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 >> 邢台市 >> 乡镇介绍 >> 王官庄镇 |
王官庄镇 |
清河县王官庄镇辖49个行政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8.43万人。该镇地处清河县西南部,距河北名县清河县城区8公里,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是张氏文化发源地,每年春节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地区到这里来寻根祭祖的人们绎绎不绝。在这里武松文化、张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融为一体。有穿县境而过的京九铁路308国道和青银高速公路以及穿镇区而过的两条高速公路引线,区位优势明显。王官庄镇是邢台市卫星城镇之一,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重点镇;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第一批全国发展改划试点小城镇”。 历史沿革 1958年属清河公社,1961年建王官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改镇。1997年,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王官庄一、王官庄二、王官庄三、王官庄四、大筒庄、马厂、楼宫庄、后于、前于、西五官庄、小王庄、西小官、中小官、东小官、杜家村、葛家村、田家村、张家村、四家务、郝家村、杨庄、大寨、孙寨洼、秦家洼、刘村、侯家村、范家村、前倪村、后倪村、徐店、纪家洼、丁龙、前栾洼、后栾洼、梁魏洼、王家洼、毕家洼、小屯、后食店、中食店、前食店、小章庄、侯铺、董家铺、王二庄、中丁村、前丁村、后丁村、大堤49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王官庄镇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销售基地。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260家。产品主要有汽摩钢索、密封条、胶垫、注塑件、冲压件、滤芯等20余类,近2000个规格型号,不但与国内的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二汽、陕西重汽、保定长城、长安福特等30多家汽车厂家及重庆嘉陵、济南轻骑等40余家摩托车生产厂家形成常年稳定的配套关系,还远销日本、印尼、泰国、越南等1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6月,该镇与我国经济实力第一镇深圳市布吉街道办事处结为合作共建友好镇。从此,王官庄镇走出河北,走向全国。由此而来考察洽谈的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国家、省、市领导多次来该镇考察、指导工作。2006年该镇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在浙江台州市举办的产业集群发展、小城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会,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城镇建设 原来这里的镇区只有一条街,且坑洼不平、脏乱不堪。如今的王官庄镇区由原来的一条街变为“四横七纵”的格局,而积由过去的不足1平方公里变为现在的4.2平方公里,镇常住人口3.05万人,流动人口近万人。城区功能齐全,有工商分局、国地税分局、供电分局、网通及移动公司、中心法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型超市、4个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王官庄支行以及工业区、居民区等。该镇设施功能齐全,2004年农行王官庄镇营业所晋升为农行王官庄支行。 发展经验 王官庄镇的迅猛崛起,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崛起了闻名全国的汽摩配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镇已形成“村村是工厂、户户是车间”的格局,3500个企业摊点散布在农村。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群体规模大,个体规模小,而且多是家庭作坊手工业,因而很难称全国。为了让这里的特色产业集群称霸全国,也为了使特色产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镇党委、镇政府在推进“产业集群”方面大做文章,着力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充实产业集群内涵,拉长产业集群链条。2005年该镇与清化大学联合成立了“清河清华汽配研发中中心”,在镇区驻地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扩,先后规划了6000亩的汽摩配件工业园区,拉开了企业涌向园区聚集的序幕。工业园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以生产操纵索为主,西区以生产密封件为主。镇财政投资360万元对镇区的道路、供水、供电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吸引外地客商及内地农民的多项优惠政策。序幕一拉开,迎来了外地客商和本地农民投资小城镇的热潮。农民宋纯广是第一个走进小城镇建设规模企业的人,他投资1500万元在工业园区征地40亩。建起了7030平方米的车间厂户,购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微波自动硫化生产线两条,平板硫化机80台。农民们的投资形式多种多样,他们有的独资兴业,也有合伙办厂的,还有与业务伙伴携手发展的。农民韩登峨想建规模企业但资金不足,于是把早有业务关系的南京春兰集团拉来参股,建成了河北雄丰密封条有限公司,使自己如愿以偿的把企业搬进小城镇。现在入驻园区的企业已达6家企业集团,他们是河北新华集团、河北实达集团、河北新越集团、河北亚泰集团、河北欧亚集团等,特别是河北新华集团于2004年被省政府名为“河北省十强民营企业”。 王官庄镇自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来,已有82家规模企业入驻园区,固定资产总投入达6.5亿元。至此,王官庄镇汽摩配件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形成后,产品质量也得到提升。像新华公司建起了集科研、开发、检测于一体的科技楼,实现了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市场的开拓及行业发展打牢了基础。 特色产业 一些有头脑的农民,开始唱起了配套发展戏,比如生产汽车、摩托车拉线需要大量的钢丝绳、胶管、拉头等零部件,于是生产这些产品的前店后厂在这个小镇应运而生,农民张树蛾购进了26台设备,上马了钢丝绳厂,并沿街盖起了经营拉线的门市楼,一开张运营,就门庭若市,生意常年红火火。不止一个张树峨,步入配套发展的农民有许多,而且都唱火了市场。不仅如此,产业在镇区的聚集也吸引了外地的客商,江苏、浙江等地的商户闻风而动,他们或在这里租凭门市或投资置店,参与到了汽摩配件城的大合唱中,使得小城镇以生产经营汽摩小零配件的小门店很快发展到了400余家。 王官庄镇汽摩产业城的崛起,也拉动了三产的迅猛发展,在这个不太大的小城镇里,方便了客商住宿的宾馆、餐饮酒楼、超市随处可见,而且收益都很喜人。 王官庄镇的小城镇建设的很美,四横七纵的街道把小城框的方方正正,街道两侧楼房林立,绿树成荫;小城很繁荣,吸引着国内外业界人士的眼球,满城街道上常年车水马龙,工业区那机器轰鸣,各门店人头攒动,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在王官庄这个美丽的小城里享受着他们的商海人生。 王官庄镇能有今天的美丽和繁荣,关键在于镇党委、镇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在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王官庄镇始终坚持“三高一超”即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和超前规划的原则,小城镇建设开始之前,王官庄镇委托保定规划设计院专家对镇区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的建设区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2004年又聘请河北省小城镇规划研究院对小城镇建设规划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整个小城镇的面积扩展为19.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8平方公里,在修订规划的同时,还制定了风貌规划,从而使整个城区的布局理加合理,凸显了城镇汽摩产业的个性和特色,为提高小城镇建设品位和镇区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城镇建设 而高标准建设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关键,在小城镇建设中,为实现建筑个体在造型、风格和色彩上与周围环境的合谐统一,王官庄镇严格建设标准,在镇区内,无论是楼房建设,还是厂区规划,都经党委班子研究决定,并制定了“三不准”、“一必须”的建设原则。“三不准”即无正式规划图纸的不准建设,图纸设计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建设,影响小城镇规划的原放宅基不准建设。“一必须”即符合规划的必须按时间建设。做到了依法规划,依法建设。从而收到了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管理一个法的效果。 王官庄这座小城镇能够迅速崛起,一是缘于镇党委、镇政府念活了“筹资”经。他们坚持以市场筹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原则,严格土地使用,走滚动开发建设之路。近几年来,他们先后对镇中兴路、建设大街、工业园区等公证叫价竞价,使存量土地升值。以此款项修建了中心大街、商贸大街等。他们更善于借力建城,在拓宽镇中心大街过程中,他们借市县投资修建大连线的机遇,出资50万元争取到市县增设130万元,使2500米大连线过镇,使区主要街道由原来的6米重新修到12米,完成了中心大街的扩建。吸引更多群众进镇经商,让农民进镇安家落户。在镇区建厂办店和从事新建扩建项目的,在办理征地手续上,镇政府专门成立了服务组织,实行保姆式服务,各种费用该减的减,该免的免。另一方面加宣传力度,让全镇群众知道在镇区安家落户对生产经营、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和好处,极大的调动了群众进镇区的积极性、开发建设商贸大街时,公示一出,不到半月时间,就把大街两侧的地段购买一空。 环境优越 镇党委、镇政府不但制定有亲商、爱商、护商等优惠政策,这里居民的亲商理念历来也根深蒂固,并且镇区实行综合整治也很到位。镇政府还制定了加强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一系列办法规定,严格杜绝了违规建筑,乱搭乱建和脏乱差等问题。优越的环境不仅吸引了当地农民前来投资置业,也吸引了国内外的客商前来发展。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应运而生,如已有美国泰利福集团公司等外商在王官庄镇区落户。 所辖行政村 王官庄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分为王官庄一、二、三、四行政村。每逢农历五、十日为集市。王官庄一村有241户,800人;耕地1357亩,其中水浇地1099亩。二村有295户,1173人;耕地1511亩,其中水浇地1150亩。三村有178户,676人;耕1119亩,其中水浇地940亩。四村有259户,882人;耕地1547亩,其中水浇地970亩。个体商业有烟酒、日杂、食品加工、饭店、木材、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汽车配件等。据传,村庄分别建明清以前,祖居,因村北有800亩官地,得名王官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地四角上尚有四块界石。 大简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有284户,986人;耕地1922亩,其中水浇地750亩。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汽车配件。大简庄、小简庄两村简姓系同宗,台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落户于杨届,第二世简氏宗族中的一支迁到此地。另一支迁居杨庙西南0.5公里处建村,均取名简庄,因此村较大,故名大简庄,另一村名小简庄。 马厂村 位于镇政府北部,其中心在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有172户,686人;耕地1198亩,其中水浇地660亩,有果园1处,主产苹果。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处于800亩官地里,官家为放御马,在此建有厩厂(马棚),故得名马厂。居民原有徐、袁两姓。明万历时,又有山东登州移民韩氏与山西移民薛氏先后迁此定居,沿用旧名至今。 楼官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有353户,1329人;耕地2616亩,其中水浇地1250亩。据传,村庄建于明朝以前因村中有99楼而得名。杨、巩两姓,明永乐时由山西洪洞县迁入。 后于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7公里处。有252户,1329人;耕地2616亩,其中水浇地650亩。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等。据传,该村榆林村,明永乐年间,移民邱伯时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明万历时移民张、苏氏等先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形成南北两村,北村称后榆林,南村称前榆林,后雅化为前儒林。由于“榆林”、“儒林”的儿化音“于儿”相近,简单易写,故演变为前于,后于。 前于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3公里处。有226户,966人;耕地1878亩,其中水浇地12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入线。沿革见后于。 西王官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有292户,880人;耕地1498亩,其中水浇地1350亩。有砖厂1座。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建于明朝万历前。因世居王姓并居于800亩官地边缘而得名。 小王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1.8公里处。有121户,371人;耕地538亩,其中水浇地250亩。家庭工副为摩托拉线。明永乐间山西洪洞县移民王跃迁此定居,后有马、张、徐、李等氏迁来,因王姓最早,定名王家新庄,后改为王家庄。因村庄小,又小王庄。 西小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2.7公里处。有144户,581人;耕地1061亩,均为水浇地。有砖厂1座。家庭工副为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建于明朝以前,原名西小官营,有土民陈简两姓居住,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刘、赵两姓迁此定居,刘氏户大,故改为刘家小官营,1945年按方位改为西小官。 中小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3.2公里处。有344户,1098人;耕地1991亩其中水浇地1900亩。家庭工副业有汽车配件、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益都县达磨山前移民李氏一家迁此定居,因西邻刘小官营,故定名李小官营。后又有辽宁省沈阳移民赵聚,山西移民吴氏迁此定居,取名为中小官。 东小官 位于镇驻地东偏南4公里处。有124人;耕地1064亩,其中水浇地500亩。家庭工副业有汽车配件、摩托拉线。据传,村原名刘家岗,因祖居刘氏而得名,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李氏一家定居,改名为李小官营,1945年按方位简化为东小官。 杜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7公里处。有142户,481人、耕地670亩、均为水浇地。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且氏一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定名杜家村。 葛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217户,736人;耕地1205亩,其中水浇地85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葛全、葛井兄弟两个由山西葛家岗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葛家村。 田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东2.3公里处。有407户,1566人;耕地2193亩,均为水浇地。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田兹一家从山东省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田家村。 张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有144户,468人;耕地711亩,其中水浇地472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张氏、王氏先后迁此定居,故名张家村。 四家务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地东南2.7公里处。逢农历三、八日为集市。有467户,1498人;耕地2794亩,其中水浇地1994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个体商业有烟酒、百货、日杂、饮食等。据传,该村原名司家坞,有土民司氏居住。清顺治年间演变为四家务。 郝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有125户,480人;耕地1158亩,其中水浇地4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系土民郝氏所建,故名郝家村。 杨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有565户,2094人;耕地2671亩,其中水浇地2533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建于明代以前,原名杨家庄,后简称杨庄。 大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处。有609户,2094人;耕地3957亩,其中水浇地25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建于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薛、马两姓迁建村,相传战国时大将廉颇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取名大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