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是1994年南阳市撤地设市后设置的行政区,位于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区域。全区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5镇7乡,总人口79.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万人,国土面积927平方公里。 宛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春秋战国时为申、吕之地,楚文王灭申、吕置宛邑,史称宛。秦设宛县。隋初改称“南阳”。
行政区划
宛城区辖6个街道、4个镇、6个乡:
街道:东关街道、新华街道、汉冶街道、仲景街道、白河街道、枣林街道
镇:官庄镇、瓦店镇、红泥湾镇、黄台岗镇
乡:溧河乡、汉冢乡、金华乡、茶庵乡、高庙乡、新店乡
历史沿革
宛城区建置较早.周宣王时为申伯封地.称申伯国。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始称宛。战国属韩。。周报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始置宛县,为南阳郡治所。西汉因秦旧制,新莽改南阳郡为“前队”(队音逆),改宛县为南阳县。东汉复西汉旧制。称宛县.仍为南阳郡治所,北周并宛县于亡陌.称上宛。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上宛为南阳县,属邓州。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邓州为南阳郡,领有南阳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宛州,领有南阳县,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废。复设邓州,仍属邓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复改邓州称南阳郡.仍辖南阳县。不久复邓州。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置申州,南阳为治所,元升申州为南阳府.明、清仍设府,南阳县为府治。民国3年(1914年)废南阳府,改属南汝道。后道废属省。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至1948年11月南阳县解放。
1949年3月成立南阳县市人民民主政府,属河南省南阳地区专区辖。同年11月22日县、市分设,建立南阳市。1960年6月16日南阳县井人市。1961年7月26日县、市重新分设。1994年7月1日,县级南阳市和南阳县合并成立宛城区,属新设立的地级南阳市至今未变。区人民政府驻梅溪街道办事处七一路。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9.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6亿元。商品出口总额1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9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1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79元。
宛城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国所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宜种植富有中原粮仓之称,是国家的商品粮、棉花生产基地。中国十大名牌棉花之一“天骄”牌棉花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已实现“塘内养鱼虾、塘边养畜禽、空档种花果”的立体发展模式。并以郑州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技术为依托,已开发大绒蟹、鲈鱼、桂鱼、美国胭脂鱼等名优特水产养殖。建立起了南阳月季集团、金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40多个集畜牧、水产养殖、垂钓、花卉林果、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郊型庄园式农业工业园区。通过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经济,全区农业产业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优质粮棉、蔬菜瓜果、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出鱼虾、蔬菜、干鲜果、畜禽四大名优特产。经过规划调整,宛东粮棉生产、白桐干渠开发、宛中蔬菜、白河沿线林果四条经济带已初步形成。
近日宛城,是现代化的新城区。市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滨河大道、人民路、建设路、新华路、独山大道、长江路等主要街道纵横交错。南阳商场、金汉丰商厦等大型购物中心,展现了南阳商业亮丽的风采。坐落在白河北岸的南阳市体育中心,英姿勃勃。宛城的母亲河----白河穿绕市区,与梅溪河、三里河、温凉河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中原水城风景。特别是有“上海外滩”之称的白河游览区,三级橡胶坝似三条黑龙横卧锦带,国际A级水上运动场,碧波荡漾,岸边翠柳婆挲多姿,绿草盈盈,花木葱葱,月亮岛、莲花岛似银盘青螺,白河桥、卧龙桥、育阳桥、南阳大桥飞架白河两岸。
农业发展
宛城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可谓旱涝保收。全国所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宜种植,富有中原粮仓之称,是国家的商品粮、棉花生产基地。中国十大名牌棉花之一“天骄”牌棉花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
今年,宛城区围绕白河和百里白桐干渠开发,科学调整农业结构。白河沿线6万亩沙荒瘠薄地已种植经济林2万余亩。在白桐干渠沿线共开挖鱼塘400多个,有效养殖水面达3500亩以上,建成畜禽饲养场180个,形成9个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区,发展莲藕5000亩,林果3000余亩,已实现“塘内养鱼虾、塘边养畜禽、空档种花果”的立体发展模式。
并以郑州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技术为依托,已开发大绒蟹、鲈鱼、桂鱼、美国胭脂鱼等名优特水产养殖。建立起了南阳月季集团、金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40多个集畜牧、水产养殖、垂钓、花卉林果、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郊型庄园式农业工业园区。
通过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经济,全区农业产业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优质粮棉、蔬菜瓜果、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出鱼虾、蔬菜、干鲜果、畜禽四大名优特产。经过规划调整,宛东粮棉生产、白桐干渠开发、宛中蔬菜、白河沿线林果四条经济带已初步形成。
南阳机场
交通状况
宛城区区位优越。焦枝线、宁西线在区内十字交汇。312国道、207线、209线、豫01线、豫02线和许(昌)南(阳)高速公路,南(阳)襄(樊)高速公路及上海至武威高速度公路南阳段纵贯全区。
现在的南阳机场迁建于1992年10月,扩建于1998年10月,是河南省仅有的三个正规民用机场之一。
南阳机场位于该区姜营地段,总面积130万平米(约占地1960多亩),水泥跑道长2300m、宽50m,可保证波音737、757等大型客机全载重起降,水泥停机坪2.1万平米,可同时停放六架大型客机。飞往郑州、北京、广州等地的航班架起了空中桥梁。
基础建设
各种通讯设施和互联网沟通五洲四海。穿越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在建设中。全区尽在华中电网的覆盖下,有三条超高压环形电力输电线路过境,鸭河火电厂、蒲山电厂也已并网发电。发达的交通、先进的通讯、充足的电力为宛城区发展工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宛城区经济基础雄厚,工业门类较全。南阳市防爆电机厂、天冠集团公司、卷烟厂、棉纺集团、变压器厂等大型骨干企业多集中在辖区内。宛城区拥有机械加工、化工、轻工、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建筑建材等九大产业。乡镇企业已形成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宛城区工业园区已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享受省高新技术开发产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宛城服务设施齐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南阳分行均可办理国际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1996年中国南阳海关正式开关,为宛城通往世界开辟了快捷通道。建国大酒店、梅溪宾馆、豫宛宾馆、丽都花园、国际饭店等一批涉外星级宾馆设施优良,服务上乘。被称为中国之最的沼气工程日产沼气和煤气12万立方米,可满足10万居民用气和商业用气。城镇社区服务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咨询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日趋健全。
科教文卫
宛城区文教、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兴区”战略全面实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41%以上,应用性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50%,连续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教育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已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有百年校史的市一中和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工业学校、南阳经济贸易学校、南阳市政法干校、南阳市第四职专、南阳市电力技术学校、南阳市第二技工学校等十余所大中院校都在辖区内。
区内拥有图书馆、博物馆、图书超市、影剧院、广播电视大厦等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达80多个,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37人。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
旅游名胜
王府山位于老城区西北隅(今共和街西端),是明藩王府花园中的一座假山,太湖石及独山石砌成,山高18米,底部直径21米,周长66米,占地面积346平方米。山腹用奇石筑成大小不同的4个石窟,经石阶60级,逶迤盘旋贯通每个石窟,绕行3周可达山巅。山体内,暗道回转串通,石窟又分“奶奶殿”、“三清殿”、“祖师洞”等。王府山建于明永乐初年,山间依崖就势构筑亭台,专供唐王游乐。后世于山麓建神庙,山门题额:“朝天宫”,窟内增塑神像,四时香火不绝,现已毁圮。石山原来高逾城垣,后逐渐遭受破坏。建国后,人民政府屡次拨款修葺。1951年,曾于山顶增建攒尖顶六角玻璃瓦凉亭,山间加筑护墙数道。现六角亭及护墙已修葺,粉刷一新,石窟内所有塑像全部雕塑归位,重建神庙,定期开放,游览者络绎不绝。1994年8月,在王府山附近兴建大明苑王府市场建筑群,为消费者、旅游者提供方便。王府山已被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府衙坐落于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历经元、明、清共199任知府。现存房屋150余间,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36000平方米,是国家唯一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知府衙门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座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中轴线两侧左文右武,前堂后寝。单檐硬山式建筑。它是清代全国215个知府衙门中目前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唯一府级官署衙门。府衙的照壁呈凹形,高5米,宽22.5米,用青砖砌成,砖上有“南阳府城”、“南阳府”砖铭。照壁前左、右两侧,现有召父、杜母坊遗址,是为纪念两汉时南阳政绩卓著的两位贤太召信臣,杜诗而建的。大门前筑女儿墙,两侧是八字墙,墙体内各镶石碑4通。进入面阔3间,进深2间拱券式大门,便是仪门,仪门形制同大门,惟前坡内侧檐部采用木构卷棚。仪门为
礼仪之门,凡新官到任,至仪门前下马,由迎接官员迎入仪门内。嘉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也要大开仪门。仪门之后便是堂,它面阔5间,进深3间,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也是第三进院落。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加奇巧,明亮宽敞。大堂是知府开读诏书,接见官史,举行重仪式的地方。堂正中设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及其他仪仗等。大堂之后的二堂是府衙长官处理一般公务的地方,有庄重威严的气氛。穿过二堂大门20米便是三堂,是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处理公务及宴居的地方。堂后为府衙花园——泓池水,明静清澈,山石玲珑,树木青葱,奇花异草,争芳斗艳,为知府及家眷的休憩场所。南阳知府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设置郡县制以来,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现存建筑就是一个历史档案馆,它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建筑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