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哈尔滨市 | 齐齐哈尔市 | 鹤岗市 | 双鸭山市 | 鸡西市 | 大庆市 | 伊春市 | 牡丹江市 | 佳木斯市 | 七台河市 | 黑河市 | 绥化市
  大兴安岭地区
黑龙江的相关信息
黑龙江旅游投诉电话
黑龙江旅游投诉电话:0451-8701005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黑龙江最佳旅游时间
黑龙江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其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年平均降水量589.6毫米。年平均气温1.3°c,年温差高达38-48°c。
春季(3~5月)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c左右。平均季降水量50-80毫米,仅占全年的15%左右。
夏季(6~8月)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c,最高气温达38°c。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夏季需防洪、防涝。
秋季(9~11月)降雨减少,平均50-100毫米。昼夜温差变幅较大。平均气温9月份一般为10°c,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c,南部地区2-4°c。秋季易出现霜冻。
冬季(12~翌年2月)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零下15°c-零下30°c,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c。季降水量只有11-2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左右,冬季应防大风和雷暴。

黑龙江娱乐指南
黑龙江省主要旅游城市供游人娱乐的场所很多,省城哈尔滨素有“东方的小巴黎”、“东方的小莫斯科”、“北方的小上海”之美誉,市内众多的歌舞餐厅、保龄球馆、桑那美容中心等娱乐场所可以为客人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服务。比较有名气的地方如黑龙江省名人俱乐部、东方保龄球娱乐中心等去处。
冬季的黑龙江全省各地有很多的冰雪娱乐场所,游人可以在滑冰、滑雪、冬泳、冰帆等冰雪项目中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此外,黑龙江省鹤岗市旅游局人士预测,由于犹太风情园和天然裸体浴场的建成,名山岛将成为该市最富魅力的旅游景点。犹太风情园面积1000多平方米,园内介绍犹太民族的历史和风俗,还有各种歌舞表演。天然裸体浴场分两段,男女隔开,游客在此可裸体洗浴,尽享回归自然的乐趣。

首页 >>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哈尔滨市呼兰区

  呼兰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区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东滨漂河、少陵河与巴彦县为邻,东南与道外区、宾县隔松花江相望,南与松北区接壤,西濒呼兰河与松北区相邻,西北濒泥河与兰西县为邻,北及东北以泥河、大荒沟为界与绥化市、巴彦县毗邻,总面积2229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街道、6个镇、3个乡。呼兰区户籍总人口51.2507万人。

  呼兰区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乡,素有“江省邹鲁”、“满洲谷仓”之美誉。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

行政区划

  呼兰区辖10个街道、6个镇、3个乡:

  街道:呼兰街道、兰河街道、腰堡街道、康金街道、双井街道、建设路街道、长岭街道、沈家街道、萧乡街道、公园路街道

  镇:二八镇、石人镇、白奎镇、方台镇、莲花镇、大用镇

  乡:杨林乡、许堡乡、孟家乡

建置沿革

  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呼兰区境内活动,其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先秦时属息慎。
  汉代属夫余国。
  北魏属勿吉。
  南北朝属豆莫娄。
  隋属黑水靺鞨。
  唐属黑水都督府。
  五代属契丹(辽)东京道铁骊部,为徒单部、纥石烈部所在地。
  金属上京会宁府,诞生最早的村落胡剌温屯。
  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
  明属奴尔干都司兀者诸卫及塔山卫,后为海西女真活动中心地区,明末由建州女真、后金统辖。
  清初属盛京内务府、宁古塔将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属黑龙江将军,在呼兰河流域设卡伦8处,其一在呼兰河口。
  清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三(1734年12月27日),清廷批准设立呼兰城,呼兰始有建置,直隶黑龙江将军。同治元年(1862年),置呼兰厅,与呼兰城分疆而治,呼兰厅是呼兰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也是黑龙江省设立民官之始。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1905年1月),清廷批准设呼兰府。
  1913年,依中华民国大总统令撤销呼兰府,改设呼兰县,隶属黑龙江省。1932年隶属伪满洲国黑龙江省。1934年改属伪滨江省。1936年改属伪哈尔滨特别市。1937年撤销伪哈尔滨特别市,改属伪滨江省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隶属苏联红军军事管制下的滨江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中共地下党组织以和平方式接收呼兰县政权,民主的呼兰县政府诞生,隶属滨江省哈北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呼兰宣布自治,脱离国民党政权设立的松江省政府。同年4月,中共领导的松江省政府成立,呼兰县隶属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销,隶属松江省政府。
  1954年8月,隶属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
  1956年3月,隶属黑龙江省绥化专署。
  1958年8月,隶属哈尔滨市。
  1965年6月,隶属松花江专区。
  1983年9月,隶属哈尔滨市。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以原呼兰县行政区域(不包含乐业、对青山2个镇)为呼兰区的行政区划。同年5月30日,呼兰区举行挂牌仪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境内北部、呼兰河北岸、呼兰河下游,东滨漂河、少陵河与巴彦县为邻,东南与道外区、宾县隔松花江相望,南与松北区接壤,西濒呼兰河与松北区相邻,西北濒泥河与兰西县为邻,北及东北以泥河、大荒沟为界与绥化市、巴彦县毗邻。总面积2229平方千米。距哈尔滨市政府4.5千米。

  地形地貌
  呼兰区受江河流水作用侵蚀,形成河谷、漫滩、阶地等沟谷纵横的平原地貌形态。境内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势平坦开阔,西部低平、中部平缓、东部略高,呈东高西低趋势。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之间。

  气候特征
  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四季分明,春季4—5月干旱少雨,多西南大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多偏南风;秋季9—10月凉爽,多偏西风,气温逐渐下降;冬季11月—翌年3月,漫长严寒,干冷少雪,多西北风。
  呼兰区气温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年平均气温3.3℃。年平均最高气温为9.7℃,年平均最低气温2.6℃,年际变动在2.5—3.5℃,变幅1℃。常年最热月为7月,平均最高气温28.1℃。常年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20.4℃,月平均最低气温-25.9℃。春季气温干热,5月份平均气温14.3℃。秋季气温凉爽,9月份平均气温14.5℃。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或等于0℃日期,初日为4月2日,终日为10月30日,初日至终日平均208天。稳定通过大于或等于10℃,初日为5月8日,终日为9月29日,初日至终日平均143天,其中:最少日数128天、最多日数166天。

  水文概况
  呼兰区地表水有“一江四河”、沟泡湖泊412个。境内流经的江河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5条江河的发源地均在境外,其中呼兰河、漂河、少陵河、泥河的河口在境内。除呼兰河外,均属界河。

交通运输

  滨北铁路、滨州铁路穿越呼兰区境,哈黑、哈大、哈绥等5条国省级公路贯穿呼兰区全境,城市内环直接联通太平国际机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呼兰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18所,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1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8所。

  文化事业
  呼兰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

  卫生事业
  呼兰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4个(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57张。卫生技术人员3445人,其中执业医师1427人,注册护士1428人。

风景名胜

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城文化路29号,占地面积7125平方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原面积为7125平方米,分东西两个院落。两院共有房舍30间,东院8间,西院22间。东院五间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呼兰河口湿地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河口。保护区东西长63.5千米,南北宽21.3千米,周长179.5千米,总面积为19262公顷。是松花江沿岸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沼泽湿地,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

历史文化

  评剧
  清朝末期,呼兰就有流动艺人唱“大口落子”(评剧)。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唱“大口落子”的艺人增多,但流动性较大。解放初期,外地剧团到呼兰演出评剧《天河配》、《唐伯虎点秋香》等剧目。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5月,经省文化局批准,将民办公助性质的富拉尔基评剧团移交呼兰,成立呼兰县评剧团,演职人员55人。除县评剧团演出的评剧外,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著名评剧演员碧燕燕率省评剧团多次到呼兰演出,剧目有《张羽煮海》、《牛郎织女》等。

  二人转
  旧社会称唱蹦子,包括单出头、二人转和拉场戏三种。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在农村广泛流行,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二人转多在冬闲或春节期间进行演唱。东北沦陷时期,演出的传统剧目有《西厢》、《马寡妇开店》、《蓝桥》、《小王打鸟》、《报恩》、《张彦休妻》等。解放初期,全县各区有220多名艺人。新中国建立初,多为流动演出。

  皮影戏
  皮影戏是呼兰地方戏的一种,俗称驴皮影,或称唱影,清末在呼兰城乡流行。唱皮影戏多是丰收之年,集资请艺人演唱,以表庆祝。也有富豪人家出钱唱影“还愿”的。演出的剧目有《马前泼水》、《呼延庆上坟》、《白蛇传》等。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皮影艺人并入县民间艺术剧团,成为该剧团的主要剧种之一。经常上演的节目有传统剧目《秃尾巴老李》、《猪八戒背媳妇》、《呼延庆上坟》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以破“四旧”为名,将皮影道具全部毁掉,从此停演,至今没有恢复。

  民歌
  呼兰民歌初为满族的传统民歌,是即兴编词、自娱自乐的民歌。清光绪末年,汉族的民间小调渐多。民国时期,《放风筝》、《小放牛》、《月牙五更》、《绣荷包》、《孟姜女》、《梁山泊五更》等民歌开始流行。这些小调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喜怒哀乐。随着“唱蹦子”(二人转)的普及和整个地域文化的交融,呼兰一带渐渐形成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北民歌。新中国建立后,比较流行的东北民歌有《回娘家》、《瞧情郎》、《鄂伦春小唱》、《买饭勺》、《摇篮曲》、《看秧歌》、《送公粮》、《新货郎》等。

  秧歌舞
  也叫大秧歌,是呼兰流行最早、最普遍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多逢年过节演出,人数多达百人,少则二三十人。旧社会扭秧歌的全是男人,女的由男人装扮。手拿小扇和彩带,男一行女一行地排成纵队,踩着喇叭和锣鼓点舞蹈样。城里的秧歌只扭不唱,农村的边扭边唱。新中国建立后,秧歌有所改进和创新,特点是人多、服装好、男女都有。古装戏剧和神话故事人物较多,如白娘子、小青、孙悟空、猪八戒等。在秧歌舞中,还有大头娃、踩高跷、跑旱船和耍狮子。踩高跷是大秧歌的一种,高跷有高矮之分,矮的叫踩“寸子”。跑旱船,也叫花船,有对船、四船不等。秧歌队里都离不开耍狮子,狮子多是一红一绿两只,每只由两人合作扮演,另外1人手执彩球逗引狮子。技术高超的,还有表演跨凳子、上桌子、钻大圈等。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85;入选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89。排名96。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