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隶属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找到乡愁的地方”。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市、金沙县,北邻红花岗区、汇川区。国土面积2490.9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7个镇、2个民族乡。播州区户籍人口889760人。
播州区历史悠久,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始设播州府。播州一直存在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961年。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境内,召开了闻名中外的苟坝会议。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在850—11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3℃;先后被命名“中国杜仲之乡”,中国辣椒之都”。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是西南能源和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是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贵州“金三角”战略腹地,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渝黔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兰海高速公路、遵赤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 210国道、326国道及川黔铁路和渝贵铁路穿境而过,乌江航道直达长江。
【行政区划】
播州区辖5个街道、17个镇、2个乡:
街道:南白街道、播南街道、影山湖街道、桂花桥街道、龙坑街道
镇:三岔镇、苟江镇、三合镇、乌江镇、龙坪镇、团溪镇、铁厂镇、西坪镇、尚嵇镇、茅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乐山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
乡:平正仡佬族乡、洪关苗族乡
【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为夜郎东北小君长国鳖国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以鳖国地置鄨县,今县地属鄨县,隶巴郡。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出使夜郎,置犍为郡,县地随鄨县归犍为郡,郡治初在鄨,在今遵义县西境。元光五年(前130年),治所迁南广(今云南省盐津县附近)。元鼎六年(前111年),置牂柯郡,鄨县划归牂柯郡。 三国,鄨县仍属牂柯郡。晋永嘉五年(311年),牂柯郡分为牂柯、夜郎、平夷三郡,今县地随鄨县划属平夷郡。 东晋咸安元年(371年),改平夷郡为平蛮郡,今县地归属依旧。 隋开皇初年,以乌江北岸地置牂柯县,今县地归属其中。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牂柯县为建安县,领属今县地。贞观九年(635年),以隋代牂柯郡的延江(今乌江)北岸地置郞州,辖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6县。贞观十一年(637年),今县地为恭水县。十三年(639年),以原郞州地置播州,复置恭水等六县隶之。播州,隶黔中采访使。所辖6县,境域相当于今遵义县、红花岗区、汇川区及绥阳县、桐梓县地。贞观十四年(640年),更名恭水为罗蒙,高山为舍月,贡山为湖江,柯盈为带水,邪施为罗为,释燕为胡刀。十六年(642年),改罗蒙县为遵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播州为播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年,复置播州,领今遵义、带水、芙蓉3县。今遵义县包含有唐带水县和当时遵义县部分地域。大历五年(770年),罗荣入播。乾符三年,杨端入播,杨氏世据播州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遵义县地属后蜀。后晋高祖时,遵义县地属楚。后周显德六年(959年),遵义县地属后周。 宋大观二年(1108年),首领杨光荣、杨文贵各献其地附宋,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遵义县属遵义军,同隶夔州路。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县,废播州为城,隶南平军。废遵义为砦,隶珍州。端平三年(1236年),今县地设播川县,隶南平军。嘉熙三年(1239年)复设播州安抚司,以播川县为州治。咸淳末,播州领播川、乐源、绥阳3县,隶夔州路,今县地时为播川县。 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招抚播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杨邦宪以播州、珍州、南平军地降,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宣抚司充播州安抚使。二十八年(1291年)升为播州宣抚司,隶属于四川行省。次年,以赴京取道湖广为便,改隶湖广行省。宣抚司统辖黄平府、南平綦江、珍州思宁、旧州草塘等十九个长官司和诸峒寨。属今遵义县境有播州下辖之播州军民都镇抚司及乌江、水烟、石粉罗家永安等处的全部或部分。 明洪武五年(1372年)初,改播州军民都镇抚司为播州长官司,今县地为播州长官司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杨应龙,播州改土归流,分播州地为二,设平越军民府属贵州,辖余庆、瓮安、湄潭3县和黄平州;设遵义军民府属四川,辖遵义、桐梓、绥阳、仁怀4县和真安州。今遵义县境从此奠定。 清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县随遵义府改隶贵州省。宣统三年(1911年),遵义军政分府成立。 民国元年(1912年),遵义府县同城,留府去县。民国二年(1913年),遵义府改为遵义县,属黔中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遵义县直隶于省。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11月25日,建遵义县人民政府。同日,原属遵义城区的文化、洗马、丰乐、丁字、朝阳、白农6个镇建为遵义市。 1951年2月,遵义市改置为遵义城关区,由遵义专员公署直辖。 1952年7月,撤销遵义城关区,恢复遵义市。 1954年4月28日,遵义县人民政府机关由遵义市迁驻南白镇。 1958年11月12日,撤销遵义县建置并入遵义市。 1961年8月16日,恢复遵义县建置。 2016年3月20日,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播州区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西达仁怀市、金沙县,南临息烽县、开阳县,北部环抱红花岗区和汇川区、新蒲新区,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播州区地处黔北高原南部,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北西部山势高峻。区内河流深切,坡谷陡,河流多呈“V”型。地貌分区属贵州中部丘原、山原、山地区之黔北山原、中山区,大娄山脉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貌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地表侵、溶蚀作用强烈,河流深切,大部分地区一般高程 500~1500m,北西部竹家山顶海拨为 1537.6m,为区内制高点,南东部乌江河床海拨为 520m,为区内最低点,测区地形以中切中山或浅切中、低山为主。
气候 播州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在850—11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91天、降雨量103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5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态良好。
水文 播州区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流域乌江、赤水河水系,由众多支流分别汇集成偏岩河、鱼塘河、湘江等乌江、赤水河一级支流,境内河流总长 832千米,分布全区各地,形成网状水系。其中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 4 条(乌江、偏岩河、观音寺河和湘江),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 14 条,流域面积大于 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2 条,流域面积大于 1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 65 条。
【交通运输】
播州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川黔铁路和渝贵铁路纵贯南北,326国道、遵赤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乌江航道顺境而过直达长江,与遵义机场和茅台机场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播州区有学校451所,其中,幼儿园242所(公办163所,民办79所)、完全小学113所、教学点56所、初级中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4所(民办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专门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中职学校1所。全区有在校学生163756人,其中,学前教育34145人、小学72423人、初中34386人、高中16278人、特殊教育343人、专门学校64人、中等职业学校6117人。全区有教职工14140人。其中,幼儿园5093人、小学4381人、初中2583人、高中1725人、特殊教育52人、专门学校16人、区职校290人。有专任教师11135人,其中,城区6494人、镇乡3274人、乡村1367人。
医疗卫生 播州区有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669个,其中区级医疗保健机构4个(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区疾控中心),镇(乡)卫生院19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481个,民营医疗机构159个(二级专科医院4个,一级综合医院21个、门诊部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诊所78个)。 播州区编制床位数3381张,实际开放床位数7147张。执业注册护士3819人,其他卫生从业人员470人;乡村医师567人(其中包含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141人)。千人占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9人。 2021年,播州区人民医院通过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验收,区中医院通过了三级中医医院验收,区妇幼保健院二甲成功复评。 2019年8月,播州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风景名胜】
乌江渡景区
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洪关太阳坪景区
洪关太阳坪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洪关苗族乡小坝场村,太阳坪分布在洪关乡最高的峰岭地带,海拔在1400米以上,草原面积上万亩。被称为苗乡“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苟坝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苟坝内革命历史遗迹有: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鲁屏周墓和陶瓷厂。
瓦厂寺
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占地51.6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该寺保存着一批木雕和石刻艺术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以及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播州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5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1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革命遗址遗迹85处,红军标语87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3处、市级1处、区级5处,我区文物涉及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器物类收藏已达900件,其中二、三级文物为47件。全区没有综合博物馆,有专题陈列馆5个。
非遗项目 花茂土陶,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的土陶烧制技艺历史悠久,一个土陶从白泥到成品需要经过制陶泥、做毛坯、上釉、烧制等10多道工序。2019年,该项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美食】
黄糕粑为播州特产,而原料采用大米、糯米、黄豆包括外包的斑竹笋壳,其制作过程是经过磨米、蒸米、磨豆浆、猛火蒸、小火焖、外包等。 乌江豆腐鱼,乌江河鱼与乌江豆腐精心烹制而成的乌江豆腐鱼,而烹制乌江鱼有个讲究,须与当地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一起炖,这样不败鱼味,反提鱼鲜,这种做法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直沿用至今,颇受欢迎。 鸭溪豆豉火锅,是鸭溪镇的一道特色火锅,原材料采用农家的豆豉,与秘制的调料加上新鲜的配菜而成。 鸭溪凉粉,鸭溪镇被称为“中国凉粉之乡”,这里的凉粉香、嫩、滑,爽口,看上去色泽嫩黄。鸭溪凉粉采用优质豌豆为原料,经过水泡、细磨、滤渣、煮制和冷却之后,切为长条状。 龙坪鸭脚板精选上好鸭脚板,配以优质膳食辅料,经细火慢烹制作而成,食用时再配特制泡萝卜。 龙坪牛肉鲊,在龙坪镇还有一家笼笼鲊老店,手艺已经传了几代人,不论是排骨的、牛肉的、肥肠的,三种口味吃起来都酥酥嫩嫩,十分入味。 尚嵇臭豆腐皮闻着臭,吃在嘴里却是香香脆脆,豆子的香味经过加工后更好地散发出来。 仡佬灰豆腐果是仡佬族传统菜肴,灰豆腐果以优质大豆为原料,经传统的石磨磨制,加以优质无污染的草木灰精细加工而成。 枫香盬子鸡,首先将鸡肉洗净,放入陶罐中加上调料,然后盖上盖,再往盖子里加冷水,经过五个小时的焖煮,等盬子鸡被蒸气水淹没,一锅鲜香的盬子鸡就制作完成。
【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7日,播州区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0年3月,播州区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播州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播州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播州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