉皮易做又经济,可口又不腻,男女老少皆宜。粉皮,凝聚了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厚重饮食文化,亲朋好友来了,捎上一些粉皮作礼品,一来二去,乡情亲情尽显其中。
濮阳筒子麻花:状如长筒,酥脆焦香,别有风味。筒子麻花的做法:1、白矾、精盐、食碱放入盆内,对入温水约1750克,化开后对入面粉,抄成面穗面,再蘸水揉成软面块,饧约20分钟。2、面饧好后搓好,摘成300个小面剂(每个约15克重),蘸上油搓成青果形,排在盆内(盆内刷油,排一层面剂刷一层油),再饧20分钟。将面剂搓成40厘米长的细条,然后两头对齐合成两条,并排放在案板上,把两头提在一起,整齐地缠在带油的圆柱上(特制的圆木棍,长约30厘米、直径约3厘米),下入七八成热的油锅内,抽出圆柱炸制,同时用四根长筷子(每只手两根)拨动,使麻花在油锅内不停地向一个方向翻滚,并将麻花抻长(约33厘米)领直,待麻花胀起,条内出现鱼鳔泡、颜色柿黄时即成。
濮阳双麻火烧:酥焦五香,色泽艳丽。双麻火烧的做法:1、锅内加植物油130克,烧至三成热时,起锅加入面粉300克,用铁铲翻匀,摊在案板上晾凉,加入精盐面、八角粉揉搓均匀,和成油酥面。剩余的面粉放在案板上,加入60克植物油和清水100克,和成皮面。2、用皮面包住油酥面,擀成约1厘米厚的大片、卷成卷,分成10个面剂,按扁,然后蘸一点油,包在中间,擀成中间薄、周边厚的圆饼(直径约7厘米),两面皆用水刷湿,逐个粘上芝麻仁待用。3、把鏊子擦净,放上饼焙制,待底面发黄时,鏊子上刷上油,将饼翻个身,并在上面左右拉两遍,焙至表面呈黄色时,将饼下入炉内,背面向火,烤成柿红色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