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资2.1亿元,建设农林水、城建、旅游、交通、电力等设施,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4亿元。社会保障和金融工作取得新成绩。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45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2985万元、发放2915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0.4亿元。投资5100余万元,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83392平方米,新建校舍12.35万平方米,全县农村初中由49所合并为16所,小学由212所合并为80所。建立输出基地40余处,联系企业200多个,完成劳动力转移5.4万人;统一组织外出务工70多批5000多人,培训农民工1.45万人,初步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基层政权建设成绩突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9月,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复查验收。7月1日至8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洛阳会盟荷花节”,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600万元。
基础设施
孟津区位优势明显。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二广高速、洛吉快速等在孟津形成了六纵四横的公路框架;焦枝铁路在孟津有3个火车站;国家二级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座落于孟津县麻屯镇。公路、铁路、航空构成了孟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孟津处于中西部连接的枢纽地带,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全县有4个乡镇和著名重工业基地、“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洛阳市接壤,洛阳市雄厚的科研实力、巨大的市场容量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愈来愈明显。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小浪底工程因为位于孟津县的小浪底村而得名,正在建设的大型反调节水库西霞院工程因位于该县的西霞院村而得名,两大工程的建设,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全国最大的化纤基地洛阳吉利石化工业基地和我县一桥相连,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孟津能源资源充裕。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和刚刚并网发电的华阳孟津电厂,使孟津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20万千瓦,成为国家重要的电源基地。全县可开采地下水4.2亿吨,加上小浪底、西霞院水库,使孟津拥有充足的水源。孟津境内有13亿吨左右的煤炭储量,有取之不竭的紫砂资源。孟津特色产业突出。农业上,有奶牛、蔬菜、花卉、烟叶、林果等支柱产业;有万亩荷塘、万亩蔬菜、万亩孟津梨、千亩红提葡萄等产业基地和生生乳业、阿新奶业、家喜油脂等农业龙头企业。工业上,有省级华阳产业集聚区和市级空港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纺织化工、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等支柱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0家。旅游上,有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黄河湿地保护区、汉魏故城遗址、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龙马负图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主题公园、八百诸候会盟台等景(区)点,使孟津成为一方充满魅力的投资热土。
汉光武帝陵
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星罗棋布,文化遗址灿若繁星。孟津,有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崇邙横亘,大河澎湃,沉积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山河形胜,圣人伏羲、汉皇刘秀、神笔王铎、才子贾谊,魏孝文帝、后主李煜、北方千岛湖黄河小浪底、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北邙古墓群……形成了孟津星罗棋布的旅游景观。孟津,还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更有着优惠的投资政策,便捷的审批手续,优质的服务态度,为投资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成周城:周武王灭殷商以后,其弟周公姬旦营建成周城,史称下都,遗址在平乐乡金村、翟泉一带。是上都王城(洛阳市王城公园)和镐京(陕西省西安市)的东部屏障。成周屯兵八师(每师250人),警戒东方诸侯和监管迁住成周的殷商遗民。敬王元年(前519年)冬,晋大夫荀跞率军经谷城(横水乡古县村)入王城。平定王子姬朝之乱,敬王住都成周。敬王十年(前510年),晋会齐、宋、鲁、卫、曹、莒、薛、杞和小邾诸国诸侯,帮助修筑成周城。秦始皇十年(前237),吕不韦免相后居洛阳(成周城),扩大城建规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建都于此,近代名其遗址为洛阳汉魏故城。
金墉城:(俗名李密城),位于平乐乡金村,建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明帝嗣位初年,大肆营造宫室,特于京都洛阳城外西北角筑城,以“固若金汤”之意,取名“金墉城”,金村村名即由此而来。西晋“永嘉之乱”中,金墉城成了一座幽禁帝后等皇族的监狱。自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至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的20年间,先后幽禁过一个皇帝(惠帝)、1个皇太后(杨太后)、2个皇后(贾、羊皇后)和9个皇族藩王及子侄。东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前秦、东晋和冉魏争夺洛阳城,前秦姚襄自许昌进围洛阳,冉魏守将周成设防严密,难分胜负。东晋桓温布阵伊河,大败姚襄,周成出洛阳降晋,桓温驻军金墉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因宫室修复未就,曾暂居金墉城。东魏元象元年(538年),东、西魏大战于河阳桥,西魏金墉城守将长孙彦闻丞相宇文泰兵败,尽毁城中房舍而逃。东魏丞相高欢乘胜进驻金墉城,见遍地已成瓦砾,索性毁去城垣返归晋阳。南北朝至唐初金墉城为洛阳县治所在。隋末李密经过修葺,作为同王世充对抗的行营驻所,长达2年之久。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洛阳县治由金墉城迁于东都毓德坊,自此城池逐渐沦为荒丘。金墉城自227年建造至632年废弃,历405年,今遗址尚存。
河清城:原为秦汉平阴、曹魏河阴县城。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大举攻北齐,陷河清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入东京,李光弼守河阳三城,史思明屯兵河清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四月,金兀术分道攻宋,陷河清城,闰四月南宋收复河南各州县,河清复归南宋。
孟津小城:亦称孟津小垒。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六月,汉赵前军大将军呼延宴、始安王刘曜、征东大将军王弥攻陷洛阳,掳西晋怀帝司马炽。朝臣共推傅祗为盟主。屯于孟津小城,号召各州郡发兵支援,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发兵攻南朝宋。宋洛州司州毛德祖遣振威将军窦晃为河阴县令,带500兵卒驻守孟津小垒,抵御北魏。
回洛城:北齐因回洛仓筑回洛城。唐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攻王世充,布阵北邙山,怀州(今沁阳)总管黄君汉遣将张夜叉克回洛城,王世充命太子元应率军围攻未破,于城西筑月城相持,不数日为唐军攻占,兵败逃回洛阳。
文化底蕴
孟津是一个具有4000年文明史的中州名县,位于万里母亲河黄河和千年洛河之间,是举世闻名的中华两河流域中心,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孟津”一词由来已久,因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故称“孟津”。洛阳被称为13朝古都,其中有6个朝代都定都在孟津。北邙陵墓群、汉魏洛阳故城、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卫坡古民居等40多处古文化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或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以“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荣,在孟津北邙山上留下了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代表的500多个”。约在四五千年,人文之祖伏羲就来到这里,带领先民渔猎生息,画八卦,造书契,正人伦,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现在孟津龙马负图寺内的数十通古代石刻,生动地记载着这一久远的神秘故事,成为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神圣之地。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都曾在孟津这片皇天厚土上生息创业,吒咤风云,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武王兴兵伐纣八百诸侯会盟与此,刘邦在这里绝河亡秦,张衡在这里发明“地动仪”。大文学家贾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代名相狄仁杰,书坛泰斗神笔王铎等,不胜枚举的显达名士,有的出生在孟津,有的长期生活奉职在孟津,创造了显赫的历史业绩,留下了彪炳后世的千古美名。先后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县”、“全国书法艺术之乡”、“河南省文化先进县”等荣誉。闻名全国的平乐正骨术就源自我县的平乐镇。
2004年9月26日至10月5日,“2004年中国洛阳伏羲文化节”在孟津县龙马负图寺举办。三皇之一伏羲的主要活动于孟津,他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总结出山泽河流、日月升落、春夏秋冬等自然变化规律,把远古先民引出蒙昧时代。伏羲文化节以大型祭祖仪式为载体,吸引了大量海外游人归根认祖。文化节期间举办了“爱在山水间”图片展、书画艺术展、书法笔会、图书展销等活动,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