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区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103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02年)。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漯宝铁路横贯全区,沟通京广、焦枝两大干线;国家二级干线公路许南公路穿越本区;全国大型铁路货场发送站之一--平顶山东站货畅八方。邮电通讯设备先进完善,已进入国际国内自动网络,程控电话可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行政区划
卫东区辖10个街道、1个乡:
街道:东安路街道、优越路街道、五一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东环路街道、东工人镇街道、光华路街道、鸿鹰街道、黄台街道、北环路街道
乡:东高皇乡
历史沿革
1969年置卫东区,以捍卫毛泽东思想之意命名。1970年与新华区合并,称中心区。1977年分置,仍称卫东区。1993年9月东高皇乡划入后成今境。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49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0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4267万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54219万元,增长19.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2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上徐无公害果品基地、任寨和门楼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农业厅资格认证。金牛山石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奶牛养殖园区初步形成。完成荒山绿化和通道林400公顷,植树造林工作获市政府奖励。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乡村公路边沟、护坡、防护墙总里程7.2公里,小流域治理面积1平方公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983万元,增长4.9%。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37505万元,增长24.2%。企业改制取得新成果,市移交企业食品工业开发公司、市染料化工厂完成了改制任务。东亚家具鞋业城、工业品采购供应站等7个区属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乡、街道企业鹰都水泥厂等4个企业也相继改制。对已改制的企业依法进行规范完善,企业经营形势明显好转。
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快经济发展的意见》。区政府出资130万元,对纳税前10名的民营企业实行重奖。市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平顶山贸易广场、花卉大世界等品牌市场运营良好,劳动路农贸批发综合市场、润鑫钢材市场建设全面启动,魏寨旧货市场、光华路农贸市场即将投入运营。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组团赴杭州、上海等地进行招商活动,共引进资金72320万元,落实招商项目59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舒莱”卫生用品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东方汽车城和劳动路农贸批发市场建成运营。投资4000万元的制氢项目和投资4500万元的三源繁荣街都市步行街等项目正在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好艾滋病普查检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4年获得省级先进。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年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95人,安置“4050”人员就业1230人。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粮、菜、果种植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年产粮食9517吨,蔬菜37727吨,水果569吨,肉蛋3212.7吨,鲜鱼102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年创产值达11亿元。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齐全。宾馆、饭店、歌舞厅、影剧院、医院、学校等星罗棋布,可容纳3万余人的平顶山市体育村设备一流。中原市场、人民市场、百货商厦等大型现代化商场,与劳动路市场、大众路市场、东安路市场等相结合,构成本区功能完善、辐射八方的开放型市场体系。辖区水、电、气、热供应充足,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气,城区已建成11.8平方公里的无烟尘控制区。
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口号是:“只要你来投资,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做”。服务宗旨是:“公正、公平、廉洁、高效”,为外来投资者创办各类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所有申报投资与建设项目审批、审核、办证事项以及其他与投资者相关的服务事项,均一律在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受理并代办各类证件,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和告知承诺制,具体内容是: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受理投资者申请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帮助投资者选址,对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对申报材料完备的项目,在30个工作日内办完本区权限内的各种开业审批手续;涉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手续,在规定时间内由区对口部门完成转报并办理有关手续;涉及用地、拆迁、建设、消防、卫生、水、电、通讯配套等报批手续的,由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协助代办;申办外商投资企业的,由中心协助代办工商、税收、海关、商检、验资、财政等审批手续。服务中心代办相关手续,一律免收代办费,涉及各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政策规定的收费项目,按照最低规定标准收取。
地方特产
生产锦纶66浸胶帘子布为主导产品的特大型化纤企业,与美国杜邦、日本旭化公司并驾齐驱的世界一流企业。公司拥有资产23亿元,职工8000余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3家特大型企业之一,1995年在国有企业500强评比中被评为“中国的脊梁”企业,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1990年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并荣获企业管理“金马奖”。1995年顺利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
公司始终把设备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主要工作来抓。有明确目标及长期规划,建立了健全、精干、高效的设备管理机构和能及时完成维修工作的维修队伍。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管理条例》、 《纺织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和河南省《设备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结合ISO9000质量认证力求对设备进行全过程、全效益、全人员的综合管理。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准期率、合格率均达100%,设备完好率96%以上,设备故障率在1%以下。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方法及先进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备件管理,积极推进国产化工作,降低了维修成本。采用短训班、大专院校代培、国外进修等成效。强化备件管理,积极推进国产化工作,降低了维修成本。采用短训班、大专院校代培、国外进修等形式进行设备系统职工培训。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基础上,针对设备薄弱环节进行改造,1995年设备技改56项,增效3亿多元。
几年来,公司设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生产设备连续15年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无重大、特大设备事故,设备实际生产能力超设计15%,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神马”牌帘子布荣获省、部优和国家银质奖、畅销国内外。设备管理工作从1986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平顶山市、河南省、纺织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1995年评为设备管理达标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