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城县、柳江区、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金城江区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总面积3857.09平方千米。宜州区下辖9个镇、7个乡。宜州区常住人口55.10万人。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诞生地,2015年3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宜州“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宜州山水秀美、景色怡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古有“宜山宜水更宜人”美誉,辖区内有刘三姐故里景区、会仙山、怀远古镇、拉浪生态休闲区等4家国家4A级景区,古龙河景区、嘉联丝绸等2家国家3A 景区。2007年11月,宜州荣获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并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佳养生度假旅游城市”等称号。2016年宜州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并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名单。
【行政区划】
宜州区辖9个镇、7个乡:
镇:庆远镇、怀远镇、德胜镇、洛西镇、三岔镇、石别镇、北山镇、刘三姐镇、洛东镇
乡:祥贝乡、屏南乡、同德乡、安马乡、龙头乡、北牙瑶族乡、福龙瑶族乡
【建置沿革】
秦,属桂林郡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定周县。 三国,属吴国,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 西晋,置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置龙刚县。 唐,贞观四年(630年)置龙水县,先后属粤州、龙水郡、宜州,为州治。天宝年间(742—753年)在今市境内及毗邻地区先后设置羁縻温泉州(下辖2县)、羁縻蕃州(下辖3县)、羁縻述昆州(下辖5县)、羁縻琳州(下辖4县)。光化三年(900年)析县地置崖山、东玺2县。 五代十国,龙水县初属楚,后属南汉,隶属宜州,为州治。 宋,宋初沿唐置龙水县。淳化五年(994年)以柳州洛曹县来隶龙水县。宣和元年(1119年),龙水县更名为宜山县,先后隶宜州、庆远府,为州治、府治,并为庆远军节度使驻地。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宜山县为庆远军民安抚司,为司治。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庆远路总管府,为府治。大德元年(1297年),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次年属庆远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再年属庆远,为府治。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年),先后设置大曹、怀远、德胜、东江4巡检司及龙门土舍。弘治五年(1492年),析宜山县地置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及永顺副长官司。 清,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康熙五年(1666年),废大曹、怀远、东江3巡检司。雍正七年(1729年),析忻城土县功德、窖灰2里、永定土司清潭、南乡2里置理苗分县。同年将龙门土舍改置龙门巡检司(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废置)。道光五年(1825年),废永定副长官司。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德胜巡检司。宣统二年(1910年),废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山县,置庆远府,直属广西省府。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27日成立宜山县人民政府,县属庆远区,为庆远区公署所在地。 1950年2月,庆远专员公署更名为宜山专员公署,县属宜山专区,为专区所在地。 1958年7月19日,宜山专区并入柳州专区。 1965年7月,成立河池专区,宜山属河池专区。 1971年,广西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宜山县属河池地区。 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福龙乡划归宜山县。 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市),属河池地区,所辖各乡镇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原河池地区的宜州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由河池市代管。 2016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宜州市,设立河池市宜州区;同意河池市政府驻地迁至宜州区。 2017年7月26日,河池市宜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州区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城县、柳江区、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金城江区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东西宽101.5千米,南北长95.64千米,总面积3857.09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沿铁路南至广西首府南宁市344千米(公路266千米)西北至河池市金城江区72千米(公路76千米),东至柳州市89千米(公路125千米)。
地形地貌 宜州区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中山、低山面积占27.47%,丘陵面积占58.80%,台地面积占3.53%,平原面积占10.20%。总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1.63%,占河池市总面积11.7%。
气候特征 宜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之间,极端最高温39.8℃,最低气温-2.2℃。
水系水文 宜州区境内大小河溪295条,主要有龙江及其支流临江河、中洲河、洛寿河、五拱河及习江支流都良河等11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宜州区有高等院校1所,教职工913人,其中专任教师746人,在校学生19817人,当年招生6360人,当年毕业5277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当年招生769人,在校学生2915人,当年毕业1181人。高中6所,教职工980人,其中专任教师848人,当年招生5319人,在校生14294人,当年毕业4633人。初中26所(包含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1994人,其中专任教师1880人,当年招生8484人,在校生25616人,当年毕业9012人。小学124所,教职工3045人,其中专任教师2960人,当年招生7312人,在校生49559人,当年毕业849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当年招生10人,在校生96人,当年毕业33人。幼儿园187所,教职工1998人,其中专任教师975人,当年招生7450人,在园幼儿19072人,当年毕业6816人。
文化事业 宜州区共有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群众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书藏量13.67万册,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1.56万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
体育事业 宜州区共有各类体育场地2068个,其中公共体育场馆2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乡镇体育健身场所16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049个。
卫生事业 宜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7个,其中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2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3个,村卫生室2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698张,其中医院床位3467张,乡镇卫生院床位1130张,妇幼保健院床位101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393人,其中执业医师1408人,执业助理医师282人,注册护士2542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0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62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54张。
【交通运输】
宜州区境国道323线、黔桂铁路贯穿东西部。境内国道、省道、市道、乡道及专用公路35条,共679.42千米,有火车站11个。
【风景名胜】
刘三姐故里景区
刘三姐故里景区位于广西宜州城北,国家AAAA级景区。整个景区由贯通城区的龙江河段与刘三姐镇下枧河段交汇构成,形成“天人合一”的天下奇观。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游客集散中心、流河寨、壮古佬等游览区。流河寨为景区核心区,寨中至今仍保留有刘三姐、阿牛哥当年居住过的房屋,有壮寨门、壮族图腾、农家劳作工具、茶楼、踏歌桥、歌仙庙等建筑。寨中可观秀才与三姐斗歌、赏歌王现场赠歌,可体验刘三姐抛绣球游戏等。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的旅游胜地。
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宜州区一中东侧,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时称“会魁楼”,又称“四牌楼”。此楼位于十字路口,形成东西南北四个门洞,内外相通。四牌楼楼高三层,一楼全用大型细凿条石砌成,呈四方形,工艺精巧。边长11.5米,四面拱门各高3.9米,宽3.5米。二三楼为木质结构的重檐楼阁,红漆圆柱,飞彩流丹,古朴庄重。“文革”中二三楼被拆毁,只存有一楼拱洞石门,楼上建筑及额匾碑刻已不复存在。
会仙山景区
会仙山位于宜州城区龙江河北岸,与河池学院相交,又名北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会仙山壮若雄狮,耸峙于宜州城区龙江北岸,登山极目,城区景物尽收眼底。会仙山古为“宜阳八景”之首,其内有纪念黄庭坚的山谷祠和山谷衣冠墓,有纪念徐霞客的霞客亭和徐霞客塑像,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其将领唱和诗碑刻、翼王亭及点将台,有五百罗汉名号碑、会仙亭、白龙洞、百子岩、雪花洞、百丈深井岩、骑云石等多处景点。有全广西唯一的会仙歌王歌圩。
古城峒
古城峒位于广西宜州市城北郊3公里的木棉村后,1255年建造。此处群山环绕,皆峭壁悬崖,四面如铁,内可容万灶,外可扼咽喉,牢不可破,险不可夷,故号“铁城”,后称古城峒。 古城峒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墙东西两端对峙的两山崖壁上各刻有一碑,东面山崖是《铁城记》,碑高300厘米,宽 195厘米,刻于筑城的当年,该碑主要是记载建筑铁城的经过;西面山崖是《铁城颂》,碑高359厘米,宽230厘米,刻于铁城竣工后的次年三月,系地方人为歌颂云拱筑城的功绩而作。西面山腰有一洞,洞门上刻“紫霞洞府”四个大字,还有金银岩、凉风洞和“飞泉石井”。从外古城往东为马安村,莫马安山东麓建有“歌仙庙”,庙后山腰有明代参将威振的赞景诗生根石刻碑。
古龙河景区
古龙河景区,位于广西宜州祥贝乡古龙村,这里是广西最后的山水净土,有“世外仙境”的美誉,是国家AAA级景区、中国最美意境旅游景区。古龙河山清水秀,竹翠峰美,游客乘坐竹筏顺水而下,可以观赏到中国最大的壮族水车,体验到鱼鹰捕鱼、江中渔韵的诗情画意,欣赏到壮族古老的图腾岩画,感受到最有民俗特色的壮族情歌。在当地流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古龙山水赛桂林”的说法。
壮古佬
壮古佬风景区位于区北部刘三姐乡的马山塘屯,至市区水陆距离12千米,陆路5千米,景区占地16公顷,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自然古朴。壮古佬景区现已建有景区码头,对歌台、壮古佬寨门、厚兰桥、会景亭、表演场、观景长廊、歌王楼等别具风格的民族传统建筑。黄圣依与苏有朋主演的电影《寻找刘三姐》在此取景拍摄。
德胜风景区
德胜风景区位于城区47千米的德胜镇境内,景称“玉笏鸣琴”,又名白云山,明代刻有“独尊峰”三字,主要景点有鸣琴山、大风光山、德胜古城等。 鸣琴山 在德胜街心。一山巍然屹立,形如玉笏,山顶常有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山,明代刻有“独尊峰”三字。山中崆峒,回音效果极佳,鼎沸入声,四面来风,均有回音,声如鸣琴,景称“玉笏鸣琴”。 大风光山 在德胜街西,俗称袁家山。山间之洞,凉风习习,宋将黄忱驻此“平蛮”置德胜寨,人们又称此山主岩为黄公岩,有张居广洗剑亭及古碑多幅,记“英雄茂烈传千古,显赫威声耸后人”及“将军节奏洗吴钩”之往事。 德胜古城 位于德胜街西约1公里许,亦称河池守御千户所遗址。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河池守御千户所于河池州,以扼七十二峒之冲,隶庆远卫。永乐六年(1408)迁至德胜。城呈长方形,东西宽500米,南北长1000米,四面有城门和城楼,现仅存东门城楼。楼高8米,长11米,城门高3.5米,宽3.4米,均为细凿料石基础,墙为明代青方砖,甚为壮观。
【历史文化】
彩调剧 宜州区是彩调之乡,20世纪50年代宜州的彩调《刘三姐》和《龙女与汉鹏》曾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得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的赞扬。1999年广西首届彩调艺术节、2003年广西彩调艺术大赛均在宜州举办。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山歌唱到:“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宜州渔鼓 宜州渔鼓在宜州民间普遍流传,传统唱腔轻快活跃。演唱者左手抱渔鼓,并持简板按节拍打鼓身,右手前掌按过门旋律拍击鼓面。传统唱腔是单一乐段,反复演唱。解放后,文艺团体利用传统唱腔,配上新内容演唱。解放前渔鼓由民间艺人沿街卖唱。1992宜山个体劳动者协会以宜州渔鼓《李贵凉粉》(韦善光作词,廖寿德音乐设计,胡雪琴导演,刘焕姣等演唱)参加中国个体文艺会演获三等奖。
【地方特产】
宜州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红兰酒、槟榔芋、红瓜子、扁柑、甜杨桃、黑豆、黄豆、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黄蜂鱼、明灯寨烟叶、魏村马蹄,苏村莲藕、古龙梨、文昌碎咸菜等。 [8]宜州特色小吃:宜州牛肉条、三姐香粽、宜州红兰酒、豆腐瑶、瑶寨五香熏鱼、桑杆榆黄蘑等。
【荣誉称号】
宜州市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城市和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013年,获“广西园林城市”“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广西文明城市”“广西卫生城市”“广西南珠杯优秀城市”等称号。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6月29日,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