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8乡4镇,南乐与清丰县为邻,东与山东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属濮阳市管辖。相传黄帝之子昌意曾经在此居住,并筑有昌意城,汉初因置乐昌县。“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改为昌乐县,隋时县废,唐复置。五代后唐避庄宗祖父李国昌讳,因唐代昌乐县治在汉晋故治之南,更名南乐。
行政区划
南乐县辖4个镇、8个乡:
镇:城关镇、韩张镇、元村镇、福堪镇
乡:杨村乡、张果屯乡、千口乡、谷金楼乡、西邵乡、寺庄乡、梁村乡、近德固乡
历史沿革
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南乐中心商业区的十字路口
经济发展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80674万元(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109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96459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68106万元,增长9%。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24.5: 56.4:19.1。
全社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城镇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在岗职工工资显著提高。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87631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2271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2398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2962人。
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385万元,增长2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9584万元,增长2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6801万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497万元,增长23.1%;零售业163750万元,增长17%;住宿业1229万元,增长13.6%;餐饮业33909万元,增长30.9%。
物价水平走高。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6%。
农林牧渔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014万元,其中:农业207560万元;林业12488万元;牧业160523万元,渔业130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7136万元。农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6109万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9900公顷,比上年增加377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3770公顷,比上年增加147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6130公顷,增加230公顷。棉花、油料、瓜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718公顷、6585公顷、12457公顷和4811公顷。
全年完成林业育苗面积10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053公顷;成林抚育面积10947公顷;造林面积738公顷;四旁植树96万株。
全年粮食产量43.39万吨,比上年增长1.2%;棉花产量0.12万吨,比上年下降13.4%;油料产量3.3万吨,与上年增长0.1%;蔬菜瓜类产量51.29万吨,比上年增长4.8%;水果产量16.35吨,比上年增长9.9%。肉类产量5.18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5.9万吨,增长1.1%;奶产量1.11万吨,增长123.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1.76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0766万千瓦时,增长5.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7.51千公顷。
工业经济
“以工兴县”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2010年共有全部工业企业26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家;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699214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2764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全部工业增加值475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1663万元,比上年增长26.2%。
规模以上工业18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 5位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完成158915万元、38891万元、21384万元、61932万元和20935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1%、62.2%、24.7%、29.6%和9.2%,5个行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02057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1%。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较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9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4%,产销率达99%,实现利润总额190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实现税金总额68000万元,同比增长36.5%。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小麦粉产量比与上年持平、鲜冷藏肉增长20.7%、石膏板产量增长52.1%、配混合饲料增长28.2%,供电量增长26.6%,工业用电量增长39.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1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1940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1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6558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3531万元,比上年增长3.9%。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95080万元,增长80.5%;民间投资完成281821万元,增长13.2%;高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900万元,增长13.8%;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4236万元,增长423.3%;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71758万元,增长27.2%;5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5643万元,下降40.9%。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590万元,下降1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5641万元,增长80.8%,工业投资完成275641万元,增长80.8%。其中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完成投资47706万元,增长32.9%;食品制造行业完成投资73615万元,增长1466.3%;饮料制造行业完成投资5230万元,增长1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行业完成投资13530万元,增长3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完成投资33040万元,下降2.5%;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完成投资13065万元,增长6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7170万元,下降36.5%。
财政金融
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23929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16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各项税收收入8417万元,比上年增长48.5%,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72.3%,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059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0253万元,比上年下降0.8%。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946万元,较年初增加57852万元,增长2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9231万元;机关团体存款余额7537万元;财政存款余额10169万元;农业存款余额7785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0415万元,比年初增加43775万元,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153999万元,比年初增加32242万元,增长26.5%。其中: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30386万元;工行各项贷款余额3793万元;农行各项贷款余额6733万元;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97578万元;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5508万元。
整治一新的南乐街道
交通邮电
南乐地处平原,物华天宝,处三省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东邻京九铁路,西距京广铁路80公里,距青岛口岸500公里。106国道(北京—广州)与安济公路(安阳—济南)两条公路交汇于此,大广高速穿境而过,南林高速直达豫西北,交通四通八达。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货运量129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2180万吨公里,交通客运量162万人,旅客周转量16209万人公里。公路网发展迅速。2010年,全县国、省道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为100.73公里。其中,国道24.09公里,省道75.64公里。全县公路里程达到975公里。
邮电通信业业务总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782.4万元,比上年增长55%。通信业务总量8313.7万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1609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5.57万户,互联网用户1.65万户。
科技教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共有学校数(含教学点)197所,在校学生(含私立)103388名,其中普通教育在校学生92583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7893人;幼儿教育在校学生3565人。教职员工(含私立)6352人,专任教师(含私立)5432人。普通高中共有4所,教职员工771人,专任教师646人,在校学生8998人,比上年减少1048人;全县普通初中15所,教职员工925人,专任教师1046人,在校学生20655人;全县小学167所,教职员工3361人,专任教师3049人,在校学生62930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5所,教职工444人,专任教师305人,在校学生8944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教职员工55人,专任教师12人;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86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 2010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9项,市级26项。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519.7万元。全年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60项,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期,培训人员6万余人次。2010年共申报专利110项,其中职务专利80项;授权专利91项,其中职务专利70项。
文体卫生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2010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国内演出场次622场,观众人数达74.64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9万册。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3%;有线电视用户2.8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628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6.9%。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77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1个,实有床位1455张,卫生技术人员为2355人,其中医生1077人,执业医师226人,注册护士472人。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甲型H1N1流感、乙脑、麻疹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新创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2个、甲级村卫生站100个。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46.2万人,参合率99.8%。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2010年,县体育运动中心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组织参加县以上运动会2次,县级运动会6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达1006人。
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2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消费性支出9130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98元,比上年增长1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6元,比上年增长14.5%。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的人数2068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08人。有10490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010年企业职工实际交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为10205人;有5230名企业职工和1140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3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35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24640人,其中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3612人;敬老院床位数为1260张。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
旅游景点
南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学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文庙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宠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时习斋。嗣后比试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增添了东西两庑,凿泮池,环以石栏,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使文庙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翻修。清未整个建筑群尚且完好。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寝殿,俗称“大殿”和“小殿”。
汉墓群:位于县城东北二十公里福堪镇宋耿落村南300米处,土冢,占地1000多平方米,为东汉公侯墓群。明《正德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均称其为赫胥陵,说是上古赫胥氏陵墓。经1978年、1999年两次挖掘,出土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多件,是河南省最大的汉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古槐:南乐城内原有八株古槐,相传是唐朝人所植俗称“八大槐”。今仅存1株,位于县城东北,高约15米,树围4.8米,枝繁叶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景:南乐县曾有“繁水荷花、方山夕照、傅潭秋月、演教晨钟、黄河晴波、翠香古亭、梦山三峰、古塔联岚”八处独具特色的景观,随着自然变迁,这些景观现巳不复存在。
黄泥岗:位于南乐县五花营村西北,《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发生这里。
仓颉陵庙:仓颉陵位于南乐县西北10公里的王方山固村,在漳河故道之北,仓庙之东。仓颉陵为一高5米的大土丘,占地约2700平方米。仓颉陵原有陵门,地叫朝天门(见“朝天门”),硬山式砖木结构,檐下有匾额,书“史皇林”三字。如今陵门已无,不知圮于何年。
南乐特产
一、灌肠 以猪肠,猪血为主料,加葱、姜、花椒粉等佐料,灌制而成。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全县各地均有出售。吃法多种多样,旧日古庙会上常有简灶煎炸灌肠出售,老年人赶会多食之,以为口福。
二、牙枣 历史上传统风味之一,约出产于南乐城郊一带。古为进贡食品。是南乐“三宝”之一。牙枣制作工艺:秋天新枣成熟,选个大肉肥、核小者,置笼内蒸熟,然后去皮去核,放在笼箅或苇箔上凉晒,每天翻动数次。如此,白天艳阳照晒,夜间玉露浸肌,兼之金风吹拂,历数日后枣色渐成暗黄,上面结上一层薄薄枣霜。牙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人们说它“肥斗斗、肉牛牛、筋盈盈、甜丝丝”。节日走亲访友,此是上乘馈赠佳品。今已少见。
三、元村豆腐干 元村镇名产。元村豆腐干历史悠久,以上乘豆腐作原料精制而成,色呈乳白,咸淡相宜,味道可口,含水量适中,经久耐存,是酒席必备佳品。元村豆腐干市场信誉极高,每年春节供不应求,机关、饭店订购者络绎不绝。亲友间常做为礼品相互馈赠。建国初期。曾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四、烧饼 因烧烤炉子类似鸡窝,所以又称“鸡窝烧饼”。烧饼以发酵白面配葱花及花椒面油、夜糖、芝麻等用锯沫烤制而成,皮焦里软,咸甜适口,系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与外地产品不同。分三层,味道各异。城乡皆有出售。近几年来出现糖馅、肉馅烧饼上市,颇受欢迎。又有孜然烧饼,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有人在南乐各个学校门口摆摊卖这种裹了孜然的烧饼,颇受欢迎,后来又发展到街头巷尾,卖这种特色烧饼的越来越多,现在已成为南乐独具特色的小吃之一。孜然烧饼类似“披萨”饼。南乐普遍的做法:准备好烤制好的烧饼,孜然,辣椒末或辣椒酱,食用油,葱花等,将烧饼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炸至酥脆,然后趁热裹上孜然粉、辣椒末、其他酱料,插上竹签即可食用。咬起来里酥外脆,加上孜然特殊的香气,别具风味。
五、芝麻糖 以南乐西关产品称著,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芝麻糖以小麦培麦芽榨汁制作而成,状呈“8”形,芝麻掩体,味香甜而口酥。
六、南乐壮馍 南乐大众小吃。俗称肉饼,已有100多年历史。南乐城旧有刘家壮馍和霍家壮馍。刘家壮馍创始人刘长青,世居县城东街,以打壮馍为生,颇有名气,至今已传三代。今刘家壮馍店在县城老十字街东路北,刘长青孙刘志领继承祖业,开店经营。霍家壮馍创始人霍泽,已传三代,至今不再经营。刘家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皮为小麦精粉,经过面板面、馅包装成形后,放在特制工具平底煎盘(铁制)中进行烤制加工,火候和时间要恰到好处,经几次翻动即成。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1993年6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来南乐,食用刘家壮馍后,赞不绝口。
七、鸡蛋果子(馃子) 南乐小吃又称鸡蛋布袋。制作果子的面放入碱和矾进行发酵,摸油切成近一尺的条放入油锅炸制,待变成黄色捞出,在一端撕开小口,打入鸡蛋并用手压匀,再放入油待炸带到金黄色捞出即可。鸡蛋果子皮焦里嫩,吃起来不但有面的甜味也有鸡蛋的香味。配上咸菜,是很好的早点。
八、西邵红杏 因以西邵乡出产地最佳故名。西邵大部为黄河故道,旧时沙丘连绵,果园成片,农村多种植杏树。其历史悠久,品种亦多,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酸甜适口等特点。近年又引进新品种试种成功,经济价值高,远销省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