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区西部,是依托矿区而发展起来的城区。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北部山区面积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农业人口4万,城市人口8万),下辖10个办事处(农业办事处3个,城区办事处7个)。
行政区划
中站区辖10个街道:李封街道、王封街道、朱村街道、冯封街道、龙洞街道、月山街道、丹河街道、许衡街道、府城街道、龙翔街道
历史沿革
因地处王封、李封两大煤矿之间,为原煤集中外运的中转站,故名。1956年始置李封区。1958年更名中站区。
2005年,中站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朱村乡,设立府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乡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北朱村,辖区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撤销王封乡,设立许衡街道办事处,管辖原王封乡行政区域,办事处驻东王封村;撤销龙洞乡,设立龙翔街道办事处,管辖原龙洞乡行政区域,办事处驻龙洞村。
自然资源
焦作区内地貌类型较全,自北向南,山地、丘岗、平原、滩涂皆备。目前,全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工交建筑用地等四大类,其中耕地面积为257.9万亩,境内有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其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工程地质和区域定性好,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
资源比较丰富。有猕猴、豹、虎、狍、香獐、狐、青羊等野生动物19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20多种。焦作属华北植物落叶植被区,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种,草本植物69科469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连香树、山白树、银杏、杜仲、青檀等;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怀药等。1.8万亩的竹林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闻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焦作市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地表水资源充裕;焦作市还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将从焦作通过。丰富的水资源在中西部地区是不可多得的。
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25%,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55亿元,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40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4710万元,增长41.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70万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1亿元,增长161.3%,其中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3亿元、增长215.5%。地方财政收入6312万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0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增长15%。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月”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贸易洽谈会,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探索委托招商、商会招商、网上招商等新型招商形式。全年全区引进和运作1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32.0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8亿元,增长150%。
工业投入大幅度增加,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区在建续建工业项目36个,完成投资3.3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实际完成2.2亿元;续建项目13个,竣工项目21个,达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3.8亿元、利税5111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瑞王公司硅锰合金、王封公司铁合金厂技改、鑫诚公司技改、好福来建材公司烧结砖等项目的一期工程均已开始生产;佰利联公司金红石钛白粉、多氟多公司无水氟化铝、鑫达公司双氧水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迪生科技园、硅锰合金、3万吨无水氟化铝3个超亿元项目开工。化工、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优势得到强化,三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3%。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710万元,增长42%;产销率达98.8%;实现利税总额4689万元、利润总额2695万元,分别增长41.8%和39.5%;综合效益指数达16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工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3%,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降低农业税税率,兑现补贴资金,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了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工作任务。抓住蒙牛集团生产线投入运营的机遇,引进并重点扶持茂太养殖公司,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8%。第三产业得到新发展。焦克路综合服务区投入使用,丰收路综合服务区一期工程完工。新建的好爱家、居福隆两个大型超市运营良好。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盘古景区基础设施,中围、北业度假村建设有序进行,红砂岭餐饮服务区已动工兴建,促进了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基础设施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解放西路延伸段完工,怡光北路、滨河路、岭南大道建成通车,“五横四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形成。龙西路水毁工程、雪莲西路主体工程、朱嘉路小修工程全面完成,城乡道路通行条件得到改善。祥云和怡馨园2个住宅小区建设进展顺利。鑫鑫花园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四创”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城区主干道绿化、隔离栏更换和怡光北路、27条背街小巷的路灯安装,绿化1.33万平方米,修建小游园4个,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
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全年社会事业投资3832万元,增长15.7%。“科教兴区”战略有效实施。科技投入和开发引进力度加大,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个,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完成新产品开发7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个,申报国家专利14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实验小学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跃进路小学新建教学楼主体基本完工,4所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区校外实践基地成为全国第十九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增加农村教师工资,统一了全区教师工资水平。投资130万元完成许衡陵园二期工程,顺利召开首届中国许衡学术研讨会。
社会保障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全年累计保障“低保”对象11416户、31772人次,发放保障金190﹒88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好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业人员38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7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扎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全年共发放救灾款物42.2万元,为21户贫困群众新建房屋63间。大力实施挂钩扶贫。全年累计投资160万元为贫困村整修道路5条、改善村医疗所2个、新建有线电视通讯站3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旅游资源
这里秉承天赋、造化神奇。这里有罕见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原迹奇石——盘古巨石,有世界上最高的石砌拱坝——群英湖大坝,有观云海、赏日出、看雨阳的三绝顶,有最早的佛教进入中原的遗迹——佛之烙(一种雕刻手法,始创于隋朝四年)这里气候温和,空气宜人,气温比城区低5℃~10℃,即使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也是白天不用扇、夜间不离被;这里有迄今为止国内发现面积最大、享有“天然森林氧吧”美誉的近2万亩鹅耳枥原始森林带,且距城区仅15公里,是一处难得的养神佳所、避暑胜地。
“人在峰中行,云从脚下过”、“阳春三月天已暖,九天忽降桃花雪”是这里特有的美景奇观,尤其是夏秋两季,岭上晴空万里,岭下厚云锁谷,峡谷中细雨纷纷润苔丝。这里就是位于我市北部太行山南麓的中站龙洞山区。眼下,这里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焦作后花园”。日前,笔者走进龙洞山区,一路走、一路看,只见良好的植被、美丽的景观、多变的季相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山岳油画,构成了一个四季更替的动态景观实体。然而在过去的许多年,守着如此美景,原龙洞乡70%以上的农民却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给山区群众找到一条致富门路,中站区积极行动,多次派人深入龙洞山区探访,发现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达90%、探明景点40多个、名贵树种113个。于是,一条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初步形成。
中站区还邀请由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省风景园林学会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龙洞山区进行了科学考察。专家们认为,这个景区最大的特点是绿色,繁茂的鹅耳枥林所形成的“绿色隧道”不仅适合人们吸氧洗肺,而且适宜开展自助探险、科学考察等专项旅游活动。原始的环境使得这一景区野趣横生,像这样的风景区在全省也不多见,堪称“焦作的后花园”。
专家们的充分肯定,更使中站区上上下下无不为龙洞山区旅游资源巨大的开发价值所震动。中站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大胆提出把我市惟一的省定贫困山区———龙洞建设成为“焦作的后花园”。该区区委书记李海松进一步使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清晰起来:“依托北部山区毗邻的青龙峡、群英湖、影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四大景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强力开发山区旅游资源,以建设‘焦作的后花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游、红色游、休闲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