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京广线东侧,汉时称荡阴县,唐改名汤阴县,属安阳市管辖,面积645.86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2006年末)。辖7个镇,3个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汤阴成为辐射豫、冀、鲁、晋4省的商品集散地。便捷的交通是汤阴的主要特点。京广铁路与汤鹤支线和汤濮铁路连接南北西东,使汤阴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鹤台、汤上省道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汤阴南至新郑国际机场、北到邯郸国际机场、仅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路径。
行政区划
汤阴县辖7个镇、3个乡:
镇:城关镇、菜园镇、任固镇、五陵镇、宜沟镇、白营镇、伏道镇
乡:韩庄乡、古贤乡、瓦岗乡
历史沿革
汤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因位于荡水(现汤河)之阴得名。战国时先属赵,后属魏。秦属邯郸郡。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属河内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属魏郡。三国属邺都魏郡。东魏天平(元年)初(534年)撤,入邺。二年(535年)置魏德县,属隆虑郡,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汤阴于县东17里(今之古贤),属汲郡。十年(590年)并入安阳。十六年(596年)再置于县西南30里(今鹤壁市故县村),改曰荡源。大业二年(606年)撤。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汤源县,属卫州,入古荡阴城(即今治)。六年(623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627年),又改汤阴。五代(907~960年)属昭德军节度。宋宣和初(1119年),改属浚州。后仍属相州。金(1127~1234年)属彰德府。元(1271~1368年)属彰德路。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属彰德府。中华民国初(1912~1923年)废府治,属河北道管辖。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平原省撤销,汤阴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员公署。195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淇县撤销,并入汤阴。1957年鹤壁、鹿楼两区从汤阴县分出,属鹤壁市管辖。1958年安阳专署撤销,汤阴县属新乡专署管辖。1961年复归安阳专署管辖。1962年淇汤分设。1983年11月安阳行政公署撤销,汤阴县划归安阳市管辖。
经济建设
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6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98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517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7亿元。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县引进各类项目129个,实际利用域外资金5.3亿元,形成固定资产4.4亿元。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势头强劲。全县合同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出口创汇811.3万美元、增长85%。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完成36.3亿元,同比增长1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6196个,从业人员达到5.29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7.1%。完成信合路南段、大南街南段道路建设,新增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疾病控制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体工程竣工;加快城区电网和供水管线改造,新增天然气干线15公里。城关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韩庄乡曹庄村等4个村被列为全省“康居示范村”建设试点。投入资金1230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全县2.9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消除,新建校舍2.8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1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符合县域经济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引进培植了华龙、健丰、豫鑫、永达、瑞和、诺金、日新、凯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和品牌,形成了面粉、肉鸡等六大加工群体,拉长了产业链条。在2003~2004年度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优秀龙头企业表彰会上,汤阴县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豫鑫有限公司、健丰饼业公司分别被授予“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称号和“支持三农贡献奖”。
农业生产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完成15.1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27.7万吨,增长6.4%。优质小麦种植面积2.33万公顷,占全县小麦总面积的83.9%;蔬菜总产66.8万吨,增长5.4%;食用菌种植7000万袋,总产4万吨。畜牧业稳健增长,全县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增长11.5%、8.3%、36.8%。继续推进农田水利、植树造林和农民生态家园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个并全部通过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9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安阳市惟一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先进县。各类农副业龙头企业达到104个,形成了饼干、肉鸡、面粉、木糖醇、蔬菜、食用菌六大生产加工群体,带动了六大产业链,实现年总产值18亿元、利税1.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5%;直接安排富余劳动力1.2万人,带动农户12万户,促进农民增收2.6亿元,人均增收680元。扎实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和种粮农民直补工作,全县降低农业税及附加1152.2万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785万元,农民增收减负1937.2万元,人均减负5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8元,比上年增长15.9%,为8年来最高增幅。
汤阴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和无公害小杂粮,年产粮食3亿公斤,蔬菜7亿公斤,食用菌种植8200万袋,肉鸡饲养量达3000万只,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是国务院表彰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棉花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农产品价格常年保持平稳态势,县境内地下水资源充足,电力充沛,方圆19公里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突出的资源优势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利润空间。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汤阴县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全县含食品工业聚集在内储备了8000余亩一般农田和建设用地,招商引资企业可享有地价、财税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同时在安阳市县区首家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2003年,汤阴县被评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50优”。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近年来,汤阴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以食品工业聚集区为载体,充分利用自身电力、煤炭、运输、人力等优势,坚持以食品工业项目为发展重点,大力集聚食品产业群体,目前已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国家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面粉、肉鸡、饼干、木糖醇、小杂粮、食用菌六大食品加工群体,食品工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2004年,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食品公业强县”称号。占地3平方公里的食品工业聚集区规划已经出台,园区内除供电实行“双回路”外,入驻企业还可享有电力直供服务,铁路可铺设至园区,园区内的秸秆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筹建中。
交通状况
汤阴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汤阴南北,壶台国防公路、汤濮地方铁路、汤上省道横穿汤阴东西。即将开工的京广客运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汽车日客流量8000人次,日车流量3万余辆,火车年客流量40万人次,年货运量50万吨,站内拥有货位125个,货仓面积4300平米,年动车作业量100万辆次以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新建设的壶台国防公路高架桥,以及配套的绕城公路,实现了国道、省道、县道互换相连,使汤阴逐步成为豫北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可辐射京、津、冀、晋、鲁等省和地区。
岳飞庙景区
旅游资源
汤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是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这里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羑里城,有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也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有扁鹊庙、文王易碑、禹碑、东汉四神神画像石、刘树枝造像碑、双石桥、古贤桥、奎光阁、文笔塔、故城禅教寺、汤阴公园等名胜石古迹和旅游景点。丰富翔实的历史史料、构造奇特的古代建筑、旖旎清秀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汤阴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富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开展加工、发展商贸、拓展旅游综合开发的最佳场所和理想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