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 >> 唐山市 >> 乡镇介绍 >> 孤树镇
孤树镇

  孤树镇位于玉田县城西部,北靠燕山、南邻兰泉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土壤为淋溶褐土和草甸褐土,南部为平原洼地,土壤多潮土。全镇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到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平均气温11.2℃,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21.9℃,无霜期193天,年均降水量548毫米,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孤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北京100公里,南距天津110公里,东南距唐山60公里,东北距秦皇岛180公里。 102国道、京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距京沈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距大秦铁路玉田站11公里。

行政区划

  孤树镇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香椿园村。京秦铁路、102国道东西向过境。1953年建孤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设孤树镇。1997年,面积42.9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姚辛庄子、后王庄、前王庄、西尚庄、孤树、孤树店子、青石塘、香椿园、梅家屯、方官屯、饶官屯、曾官屯、前枣林庄、后枣林庄、柳树庄、八间房、定府庄、柳树辛庄、渠河头、邢张庄、庄户、邢家楼、梁安子、半壁街、段家庄、廉家庄、朱屯、温家庄、大庄、孙渠庄、郭家庄、宋庄子、张家庄、杨树头、东辛庄、小定府36个行政村。

自然资源

  孤树镇草场等级低,产量少,质量差。1982年测算,可产鲜草2385万斤,按羊单位日采食5公斤,利用率70%计算,可养羊9148只,平均载畜量9.1羊单位/百亩。平原、洼地饲草植物100种以上,其中水生的约13种以上,分布广,面积大,有开发利用价值,可养鱼、喂猪。禾本科在39种以上,主要有碱芦、白羊草、狗尾草、荆三棱、稗等。可放牧和储备干草。豆科14种,有豌豆、野绿豆等,是天然蛋白质来源,应开发利用。其他饲草植物34种,有猪毛菜、地肤、委陵菜、灰绿藜等。水土保持植物:其数量约有30余种,主要有小叶鼠李、土庄绣线菊、酸枣、黄榆、荆条、胡枝子、红花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小叶白腊、多花木兰、叶底珠、山杏、山桃、杜梨、火炬树、葛藤、柽柳等。

  孤树镇山丘有31种,以蟠龙枣、银杏最珍贵。蟠龙枣造型扭曲弯转,如大龙舞爪,变化奇妙,是制造盆景的珍品,园林点缀的稀品。平原、洼地园林植物约有15种,柽柳、马蔺较珍贵。油料植物:山丘有30种,分布零星、数量小,有发展前途的有胡桃楸、栾树、臭椿、小花糖芥、葎草5种。胡桃楸出油率70%,人可食用。栾树出油率50%,为工业用油。平原、洼地约25种,有发展前途的有臭椿、小花糖芥、葎草、野西瓜苗、播娘蒿、翅碱蓬、野大豆、小花鬼针9种。臭椿、小花糖芥含油40%,为工业用油。

  孤树镇有103种(1983年医药资源调查),分属66科12属。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马齿苋、扁蓄、蒺藜、委陵菜、酸枣、紫花地丁、益母草、野薄荷、车前、苍耳、大刺儿菜、小刺儿菜、蒲公英、败酱草、旋覆花、牛筋草、菟丝子、地瓜儿苗、苘麻、蛇床、地榆、叶下珠、白头翁、老鹳草、荆条、柴胡、罗布麻、罗藦、泽泻、防风、丹参、半夏、远志、透骨草、玉竹、山药、山桃、山杏、徐长卿、大画眉草、鳢肠、雨久花、柽柳42种。 此外,还有编织、造纸、纤维植物、栲胶和染料植物。药用动物:哺乳动物有蝙蝠,其粪“夜明砂”可入药;刺猬皮可入药,獾油治烫伤。两栖动物有蟾蜍,产蟾酥,旧为县特产。爬行动物有蛇,蛇蜕可入药;“鳖甲”、甲鱼子(俗称王八蛋)均入药。软体动物有蚌类、牡蛎,肉、壳均入药。节肢动物全蝎、螳螂子、蜂窝、蝉蜕均入药,环节动物蚯蚓,干制品入药。

  孤树镇有鸿雁、白额雁、绿头鸭、绿翅鸭、花脸鸭、鹌鹑、大鸨、鲤鱼、鲫鱼、锰鲦、赤眼鳟、鲢鱼、鲩鱼、刀鱼、鳡鱼、麦穗钱、鲂鱼、嘉定鳅蛇、帕氏鳅蛇、泥鳅、鳢鱼、鲶鱼、鳝鱼、鳖鱼、青虾、草虾、牡蛎、河蚌、河蚬、田螺等,肉均可食。皮毛动物:黄鼬、北狐、麝鼹、欧兔、绿头鸭、绿翅鸭等,皮毛珍贵。

特色农业

  中心产地孤树村及其周围。枣皮朱红鲜艳,果形中等,肉厚核小,含糖分高,干枣拉抻可出金黄色韧丝,故誉为“金丝小枣”。生吃小枣,甜润鲜爽,香脆可口;晒干小枣,犹如软糖。蒸糕煮饭,放进小枣,熟后红白分明,米不染色。用酒醉枣,醇香清甘,引人入食。入药有补脾、养肝、健胃之功能。它含有大量可溶性糖,多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孤树金丝小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有“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有鱼盐枣栗之饶”记载。1986年全县产红枣50多万公斤,仅孤树乡产438750公斤,占全县总产量的87.75%。大多销往京、津、唐及东北各地。

  县南部地势低洼,盛产芦苇。据清光绪《玉田县志》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兰泉河下游,渠河头一带,就曾“禾苇半焉”。随自然繁衍,面积逐年扩大,民国1925年(1930-1936)全县有苇田26000亩。50年代后,政府重视苇田发展,1956年扩大到39486亩。后改洼治水工程量增多,苇田有所削减。1985年有苇田34477亩,占年初实有耕地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潮洛窝、石臼窝、孟大庄、大丁庄、杨家板桥、林南仓等地。玉田芦苇分湖苇、坑苇、河苇3种,主要用做加工苇席、打苇帘、编茓子等。孤树镇苇席加工历史悠久,据西关、富乐村等地出土的战国到西汉的席纹砖证明,最少有两千年的编席历史。20世纪20年代初,苇席由自用发展到外销。30年代,全县织席户约2000左右,年产量约60万片,年外销50万片,销往京、津、唐及东北3省。50年代后,织席业逐年发展。80年代后,年产苇席130万片左右,年销量约为120万片。织席户主要分布在孟大庄、杨家板桥、大丁庄、渠河头等十几个乡。苇产品产值一般在1275万元上下浮动。

特色产品

  孤树镇种植大白菜历史悠久。据清光绪《玉田县志》载:“白菜、一名菘,有十数斤者,甘脆、甲他邑”。它具有耐贮藏、不抽苔、叶甜、嫩脆、不乱汤、产量高等特点,闻名全国。1974年跻身于全国农展会。60年代,年种植2万亩左右,亩产约1500公斤,总产一般在3万吨左右。70年代年种植约4万亩,亩产量提高到2500公斤,总产约10万吨。1978年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8年种植6.7万亩,一般亩产5000公斤,高者达7500公斤。大白菜除当地自食外,历史上多行销京、津、唐及东北、西北各地。

  中心产地大安镇、彩亭桥一带。其葱棵大、味美,最大棵重0.5公斤许。年植万余亩,亩产在2500公斤左右。多销京、津、唐及东北各地。紫皮大蒜:中心产地大安镇。其蒜瓣大、味鲜,具有杀灭大肠杆菌之功能。年植万余亩。多销京、津等地。

  中心产地东、西小淀。其皮青,心花紫。为冬季用菜,亦可代替果品。年植数千亩,亩产5000公斤左右。销津、唐一带。芥菜:中心产地鸦鸿桥一带,为腌菜类。年植数干亩,亩产5000公斤左右。多销往天津地区,民国年间曾出口朝鲜。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