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东邻恭城县、平乐县,南邻荔浦市,西接永福县、临桂区,北与灵川县、雁山区接壤。县城距桂林市区65千米,全县总面积1436平方千米,有耕地2万公顷,辖6镇3乡,有汉族、壮族、瑶族、回族等11个民族。阳朔县常住人口为273124人。
阳朔县拥有漓江景区、印象·刘三姐、碧莲峰山水园、聚龙潭、蝴蝶泉、刘三姐水上公园、鉴山寺等营业景点15处。2018年11月,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2019年9月,阳朔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12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建置沿革】
新石器时代,阳朔境域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阳朔为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属荆州零陵郡,为始安侯国地。 南朝宋泰始年间(466~471年),改始安郡为始建国,熙平县属其辖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县治由熙平迁今阳朔镇,县衙建于羊角山下,以“羊角”谐音“阳朔”为县名。阳朔县因此得名,该名历经各朝流传。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阳朔县增置归义县,与阳朔同属桂州辖地。 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归义县并入阳朔县,为岭南西道桂州辖地。县治在今白沙镇的旧县村南侧。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改桂州为静江府。阳朔属静江府所辖。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静江府为静江路,阳朔属静江路。 明洪武初年,改静江路为桂林府,阳朔县属桂林府。 清代,阳朔仍属广西桂林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阳朔属桂林道,桂林道后改为漓江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漓江道废,阳朔直属广西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广西桂林第八行政公署(桂林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广西省第八区(桂林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十一(平乐)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阳朔县,属桂林专区。 1968年4月,阳朔县属桂林地区。 1981年2月,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阳朔县人民政府,公社、大队成立管理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队委会。 1981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归桂林市管辖,成为市辖县,县治不变。
【行政区划】
阳朔县辖6镇3乡:阳朔镇、白沙镇、福利镇、兴坪镇、葡萄镇、高田镇、金宝乡、普益乡、杨堤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东邻恭城县、平乐县,南邻荔浦市,西界永福县、临桂区,北与灵川县、雁山区接壤,县域面积1436平方千米。
地貌 阳朔县地貌以石山、丘陵为主,山地为辅。东北部和西南部两侧地势较高,属海洋山脉(东瑶山)和架桥岭山脉(西瑶山)的边缘,山脉走向大致呈西北——东南,是县内主要河溪发源地。
水文 阳朔县境内河流大多自西北而流向东南。岩溶区内石山林立,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差50~300米。石山间容蚀洼地、峰林谷地、河流冲积平地交错分布,地势较平坦。
气候 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县内岩溶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夏长冬短,东北、西南部高海拔山区冬长夏短,春秋适中。气候受季风影响,一年的旱、涝、冷、热变化大。2020年,阳朔县年总降雨量1929.1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0℃。
【社会事业】
教育 阳朔县共有公立学校127所(职校1所,高完中1所,高中2所,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2所,中心小学7所,村级小学61所,实验小学1所,教学点41个,幼儿园1所);民办学校41所(其中初中1所,培训机构20所,民办幼儿园20所)。
文化事业 阳朔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全县共有3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 阳朔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5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2个,村卫生室16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61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4人,注册护士753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73张,其中医院611张,乡镇卫生院462张。
【交通运输】
阳朔县城距桂林市仅65千米,有二级公路相连,南至柳州、南宁、北海,东南可达梧州、广州,阳朔至广州的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已通车,在阳朔境内留有葡萄、白沙、高田三个出入口,沿高速公路可以直达桂林城北、漓江景区。 阳朔县水路运输上至桂林,下达平乐、梧州、广州,可常年通航,县内有码头5座。 阳朔县铁路方面,贵广高速铁路通过阳朔县并在兴坪镇设阳朔站,距兴坪漓江山水景区仅10分钟车程,距阳朔县城车程约50分钟。普速铁路运输可依托桂林通往全国各地,桂林市铁路北接京广复线,南连黔桂、桂柳动脉,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
【历史文化】
戏剧 歌乐、斋醮是阳朔县民间最初出现的表演艺术。清康熙年间起,相继建成福利行宫戏台、兴坪武圣宫戏台、高田关帝庙戏台、县城江两会馆等24个戏台,戏曲演出颇为活跃。
桂剧 清咸丰六年(1856年),龙潭徐大德创办“宝华群英桂剧科班”,后人称“宝字科班”,阳朔始有桂剧正式班社。清末民初,阳朔、白沙、福利、兴坪、高田等圩镇出现“玩字班”。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白沙增办“瑞英乐科班”(称瑞字科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县城在江西会馆成立“寿阳剧院”。两个戏班分别在阳朔县和桂林附近各县巡回演出10多年,民国三十三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4~1945年)因日军入侵而散班。同时,各圩镇、农村的桂剧班子也常有演出活动,桂剧有了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各区相继成立业余文工团,原有桂剧班子上演桂居4传统剧目,文化部门搜集整理传统剧目,桂剧有了新生。 1969年,成立阳朔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后简称文艺队),属文教局领导,1979年后以演桂剧为主。县文化局开办文艺小小班两期,共30多人,培训小演员充实了文艺队。1982年参加桂林市戏剧展览周演出桂剧《包公牵驴》,获创作、演出三等奖。1985年,县文艺队共有队员44人,演员、乐队、编导、舞台美术力量较齐全,演出桂剧剧目有《十五贯》《秦香莲》《火焰山》《胭脂》《郑小姣》《花王之女》《徐九经升官记》等20多个。
彩调 彩调又称“花灯”、“调子”,是阳朔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各乡村。民国4年至25年间县境彩调已是兴盛时期,稍大村庄都有彩调班子。较有名的师傅有高田的徐老友、城关的莫乃乃等人。 1951年至1956年,白沙兆村源、高田富绢村陆续开办多期彩调科班,其他村庄的业余彩调队也先后成立,至1958年全县有业余彩调队112个,并掀起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热潮。 1979年,桂林地区在阳朔县举行地区业余文艺会演,阳朔县创作的现代彩调剧《考嫂子》等节目参加演出,业余演员廖艳兰、朱贵凤获优秀演员奖。1980年召开第三次全县老艺人座谈会,县文化馆组织19人的演出辅导队到农村巡回辅导,全县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到153个,队员4300多人,春节共演出375场,观众达16.0万人次。1981年、1982年,县文化局组织代表队参加桂林市曲艺会演和戏剧展览周,彩调《莲池会》获创作、演出二等奖,《打猫赔兔》获三等奖。《莲池会》演员王福荣获演员新秀奖。1985年全县有业余彩调队84个。
话剧 民国十五年(1926年),阳朔县政府请上海启明新剧社在县城同乐戏院表演白话剧(文明戏),时间约3个月。同年暑假,中共桂林县支部派一个话剧团到阳朔县城,在粤东会馆演出《刘姑的处境》《残年》等反封建长短话剧10余个,连演10天。从此,每逢纪念日各区小学便排演一些短小话剧,到桂林读书的学生也回县演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以后,在共产党员教师组织下,阳朔国民中学师生在县城广场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桂花姑娘》《人约黄昏》《一家人》等剧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由县长组织演出《凤凰城》。民国三十三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4~1945年),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和临阳联队,在游击区演出《农村曲》《军民进行曲》《青纱帐》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碧莲表证中心校的教师和桂林师范实习生,演出大型新编历史话剧《林冲夜奔》和木偶剧《一个铜钱》。福利中心校师生演出历史剧《天国遗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区、学校文艺队曾演出《三代仇》《青年一代》《风华正茂》《满意不满意》《于无声处》《一丝不苟》等话剧。
歌舞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朔歌舞剧在舞台上演出的有《白毛女》《兄妹开荒》《蚌壳舞》《小二黑结婚》《九件衣》等,《蚌壳舞》曾参加自治区会演。1958年,桂林地区举行工交、财贸、农业三个系统文艺大会演,阳朔自编的歌剧《李老汉进城》参加演出。1966年,县农村文艺宣传队移植演出歌剧《红松店》《王杰之歌》等。1975年,阳朔县文艺队创作演出七场歌剧《廖长有》和组歌《韦江歌》。
【风景名胜】
天籁·蝴蝶泉
天籁·蝴蝶泉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阳朔十里画廊精华地段。以山、水、石、洞,悬空吊桥,泉水瀑布及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侗、苗风情而得名,在景区里可与著名的101侗寨寨主及苗王的后裔亲密接触,与侗哥苗妹欢聚一堂,还可以亲身体会做寨主苗王的滋味。倾听传承千年并于2009年10月荣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籁之音——《多情的侗族大歌》。
图腾古道
图腾古道位于阳朔著名的“十里画廊”中的位置。距离桂林不算远,景区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图腾柱、古老的弓弩、让人听不懂念念有词充满野性诱惑的肢体语言等原始生活场景,再现了12000~~~7000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猎和甑皮文化的历史风貌。
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十里画廊景区末端。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如果是开着车赏月山,那个石拱的形状会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又变成下弦月。
月亮山有天下名山、仙山、灵山之美誉,山上有大理石铺就的800级登山道可达月宫。月宫高、宽均约50米,内多乳石,状如嫦娥、玉免,与广寒宫神话相合。
世外桃源景区
世外桃源景区是根据晋代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意境,结合当地的田园山水风光开发建设的首批国家AAAA景区,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旅游目的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景区的游览方式主要分水上游览和徒步观赏。水上的游览乘轻舟环绕湖光山色,园村舍,过绿树丛林,又穿山而出,沿途可经原始形态的迎宾、祭祀、狩猎,又可欣赏到民族特色的狂歌劲舞、边寨风情;徒步观赏的民寨群是桂北各少数民族建筑的一个缩影,鼓楼、风雨桥、对歌台、花楼、长廊、图腾。
杨堤
杨堤位于阳朔县北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田园青山倒影花儿香鸟儿鸣蜂而忙人儿悠,山与水人与物融为一体,一派南国风光。
阳朔杨堤漓江景区主要以坐竹筏游漓江为主,从杨堤漂到兴坪,途经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神笔峰、浪石风光、雄狮爬五指山、老人守苹苹果、八仙过江、九马画山、终点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处。
【地方特产】
松花糖 松花糖发源自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故居中的私人厨房,由李宗仁家中的一名厨师发明。近百年传承创新,风味愈加诱人,甜而不腻,入口酥化不粘牙,流行于桂北地区,滥觞于阳朔兴坪。 松花糖去古已远,名称的由来,一说是由于松花糖粒粒金黄色如松花;二说源自于松花糖“酥脆清甜,入口即化”,是“酥化糖”的讹误;也有说因其作为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的传统年货,寓意着“轻松花钱”的新年愿望。松花糖亦为阳朔兴坪的特色食品。
【荣誉称号】
2019年5月18日,阳朔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阳朔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月,阳朔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100;阳朔县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3月,阳朔县入选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2020年4月14日,阳朔县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2020年5月,阳朔县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月,阳朔县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8月,阳朔县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0年12月,阳朔县入选“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2月1日,阳朔县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1年7月,阳朔县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1年11月,阳朔县被平安广西建设协调小组拟推荐为“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12月4日,阳朔县入选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名单。 2022年12月,入选2022(第五届)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