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简称“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地势西南高,北东低,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总面积1569.69平方千米。全市辖9个街道、11个镇。全市常住人口为72.31万人。
1983年8月19日,撤销凯里县,设立凯里市。凯里市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沪昆高铁、湘黔铁路和沪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已构建了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及城市主干道为一体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素有“芦笙故乡”“东方斗牛之乡”美称,有少数民族风情、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挑花、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有“天造山水”美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司古镇。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行政区划】
凯里市辖9个街道、11个镇:
街道:大十字街道、城西街道、西门街道、湾溪街道、开怀街道、洗马河街道、白果井街道
镇: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万潮镇、龙场镇、凯棠镇、大风洞镇、鸭塘街道、白午街道、下司镇、炉山镇、碧波镇
【建置沿革】
春秋时期,属牂牁(牂柯)。 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 隋、唐,属宾化县。 宋,属合江州。 元朝时,为麻峡(今麻江县)县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清平堡,洪武二十年(1389年)置清平长官司,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1494年)置清平县,隶都匀府。 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入麻哈(今麻江)州。康熙十一年(1672年),复置清平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凯里安抚司并入清平县。 民国二年(1914年),清平县改为炉山县。 1949年11月,炉山县获得解放,中共炉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宣告成立。同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废除旧的乡、镇公所,建立新的乡、镇人民政府。 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级人民政权。 1951年1月27日,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凯里”系苗族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 1959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 1961年8月4日,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 1984年1月,凯里市成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接台江县、雷山县两县,南抵麻江县、丹寨县两县,西部福泉市,北界黄平县。总面积1569.69平方千米。东西最长跨度51.76千米,南北最长度44.3千米。
地形地貌 凯里市地层发育较齐全,海相地层的层序较连续,化石较丰富。处于扬子准地台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带上。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类型和溶蚀构造类型,岩溶地貌和剥蚀侵蚀地貌典型。山原、山地、中山、低中山占全市覆盖面的41.76%,低山占18.72%,低丘至中丘陵占37.82%,河谷盆地及河流地貌占1.76%至3%。地势西南高,北东低,由西部和南部的马鬃岭、长岭岗、够末也、末冬坡向湖南丘陵过渡构成斜坡带,同时构成从西向东倾斜的低山丘陵槽谷带,最高点为南部的够末也峰(1447米),最低处为清水江出境处(529米)。马鬃岭至大坡至龙王坡至大坡山(1246米)至老鸦山至泡木岭至香炉山至狗场二屯岸至洛榜坡为重安江与清水江的分水岭。
气候 凯里市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常出现持续阴雨、低温雪凝和霜冻天气。春季冷暖空气交替,常造成大风、大雨、低温阴雨、冰雹天气。初夏,往往大雨、暴雨。盛夏,往往连晴、少雨或无雨。秋季,经常连晴、秋旱。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4.1至16.5℃之间,北部和东北部的湾水、旁海最高,达17.5℃,西北部大田最低,为13.2℃。最热月是7月,平均23.9至27.2℃,最冷月是1月,平均2.1至7.9℃。凯里和炉山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1288小时和1233小时。降水量西北部和东南部较多,北部较少。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夏旱、春旱、暴雨、冰雹、倒春寒、低温雨雪冰冻(又称凌冻、凝冻和雨淞)等。
水文 凯里市境共有河流56条(含溪流35条),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二级支流有21条,分属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集水总面积1569.72平方千米,年集水量40.13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240毫米,降水总量15.7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年排水量约1.4亿立方米。有枯水流量大于每秒1升流量的泉水200余处。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凯里市辖区高等学校3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在校生7891人,毕业生2441人;高等专科学校2所,在校生25190人,毕业生.994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在校生10957人,毕业生3410人;普通高中13所,在校生24161人,毕业生7929人;初中30所,在校生33055人,毕业生9467人;小学76所(不含教学点),在校生66375人,毕业生10568人;特殊教育学校⒉所,在校生252人(其中送教上门76人);幼儿园247所,在园幼儿数31016人,离园1093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1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1%。 普通高等:凯里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高级中学:凯里一中、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凯里振华民族中学、凯里学院附属中学、凯里市第三中学、凯里市第八中学、开发区高级中学、博南高级中学、华泰高级中学、田家炳中学、赏郎中学、凯里实验高级中学等。
文化事业 凯里市拥有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48万册(含电子藏书),农家书屋166个,藏书量40万余册。博物馆6个,电影院7个,体育场馆数7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7.88万户,其中城区11.03万户,乡镇6.85万户;有效电视用户数7.8万户,其中城区3.15万户,乡镇4.66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含乡镇),广播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凯里市辖区内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30个,其中州级审批监管的26个,市级审批监管604个。州级监管公立医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局1个,采供血站1个,民营医院16个,医疗整形美容诊所3个。市级监管公立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局1个,监狱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民营医院10个,个体诊所、医务室、卫生站292个,村卫生室204个。拥有编制病床位5955张,实际开放床位7952张;卫生技术人员85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73人,注册执业护士4120人。
【交通运输】
沪昆高铁、湘黔铁路和沪昆高速公路贯穿凯里市全境,凯里黄平机场直通成都、杭州等地,经高铁西抵贵阳仅需半小时,东达长沙、北至重庆都在3小时内,经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可直达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已构建了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及城市主干道为一体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
航空 凯里黄平机场(CAO代码:ZUKJ;IATA代码:KJH)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东坡,该机场建成后主要服务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遵义市的11个县(市)265万余人口的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保障通用航空的使用需求。凯里黄平机场已开通至杭州、昆明等城市的航线,后期将继续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
铁路 凯里是中国中东部地区进入贵州的东大门,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由此经过。而且已经实现电气化。凯里现在由轨道交通可联通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南京、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 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全面开工建设,高速铁路一旦建成,将极大地缩短凯里与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将来凯里到上海1800千米左右的路程只需5个小时左右,凯里到广州1100多千米的距离只需3个小时的时间。该线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凯里市立体交通网络,增强凯里市区域交通优势。 凯里站,凯里中心站,位于清江路,成都铁路局辖下二等站,沪昆铁路(贵州段为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每日经过客运列车86次。 凯里南站,成都铁路局辖下一等站,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金汇大道与春晖大道交汇处,将于2015年投入运营,沪昆客运专线主要中心站,三(棵树)——(下)司轻轨(已规划)终点站。
公路 凯里作为贵州东南部的公路运输中心,凯里市内交通发达,320国道贯穿全境。 G60沪昆高速——贵州段为凯麻高速(昆明经贵阳至凯里) ——凯玉高速(上海经杭州、南昌、株洲、至凯里) 在建的高速公路有: 凯雷高速(凯里经雷山到西江千户苗寨) 凯余高速(凯里连通凯里黄平机场到余庆) 凯羊高速(凯里到羊甲连通G75厦蓉高速)
车站 城南客车站:迎宾大道大地春城对面 凯运司客车站:文化北路洗马河隆丰商贸城旁 苗都客车站(市运司):二商场老苗井苗都批发市场内 城东车站:凯里市白果井城东交通枢纽附近
【风景名胜】
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清水江上游,位于凯里市西偏南部,西邻麻江县,东连凯里市鸭塘街道,西邻麻江县杏山镇,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福泉市。因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素称:“人文下司,天造山水”的美誉。全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田土总面积2.21万亩;人口5万人(常驻人口3.5万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同时下司古镇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是国家皮划艇示范基地、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等。
凯里云谷田园
云谷田园·是凯里市首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贵州省100个农业园区、贵州省十佳农业园区、贵州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等,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从凯里出发,驱车二十分钟即可抵达,距离凯里南站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周边山水环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远离城市污染,神清气爽,瞬间进入生态度假天堂。
苗侗风情园
苗侗风情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3A级景区。真情山水,上品之园。定位为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窗口的凯里苗侗风情园,是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之大合,汇黔东南州文化产品之精华的“浓缩版黔东南”。其地理位置于凯里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578亩,建有鼓楼、风雨桥、风雨长廊、芦笙场、美人靠等极具苗侗民族元素的建筑,散发出黔东南独有的民族建筑魅力。园区有银饰刺绣旅游商品区、民族特色餐饮区、休闲娱乐住宿区等14大功能区,涵盖了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节庆节日】
国际芦笙节 凯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以芦笙表演为代表。由政府和民间共同于每年举行国际芦笙节。很多国外友人及省内外游客皆前往一睹芦笙节所体现的贵州民族风采,使其成为一年一度的隆重盛会。
抢花炮 “抢花炮”是壮族、侗族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比较流行。每年春节或者其他重大节庆,黎平、从江等地的侗族群众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按照传统习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抢花炮比赛。 比赛场上,队员们用传递、掩护、假动作、奔跑等方法,把用红绿布缠绕的花炮放进对方花篮内。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 “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因此被誉为“东方橄榄球”。
斗牛斗鸟斗鸡 盛行在黔东南的苗族侗族斗牛,斗鸟,斗鸡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形成独具魅力的东方斗宠文化。凯里是中国的斗宠中心。在开幕式上,观众能够欣赏到融传统文化的古朴、神秘和现代流行文化为一体的文艺盛会,既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歌舞、服饰表演,还有当代歌坛的歌星精彩演出,以及杂技表演。
雷公山挑战赛 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千米跑国际挑战赛(GuiZhou,TourofLeiGongMountainInternational100kmUltraTrailChallenge)在素有“公园之省”、“百节之乡”、“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之称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赛程总长超过100千米,分为“三天三地三段”进行比赛,是中国唯一一个多地点、多段位、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比赛设“单日赛程”及“总赛程”两种比赛奖励方案。2012年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千米跑国际挑战赛将于11月9日至1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市、雷山县、镇远古镇三地举办。
其他 凯里市被誉为“苗岭明珠”、“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苗族服饰,苗族飞歌、芦笙奔放悠扬,更有精彩的斗牛、斗鸟、斗鸡的民族民间竞技活动;苗家酸汤鱼。凯里郊区鸭塘街道(凯开线)即可品味苗家菜。
【地方特产】
酸汤鱼:用淘米水在坛子里发酵后,用火煮开,加少量辣、姜、盐、西红柿等,将活鱼取出苦胆后放进火锅煮熟,味道鲜美、可口、健胃,是当今南方北方人都赞赏的苗族名菜之一,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凯里红酸汤”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在评选全国特色火锅底料时,凯里红酸汤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贵州特色,与内蒙古的涮羊肉火锅底料和重庆火锅底料被列为全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
鸡稀饭:将鸡打整干净后,用清水煮半熟时,放半斤或一斤米与鸡同炖,熟后取鸡切成块粘辣吃特别香。鸡稀饭特别可口,是苗族名菜之一。
腌菜:腌菜制作,将青菜洗净晒干,切细,用糯米饭和少量盐拌匀,放于坛子内加盖,数月开盖味鲜可口,将腌菜与螺、鱼肉等同煮,味道更鲜。
狗肉汤锅:将狗杀死后,用稻草包裹着狗烧掉毛,剖开狗腹取出、肠杂清洗干净,与狗肉一起放铁锅里煮熟,放佐料。狗肉味鲜皮脆,汤特别香,是接待宾朋的名菜之一。
螺丝鱼:将田螺与鲤鱼一起煮,按照酸汤做法一样烹调,也是苗族的一道名菜。
郭氏牛肉干:历史悠久,主要以鲜黄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种品味不同中药精制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纯香开胃健胃。旧州郭氏牛肉干曾定为航空食品,远销省内外。
黄平豆腐干:历史悠久,清朝时就很有名气。用本地黄豆为原料制成豆腐,然后再经过浸泡、烘烤而成。曾有“蟹黄脂白软嫩香,酒市呼朋细品尝”的诗句赞美。
米酒:用大米或稻谷酿制,酒精度一般只有20度左右,平时自家酿成后装入坛内,节日宾客来至,用于接待佳宾贵客。
茶叶:黄平产茶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浪洞云雾茶、旧州回龙寺茶、马场茶叶,曾作为贡品。现东坡的飞云茶也名扬省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