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地处豫北,环绕安阳市区,南与汤阴、鹤壁毗邻,北与河北磁县、临漳、涉县隔河相望,西与林州接壤,东与内黄相连。安阳县素有豫北冲要之称,京广铁路、京深(圳)高速公路、安林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县域呈横带状,总面积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万亩。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93.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6 %。安阳县辖14个乡、7个镇、608个行政村和6个居民委员会、707个自然村。
行政区划
安阳县辖10个镇、11个乡:
镇:水冶镇、铜冶镇、善应镇、柏庄镇、白壁镇、曲沟镇、吕村镇、蒋村镇、伦掌镇、崔家桥镇
乡:都里乡、磊口乡、许家沟乡、马家乡、安丰乡、洪河屯乡、韩陵乡、永和乡、瓦店乡、北郭乡、辛村乡
历史沿革
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邑,更名为安阳邑。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安阳置县,属邯郸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赵王国。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赵国为邯郸郡,五年复为赵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安阳属魏公国, 建安二十一年(216)夏四月,属魏王国。三国魏黄初元年(221)属魏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为相州,魏郡治所。隋开皇三年(583)废魏郡,存相州,仍治安阳。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为魏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元至元初改彰德府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从行在汴梁(今开封市)出发,攻打河北的彰德诸路,攻下后即置彰德府。安阳先后均为治所。民国二年,安阳县属河北道。十六年(1927)直属河南省,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安阳专区。1968年3月18日属安阳地区。1983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带县的体制。安阳县属安阳市至今未变。
自然地理
鸟瞰县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为太行山余脉,层峦逶迤,沟壑纵横;稍东,缘山两岭分居南北,连绵起伏,延伸至中部;再东,与华北平原相接,广袤无垠,一马平川。最高点在磊口乡的沙帽垴,海拔674米;最低点在瓦店乡的广润陂,海拔54.5米。山、川、平、洼多种地貌,构成了全县复杂的地形结构。
全年平均气温14.2℃,较历年同期平均值14.1℃偏高0.1℃,属于正常。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3℃,出现在6月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9.3℃,分别出现在1月7日、9日、13日。其中冬季平均气温1.3℃,属于正常,但各月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特别是1月下旬到季末,气温均较历年偏高,不利于小麦越冬后期及返青生长。春季气温正常,季平均气温14.9℃,热量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需要。但是3月中、下旬,气温变化剧烈,3月中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2℃,下旬异常偏高4℃,不利于小麦返青;夏季平均气温25.0℃;秋季平均气温14.1℃,均属正常季节。
安阳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山丘地区已先后发现矿点150余处,有煤、煤层气、铁、锰、铅、铜、钾、镁、磷及霞石正长岩、长灰岩、白云岩、熔剂灰岩、水泥灰岩、长石、大理石和瓷土、石膏等金属或非金属矿藏30余种,储量之大,多数可供开采百年以上。
经济发展
200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1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6亿元,增长38.8%,居全省第八位;一般预算支出5.39亿元,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亿元。商品出口总额374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13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5.9亿元。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对钢铁、水泥、特种合金行业进行了整合规划;实施工业项目150个,完成投资13.49亿元,投产项目123个,其中华诚钢铁公司240吨转炉一期和诚晨焦化公司80型焦炉建成投产,永兴钢铁公司120吨转炉、3500毫米中板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依法取缔、关闭或停产治理污染企业219个。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0.35亿元,增长6.6%。规模养殖场(户)达3940个,创市级畜牧示范基地4个和优质畜产品品牌2个,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2%。全面启动“绿色存折”工程,平原绿化植树820万株,退耕还林1066.67公顷,太行山绿化3466.67公顷。新建节水工程42万米,水保治理38平方公里,再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省道大白公路建成通车,投资2850万元新建县乡公路55.8公里,东部平原区村村通油路。新建沼气池1100个,以高效、节能、环保被全省推广,代表河南省出席了全国沼气建设项目管理研讨会。投资1.2亿元,建城镇景观大道11条、居民住宅小区5个、商贸小区4个。水冶镇投资近亿元进行了城中村改造和松涛北路经营开发,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乡(镇)第一位。铜冶镇“五路一站”和吕村镇行政中心外迁顺利完成。投资8500万元的县二中新校投入使用。省重点工程县疾病控制中心和柏庄、曲沟卫生院改造完工。
强力推进改革开放。狠抓企业改革,完成了广源热电厂、天河水泥公司等12个企业改制,工商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非公有制企业、工商户达2.13万个,从业人员15.9万人,工业增加值和实缴税金分别增长29%、90%,永兴钢铁、昌泰纺织跻身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减征农业税及附加1744万元,人均减负20.76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013.7万元,退耕还林补贴260.9万元,农机、秸秆青贮补贴64.7万元。加快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覆盖面达到100%。撤销粮食流通企业7个,减员808人。创办农民水利协会、自发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被全省推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6个,实际利用国内县外资金3.3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经济
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工业是安阳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到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437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4亿元。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4个工业园区:水冶钢铁工业园区、曲沟水泥建材工业园区、柏庄轻纺工贸园区和以善应镇、铜冶镇为主的煤炭焦化工业园区。一批企业跨入全省实力百强行列。
重要的商品物流基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便捷的交通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安阳县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全县形成了水冶、柏庄、曲沟、吕村等多个商品物资交易市场,其中柏庄内衣市场和曲沟镇铁合金交易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产业
优质粮、棉产区。农业是安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尤其是中东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08天,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已形成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优势产品。2004年,小麦播种面积58.97万亩,总产量20万吨,其中优质小麦2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40.28万亩,总产量14.98万吨;优质棉花面积15.7万亩,产量4318吨。此外,安阳县的小米、红薯、大豆、花椒、蘑菇等农产品以其品质优良而享誉省内外。
重要的畜产品基地。近年来,安阳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建设“畜牧大县”为重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大搞规模养殖、特种养殖和畜牧产品的深加工。目前,全县有5万余户,10万余人从事畜牧业生产,有专业养殖场户9000多家,其中规模养殖场户3246家,形成了奶牛、肉猪、肉羊、蛋鸡、肉鸡五大产业,20多个养殖小区。2004年,全县出栏生猪32.4万头,羊5.35万只,家禽360.1万只,肉类产量3.07万吨,奶产量1万吨,禽蛋产量5.04万吨。
交通设施
安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连首都北京,南接省会郑州。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安李、石林铁路,安林、安濮公路横跨东西,正在建设中的安林高速公路穿越西部山区,县境内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络。更兼环绕安阳、毗邻鹤壁、邻近濮阳3个城市,故素有“豫北冲要,四省通衢”之称。京广线纵贯全县南北32.25公里,设柏庄、宝莲寺2个车站。安李线(延伸到河北磁县岗子窑),东起京广线的安阳站,西行安阳西站、水冶站、石涧站、李珍站,每天有2列客车从安阳站始发,到达岗子窑站,全长33.1公里。石林线,从石涧车站起,经磊口站达河顺站,全长11公里。安阳县经济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产业优势、文化资源优势、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为安阳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我省提出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我市城市建设三年计划也正在有序向前推进。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县乡财政用于公路、科教文卫和体育事业的支出达1.65亿元,增长10.38%,占财政支出的30.2%。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完成市以上科技攻关项目8个,14个企业获得ISO质量体系认证,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8.7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0.1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初中升高中入学率达48%,高考本科上线1282人。成功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参加人员达15万人。安阳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8处、县级100处,其中马氏庄园维修完工,设立了渔洋村文化遗址文物保护所,宝山灵泉寺和塔山景区被批准为市级森林公园。落实再就业资金400万元,减免各种税费26.56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救灾救济款338.3万元,解决温饱或脱贫1.15万人;落实“两免一补”资金68.5万元,扶助贫困家庭学生1.8万名;打旱井水窖1.08万眼,解决了7200人的吃水困难和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清偿拖欠工程款1435万元、农民工工资23.5万元。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对1983年至2003年县政府及其办公室颁发的4000余份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9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不断完善“四个中心”和行政效能监督热线、县长公开电话建设,开通了政府网站,推进政风评议和行政监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被市政府评为“行政便民工作先进县”。率先在全市评选“十佳农民标兵”100名,组织“五下乡”活动427场,创建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9个、文明单位10个,再次获全市“殡改工作先进县”称号。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化解信访积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下访工作先进县”,连续两年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
旅游资源
秀美的自然风光。安阳县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形状分布,西依太行山余脉,山丘连绵,美若画屏,东接华北大平原,沃野坦荡,丽如彩缎。境内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山、水、林、石、洞兼备;有清凉山、二龙山、小泰山、紫金山、宝山等风景名山,有朝元洞、雪花洞、黄龙洞、黑龙洞等溶洞奇观,有风景如画的小南海、赵家河、珍珠泉景区;名传遐迩的“柏门珠沼”、“善应松涛”、“龙山积雪”、“漫水长虹”、“漳河晚渡”等安阳八景更令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悠久的历史。安阳县,中原大地的一颗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2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古郡,七朝畿辅,胜迹颇多。地处安阳文明于世的殷墟遗址,是我国目前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都遗址;境内仰韶、龙山、商周等文化遗址多达500余处。曲沟镇洪岩村发现的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类使用过的石磨盘、我国现存最早的八里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砌墙土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19道白瓷围棋盘、全国最大的万佛沟支提塔林、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石窟造像、小南海北齐石窟群、举世罕见的砖雕艺术珍品修定寺唐塔、楷书工整的西门大夫庙记碑等,多为全国之最,弥足珍贵,闪烁着古老文化的异彩。全县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
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一溶岩洞穴。据考古研究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1.3万年。该洞穴遗址,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小南海文化”。大寒遗址:经考古发掘,这里的文化古迹堆积层很厚,2米~8米,有陶片、房址、墓葬、窑址等,为仰韶至商周遗物。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墓:2009年12月27日在安阳县安丰乡抢救性发掘的东汉末年魏武王曹操的墓地,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证据相结合基本可以确实曹操的墓地在该处属实。墓室中有一男两女的遗骸,墓室主人为男性,经鉴定死亡时年龄为60岁,与历史记载的曹操卒年一致,并且其随葬品中有诸多可有“魏武王”字样的物品和其他证明其身份的文字材料。该墓地的发现结束了人们千百年来对曹操墓地地址的疑惑,解决了所谓“72疑冢”的悬案,并为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汉魏历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民俗风情
安阳县民间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象璀璨的明珠点缀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和光彩。在传统节日中,虽然存在一些落后和迷信的东西,但其主要作用在于丰富、调节人民的生活,加强人民群众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同时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对邪恶势力的厌恶情绪。正是这种内涵美,使一些传统节日久传不衰。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一些与人民生活联系淡薄的节日逐渐被淘汰,有的节日内容不断更新,抛弃其落后迷信的份,发展其健康有益的内容,逐渐成为人民的生产劳动之余庆贺丰收,改善生活,游乐嬉戏,追求光明的有益活动。
春节。俗称"新年"、"阴历年",是我国汉族人民最隆盛的节日。殷商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开始,周从农历十一月,秦和汉初则从农历十月始。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尔后农历新年延续两千多年。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以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沿用至今。安阳县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2010年,河南省安阳县的“淮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