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北与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县、剑河县接壤,北与镇远县相连,总面积1035平方千米。三穗县户籍人口23.32万人。三穗县下辖2个街道、7个镇、2个乡。三穗县人民政府驻文笔街道将军广场对面。
宋,始置邛水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上年“秋收丰稔,一禾三穗”,改名三穗县。1959年,三穗、岑巩并入镇远县。1962年,恢复三穗县建置。320国道、省道S308线、S202线、S405线,沪昆高铁穿城而过并设三穗站,上海—昆明高速公路与三黎高速、三施高速交叉经过三穗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穗鸭泽源地。
【行政区划】
三穗县辖2个街道、7个镇、2个乡:
街道:文笔街道、武笔街道
镇:八弓镇、台烈镇、瓦寨镇、桐林镇、雪洞镇、长吉镇、良上镇
乡:款场乡、滚马乡
【建置沿革】
宋大观元年(1107年),始置邛水县,属思州。宣和四年(1122年),废为堡。绍兴二年(1132年),复设邛水县,属思州安抚司。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邛水县为安定县。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名邛水县,另置晓隘、泸洞、赤溪等7处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废泸洞、赤溪等长官司,分置团罗、得民、晓隘、坡带、邛水五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并四司,设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司治荡洞(今长吉乡司前村),邛水司编户二里,上里十一洞,下里十洞,还有“边方七十二寨”,包括今三穗县境大部分地区。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将邛水司改属镇远府。正统九年(1444年),邛水司置颇洞等16堡。天顺元年(1457年),邛水司复置颇洞、岑娄、八弓、得民4堡。万历三十年(1602年),梁(良)上、巴野(冶)归属镇远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邛水县丞,属镇远县。 民国二年(1913年)8月,将邛水属之桂丹、圭仲划给剑河,将青溪县的南屯,镇远县的响水,剑河县的台烈、顺安(今顺洞),思县城(即岑巩)的大小河(即今桐林镇大部分地区)等地拨归邛水,在原邛水县丞基础上设置邛水县,属黔东(镇远)道。十二年(1923年),邛水县直属贵州省公署。十五年(1926年)6月,邛水县易名灵山县。十七年(1928年)4月,因上年“秋收丰稔,一禾三穗”,灵山县改名三穗县。二十四年(1935年)三穗县属镇远专署。 1949年11月7日,三穗解放,由铜仁地委派员接管。12月下旬,正式明确三穗县属镇远专署; 1956年7月,三穗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9年1月,三穗、岑巩并入镇远县。 1962年6月1日,恢复三穗县建置,仍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北与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县、剑河县接壤,北与镇远县相连,总面积10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穗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苗岭山余脉进入西部南部,武陵山余脉进入北部,形成南北两带对罅的山脉。邛水河自西入境,横贯中部,折向东南,经剑河,在锦屏县城注入清水江。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南、西、北三面山体相连接,中部和东部低平,形成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地貌。
气候 三穗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5.5℃,生长期年平均237天,无霜期年平均281天。年均降水量1147.7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水文 三穗县,河流属长江流域洞庭水沅江上游的一部分。河流分为两支汇入沅江,其一流入舞水(舞阳河)后再流入沅江的有苗鸟河、泥山河、八弓镇境内的14条小溪沟,流域面积87.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8.44%;其二流入清水江后再流入沅江的有邛水河、款场河、寨头河,流域面积950.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1.56%。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或主河道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条,长323千米;另有溪沟162条,长453千米。河流溪沟总长776千米。
【交通运输】
320国道、省道S308线、S202线、S405线,沪昆高铁穿城而过并设三穗站,上海—昆明高速公路与三黎高速、三施高速交叉经过三穗县。根据行政等级划分,境内有沪昆高铁22.92千米,高速公路71.6千米(通车里程),国道(G320线)36千米,省道118.3千米(S308线75.4千米,S202线40千米,S405线2.9千米),城市道路总里程36.5千米,县道265千米,乡道385.4千米,村道583千米,全县9个乡镇均建有客运站,通村水泥路已建成899.6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三穗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6所,小学40所,幼儿园61所。在校学生41565人,其中职业中学878人,高中4148人,初中9981人,小学19651人,幼儿园在园6907人。
文化事业 国家二级文化馆:三穗县文化馆。]国家三级图书馆:三穗县图书馆。 三穗县举办2022年春节民族文化系列活动、首届仁和社区水库移民“六月十六”民族文化艺术节、八弓草市一店一品美食体验月、2022年三穗鸭美食烹任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等18场文旅活动。组织开展舞蹈文艺骨干培训2期56人次、戏曲文艺骨干培训1期80余人次,选送10个文艺节目参加黔东南州首届“群星奖”大赛,8个入围决赛,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54场次,观众1.6万余人次。制作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小品《万老汉的烦心事》、舞蹈《各族儿女心向党》、歌曲《苗乡侗寨请你来》《爱在三穗》等文艺作品。
医疗卫生 三穗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42个,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民营医院2家、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家、村卫生室95个、个体诊所30个,实际开放床位1391张,有卫生人员1867人,其中执业医师350人,执业助理医师55人,护士673人,药学类人员46人。
【风景名胜】
颇洞生态农业体验园
2013年,三穗县启动颇洞生态农业体验园建设,该景区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6个50”重点工程示范基地,形成了集农业体验、农家休闲、田园度假、山庄避暑、自然观光、户外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穗贵洞景区
贵洞景区坐落在三穗万亩竹海内,距离三穗县城区5公里左右,320国道、沪昆高速和沪昆客专等均从景区经过。这里有天然溶洞,四周是竹山。
杨至成故居
杨至成故居,位于三穗县城郊木界村,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悬山青瓦顶木结构建筑,由正房、左右厢房组成,品字型。2018年8月3日,杨至成故居被列入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穗良上红六军团宿营遗址
三穗良上红六军团宿营遗址,位于三穗县良上镇上寨和下寨,由良上红军长征标语遗址纪念碑、良上红军树、良上红军墓、良上红军亭、良上红军纪念碑等组成。2018年8月3日,三穗良上红六军团宿营遗址被列入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位于八弓镇林园西路,为三合院式建筑,一正两厢,占地面积1460平方米。2003年建设完成,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纪念馆运用实物(文物)、图片、史料等,采用声、光、电等手段,分六个部分,展现杨至成将军生平事迹。各类馆藏文物、实物、图片、标本资料等153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6件。
三穗烈士陵园
三穗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团坝灯形坳,始建于1968年4月,占地面积2430平方米。2010年,将原灯形坳烈士陵园的烈士墓整体搬迁至城郊陆寨坳。
翁心翰殉国纪念地
翁心翰殉国纪念地,位于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校场坝,2013年9月30日,县人民政府在瓦寨镇调洞村校场坝立抗日英雄翁心翰纪念碑一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穗苗族服饰 三穗苗族服饰,是三穗苗族人民的古老民族服饰。从服饰的结构和风格上讲,大致可划分为便装、盛装两种。整个服饰由银帽、银项圈、上衣、裤子、腰带、花帕、围腰……几个部分组成。其制作主要包括纺织、静染、裁缝、刺绣、织锦、制作银饰、镶缀饰物等工艺。 三穗苗族服饰及制作工艺,在苗族服饰及工艺中,具有代表性。也是苗族民族服饰的优秀文化遗产,苗族服饰除了与其他服饰一样具有御寒蔽体的作用外,从服装学、工艺学以及人文学等角度来看都具有研究价值。
三穗竹编工艺 三穗竹编工艺,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都很高,其制作精良、做工考究、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2007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三穗)"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民俗文化】
民居 寨头苗家人居住的是木房吊脚楼,多半是三间正房带一间横屋面的“偏厦”。正屋楼层一般为三层,底层为牲畜、杂物层,二层是人生活起居室,三层为粮食储藏库,生活起居层中间为堂屋,带吞口,走廊较宽,置连接两吊脚柱外拓宽一尺左右的座坊。偏厦略低于正屋一截。
服饰 寨头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女装三种。成年女装以青色家机布料为主料,衣服无领,衣门向右肋开通衣襟,左衣襟向上开一尺长衣衩,衣长齐膝盖,袖细而长,盖于手掌背,肩部和袖端处大多围一层一寸宽的另一种颜色的布料,在布料边上用白花条或浅蓝色布条三至五根围成图案镶着隔开。裤子由裤裆、裤腰、裤脚三部分组成,裤脚另加一层一寸宽的别样的颜色布料,在这层布料上端边缘用自挑的花条或浅蓝色布条编成像上衣一样的图案隔开。头包一张长三尺、宽一尺二寸自织自染的青色家机布料,俗称“三角头帕”。
婚俗 寨头婚俗有日娶和私奔两种。这两种婚俗过程相同,即新娘进屋不拜堂,新娘挑“喜水”,举行拦客饮酒对歌,号婿与恭贺,抹黑脸,妻不落夫家等,只是形式不一,日娶是当天白天举行,男女双方家里都办喜酒,而私奔大多在晚上举行,当天不办喜酒,男方家亲戚朋友前来恭贺,择日办喜酒。
丧葬 寨头丧葬有正常死亡安葬和非正常死亡安葬两种。正常安葬仪式有办理丧事、出丧(柩)、圆坟三道程序。非正常死亡安葬仪式为安葬前火化尸体,后按正常安葬仪式安葬。
禳桥 寨头禳桥有群体和个体两种。个体是各家各户自己去禳;群体以全寨或房族去禳,人多,场面大,像这种场面的大型禳桥一般一年有三次,即“正月十五”、“二月二”、“月半节”等。
禁忌 禁忌大致分为生产禁忌、生活禁忌、火灾禁忌、修造禁忌及其它禁忌。
【地方特产】
三穗鸭 三穗鸭,贵州省黔东南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三穗志记载,三穗县具有600年的养鸭历史,海拔高、自然条件优越,共有沟溪178条,水质无污染,水生生物丰富,常年放养。成熟早、产蛋多,肉质细嫩、味美鲜香,氨基酸种类多,营养价值极高,是中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与北京鸭、绍兴鸭、高邮麻鸭同被誉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 1982年被录入《中国家禽品种志》,1993年被列入《贵州畜禽品种志》,2003年被收入《中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2010年获得国家商标总局三穗鸭地理标志知名商标,2013年获得国家质监总局“三穗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穗咸鸭蛋 三穗咸鸭蛋,以三穗鲜鸭蛋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古法手工腌制,手工裹灰放入坛中腌制近百天,成熟后呈细、嫩、松、沙、油等多重口感。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安全放心、老少皆宜。
三穗锅巴粉 三穗锅巴粉是黔东南一带地区的特有小吃。主要由特殊的大米(配有绿豆、花生、生菜等配料)作成,成薄纸状,绿色,切成长条状后煮食。制作过程为将大米、绿豆、青菜,分葱,蒜叶萝卜叶等做成的浆在锅里烙成饼,然后冷却卷成卷,卷可以切丝,或者制作时用漏斗漏到锅里直接烙成丝。易熟,口感熔实,有大米、青菜、绿豆,分葱,蒜叶萝卜叶等特有的清香味。
三穗灰碱粑 灰碱粑顾名思义是用柴草灰和大米制作而成。先将草木灰用沸水浸烫,冷却后滤去渣滓成灰碱水,把大米淘洗干净,用灰碱水浸泡24小时,捞起漂洗干净,磨成浆待用;大锅洗净,倒入米浆,用中火加热,不断搅动,至米浆煮熟起泡发粘,把熟浆盛入盆中,晾冷倒在案板上,用手搓圆条坯,上笼用大火蒸15分钟出笼,改刀切成长条。吃的时候放入沸水烫2~3分钟,捞起装入大碗中,加汤,放肉末、酱油、味精、红油辣椒、盐,撒葱花拌匀即成。
【荣誉称号】
2008年,三穗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8年,三穗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9年,三穗县入选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三穗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1月,三穗县入选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12月,三穗县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