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 >> 承德市 >> 乡镇介绍 >> 上板城镇
上板城镇

  上板城镇地处承德县南部,跨北纬40°45′—40°52′,东经117°56′—118°03′,东临下板城镇,南与大营子乡接壤,西邻新杖子乡,北与承德市接壤,东北与孟家院乡毗邻,总面积213.7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237个村民小组,11361户,34833人,其中农户8700户,非农户2661户,农业人口30241人,非农业户口4592人。

行政区划

  1988年撤区并乡,将西大庙、老爷庙乡并入上板城镇,所辖23个行政区、两个居委会,分别为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

历史建置

  上板城镇清雍正初期属下板城镇,中华民国时期设镇,为承德县第三区驻地。

  1934—1945年归伪承德县第三区,1945年12月为承德县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为承德县第四区驻地。1955年建初级社,1956年设乡,1958年市县合并撤区乡建上板城公社,属承德市。1961年,市县分置,划分为上板城、西大庙、漫子沟、孟家院、老爷庙五个公社,属承德县。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5年撤乡建镇。1986年撤消漫子沟乡,原乡辖各村并入上板城镇。1989年撤消西大庙乡、老爷庙乡,两乡所辖各村并入上板城镇,镇名因驻地而得。

自然环境

  承德县上板城镇境内有滦河、白河两条主要河流,滦河由北向南流经漫子沟、卸甲营、白河南村。白河由南向东流经南双庙、黄旗湾、老爷庙、大槟沟、房身沟、三道河、上台子、西大窑、上板城等村,于白河南村汇入滦河。上板城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50—400米,主要为为丘陵区和褐土川平地地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10℃以上积温900—3220℃。年平均气温24℃,一月平均气温—8.4℃,七月平均气温34℃。年平均降水量为851毫米,无霜期170天。

特色产业

  蔬菜产业 充分把握区位便利、水源充足、土质良好等有利因素,借助05年市场好、效益高的有利时机,继续通过政策扶、典型带、效益引、宣传促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在巩固101线周边蔬菜面积的同时,把工作重心向上安线转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了以漫子沟、南双庙冷棚 ;东营、西营暖棚;上台子、西窑露地菜为主的蔬菜基地。在继续抓好越夏硬果西红柿种植的同时,又引进彩椒、长茄等新品种,引导农民多茬口种植。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时解决建棚、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广暖棚改造和改良种植品种,确保新发展种植户取得较好效益。全年新发展冷棚205亩,使全镇冷棚面积达800亩,温室面积达500余亩,露地菜面积达3000多亩。全镇冷棚、温室、蔬菜“三位一体”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时新建蔬菜专业村一个,即东营村,巩固蔬菜专业村3个,即西营、漫子沟、上台子村。

  畜牧业 紧紧抓住肉鸡屠宰场项目落户本镇这一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推进肉鸡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在镇、村干部的广泛发动、积极协调下新建肉鸡养殖小区3个,全镇的肉鸡养殖户将由原来的15户增加到60户,全镇肉鸡年饲养量可达60万只。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3户,年出栏1500以上。

  果品产业 借助退耕还林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继续增资源、扩规模、抓管理、提水平,以建设生态旅游、采摘观光园为目标,扎实推进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全年退耕还林4792.2亩,到2006年全镇总退耕面积达3.1万亩。全年新栽苹果1400亩,其中仅卸甲营西梁就达1200亩,属乡镇级苹果示范园。新栽植桃、李子、杏等时令果1000亩,500亩以上集中连等果园达4000余亩。在果树资源总量增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西大庙、陈家沟、松树沟等村大力推广山枣嫁接大枣项目。镇村多次组织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会、培训会,邀请林业部门专家和技术员讲解相关知识,培训果品生产管理技术,使山枣接大枣产业在我镇形成了特色产业。全镇山枣接大枣面积达600余亩,06年完成嫁接15万株,累计达30余万株,每亩平均收益可达0.2-0.3万元,部分村已初见效益。今春,在涉及上板城、卸甲营、西三家三个村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中,栽植各种果树11万株,补植1.6万株,使全镇苹果、板粟、大枣等果树种植面积达2.2万亩。

基础建设

  上板城镇文明生态村有7个,分别是漫子沟、上台子、上板城、白河南、卸甲营、西三家、大营庄。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营庄村投资1.2万元建设文化墙1400平方米;卸甲营村投资28万元道路硬化2100米,上台子村投资12万元硬化道路1000米,白河南村投资1.8万元完成路基铺垫1500米;卸甲营村修建自来水工程一处,已铺设地下主管道5000米,解决上板城建材厂、蚕厂、园林局、火车站及700户居民生活用水;全镇新建沼气池320个,综合利用率100%;全镇设固定垃圾点21个,专用垃圾车4台,保洁员50余人。通过文明生态村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庭院整洁一新,街道整齐划一,“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新农村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行政区划一览

  上板城村:康熙年间因地处上板城上游得名,依村委会驻地得名,系上板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南距县城22.2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820户,2920人,耕地156.6公顷,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蔬菜,盛产桃,驻地有腾达玻璃器皿厂、镇中、中心小学、国办高中、中心卫生院、武警教导队、承德技师学院等单位,京承铁路上板城南站设于村北。

  西三家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距镇政府1.8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520户,1718人,耕地171.4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高粱、谷子等,有养鸡大户,饲养肉鸡2万只。原名“三家”清乾隆年间,卜、张、康三户首居故名,1982年该名至今。

  西大窑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距镇政府2.1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473户,1675人,耕地171.4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有承德生药辅料公司,西大窑位于上板城村西,清乾隆年间有张姓居民,经营炭窑得名。

  上台子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3公里,5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438户,1630人,耕地135.1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设施蔬菜。因清乾隆年间地处台地得名。

  白河南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西北距镇政府1公里,7个自然村,辖14个村民小组,580户,2106人,耕地148.7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村西龙潭沟建有水库、蓄水池和防渗渠道。因在清康熙年间以居白河之南而得名。

  卸甲营村:南距镇政府2.15公里,3个自然村,辖21个村民小组,826户,2798人,耕地174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设施蔬菜。驻地有新兴建材厂、蚕种场、县原种厂、立飞焦化有限公司、承德柱宇矾钛有限公司、畅达天然营养品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村西上板城火车站为京承、锦承铁路交汇处。卸甲营在清乾隆年间以驻军卸甲之地得名,曾有穆桂英卸甲之说。

  漫子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南距镇政府2.8公里,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92户,1200人,耕地66.4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谷子、设施蔬菜,驻有交警中队、石油、石化加油站、三农服务站、奶牛养殖场等单位,承栗、101公路交汇此地。漫子沟于清康熙年间的聚落地处命名。

  南北营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南距镇政府4.5公里,7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254户,891人,耕地90.2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因康熙年间以驻有南北两处营盘而得名。

  狮子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南距镇政府7.2公里,12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208户,705人,耕地75.1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狮子沟在清康熙年间以地处狮子山西沟,故名。

  大营庄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西南距镇政府5.5公里,5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405户,1362人,耕地120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盛产安梨,品质酸甜味美。大营庄系清康熙年间的大营子改称(1983年2月)。

  天外村:村名系前建置沿用。因地处海拔340米高山盆地而得名天外。村委会驻兰家。西南距镇政府5公里,4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小组,87户,318人,耕地29.2公顷,硅铝质粗骨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有村建小型水库,矿藏有氟石。

  秦家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4.7公里,2个自然村,辖6个村民小组,224户,812人,耕地102.9公顷,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康熙年间秦姓居民首居此沟,故名。

  松树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6.2公里,7个自然村,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124.8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清顺治年间以地处多松树而取名松树沟。

  西大庙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偏北距镇政府6.2公里,6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512户,1879人,耕地175.25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有三农服务站一处,清康熙年间因村西有大庙而得名。

  周营子村:村名系前建置沿用,村委会驻刘家营,东偏北距政府9公里,5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321户,1145人,耕地144.6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

  陈家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8公里,5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1109人,耕地102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陈家沟村于清顺治年间首居户姓陈而得名。

  南双庙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12.4公里,11个自然村,辖9个村民小组,386户,1298人,耕地89.6公顷,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南双庙在清乾隆年间依村南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俩座庙而得名。

  黄旗湾子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9公里,4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412户,1424人,耕地84.2公顷,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黄旗湾子地处白河拐弯处,传说清康熙皇帝到此休息时以黄旗为警戒线,故名。

  大冰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6公里,2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小组,184户,630人,耕地36.7公顷,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盛产野生蘑菇、木耳和黄芪等药材,槟榔山泉水由村矿泉水厂加工成槟榔山矿泉水销往各地。大冰沟系大冰冷沟简称,清乾隆年间依村西南冰冷沟而得名。

  大房身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北偏东距镇政府5.6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82户,659人,耕地51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大房身沟原名房身沟,清乾隆年间以旧房基遗址取名,1982年随大队更名今名。

  南三道河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4.4公里,6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319户,1120人,耕地65.9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南三道河原名三道河,清康熙年间以到上台子需经三道河湾而得名,1982年改为今名。

  涝泥塘村:村名系前建置沿用,村委会驻北台,东北距镇政府5.7公里,15个自然村,辖7个村民小组,204户,713人,耕地64.2公顷,淋溶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

  城南居委会:设在上板城南站,镇政府所在地,主要管理驻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非农业人口2400人,其中18周岁以下300人。

  城北居委会:设在上板城北站,主要管理新生建材厂非农业人口1281人,其中18周岁以下140人。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