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区,海南省三亚市下辖区,总面积384.2平方千米。海棠区属季风热带气候,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海棠区下辖4个社区(居)、19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 海棠区户籍人口85086人。
海棠区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2014年9月三亚市根据国务院批复开始撤镇设区的筹备工作,2015年1月正式撤销海棠湾镇,设立海棠区。境内有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223国道途径。海棠区获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等称号。]境内有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等景点。
【行政区划】
海棠区辖4个社区(居)、19个行政村:
社区/居:永宁社区、林旺社区、藤海社区、南田居社区
行政村:藤桥村、龙楼村、营头村、龙海村、椰林村、东溪村、海丰村、升昌村、青田村、江林村、龙江村、庄大村、林新村、风塘村、洪李村、北山村、三灶村、湾坡村、铁炉村
【建置沿革】
林旺镇 据《崖州志》记载:林旺镇为清代“永宁乡”的中下堡,原属藤桥管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归崖县第三区。解放后,继续归崖县第三区管辖。1958年,成立海燕公社。1959年,场社分开,撤销海燕公社成立藤桥公社时,林旺仅属一个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成立林旺公社。1983年,改为林旺区。1986年,改为林旺镇。
藤桥镇 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镇。绍兴六年(1136年),改藤桥镇归吉阳军。清朝中后期,分别改为藤桥镇为藤桥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为“永宁乡”管辖“上堡、中堡、下堡”。民国年间,改为崖县二区、崖县三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复为永宁乡。解放后,沿称三区。1957年7月,撤区并大乡,并为藤桥和新龙两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合并成立海燕公社。1959年,废海燕公社,改称为藤桥公社。1961年,体制下放,另设立林旺公社。1983年,改为藤桥区。1986年,改为藤桥镇。
合并发展 2001年8月,藤桥镇、林旺镇合并称海棠湾镇。 2008年8月,中共三亚市海棠湾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为市委派出机构。 2014年1月,根据《关于同意海南省调整三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决定撤销三亚市海棠湾镇,设立三亚市海棠区,以原海棠湾镇的行政区域为海棠区的行政区域。 2015年1月,三亚市海棠区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东北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以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群山为界。辖区面积384.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8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棠湾地区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为较平坦的河流冲积地和滨海平原。最高峰为仲田岭山脉,海拔为600米以上,坡度为20至35度,个别山头海拔法800米,坡度为60度。海拔400至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较高的为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龙楼岭、天扛岭、大田岭、仙园岭。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8%。自然地貌形成低海拔,低丘陵,小平原,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为山岭屏障,东部平原沿海,西部山区。
气候 海棠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较大,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年均气温23.8℃,月最高气温25℃至36℃,月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年均降水量丰富,年晴日300天以上。1至6月为东北季风期,6至12月为西南季风期。5至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0%,每天日照时间为7小时。
水文 海棠区辖区共有河流16条、水库15宗,其中藤桥河和藤桥西河为境内最大的2条干支流。其中,藤桥河发源于保亭县西南部的昂日岭,干流流经保亭县的新政、加茂和三亚市的海棠区等地,于三亚市海棠区与保亭县交界的农场电站处进入三亚市,最终于海棠湾汇入南海。藤桥河干流全长61.6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36平方千米,其中三亚市境内长度为18.18千米,流域面积141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海棠区共有各类学校48所,比2021年末减少4所。其中,普通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8所,比2021年末减少2所;幼儿园26所。全区教师人数1076人,比2021年末增加68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237人,比2021年末增加49人;小学教师524人,比2021年末增加26人;幼儿园教师315人,比2021年末减少7人。在校学生数12832人,比2021年末增加136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2257人,比2021年末增加291人;小学学生6541人,比2021年末减少10人;幼儿园学生4034人,比2021年末减少145人。
医疗卫生 海棠区有医疗卫生机构共52个,公立机构共有19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站7个、村卫生室9个。民营机构共有33个。
【交通运输】
公路运输 海棠区境内有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五指山—海棠湾高速公路、223国道途径。
公共交通 2016年,海棠区新增23路公交线路,投放17辆10米级插电式混合动力旅行车运营,线路总长45千米,设立站点35个,连接南田农场至凤凰岛;同时优化了机场专线,且增加10辆公交运力。
【风景名胜】
蜈支洲岛旅游区
蜈支洲岛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蜈支洲岛。全岛呈不规则蝴蝶状,蜈支洲岛的海岸线全长5.7千米,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有情人桥、观日岩、观海长廊、情人岛等景点。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G98高速林旺出口800米右侧。景区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南繁水稻科研、科普教育、民俗风情等为主题,有稻田花海、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中国恐龙科普教育基地、田野狂欢山水实景演出、稻田盛宴等景观及项目。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很久以前,椰子洲岛附近的渔民由于连续几个月没有捕到鱼,于是向海神求助,当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诉渔民,海龙王的妻子死了,只要给海龙王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佘蕹(未婚姑娘),他就会让渔民恢复往日的日子。最后,槟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时海棠已有了心上人,但其毅然告别心上人,投入海底。就在那一夜,海棠的心上人阿明也带着两块石头投身海底。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们真的在这片海湾捕捞到鱼虾,为了纪念海棠姑娘,就把这片海湾叫做“海棠湾”。海棠区因境内有海棠湾而得名。
风俗民情 海棠区民风淳朴,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又称爱情节、谈爱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海棠区每年均举办庆祝海南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有民族传统打柴舞、黎族钻木取火、黎族织锦竞赛、黎族酿酒技艺展示等。 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打扫干净,寓意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洁的陈腐之物扫地出门。贴春联、红纸和门神,夜间则备焚香点烛,备酒果设祭。大年初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有很多顾忌,比如不能扫地,就算是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如果扫掉了就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也不能相骂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最忌讳的是讲不吉利的话。见面要道喜,互相恭贺发财。大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丈夫必须陪妻子孩子带着礼品一起回娘家。礼品中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到家门口后,女婿将鞭炮交给其他亲戚,等鞭炮放完后才进门向老人和其他亲属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