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 >> 衡水市 >> 乡镇介绍 >> 郑口镇 |
郑口镇 |
郑口是中国河北省故城县下辖的一个镇,是故城县的县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畔,东与山东省相邻,面积105.68平方千米,人口9.95万人(2002年)。明代,郑氏在京杭大运河上设一渡口,时人皆称“郑家渡口”,后改为郑家口。清代中期,郑家口已成为一个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因濒临京杭大运河,素得漕渔之利,物阜民丰,有“小天津卫”之称。 历史沿革 明代,郑氏在京杭大运河上设一渡口,时人皆称“郑家渡口”,后改为郑家口。清代中期,郑家口已成为一个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因濒临京杭大运河,素得漕渔之利,物阜民丰,有“小天津卫”之称。沿革 1958年成立郑口公社,1983年改镇。1996年杏基乡、赵行乡并入。1997年,面积105.7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郑口镇辖李庄、果子口、南甘泉、徐庄、孟庄、南沙窝庄、前野庄、后野庄、杨野庄、葛村、周辛庄、三坛村、二坛村、大坛村、王园子、帝君庙、西城镇、后油坊、大马庄、小马庄、前沙岗、堤口、南镇、太兴镇、北甘泉、前香坊、后香坊、辛宅、五大院、张庄、石门、五户、翟庄、前黄村、夏家庙、齐家庄、小街子、高庄、孟古庄、东曹官屯、西曹官屯、寨子、赵行、东排、西排、前排、后排、西夏庄、芦庄、温庄、明刘庄、东五股河、西五股河、杜坟、北范庄、刘古庄、刘堂、东南屯、西南屯、东北屯、西北屯、大杏基、高西、高东、高中、后响沟、前响沟、陆黄、烧盆屯、冯杏基、贾黄、秘黄、红庙、师黄、北高庄、齐杏基、红旗、翟杏基、后沙岗79个行政村和运河区、宏声区、广交区、新开区4个居委会。2002年,辖4个社区、81个行政村。1945年6月,县城由故城镇迁至郑家口。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镇党委带领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委县委的发展方略,努力解放思想,强化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营造一种干得越大越光荣、发展越快越光荣、给国家贡献越多越光荣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招商引资奖励施》 、 《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奖励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发展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的政治激励和经济奖励。着力解决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整顿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齐心协力发展经济。引导干部群众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先进工作者和专家来指导工作,帮助谋划发展方略。在社会招商、全民招商的前提下,突出以商招商,突出一切服务项目一切服务发展。围绕裘革制品、摩擦制动材料、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该镇共引进县外资金项目14个。春节期间,党委书记王化平带领招商小组到北京、天津洽谈业务,商定引进资金4.8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有星亿木塑公司投资2亿元、联盟棉业公司投资1.5亿元、超千万元的企业10个。为2007年大发展、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发展 郑口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突出解决农民增收,关键抓生产发展,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兴建农田基本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坚持“稳粮、优棉、增菜、扩蓄、营林”调整战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业,依靠科学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高科技种植园。五户村投资百万元建起高科技果菜种植园,引进国内外最优品种生产错季果菜,产品畅销国内外。镇政府引导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地处县城优势,搞好资源输出和科技资金引进。引导现代工业、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商业、建筑业、餐饮业。开辟专业市场,发展产业链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经济发展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龙头,带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按新农村建设标准,各村必须有中长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内容要求: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全镇79个村全面启动,全面实现了村村通、饮水安全和环境美化工程。有30个村达到了新农村建设标准。 文化教育 故城县郑口镇地处县城,现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区)14处,幼儿园3所。近年来,郑口镇全体干部教师坚持“提高中学,整合小学,普及幼教,规范推进,稳步攀升”的发展思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唱响“抓管理,上质量”的主旋律。按着“科学规划上品位,突出特色创亮点”的总体原则,各学校绿化、美化校园,营造优雅、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使环境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现代化教育与管理中,各学校充分运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课室,积极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形成了“立体化教学,开放式育人”的教育特色,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为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郑口镇按规划,有步骤地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了强弱合并,规范办学,提升了办学质量,中考成绩连续名列全县首位。同时,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创造性开展幼教工作,开创了郑口镇普教、幼教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故城的景 雪消春水绿生波,掩映帆樯向晓多”。当年一些风雅饱学之士赞誉的“卫河飞帆”成为故城的八景之一。河水挟裹着鱼虾匆匆而来、滔滔而去,河中白帆点点,艄夫的号子一声高过一声,河滩的沙土窝子留下了弯腰弓背的纤夫们的深深的脚印,浸入滴滴汗渍,当然也有血迹。上世纪50年代后期,“哞哞”叫的小火轮代替了纤夫的纤绳,南来北往的船只不知多了多少倍。“稳泛三更樯带月,安眠一枕岸啼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河面上都是船,一眼望去,挨挨挤挤,满是冲天的桅杆。脚行的搬运工裸着古铜色的肩膀,映着古铜色的河水,扛着从天津、德州、济宁、临清等地运来的货物,或是运往这些地方的粮食、棉花、西瓜等东西,踩着颤悠悠的橇板穿梭着上船下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