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 >> 沧州市 >> 乡镇介绍 >> 梁召镇
梁召镇

  梁召镇位于市境东北部。京九铁路从西北部穿过。镇政府驻梁召村。距市政府驻地20公里,辖23个行政村。人口4.01万人(2002年),面积73.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72969亩。

区划沿革

  1958年建西段村公社,1966年更名梁召公社,1982年改梁召乡。后撤乡设镇。

  1997年,面积73.9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梁召、北芦张、楼子村、唐召、梁新庄、正洛、西南芦张、南芦张、南梁召、西段村、东段村、辛安庄、大姜村、北姜村、颜家村、南丁坞、老各庄、梁各庄、东姜村、前王仙庄、北丁坞等33个(原出处如此,疑有误)行政村。

农业发展

  该镇建立发展了设施蔬菜、花卉、苗圃、冬枣等10个科技示范园区和种植基地,现种植优质棉花1.6万亩,每亩效益达到1000多元,种植经济林3000亩,四旁植树10万株,粮经作物比例达到6:4。养殖业上发挥肉鸡养殖传统优势,不断完善镇肉鸡养殖服务中心的职能,目前服务中心月放养量突破10万只,居我市乡镇第一。投资78万元建起正洛高标准肉鸡养殖小区一座,使全镇鸡棚达到130个,肉鸡存栏40万只,年出栏可达180万只。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方面,古淀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古淀”系列白酒畅销吉林、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并出口韩国、俄罗斯、蒙古,“白洋淀”商标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曾连续三年被河北省轻工业厅指定为“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并取得国家生产许可证、蒙古国精品批发体系证书和国家检验检疫局出口企业注册。古淀酒业有限公司又向奶牛养殖和奶业加工发展,投资450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基地,下一步建立奶制品加工厂,形成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5家大型棉花深加工厂总投资2500万元,根据今年国内、国际棉花市场需求状况,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一度出现购销两旺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金钟烧鸡和春发色拉油市场不断拓展,成为周边地区知名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

工业发达

  梁召镇工业发达,工业企业产值连续5年年均增长10%,外贸出口也实现快速增长。全镇有各种工业小区9个,有工业企业356家,其中合资企业2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35家,超亿元的4家,从业人员12800人,其中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资格或职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430人,15家企业获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获得“3C”强制认证,3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23家企业获得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永兴电缆厂生产的“云鹰”牌电缆被评为河北名牌产品,京联岩棉厂生产的“丁兴”牌矿棉板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绿色环保装饰装修材料,川田摩托车厂“白洋淀”摩托车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全镇已经拥有线缆、摩托、汽配、化工、玻璃、制酒、金具、吹塑八大行业,形成了东有岩棉化工,西有摩托钢铁,南有电缆金具,北有农机汽配的工业格局。岩棉产品已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一半,并出口德国、俄罗斯等国,摩托行业也实现了由小规模、大群体向集团化的转变,产品远销亚欧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金具产品也占据了国内市场的近一半份额。

乡镇建设

  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和载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有商业门店2000多个,综合集贸市场9个,有大江汽车配件、辛安庄汽车配件和娄子废旧钢铁3个专业市场,商贸流通异常活跃,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从业人员达到5200余人,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经贸洽谈,日交易额500多万元。该镇将聘请专家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力争在3年内将梁召建设成为镇区面积20平方公里、可容纳5万人口、集工业区、商贸区、办公区、生活区、休闲娱乐区于一体的具有辐射带动力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村名由来

  梁 召:建村于战国。当时有梁王将军在此筑一高台召兵,后此为村,名为梁王召台村,后简称为梁召。该村为我市较大集市。

  北芦张:建村于秦朝。四周围水,芦草丛生,中间一块高地,后有人在此居住,取名北芦州,后演化为北芦张。该村北临任文干渠,共分两个大队。地处大洼地带,盐碱易涝。

  楼子村:建村于隋初。当时有一宗姓,占地千顷,名为宗千顷,房屋成片,并在院中修一小楼,后称村名为楼子村。该村地势低洼。

  唐召村:据碑文记载:建村于唐朝。当时该地有一尼姑庙,因离村太远,常受歹徒侵扰,有僧人海济用25亩香火地换取庙旁处建村,取名唐召村。

  梁新庄:建村于战国末期。由梁召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东建一村,取名梁辛庄,后叫成梁新庄。

  正洛村:该村建于元末,原名曲里店,明初遭战乱无人,由山西洪洞市迁入刘、邹、唐三户,取名正洛村。

  西南芦张:建村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西南面,故名西南芦张。该村西邻任文干渠、古洋河交叉之处。唐堤绕村西而过。共分两个大队。

  南芦张:建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南面,故名为南芦张。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南偏北土公里处。

  南梁召: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因在梁召正南,只有一坑之隔,故名为南梁召。

  西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在村中间通过,把村分为两部分,河西取名为西段村。

  东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南北向流过村中间,把该村分为两部分,东部取名东段村。

  大姜村:建村于南宋庆元年间,迁居者定居时该处多沟河,港叉,水势如江,故名大江村,后改“江”为“姜”,故名为大姜村。

  北姜村:建村于明洪武年间,该村位于大姜村北面,故名北姜村。该村南临任文干渠。

  辛安庄: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燕王扫北”后,有几户人家在大姜村东边重新建村,起名新安庄,后改为辛安庄。该村北靠任文干渠。

  阎家坞:建村子明朝永乐年间。“蒸王扫北”后,由山西洪洞市移民至此,因该地多盐碱,且靠河,有码头船坞,故名盐家坞,后改名为阎家坞。该村北邻任文干渠。

  南丁坞: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北靠河有码头,村呈丁字形,故名南丁坞。

  老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此地无人,后有早年外出人郑氏回到此地居住,起名老家庄,后改为老各庄,

  梁各庄:建村于唐代天褊年间。以姓氏命名为梁各庄。

  东姜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位于大姜村东部,故名东姜村。

  前王仙庄:建村于明初。因王姓居多,故名前王仙庄(文安市有后王仙庄)。

  北丁坞: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因与南丁坞隔河相望,故名北丁坞。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