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北部。总面积6688平方千米。林口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显著,四季分明,春秋季短,气候多变,夏季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山区局部小气候比较明显。林口县下辖11个镇,176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林口镇。林口县户籍总人口318785人。
林口县因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森林峡口处而得名。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林口县始建县,1983年9月,为牡丹江市辖县。林口县位于牡丹江、七台河、鸡西三市交汇的交通枢纽处,鹤岗—大连公路(201国道)和牡佳铁路纵贯南北,省道方虎公路和林密铁路横贯东西,并且与纵向的201国道和牡佳铁路相交于林口镇。林口县先后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林口县境内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八女投江”烈士殉难地景区、莲花峰旅游度假区、响水河惊险漂流景区、林泉河情侣漂流景区4个。
【行政区划】
林口县辖11个镇:林口镇、古城镇、刁翎镇、朱家镇、柳树镇、三道通镇、龙爪镇、莲花镇、青山镇、奎山镇、建堂镇
【建置沿革】
林口县因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森林峡口处而得名。 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林口县域便有人居住。夏、商、周、秦时为肃慎人居住地,此间,战国时期隶属燕国辽东郡,秦代隶属秦朝辽东郡。 汉、晋时,林口县域为肃慎后裔挹娄人居住地。此间,西汉时期隶属汉朝玄菟郡,东汉时期隶属汉朝辽东郡,三国时期隶属魏国昌黎郡,西晋时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县域为北燕属地。 北魏时,县域属勿吉人拂涅部辖区。 隋代,县域为靺鞨人居住地。 唐代,县域大部分属黑水靺鞨都督府辖区,小部分属粟末靺鞨渤海都督府辖区;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林口县域为其独奏州郢州属地。 辽代,靺鞨族称女真,县域为辽王朝东京道辽阳府五国部之一越里吉直辖地。 金代,属上京路所辖的胡里改路辖区。 元代,县域为辽阳行中书省水达达路胡里改万户府辖治。 明代,县域初为建州女真部辖区,后建州部南迁,县域为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部辖区。 清代,顺治四年(1647年),设牛录章京驻防宁古塔(今宁安)地区,县域归其所辖;顺治十年(1653年),县域辖于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县域辖于宁古塔将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县域为吉林将军属下的三姓(今依兰)副都统和宁古塔副都统分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县域为吉林行省属下的依兰府和宁安府分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林口县域为吉林省东北路道(依兰道)依兰府和东南路道(延吉道)宁安府分辖。 民国七年(1918年)后,林口县域为吉林省属下的依兰、密山、穆棱、方正、宁安和勃利等县分别辖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开始属伪满吉林省公署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划归新成立的伪满三江省和滨江省分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伪满洲国设牡丹江省,县域西南部隶属宁安县部分和东南部隶属穆棱县、密山县部分划归牡丹江省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伪满洲国政府将“三江省勃利县、牡丹江省密山县及穆棱县区域之一部”划出合一成立林口县,归伪满东安省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林口县划归伪东满总省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归伪东满省辖;同年8月,林口县解放;同月,国民党地方势力建立林口县国民政府;10月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接管林口县国民政府,建立县民主政府;12月底,县政府人员被迫撤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合江军区剿匪部队再建县政府,隶属合江省;4月,绥宁省正式成立,林口县隶属绥宁省;5月,牡丹江市五河林地区与林口县合并为五林县,隶属绥宁省,林口县建制撤消;10月,绥宁省撤消,8日,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10月16日改称东北政委会)直属牡丹江专区建立,牡丹江专区在区划上属松江省,在行政上直属东北政委会,五林县行政上隶属牡丹江专区,区划上属松江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从勃利县划出刁翎地区,设立刁翎县;2月,从五林县划出3个区恢复林口县建制,隶属合江省,由第一行政专员公署(勃利专署)领导,原五河林地区仍称,隶属牡丹江专区,今林口县域进入刁翎、五林、林口三县并存时期;8月,牡丹江专区与合江省东安专区合并成立牡丹江省,林口县与五林县隶属牡丹江省;同月,勃利专署撤消,刁翎县直属合江省政府领导。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撤消牡丹江省,五林县划归松江省辖,林口县划归合江省辖,13日,牡丹江省政府撤消,林口县政府隶属合江省政府领导;9月,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为海林县,管辖五林、新海两县全部区域。 1949年1月6日,撤消刁翎县建制,所属区域并入林口县;4月,林口县政府改称林口县人民政府;5月,合江省与松江省正式合并,称松江省,林口县隶属松江省。 1954年3月,林口县人民政府改称林口县人民委员会;8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正式合并,称黑龙江省,林口县归其所属。 1956年3月,黑龙江省设牡丹江专区,林口县隶属牡丹江专员公署。 1967年6月,林口县成立革命委员会,隶属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9月,属牡丹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9月,为牡丹江市辖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北部,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那丹哈达岭交接地带,东与鸡东县、鸡西市麻山区、滴道区毗邻,西与方正县、海林市相连,南与牡丹江市阳明区、穆棱市交界,北与依兰县、勃利县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0千米,总面积6638.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林口县是一个山区县份,境内群山起伏,重峦叠嶂。县域西北部是张广才岭,北部、东北部是完达山余脉,南部是老爷岭,西部和东部分别是属于老爷岭山系的锅盔山和肯特阿岭,中部是林口构造盆地。整个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西部、西北部山势险峻,地势最高;东部山势稍趋平缓;中部偏南有大楚山突起,成为县内两条较大河流乌斯浑河与五林河的分水岭。 林口县境内最高点是三道通乡大综岗子山,海拔1357米;最低点是三道通乡大屯村,海拔124米。全县平均海拔650米。境内河流大部分注入西北部的牡丹江。从地貌形态上看,全县大体分为中低山地、漫岗坡地、河谷平原和沟谷洼地四种地貌。
气候 林口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下,季节显著,四季分明。春秋季短,气候多变;夏季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由于全县属中低山丘陵漫岗地带,地形复杂,山区局部小气候比较明显。 林口县域平均温度2.8℃;1990年最高4.4℃,1969年最低1.4℃。一年中气温变化幅度很大,7月最热,1957—1990年平均21.1℃,极端最高温度37℃(1962年7月11日);1月最冷,1957—1990年平均-19℃,极端最低温度-39.7℃(1959年1月16日)。一般年份高于或等于10℃年有效活动积温2000—2600℃,其中6—9月2100℃以上。
水文 林口县境内有牡丹江和穆棱河两条水系,共有主要河流104条。
【交通运输】
林口县位于牡丹江、七台河、鸡西三市交汇的交通枢纽处,是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对俄贸易口岸的前沿腹地,县域对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鹤岗—大连公路(201国道)和牡佳铁路纵贯南北,省道方虎公路和林密铁路横贯东西,并且与纵向的201国道和牡佳铁路相交于林口镇。
公路 林口县中心城区对外交通主要联系依靠G201、G11和S203、S206及S315对外公路连接外围城市及乡镇。县域内有长途汽车客运站1处(林口客运站),为二级公路长途客运站,占地2.2万平方米,年客运量160万人次/年,发往省内各地。
铁路 林密铁路穿林口县中心城区,在中心城区设林口站,向北至勃利县,向东至密山市。林口站位于站前大街,隶属哈尔滨铁路局鸡西车务段,为三等站。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林口县有普通中学15所,小学校8所,幼儿园20所;幼儿园在园(班)人数2914人,普通小学在校生8825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0478人,其中初中在校生5658人、高中在校生482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34人,小学专任教师87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55人。
文化事业 林口县有文化艺术团体10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26人;剧场1个,座位1200个,年演出20场次,观众达2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在全县176个村进行放映,年放映场次2112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俱乐部1个;文化馆,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藏书6万册;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文化站11个。村文化活动室159个,农家书屋176个,文化专业户100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06人。摄影、书法、美术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成员433人;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春节联欢晚会,灯展、广场文化周、送戏下乡等。
医疗卫生 林口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1个;病床752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95张。专业卫生人员1688人,其中执业医师485人,执业助理医师180人。注册护士33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
【风景名胜】
林口县博物馆景区
林口县博物馆景区,位于林口县博物馆建华路4号(四中体育场),为AAA级旅游景区。林口县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传承着林口县的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等方面的成就和文明,馆藏各类文物9012件,珍贵文物503件,其中馆藏金代较长铁器289件,馆藏书画作品491件。
牡丹江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
牡丹江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位于林口县刁翎镇人民政府,为AAA级旅游景区。 [22]牡丹江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位于林口县乌斯浑河畔刁翎镇境内,建有占地7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1600平方米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50000平方米的文化碑廊、雕塑、纪念广场、旅游服务区、通景公路大桥、环山抗联路、停车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