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东接镇平,南连邓州,西邻淅川、西峡,北依嵩县、南召。地形呈南北条状,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和8个居民委员会,38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万人。内乡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朝天椒和伏牛白山羊生产大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
行政区划
内乡县辖10个镇、6个乡:
镇:城关镇、夏馆镇、师岗镇、马山口镇、湍东镇、赤眉镇、瓦亭镇、桃溪镇、王店镇、灌涨镇
乡:板场乡、大桥乡、赵店乡、七里坪乡、余关乡、乍曲乡
历史沿革
内乡人杰地灵,发祥历史悠久。三代以前先后为郦部落和郦国。春秋时为楚国郦邑,系西北边地之重镇。战国属秦。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为郦县,属南阳郡。两汉时期曾设侯国,辖境略小。嗣后政权更迭,归属屡变。隋代易名菊潭县。开皇三年(583)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的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治所设在今西峡。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并菊潭县入内乡县,辖境含古析,郦二县。金代复将淅川县合于内乡县。元初,迁县治于渚阳镇(今内乡县城)。时县境有今内乡、淅川、西峡三县,为县境最大的历史时期。明成化七年(1471)析置淅川县,内乡县境包括今内乡、西峡两县。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县境有今内乡、西峡(西坪镇除外)两县和淅川县李官桥。1948年5月属南阳专区。翌年12月析建西峡县和淅川县李官桥区,同时,并入淅川县西庙岗和东川两区。1953年3月,复析出马山口区和岳岗乡4个自然村入南召、镇平二县。1955年再析师岗区部分村入邓县,同时,并入邓县、西峡、南召等县一些自然村。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7月属南阳市。
自然地理
县境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气候特征:春季,冷,暖多变,温度呈跳跃上升,夏季,炎热,雨量集中,但酷热天气不多,秋季,气凉阴雨多,但个别年份久晴无雨,冬季,天冷雨雪少,但无大冻害。由于西北、北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对夏秋北上的潮湿气流和冬季南下的冷气起屏障作用,故境内气候各要素和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年日照时数偏少,光能资源属全省低值区,年平均气温略高,地形雨和对流雨较多,年平均湿度较大,年平均地面温度较高,静风天气多,气候区划明显。
境内地表水比较丰富,年径流量8亿多立方米,径流分布和降水量分布一致,从北向南递减。县境属长江汉水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湍河、默河、刁河、黄水河、螺蛳河等。
内乡境内山地面积166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72.2%。北部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和南部浅山南北延伸。板场、夏馆、七里坪、马山口4个乡镇境内山势雄伟,横亘连绵,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300-500米左右,是内乡主要林区,面积为349.1平方公里,占全县山地面积的21%.赤眉、余关、城郊、师岗、乍岖、瓦亭、桃溪镇等乡镇部分地区为低山区,面积1313.8平方公里,占全县山地面积的79%。
内乡县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已勘探发现的有大理石,花岗岩、米黄玉、海泡石、石墨、金、银、钒等22种,储量大、质地好,宜开发;中药材类多量大,知名的有石斛、麝香、天麻、何首乌、杜仲、辛夷、山萸肉、柴胡等400多种,可谓天然药库;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宜林面积215.3万亩,森林覆盖率45.9%,活立木储量221万立方米;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质好丰裕,是全省优质烟叶和产粮基地。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8亿元,增长15﹒2%,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1﹒8%、20%、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4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1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6﹒1亿元。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造纸厂、王店造纸厂、马山造纸厂为主的制浆造纸产业,以机械厂、锅厂、纺织配件厂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以软木厂、化肥厂、化工厂为主的化工软木产业,以县水泥、泰隆水泥厂、城镇冶金建材厂、马山碳系耐火材料厂、庙岗大理石厂、板场花岗岩厂为主的冶金建材产业,以黄金公司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开采及加工产业。以县地毯厂、马山通祥地毯厂为主的工艺编织产业,以全宇药厂为主的医药加工产业。无碳复写原纸、橡胶软木垫、弹簧储能启动器、PS版衬纸、仿瓷水泥、铜牌原纸、卷烟胶、防滑地毯、亚克力毛毯等是名产品、知名品牌,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造纸产业是河南省重点扶持发展工业,制浆造纸规模达到8万吨。以畜牧业为主的年产1.5万吨的肉类罐头产品,出口东南亚、南美、非洲、俄罗斯等国家,“牧原”瘦肉型猪畅销港澳。全县工业总产值6亿元,税利超亿元。
内乡属北亚热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宜农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副产品种类繁多,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朝天椒和伏牛白山羊生产大县。菌、椒、羊、烟、药果五大支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内乡的香菇,菇型圆整,质白肉厚,细嫩滑脆,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年产量上万吨,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朝天椒,以其色鲜、肉厚、角尖、辣味浓而畅销国内外,面积30万亩,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内乡的伏牛白山羊,以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板皮致密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内乡农科所研制的“豫麦35”,优质、高产,最高亩产可达600公斤,被农业部指定为“优质面包专用小麦”;“马山牌”烟叶,属津马布韦香型,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推品牌;2001年内乡的“赤眉牌”油桃、“内椒一号”朝天椒、“宝天曼”牌杜仲、天麻,被评为全国优质名牌产品。北部山区盛产多种优质名贵中药材和山珍,为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山萸肉、辛荑、杜仲等已形成规模,产量占全国20%以上,全县宜林面积168万亩,活立木蓄集量2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3%,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县引进项目207个,总投资14﹒3亿元,完成投资7亿元;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53个,总投资5﹒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亿元。县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9个,引进资金1﹒5亿元;骨干企业新上技改项目9个,完成投资近亿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惠民政策,落实农业税降点、粮食直补及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达1700多万元,农民负担降低69%。大力发展林牧业,森林覆盖率达60﹒1%,提高3﹒8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增长9﹒8%,占农业总产值的40%。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增长70%;门票收入突破400万元,增长54%。
小城镇建设和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投资完成3000多万元,公路建设投资完成8000多万元,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多渠道融资2680万元,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投入社保、“低保”资金7440万,增加820万元;投入抢险救灾资金23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力量办学投入达3600多万元。赤眉、庙岗、岞岖卫生院改造和县医院病房大楼建设进展顺利,县乡医疗卫生条件初步得到改善。广电大楼、影视城建设接近尾声,影视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以优质服务为重点,继续保持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扎实开展“双创”和广场文化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严打”专项整治活动,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全县现有中小学339所,(其中小学301所,初中28所,聋哑学校1所,普通高中6所,职专1所,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86094人,在职教职工6071人,其中专任教师5455人,离退休教职工1802人。
内乡清代县衙
旅游资源
内乡地处八百里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生态良好,山水如画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命名为绿色产业示范区,被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和全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县市级十大目的地。312国道、249省道横贯东西,332省道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越县境,旅游交通畅达便利。
一个天然宝藏——宝天曼、一个历史标本——内乡县衙、一处惊心漂流——宝天曼峡谷河流、一个世界奇观——骨蛋共生恐龙化石、一个新农村建设典范——十万亩油桃基地、一个独有剧种——内乡宛梆、一个原始村落——吴垭民居是对内乡丰富旅游资源的简明概括。
目前内乡已开放景区有9家,4A级景区2家(县衙和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2A级景区1家(宛西自治史料馆),主打品牌有“一山一衙一漂流”。一山即宝天曼,它地处伏牛山腹心区,总面积231平方公里,物种丰富,生态原始,森林覆盖率95.8%,拥有植物2911种,动物201种,被誉为“中原生物王国”、“华北绿色心脏”。宝天曼奇峰竞秀、古树参天,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更是中原地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和度假休闲胜地。一衙即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2000年开通了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内乡县衙四大古衙国际旅游专线。一漂流即宝天曼峡谷漂流,国家4A级景区,漂流全长12.8公里,落差达239米,九曲十八弯的地形,沿途奇石林立,险滩密布,植被茂密,景色怡人。有激流勇士漂、休闲娱乐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响誉省内外。内乡已初步形成以宝天曼为核心的(桃花源、天心洞、七星潭等)北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县衙为核心的(宛西自治馆、文庙等)古城文化游览区,以景观村落吴垭石文化村为核心的西南部民俗文化旅游区及以赤眉十万亩油桃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乡村游,彰显了内乡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内乡油桃沟
油桃沟位于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境内,赤眉镇地处800里伏牛山南麓,东、北、西三面环山,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油桃的最佳适生区。赤眉自引进油桃以来,已历时17个春秋,形成了目前的“五月火”、“千年红”、“早红宝石”、“曙光”、“华光”、“艳光”等优质品种,以早熟、个大、色艳、味甜、耐贮藏、无污染而著称。
赤眉油桃大面积在油桃沟重植。油桃沟位于赤眉镇的东北川村和杨店村。在两村之间,有一条蜿蜒25余里的山谷禾河冲,由于两面坡岭遍种油桃,所以就叫油桃沟。其实,在文革时期,这里原本是荒坡,但是,正是那个年代,赤眉不足四万的淳朴农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开肯播种,是久日的荒山变成了层层梯田,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那么多的果树,偏偏种的是油桃呢?”其实刚开始,这里的林果业是以苹果为主,面积一度达到2000多亩,但是实践证明,本地的气候、土质不适应苹果生长,结出的苹果品质差,卖不上好价还难以脱手,这里的基层干部就指导群众调整机构,逐少减少苹果面积,到1998年,苹果己在林果业中“引退”。基层干部又费尽心机请到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几经筛选,才把油桃作为当家品种强力发展。
油桃沟全长12.5公里,呈环形通道,两端均出口于省道豫51线,沿途有油桃面积3000余亩,梅子500余亩,桔子100余亩,沿路有桃花山、桃花园等景点和两个油桃交易市场,这里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和葱郁的植被。水质清纯,空气清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畜牧的生态农业区。仅2005年油桃沟接待游人达2万余人,油桃、梅子、桔子产量达1200万斤,产值1600余万元,人均林果收入2800元。2001年冬到2004年春,赤眉镇投资60万元,出动劳力2万人次,动用土、石、沙80万方,架桥梁32座,历时85天,劈山开路。修通了这一条环行通道,才使这一美丽的风景呈现于游人的面前。宗北河,瓦庙沟河这两条湍河支流呈环行,贯穿于油桃沟,使油桃沟四季流水潺潺,沿河塘坝相连,农家房舍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置身其中,大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惑,使人仿佛游走于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