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沿岸,钦州市北部,东连灵山县,南接钦州市钦南区,西接上思县,北邻南宁市邕宁区。常住人口为720442人。总面积2217平方千米。
钦北区是中国黑叶荔之乡、中国果园鸡之乡。享有“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的美誉。是钦州市的北大门,扼大西南出海通道之要冲,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临近北部湾,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
【行政区划】
钦北区辖3个街道、11个镇:
街道:长田街道、鸿亭街道、子材街道
镇: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
【建置沿革】
钦北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 汉、三国至晋,钦州属交州合浦郡。 南朝末,元嘉设宋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梁代,设安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易名钦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 元,改为钦州路。 明初,改为钦州府。 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 1951年,改隶广西省,设钦北壮族自治县。 1955年,复隶广东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 1965年7月,钦北区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钦北区属钦州。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 1985年,防城港从防城县分出。 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 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1994年6月28日,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钦北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背靠中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临近北部湾,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区位优越,交通方便。东连灵山县,南接钦州市钦南区,西接防城港市上思县,北邻南宁市的良庆区,距北海、防城港、首府南宁以及越南国均是100公里。总面积2217平方千米。
气候 钦北区属带海洋性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801小时,无霜期345天,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 钦北区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最大的河流是茅岭江。茅岭江古称渔洪江,又名西江,为钦州市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市内板城镇屯车村公所龙门村,流经那香、新棠、长滩、小董、那蒙、大寺、黄屋屯等乡镇,至康熙岭镇的团和、防城港的茅岭注入北部湾茅尾海。干流全长112公里,流域面积2959平方公里。干流坡为0.69‰,总落差135米,流域平均高程为109米。
【经济发展】
钦北区着力发展资源型工业,逐步形成制糖、酒精、造纸、矿产品、松香、中成药等支柱工业企业。
钦北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新工业园区、新城区、新旅游景区、新农村”的“四新”目标,加快了工业、城镇、农业、旅游“四大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钦北区主要农产品有优质水稻、水果、甘蔗、香蕉、竹子、玉桂八角、 茶油树、蚕桑、禽畜水产和冬菜生产等。到2010年底,钦北区有水果面积333333公顷,水果产量10万吨,其中仅荔枝的种植面积就达21333公顷,产量达3万吨,且名优品种较多,如“南局红”、“香荔”、“妃子笑”等30多种。钦北区香蕉的产量也达到了19万吨,其他水果如龙眼、芒果、香蜜瓜、梅等也分别有几千吨的产量,是钦州市乃至广西的重要水果生产基地之一。
钦北区引进了台湾、广东、福建、长春、南宁等地企业新办技术改造果菜品、木器、林化产、编织、制糖、制药等本地资源型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其中比较大的有新宇罐头食品厂、金页制药厂、日增松香厂等企业,总投资额超亿元。带动了该区贵台、大直、大增、大垌及周边上思、防城、邕宁等县市10多个乡镇的松脂产业。
【交通运输】
钦北区陆海空交通发达便捷,南防铁路、南北铁路、黎钦铁路以及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钦陆一级公路、上大二级公路均贯穿境内,全区公路四通八达,柏油路、水泥路连接全区各镇乡村,交通运输便捷。 钦北区有高速公路直达南宁机场、北海机场均在1个小时左右,直达越南也在1个半小时左右。
【风景名胜】
八寨沟
“九寨沟太远,八寨沟就在身边。”随着这句广告词风靡广西,钦北区八寨沟旅游风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八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市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面积三万多亩。八寨沟是亚热带雨林、竹林,山涧、瀑布清澈生动,大小泉潭分布有致,砂页岩形态奇特,物种植被丰富,是集探险、猎奇、游泳、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的旅游胜地。
王岗山风景区
王岗山属十万大山山脉,主体处于钦北区大直镇西境,面积1637公顷。王岗山山高坡陡,壁绝峰险,森林密布,四季如春。 孙中山曾在这里领导过王岗山反清武装起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队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王岗山成立为省级森林公园。
望海岭国际滑翔伞基地
广西北部湾望海岭国际滑翔伞基地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内。望海岭主峰海拔高480米,是大寺镇第一高峰。晴天从顶峰往东南方远眺,可望见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北部湾茅尾海,望海岭因此得名。望海岭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滑翔伞飞行,一年四季都适合飞行,全年可飞行天数约250-300天。2018年11月在望海岭滑翔伞基地举行“圣境山杯”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广西钦州站)。基于钦北区大寺镇望海岭独特的飞行环境,经多次专家团考察,钦北区大寺镇被国家选定为“飞翔小镇”,是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也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飞翔小镇”。
【民间文化】
跳岭头 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带面具舞蹈。据明、清《钦州志》记载,它于1658年前已在钦州永乐都(今大寺镇、贵台等壮族聚居地)流行,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前扩展至全市壮汉两族各村庄。祭祀时间起初是每年的中秋节(家历八月十五日),至民国35年用扩大到由八月初一起到头八月底止,各乡村定时轮番举行。它与广西壮族花山壁画中的“乐舞”相同。据1983年中国舞蹈研究所的人员到钦州对该舞蹈进行录像时说:“这种舞蹈传说产生于尧舜时,全国已不多见。”
钦州采茶戏 属于戏曲范畴的民间歌舞剧体系,源自江西,约在1780年传入钦州,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已成为独具钦州特色的地方采茶戏。钦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采茶歌舞、小戏、大戏三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采茶歌舞有《正茶》等10多个,小戏有《吊蛤》等50多出,大戏有《舜儿》等60多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较广。
粤剧 粤剧原称广班或广府戏,群众称之“大戏”。过去广东把戏班分为上六府班和下四府班(钦州属下四府)。上下府戏班所演出的剧目和锣鼓曲牌虽然大体相同,但表演程式、武功技巧却各有特色,自成流派。到了20世纪30年代下四府班向上六府班看齐,用粤语代替官话,不断引进省港流行剧目和上六府演员,下四府班的表演特色和传统技巧逐渐消失。
【风土人情】
传统节日 钦北区主要有壮族与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杂居,关系密切,互相融合,生活习俗大同小异。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三月三、端午节、鬼节(七月十四)、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其中,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其他节日汉族与壮族基本相同。 每年的三月三和中秋节(各村屯过节日期不同,一般在八月初八至八月十七的某一天),家家户户喜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群众在欢度中秋节时有跳岭头的习俗。
语言 2016年,钦北区境内世居民族有汉族与壮族,主要语言是汉语与壮语。汉族聚居的农村多使用汉语的粤语方言和客家方言,还有少量属于北方方言的钦州正、闽南方言的福建话等。壮族聚居的农村主要使用壮语(村话),多数人还掌握与之交往较多的其他民族语言粤语方言和客家方言。城镇一般用粤语(白话)交流,由于推广普通话及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城镇居民在公共场所逐渐使用普通话交流。
饮食 钦北区属桂东南菜系,兼具海滨饮食风格与少数民族风味于一体,有名的菜有钦州大蚝、蚝油柚皮鸡、蚝油香麻鸡、清蒸豆腐圆、炒螺肉、炒蟹等;钦州地区的小吃很有特色,如猪脚粉、老鸭汤、狗肉粉、螺丝粉、酸野等。 钦州猪脚粉、海瓜皮、海红薯是钦州地区三种别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海瓜皮素以鲜、嫩、香、脆、爽口而著称;而海红薯却因肉质甜润,松软滑口而别具风格;猪脚粉是“老钦州”早餐之必备佳品,柔滑美味的白米粉,配以脆、甜、鲜的猪脚,真正是色香味俱全,油而不腻,厚而不韧,香而不火的特点令其成为钦州美食的代表。
【地方特产】
钦北黑叶荔 钦州市钦北区荔枝种植面积近40万亩,其中黑叶荔为主栽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种植面积35万亩,占该区荔枝种植面积近90%,年产黑叶荔4万吨左右。以钦北区新棠镇为主产区,辐射带动长滩、板城、小董等镇,连片种植面积20多万亩,黑叶荔枝颜色鲜艳、个头大、肉质厚、清甜爽脆、核中小、糖分高、风味好、耐贮运,特别适于制罐,在广西区内外享有盛名,1991年在桂林全国荔枝评鉴会上被评定为优质正宗黑叶荔枝品种。
贵妃红荔枝 原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是继原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的钦州红(南局红)荔枝优良品种之后的“中国黑叶荔之乡”又一个荔枝优良新品种。贵妃红荔枝果肉半透明、味甜、香气中等,果肉质地细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7%;果肉厚,可食率为73.5%;焦核率为46.0%,种子重占果重的4.6%。
蜜枣王 蜜枣王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蜜王”大枣是从台湾引进新蜜枣品种,在那蒙镇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获得成功,注册商标“蜜王”。该枣单果重100克~400克,糖度18°,果形长椭圆,果皮翠绿,果肉白嫩细腻。
钦北果园鸡 果园鸡全称优质生态果园鸡,分布于钦北区北部的小董、大洞、那蒙、大寺、板城、长滩、新棠等镇,因当地习惯利用果园自然放养而得名。 2003年12月,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特产之乡专家委员会授予钦北区“中国果园鸡之乡”称号。
小董麻通 小董麻通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出产的地方名牌小食品。小董麻通用香糯粉加红肉芋粉为主料,配入白糖,搓成小粒,置于油锅中炸成直径三四厘米、长达10~12厘米、中间发泡而不空的小圆柱,再裹以薄糖,周身滚贴炒香的芝麻即成。因用芝麻包裹,内如通草而得名。 小董麻通具有轻、香、甜、酥、脆俱全的特点,大而不重,甜而不腻,酥脆爽口,食后余香满口,令人回味。1981年在广西糕点制作工艺评比会上,小董麻通首摘桂冠,名声远扬,成为春节期间和平常品茶最受人欢迎的食品之一。
大寺猪肚巴 猪肚巴是大寺镇的特产,味香脆独特。猪肚巴油炸的全过程时间长,一定要用柴火铁锅,这样炸出来的猪肚巴才够黄够脆。 由于大寺原料有限,做法复杂,一般从早忙到晚一天的产量也只有30斤左右。
大寺沙姜 大寺沙姜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外表褐黄色,皮色光亮,经晒不瘪,皮薄肉厚,肉质细腻脆嫩,味辛辣带甜。大寺镇沙姜种植面积约8000亩,总产量1.5万吨左右。
槐花粉 是钦北区人们喜爱的消暑糖水,在钦北区乡镇街头随处可见,槐花粉入口滑嫩。制作原料以槐花、大米、红糖为主。先把大米用水泡5个小时左右,将槐花用水稍微浸泡变软,把大米和槐花一起磨成米浆。
【荣誉称号】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被平安广西建设协调小组拟推荐为“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12月4日,入选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