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济源市,河南省直辖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形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山势陡峭,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济源市辖5个街道、11个镇。济源市常住人口73.2万人。
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济源县。1988年6月,济源撤县设市。2005年,升格省辖市。济源市因处于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地处“太行八陉”之首的“古轵道”要冲,是豫晋交通的咽喉要塞,为传统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是河南省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原城市群14个核心发展区城市之一,被确定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具特色的是“一山一水一精神”。济源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利。地处河南洛阳、焦作和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焦枝、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
【行政区划】
济源市辖5个街道、11个镇:
沁园街道 面积:13.6平方千米 人口:4.8万人 代码:410881001
济水街道 面积:5.2平方千米 人口:6万余人 代码: 410881002
北海街道 面积:6.9平方千米 居住人口:5万人 代码:410881003
天坛街道 面积:10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5万余人 代码:410881004
玉泉街道 面积:31.6平方千米 人口:3万余人 代码:410881200
克井镇 面积:220平方千米 人口:6.6万人 代码:410881100
五龙口镇 面积:127平方千米 人口:4.87万人 代码:410881101
轵城镇 面积:147.6平方千米 人口:8万余人 代码:410881102
承留镇 面积:196.8平方千米 人口:6.5万人 代码:410881103
邵原镇 面积:337平方千米 人口:4万人 代码:410881104
坡头镇 面积:137平方千米 人口:2.6万人 代码:410881105
梨林镇 面积:67.2平方千米 人口:4.2万人 代码:410881106
大峪镇 面积:260平方千米 人口:2.9万人 代码:410881107
思礼镇 面积:69.7平方千米 人口:2.6万人 代码:410881201
王屋镇 面积:240平方千米 人口:2.8万人 代码:410881202
下冶镇 面积:166平方千米 人口:3.3万人 代码:410881203
【历史沿革】
济源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至今保存多处旧石器、新石器、仰韶、龙山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和遗存。
夏朝,曾作为都城称“原”。少康中兴,十八年迁都于原(现济源火车站一带),其子帝抒居原,曾在此实施对夏王朝的统治。
商代,属向国、召国。
西周、东周,属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芮侯(现瑞村)、毛公(现邵原毛田)、邵公(现邵原)均曾食邑于此。
春秋战国,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古轵国一度成为韩都。
秦代,置轵县。
汉代,分属轵县、波县、沁水县地。
三国,分属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
西晋,分属轵县、沁水县,属河内郡。
东晋,济源属前秦。济源为东魏、西魏两国交界之地。东部辖轵、沁水县,属东魏。西部属西魏,设邵郡。辖苌平县。
北周、北齐,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济源名称设县。大业三年,属河内郡。
唐武德二年(620年),济源升为西济州,境内先后设立轵县、湨阳(今梨林苗店)、燕川(今克井大社)、邵原(今邵原镇)、长泉(今下冶长泉)、大基(今坡头蓼坞)等县。唐末,境内为济源、王屋、河清县地。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
北宋,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县,属孟州。
金,设济源、王屋县。属孟州。
元,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元太宗六年(1235年),济源县升为原州,七年,州废,复为县。
明清,境内数县并入济源县,改属怀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豫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豫北道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抗日民主政府更名为济源县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撤销王屋县,将王屋县的一、三区划归济源。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平原省。
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1970年,属新乡地区。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孟津、新安二县相望;西踞王屋山,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东及东南分别与沁阳市、孟州市及洛阳市吉利区毗邻;市境略呈长方形,东西最长处66千米,南北最宽处36.5千米,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东南至省会郑州直线距离104千米,东北至焦作直线距离60千米,至山西晋城距离70千米;南至洛阳直线距离60千米。
地形地貌
济源市地貌复杂,地势壮观。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相辅相成,构成了大山、大河、大平原的壮丽景观。特别是中山区,起伏多变的远峰近峦,险峻恢弘的悬崖峭壁,深邃幽静的峡谷涧溪,动态各异的飞瀑灵泉,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山势陡峭,拔地通天。地处中山区的山体,都是断块抬升的山体。这些山体经受褶皱和多次断裂抬升活动及强烈的下切、剥蚀、侵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层峦叠嶂、奇峰插云的雄险景观。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1711米,不算太高,但因其相对高差大。从阳台宫到山顶,水平距离只有5.5千米,而高差却达1024米。
气候特征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夏季炎热,热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涝易旱;秋季秋高气爽,气温降幅较大,雨量减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累年年平均温度14.5℃,累年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累年年平均相对湿度68%。但由于受地貌形态复杂和季风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的立体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平原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区不同的气候差别。
水文水系
济源市地处黄河流域,有大小河流百余条。主要河流有黄河、济河、沁河、溴河、蟒河、大店河、逢石河等。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层孔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中一部分以地下径流形式排入河道,成为河川基流;一部分变为深层水,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松散岩层孔隙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灌溉回归水和山区地下水的侧渗等,其消耗主要为开采、蒸发和一部分由河谷排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济源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毕业生7629人,招生7816人,在校生2419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2267人,在校生6694人,毕业1941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招生5324人,在校生15715人,毕业5298人。普通初中3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招生9681人,在校生29131人,毕业9101人。小学73所(其中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2所),招生11681人,在校生62601人,毕业955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57人,在校生170人。
文化事业
济源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5.1万册,电子图书62.5万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653件。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实际用户8.6万户。
医疗卫生
济源市共有卫生机构797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0家,民营医院9家,村卫生室47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企事业单位诊所9家,个体诊所19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计生服务中心1个。病床床位474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415张。卫生技术人员6697人,其中,执业医师2822人,注册护士2829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3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33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1035张,卫生技术人员686人。
【交通运输】
呼南高速铁路、焦柳铁路、侯月铁路,济洛高速、晋济高速公路、济焦高速公路、济运高速公路、济阳高速公路、济洛西高速穿过济源境内,另有济源通用航空机场已纳入全省航空规划。
【风景名胜】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西起八里胡同,东至黄河西滩,全长54公里,分为四个著名风景区:小浪底大坝景区,张岭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河三峡景区,西滩黄河风情景区。四景区特色各异,东西相映,恰如镶嵌在母亲河上的四颗珍珠,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
小浪底水利工程以其开“三项世界之最”,“六项中国之最”,让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大坝雄姿和泄水景观,还能领悟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张岭度假区以水上半岛著称,山山迭翠,七港八湾,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从这里东观大坝,西游三峡,夜里水上歌舞,其乐融融。黄河三峡景区有龙凤峡,八里峡,和孤山峡,其“三峡九景一条谷”令游人流连忘返。西滩一条是黄河上有人居住的滩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这里植被完好,风光旖旎,保存着浓郁的原始乡野景观。
◆王屋山风景区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
王屋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
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地跨黄河南北两岸。
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属于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
◆五龙口
济源五龙口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东北15公里的五龙口镇境内。是一处以自然为主,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2002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包括盘古、沁河、愁儿沟、阳落山、白涧沟五大景区。景区内建于唐代的香岩寺、北靠香炉峰,五代、宋初至明清,寺院香火旺盛,吸引了众多僧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门票60元,节假日有优惠。在济源市区有旅游专线到达。
◆小沟背
小沟背是华北地区最典型、最壮观的火山岩地貌。这里满沟的五彩石,大的如楼宇,小的如鸟卵,五色胶结之状真的就像“熔炼”的一样;鳌背顶横空出世,长2000米,厚400米,远望酷似一只巨大的无足神龟卧于峰顶;号称“百米长卷”的四空山娃娃崖,上面爬满成千上万个栩栩如生的浅黄色裸身石娃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小沟背原始森林,参天的古树老藤,枝冠相连,缕缕光束射入林中,四处弥漫着幽幽的清凉和静谧。原始森林里保存着包括红豆杉、紫斑牡丹、灵芝、猴头以及金雕、香獐等我国大量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清澈的溪流在墨绿色的基岩上奔腾跳跃,巨石相间,潭瀑相连,悬空栈道和造形别致的小桥,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村民居采用石头垒砌,依山傍水,建筑奇特,居民淳朴,热情好客,土特山珍,任人品尝,这种原生态环境,犹如世外桃源。
【历史文化】
文物保护
济源市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现有馆藏文物30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327件,以出土的汉代釉陶和近现代纸质文物藏品最具地方特色。在济源市地上文化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年代、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被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称为是“中原地区宋、金、元、明、清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济源市境内的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且史前文化遗址居多。沿济水流域、湨水流域、沁河流域、黄河流域及王屋山区分布的古代遗址,灿若繁星,表明古人逐水而居的山水依存活动轨迹。原城遗址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反映了夏王朝时期济源的重要历史地位。轵国故城兴于战国,盛于秦汉,曾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历经两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于地面的古城墙,是古轵国文化的重要见证。沁河栈道开凿于曹魏正始二年,延绵近百千米的栈道壁孔,历历在目,今人仍然可以想见当年转运粮草、战马嘶鸣的场景。横亘于黄河王屋间的北齐长城,是北朝时期东魏西魏分界线,这里曾上演过无数次刀兵血刃争夺战。枋口古代水利设施,上可溯至秦汉,下可延及当今,历代均有增修扩建,直至今日仍在发挥着惠泽利民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济源人民从古到今不断开发大自然、利用水之利的勤劳与智慧。
济源市作为古代的京畿内地、交通要塞、政治经济文化汇聚的中心地带,不仅地面上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异常丰富,而且地下埋藏及遗存亦极为丰富。目前地面遗存的古代建筑就其价值而言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的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就达190余座,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境内以黄河流域、古济水流域、湨水流域、沁河流域为干系,分布着裴李岗、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秦汉等众多古文化遗存。
愚公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源于太行、王屋二山,载于《列子·汤问》,经过千百年来文学家、思想家们的凝练,闪耀着熠熠光彩。古人愚公凭着勤劳勇敢,以一种虔诚的心感动上帝,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让他们看到了北山阻隔千年的柔和阳光和一片开阔温润的土地;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领袖借用愚公精神,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愚公精神对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愚公文化的产生和传承,决定了国家民族在当代世界的发展格局中,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创世文化
在济源市西部,以古邵州(今邵原镇)为中心大约数百平方千米的区域,北依太行、王屋山脉,南临华夏文明摇篮母亲河黄河,是炎黄故土黄土高原向华夏腹地中州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原始人类栖居的良好场所。这里拥有7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时期文化和5000年前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经过口口相传,不断丰富演绎,于是就产生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抟土造人、黄帝祭天、神农播谷、大禹治水等中华民族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说。
红色文化
革命战争年代,济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从1927年6月第一个中共济源支部的诞生,到第一个晋豫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从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到抗日烽火燃遍玉川大地;从平息红枪会反革命暴乱,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到南下福建建立政权、剿匪反霸,无数优秀的愚公儿女进行过多少艰苦卓绝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为赢得新中国的解放,曾有数万人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有3000余人参加临汾战役和解放晋西南战役,共有12300多名优秀子弟踊跃参军,有1800多名将士为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地方语言
济源市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又处晋豫两省交接地带,方言状况复杂。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区,语言差别颇大,边远村镇受城外语言影响亦较明显,而市内各地又普遍存在语言文化的相互渗透现象,因此,要对语言区片作准确的划分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取其主流,以市城区为中心,把市区方言作为全市代表方言,与普通话作一比较。
【特色小吃】
不翻儿.制作工艺简单但在外地没有!大米和小米的经典之作!
肉夹火烧.最关键的是光光偶火烧,外地我还没见过!小小薄薄的小火烧里面都是肥肉块。很好很实在!
炒面.外地的都是先煮后炒并且面条多是粗圆的.家乡的则是非常细(扁细)的生面直接入锅翻炒(不确,实为先蒸至半熟再炒),酥香可口!
麻糖.湖北孝感到有名字相同的吃食,不过那是芝麻和糖做的甜食,家乡的和它有着天壤之别呵呵。
疙星汤.对玉米最精细的的一种吃法.
油各表.类似油条,但名字在外地也从未听说过。
驴肉丸。外地人来了才知道,原来丸子可以当饭吃的,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丸子是做菜吃且很少驴肉的。
炒鸡。家乡炒鸡的最大特色在于,下烩面!这一点类似新疆的大盘鸡,只是少了土豆,味道倒是很好!
鸡蛋蒜辣捞面条.真正的家乡老百姓特色家常饭!好吃不贵!
甜汤.也是一种烫面煮的汤,打上鸡蛋.老年人习惯的早餐!
菜糕.玉米篸和着野菜,蒸的那个东西,外地没见过.
煮馍.和甜汤做法比较象.里面可以夹上各种喜欢的菜.
杂面条.嘿嘿,虽然我不喜欢吃."杂面姓张,越温越香"!
【荣誉称号】
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内地投资热点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2006年,获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8年11月,入选《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
2019年7月19日,入选中国百强县。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11月15日,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1月26日,入选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
2019年11月25日,济源市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2019年12月,入选“201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20年5月18日,入选2020全国传播热度百强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8月12日,被评为河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
2020年8月22日,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12月1日,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第15位。
2021年8月,入选“2021赛迪百强县”。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2年2月10日,被全国爱卫会评为2021年国家卫生城市。
2022年7月,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71位。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1。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