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全县东西长92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432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人。现辖4个街道、5个镇、14个乡,郑尧高速、太澳高速、311、207国道及省道S242线、S231线纵横全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画眉谷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建筑有文庙及明代清真寺。
行政区划
鲁山县辖4个街道、5个镇、15个乡:
街道:露峰街道、琴台街道、鲁阳街道、汇源街道
镇:下汤镇、梁洼镇、张官营镇、张良镇、尧山镇
乡:赵村乡、四棵树乡、团城乡、熊背乡、瀼河乡、瓦屋乡、观音寺乡、昭平台库区乡、背孜乡、仓头乡、董周乡、张店乡、辛集乡、磙子营乡、马楼乡
历史沿革
唐改县名名鲁山,因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鲁山县历史悠久,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后改称鲁阳,春秋时属郑,后来隶楚。楚肃王三十年(公元前374年),魏伐楚取鲁阳,鲁阳属魏,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三国时,属魏,晋代,属南阳国,南北朝永初年间,属南朝宋。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南巡,改名山北县,并置鲁阳镇。太和十八年(495),为荆州治所,又为广州治所。太和二十二年(499)。兼鲁阳郡治所。隋大业初(617),改名鲁县。唐武德四年(621),为鲁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废州,改鲁县为鲁山县,隶属伊州。贞观八年(634),属汝州。至明洪武初,属南阳府汝州。成化十二年汝州升为直隶州,鲁山县直至清末民初仍隶属汝州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属河南河洛道,民国二十一(1932)年到三十六年(1947),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后隶属许昌专区(后改地区),1983年归平顶山市辖,至今未变。

山水田园画眉谷,梦里仙境画中游
自然资源
鲁山县是河南省二十五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65万亩,有林地面积195万亩,活立木蓄积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3%,林业产值2.5亿元。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连香、华榛、杜仲、秦岭冷杉、垂直冷杉、青檀、领春木、金钱槭等13种;省级保护植物铁杉、青线柳、楸皮杨、大叶三七等19种;中药材和菌类种类繁多,有人参、天麻、石斛、辛荑、杜仲等近500种;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以上,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动物有金钱豹、艾叶豹、麝、大鲵、金雕、羚羊、红腹锦鸡、豪猪、红脚隼、大灵猫等17种;省级保护的有狐貉、青鼬、豹猫、飞鼠、水獭、啄木鸟、画眉、双斑锦蛇等14种;鲁山有古树名木千余株,有全国罕见的千年古银杏群,有彰显悠久人文历史的古柏,有昭示岁月苍桑的柿树王,有蕴含着美丽传说的老栎树等。
鲁山县林副产品丰富,年产量达8000多万公斤,辛荑以质量优、产量高为中华之最,核桃、杜仲、柿子、板栗、花椒、芋肉,桃等果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广大农民群众一大经济支柱。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3.1%;第二产业增长12.4%;第三产业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722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79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4.2亿元。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13.1%;粮食总产量18.97吨,增长14.6%。新发展优质小麦3333.33公顷、优质专用玉米8000公顷、无公害蔬菜333.33公顷。新增荒山开发面积6800公顷,实现林业产值1.38亿元。新发展重点养殖村22个、规模养殖户570个,新建养殖小区6个。畜牧业产值完成4.9亿元,增长47.5%。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建饮水工程63个,解决了1.09万人、23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66.67公顷、旱保田面积7333.33公顷,完成支渠硬化43公里。
工业经济显著增长。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8亿元,增长25.6%。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6个,完成投资4.6亿元。汇源公司年产30万吨氧化铝等一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了县碳素厂、木工厂等10个企业的改制任务。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37亿元,增长78%;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30%;实缴税金12亿元,增长93%。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鲁山招商网站。全年引进项目178个,完成投资7.35亿元。
旅游开发步伐加快。新上旅游开发项目19个,完成投资2593万元。完成了御汤谷温泉城、清水河风情园、刘累陵园的主体工程建设。画眉谷、佛泉寺、十八垛等一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游人开放。全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直接收入3100万元。交通和城市建设得到发展。完成了国道311徐西线曹堂至三里河段6.9公里改建任务,国道311徐西线尧山镇至木札岭段、省道239鲁艾线已开工建设;县道南沙路54.1公里已完工。完成了99个行政村、151.75公里“村村通”建设任务。电力、通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农业生产
鲁山县地处中原腹地,土地面积2432.32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总人口87万人,农业人口76万,人均耕地0.7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2004年以来,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农业总产值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1851.2元。全县蔬菜瓜果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保护地蔬菜3.3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高效种植面积1.5万亩,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优质粮面积40%,模式化栽培及配方施肥面积80万亩,农田化学除草70万亩。近年来,大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县已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面积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个,面积1万亩,全县粮经比64:36。
全县有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二座,小型水库35座,机井128眼,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1.5万亩。全县 农用机械总动力109718.3马力,其中联合收割机240台,大中型拖拉机327台,全县机耕面积29万亩,机收面积28万亩。
鲁山县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尧山和昭平湖景区被列为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旅游、温泉、荒山、矿产、水电、交通资源充足。工业以煤炭、化工、水泥、钢铁、选矿、耐材、丝绸和花岗岩板材为主。林业、畜产品、蚕业及食用菌生产为河南省之冠。鲁山丝绸历史上被称为“仙女织”。目前,鲁山县是我国蚕丝生产基地县之一。张良姜、拳菜、中华猕猴桃、黑木耳、全蝎等地方特产和物类都享有盛誉。近年来,自西向东已形成了生态旅游开发区、荒山开发区、林果示范区、工业园区、绿色农业示范区。

交通状况
鲁山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越县境,设辛集、鲁山、让河、草店、交界5个车站,从鲁山乘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广州等地,从而打通了鲁山通往全国的大门,成为中原通往全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可直抵郑州、开封、洛阳、南阳、漯河、周口、商丘、许昌、项城、栾川、临汝、叶县、方城、嵩县等市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7.36公里。其中国道2条(G311线、G207线),省道2条(S242线、S231线),总里程275.68公里,县乡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1961.68公里.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558个行政村有433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达率达79%。到2010年底,二广(内蒙古二连浩特至广东广州市)河南段、郑尧(郑州至尧山{石人山})高速公路已全部开通,届时将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连接,以干线公路为支架,县乡公路为依托的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城市建设
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2006年,开展了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双城联创”活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功能,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照明、环境卫生等方面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干道交通体系,拥有城市主干道4纵5横,道路总长度30余公里,总面积90万余平方米;建交通环岛5座,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城区防洪排污体系完备,排水管网畅通,对南北城壕进行了治理,治理长度达1万余米;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公共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街头游园6座,总面积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5万平方米,绿篱3.2万米,面积6.5万平方米,建大型苗圃2座,总面积30余亩,培育各类苗木10万余株,花卉2万余株;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逐步完善,有高标准水冲式公厕6座,移动式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4座,垃圾箱155只;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100%,共计安装照明路灯3000余盏;建大型商贸广场9座,总面积1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社会事业
全县有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1382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365人;完全中学1所,初中35所,在校学生42575人;小学221所(含学点245个),在校学生75236人;聋哑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7158名,其中高中教师547名,初中教师2307名,小学教师4071名,幼儿园教师50名,特殊教育教师35名,进修学校教师45名,中心校103人。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县城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鲁山中医院、鲁山县爱心医院等。其中:县级医疗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22个,全县开设病床1300张,村级卫生所557个。在职医务人员1557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91人;初级职称713人。全县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292件。医院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有7家医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9家医院通过“爱婴医院”评审。瓦屋卫生院、张良卫生院、尧山卫生院、下汤卫生院、辛集卫生院、张官营卫生院、赵村卫生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单位。全县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
鲁山县电业局管辖110KV变电站2座,总变容量114500KVA;35KV变电站14座,总变容量71350KVA;110KV变电站2座,总变容量114500KVA;35KV变电站14座,总变容量71350KVA;110KVA输变线路一条,长24.04公里;35KV线路18条,全长224.7公里;6--10KV线路全长1309公里,配电变压器1293台,总容量79540KVA。

好山、好水、好心情——好运谷景区
旅游资源
鲁山县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脉中,属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单体2378个,涉及8个主类,29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占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56.6%,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6%,且分布相对集中,品位较高。先后投资开发了尧山(石人山)、昭平湖、中原大佛、画眉谷、十八垛、六羊山6大景区,300多个景点,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区22处。旅行社3家,导游22人,讲解员37人。旅游经营定点宾馆、饭店17家,其中二星级宾馆3家(鲁山宾馆、尧山天力宾馆和阳光大厦大酒店)。形成了“一山一水三条线”独具特色的旅游格局(一山指石人山景区,一水指昭平湖景区,三条线是指航空展览馆和秘洞山庄为主线的军事文化旅游线,以佛泉寺、文殊寺和农家乐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民俗风情旅游线,以上汤、中汤、下汤为核心的温泉沐浴旅游线)。石人山蜿蜒崎岖、层峦叠障、奇石怪状,是伏牛山脉的主要核心景区,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复杂,许多景点隐蔽深山。
河南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西部山区这条山水旅游带的开发与建设,投资新建的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正在加速建设步伐。鲁山县为了搞好这些新的景点建设,他们制定优惠政策,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筹措资金,建设各类安全设施,并且拓宽旅游渠道,建立景区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明纪律,提高服务质量,决心使这条山水旅游带成为中外游客游玩的理想胜地。
目前,以石人山为龙头的鲁山旅游业已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热线。客源市场拓宽到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2.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石人山景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好去处”和“河南最美的地方”;、2002年,石人山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昭平湖景区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鲁山县荣获“中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县”的称号;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景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尧山景区
景区景点
尧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主峰玉皇顶(蛤蟆石)海拔2153.1米。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被专家评价为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称尧山(2008年又更名为尧山),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至此刘姓起源。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脚下,现有墨子故里遗址。
画眉谷生态游览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镇四道河村。距鲁山县城60公里,311国道穿村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画眉谷因有众多画眉鸟在此栖息繁衍而得名。景区中,奇峰、怪石、清溪 、碧潭、幽峡、秀瀑、石洞、湖面、云海、红叶、山花、野果、中药材、珍禽异兽,原始森林,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各类景点100 余处,植被覆盖率达95%。景区中有碧潭成串、基岩光滑,跌水欢歌的盘龙谷;碧波荡漾,山清水秀,被誉为“袖珍三峡”的杜鹃湖;造型奇特、山峻涧深。景区中还有巧夺天工、如神来之笔的骆驼峰、仙掌峰、二蹬崖、东、西光石脑、老虎石、鸡冠石、金龟、石猴、石人、天井、药王洞、求生洞、红军洞、水帘洞、银洞等。置身画眉谷中,时时空气清新,处处鸟语花香,满山风景如画,四季风光各异。春季,满山吐绿染翠,百花竞相开放,杜鹃如血如火,形成花的海洋;盛夏,飞瀑高悬,流水潺潺,“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空气凉爽宜人;金秋,漫山红叶似火,如花团锦簇,多姿多彩,野果挂满枝头,芳香诱人;隆冬,银装素裹,冰瀑、冰挂、冰河、雪凇、雾凇如冰雕玉砌,玲珑剔透,又是一 道靓丽的风景。
龙潭峡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风景区山脚下约4公里的地方,距鲁山县城66公里,国道311、207贯穿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龙潭峡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落差1200多米,景区内已命名景点98处,尤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树最为著名。景区为花岗岩体地形,地貌独特,两岸石壁陡峭,飞瀑幽潭叠落不穷,林木覆盖率90%以上,各种鸟兽成群栖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鹃花红满山;盛夏,飞瀑欢歌,林荫遮天,谷内凉爽如春;金秋,果香四溢,山红枝缀,尽享丰收乐趣;隆冬,冰柱雪挂,银装素裹,满山晶莹剔透。
好运谷景区:在鲁山县尧山镇四道河村,尧山北麓,311国道北一公里,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传说古时有时运不济的李桥采金钗石斛跌落湖中得宝珠从此时来运转,得名好运谷。又名李桥沟。该谷两岸,郁郁丛丛,群峰峙立,竟奇斗峻;断崖重重,险不可攀;奇石如塑,似人似物;石穴洞府,幽深莫测;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野果累累,芳香诱人;奇花异卉,漫山遍野;金秋红叶、流丹似火。尤为著名的是谷中成群成串的飞瀑、龙潭及广阔的湖面、依山势高低错落、飘逸洒脱、布局巧妙、紧凑合理,成为自然山水中的奇葩。好运谷整体长10多公里。而在山谷下部不到2公里的长度内,则集中了10——70米落差的瀑布10多条。飞濂瀑、凤鸣瀑、飞龙瀑、桂花瀑,飞瀑如帘,卷云喷雾;瀑下有潭,石凹成潭,濂潭、半月潭、神龟潭、九女潭、洗心潭,潭潭相连,玉碧镜清。潭溪之中,群群游鱼追逐嬉戏。河床基岩光滑如龙榻玉铺,清溪曲折跌宕如笙弦之歌。奇石秀水,天造地设,恰似浓缩了的瀑潭盆景。大小不一的飞瀑龙潭,串连一体,犹如一条硕大的金项链,镶嵌在好运谷的玉胫上,发着灿烂夺目的光。
尧山(石人山)大峡谷漂流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龙头景区尧山(石人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下的鲁山县尧山镇,漂流河段全长9公里,落差150米,河水湍急,惊险刺激,漂流时间大约4小时。河道时宽时窄,最宽处达30m,最窄处只有5m,既有急流险滩,又有平湖深潭,是漂流的理想河段。
十八垛原始森林景区:位于鲁山县与汝阳县交界处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景区距平顶山市区100公里,鲁山县城60公里,十八垛原始森林景区属伏牛山脉的外方山,面积约60平方公里,海拔在1200米至1600米之间,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气候类型多样化,原生状态的植被保存完好,且呈垂直分布。
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尧山脚下——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镇贾店村境内,风景优美,泉水清澈,水上乐园的建成将弥补鲁山这个城市后花园只有山水生态游的单一局面,将为游客提供一个崭新的亲水、玩水的主题,全新诠释水上乐园玩水新理念。
“六羊山通天河”景区:位于河南省 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境内,属八百里伏牛山脉,东临千年古刹文殊寺,西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尧山(石人山)”,南依险峻峭拔“十八垛”,北连世界第一大佛的“佛祖山”。这里交通便利,景色秀美,民风纯朴,山清水秀,石峭林茂,注明景点有一百多处,是观光旅游、朝圣进香、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中原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乡上汤旅游区内,311国道横贯鲁山全境,从大佛面前畅然通过。大佛景区向西是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尧山(石人山)风景区,向东是波涛荡漾的昭平湖水上公园,南去10公里是神秘的林彪指挥所。
河南省昭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10公里处面积40余平方公里,是依托原昭平台水库开发建成的年轻的风景名胜区。它横断沙河,形成了高峡平湖,面积约38平方公里的湖面一望无际,水面浩瀚,容量达6.5亿立方米。水库内有金山岛、姑嫂石及夏代刘累邑、鲁阳古洽所邱公城遗址。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尧山与昭平湖相映成趣,风景奇特壮观。水天一色,周围峰峦叠翠、鸟语花香,充满了诗情画意。区。昭平台水库1959年建成,控制流域1430平方公里,蓄水量7.27亿立方米,是集防洪、灌溉、发电、养鱼、旅游为一体的一座大型人工湖。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8平方公里,这里自然景观秀美,人文内涵丰富,1995年8月,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凡到过这里的人都说:“庐山奇,峨嵋秀,昭平湖美景看不够。”
空军鲁山航空展览馆: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其规模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现有运输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16种机型。展馆内陈列了许多具有历史见证童话般的飞机。有以河南籍战斗英雄杜凤瑞命名的 “杜凤瑞战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捐赠的“常香玉号”战机、以及见证了“西安事变”的蒋介石专机“美龄号”运输机和前苏军主战坦克、国产高炮、雷达、航空炸弹等武器装备。还有火箭、卫星、试验飞船等模型以及杜凤瑞事迹展室、林彪专机洞库。是河南省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大航空军事爱好者参观学习的理想之地。
鲁山特产
鲁山揽锅菜:是古老与现代精湛烹调技术相结合、精工细做“杂烩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据传,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杨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结合当地人酷爱咸鲜、滑嫩、香软的特点制作而成。集中国八大菜系之精华与鲁山风味于一体,是享誉省内外的美味快餐。来鲁山游人既饱览石人胜景,又品尝揽锅菜美味,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把揽锅菜美名传到四面八方。鲁山揽锅菜被河南省烹饪协会授予“独特风味揽锅菜”名店名吃称号, 只要来鲁山就可吃到揽锅菜,尤其是人民路西段“独特风味揽锅菜”最为出名。
鲁山丝绸:源始于山东,后来逐渐传入河南省的豫西、豫南地区。鲁山丝绸是用当地柞蚕丝纺织而成。过去多采用手工缫丝,手工绸要经 过选丝、 络丝、整经、打纬、织绸等多道工序。这种手工纺织出的柞绸, 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后,色泽鲜艳柔和,光彩夺目。用它制做服 装,穿着轻盈、凉爽,尤其制作裙装,袅娜秀丽。相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每逢加冕或举行盛大宴会,总爱穿上鲁山绸做的礼服,以示高雅。具有拉力强、伸度大、易染色、耐高温、抗 酸、抗碱、绝缘、吸湿性强等特点。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商品赛会上,鲁山丝绸被称为“仙女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