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231.11平方千米。那坡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那坡县辖3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那坡县常住人口为171781人。
宋皇祐五年(1053年),始建置,称镇安峒(治今城厢镇北侧感驮岩),属邕州。1971年,那坡县改属百色地区。2002年6月2日,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那坡县改属百色市。那坡县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主要景点有虎跳峡景区、弄平古炮台、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园等。
【行政区划】
那坡县辖3个镇、6个乡:
镇:城厢镇、平孟镇、龙合镇
乡:坡荷乡、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百省乡、百都乡
【建置沿革】
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益州刺史南部群舸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尚无建置。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地属益州南部兴古郡,郡治在宛温(今云南省砚山县维摩镇)。尚无建置。 西晋咸宁元年(275年),地属宁州兴古郡,郡治在律高(今云南省弥勒县竹圆镇)。尚无建置。 南北朝,地属南朝宁州西平郡(治今广西西林县西平乡)。尚无建置。 隋开皇元年(581年),地属南宁州总管府辖(府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尚无建置。隋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岭南为东道和西道,岭南西道包括今广西境及云南省东南部。此时县地属岭南西道的羁縻地。尚无建置。 五代十国,地属南汉邕州(今南宁)的羁縻地。尚无建置。 宋皇祐五年(1053年),始建置,称镇安峒(治今城厢镇北侧感驮岩),属邕州。宋政和元年(1111年),在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宋政和四年(1114年),镇安峒改为镇安羁縻州,属邕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镇安土州改为镇安路。领安德、归顺、上映3个土州和下雷土峒,辖及今那坡、靖西、德保天等、大新等县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以镇安路住地僻远,废路,迁至废冻州(治今德保县),改立镇安府。今那坡称为小镇安。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镇安土府岑天保,奏请以次子岑志英分管小镇安地,授职土知州。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遥领。 清乾隆八年(1743年),镇安土州改为土巡检司,属镇安府。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小镇安厅改称为镇边县,隶属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县)。 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镇边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年(1913年),八月,隶属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称镇南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靖西民团区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龙州民团区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天保民团区管辖(区治天保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属天保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第十一区(区治靖西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2月至1951年6月,镇边县属龙州专区管辖。 1951年7月,镇边县属百色专区管辖。 1953年4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镇边县更名睦边县。同年10月3日广西省人民政府以(53)省民字第97号文批复同意。自10月27日起将镇边县改为睦边县。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 1956年3月2日,睦边县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 1958年1月25日,睦边县改属百色专区。 1965年1月20日,改为那坡县。 1971年,那坡县改属百色地区。 2002年6月2日,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那坡县改属百色市。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东及东北部与靖西市相连,南及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河江两省接界,西及西北部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东从坡荷乡照阳关起,西至百都乡白云山止,横宽直线距离38千米;南自平孟镇汤那山起,北至城厢镇卡腊山止,纵长直线距离67千米。国界线长206.5千米,是广西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县份之一,全县总面积2231.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那坡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麓,属中山地形。西北地势较高,向东南倾斜,以德隆坡为南北分界线。南部岩层向西南和东南倾斜,北部岩层向北倾斜。城厢镇北部及坡荷、龙合、定业等乡,以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岩溶为主。南部包括德隆、百合、百南、平孟、下华、百省、百都、那隆等乡(镇),以土山为主,杂有石山。 山地是那坡县地貌的主要类型。全县有名称的山峰952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637座。规弄山是境内最高最大的山峰,北起德隆乡念头村,南至百省乡百坎村,纵长25.5千米,主峰海拔1681米。
气候 那坡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20.2℃至21.4℃范围,年降雨量在1388.3毫米至1551.2毫米范围。全县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
水文 那坡县境内有地面河流35条,总长255.7千米,分别属左、右江和红河三大水系。河流总集雨面积为217151公顷。很明显的地下河有5处。百都河由西向东;北斗河则由东南向西;百合、下华河由北向南;劳水河(城厢河)则由南向北。分属左江、右江和红河水系。
【交通运输】
那坡县位于桂西南边陲,又处广西与云南的交界,距百色市254千米,距首府南宁405千米,距云南省昆明市700千米,平孟口岸距越南高平48千米,距越南首府河内200多千米,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境内交通便利,320省道通过县城境,与南昆高速公路相接的32千米高速公路已列入建设规划。
【风景名胜】
虎跳峡景区
虎跳峡景区,俗称老虎跳,位于那坡县百省乡贵港新村与百南乡上盖水电站之间的那孟河畔,东兴至那坡沿边三级柏油路穿越其中,交通便利,可衔接那坡县及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各景区区域旅游网。 老虎跳景区属砂页岩层断裂带中山地貌类型,中间夹杂少量石灰岩石山,山峦连绵,沟谷幽深,地形复杂。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是“边陲天堑,峡谷画廊;边关风俗,苗族风情”,拥有险峻幽深的溪河峡谷,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及特色是明显的苗族风俗与动听的民间传说典故等,融“山、水、林、峡、边关民族风情”于一体,具有雄、险、奇、秀、幽、野等景观特征,是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生存型自然山水风景区。
弄平古炮台
弄平古炮台位于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附近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与边境线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它建在一座三面悬崖陡壁,只有一面用人工开凿的羊肠小道通向山顶。炮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兴至那坡广西沿边三级柏油路在山间盘旋。该景区与那坡县城距离78千米,与平孟镇政府及平孟二级口岸距离2千米,是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景点之一。 弄平古炮台,是清朝广西提督苏元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成的边关战地防御遗迹,也是苏元春在广西边境上构筑的165个炮台中施工难度最大因而最后竣工的一个,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传统教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壮民族风情园
壮民族风情园,园中有杆栏式建筑、民俗服饰、山腔民调、婚丧嫁娶等传统文化,染织、酿酒、捶布等互动活动。
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园
白云山原始森林公园位于平孟镇西南部,距平孟镇府所在地23千米,东兴至那坡贴边三级柏油路紧贴林区而过,林区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25千米,境内山脉呈南北走向,山谷幽深,悬崖陡峭,海拔800-1200米。林区总面积40875亩,森林覆盖率85%以上,属喀斯特地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7°C,降水量1422毫米。1982年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林区以砚木混交林为主,是那坡县砚木的主要产地之一。常见的树种有黄牙果、朴树、石山樟、栲类、原壳桂、黄杞、短叶黄杉等,有些树龄已逾千年。药用植物以花椒蕴藏量最大。油料作物有油瓜、乌榄、蝴蝶果等。栖息的珍贵野生动物主要有蟒蛇、穿山甲、猕猴、林鹿、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等。
【历史文化】
师公戏 解放前,县内部分村屯请师公做“斋众”之风相当盛行。解放后,做“斋众”的习俗废止,而师公的音乐、舞蹈艺术,经过吸取精华,推陈出新,逐渐搬上了舞台。 20世纪50年代,那坡县内始创作师公戏,用师公音乐作唱腔,用师公舞蹈作戏剧的表演动作,用师公打击的乐器伴奏。音乐旋律优美,鼓点节奏轻快,表演风趣幽默,活泼新颖,内容进步、健康。
丝弦戏 丝弦戏为县内的老剧种,俗称武鸣老戏,因用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与南宁及桂西流行的邕剧相似,在唱腔方面稍有差异,其音乐属皮黄声腔系统,另有本地丝弦曲牌。演出的剧目有“本路剧目”(该剧种特有的剧目)和“广路剧目”(与邕剧共有剧目)。县内丝弦戏戏班的活动大约始于民国初年。民国七年(1918年),陆荣廷请外地桂剧戏班到其公馆演出,同时请“大同乐”戏班演出丝弦戏。之后,府城、旧锣圩、旧陆斡等戏班相继上演丝弦戏。至20年代末,丝弦戏一直为县内盛行的剧种。20世纪30年代初期,粤剧传入县内后丝弦戏逐渐被淘汰。
粤剧 20世纪30年代初,粤剧冲击邕剧、丝弦剧,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大同乐”、“瑞园乐”等老戏班以及后来新组建的甘圩、濑坡、庆乐、龙英等业余戏班,既唱丝弦剧又唱粤剧。20世纪50年代中期,县内开始出现用壮语来演唱粤剧。在1957年的全县业余文艺会演上,粤曲壮语剧首次在县城舞台出现,由旧陆斡俱乐部演出。此后,陆斡、覃李业余文艺队分别由老艺人执导,也运用这种方式来表演现代题材。
壮族山歌剧 解放初期开始在县内出现。为宣传中心工作的需要,一般为群众自编,用壮族山歌的形式来表演有故事情节的小节目,除了山歌演唱,对话、道白也大都用壮族山歌快板式,语言生动形象,民族特色浓郁。20世纪50年代期间,宁武乡唐村业余文艺队曾把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壮族山歌剧演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旧陆斡、四育、合耸、腾翔、文桐、覃李等村的业余文艺队均有山歌剧节目上演。
采茶戏 解放前,县内各地业余采茶戏活动十分活跃。各乡都有几支采茶戏队伍,均为民间组织。每年农历八月至来年春节,到村屯巡回演出,节目有故事说唱、唱十二个月农活、送花祈福、拜年祝寿等,歌舞并茂。由于地域差异,各地演唱的曲调风格有所不同,但表演形式基本相似。有茶官、茶娘(旦)、丑角等角色。所用道具因表演内容而异,一般有花扇、花篮、灯笼、花束和彩绸带等。乐器有锣鼓、小钹等。表演程序:一般先由茶官双脚一跃,然后一脚顶立,右手拿着一把纸扇左右摇摆,上场领唱采茶歌,随后茶娘(旦)接上唱十二月茶歌,边歌边舞,每唱完一个月的采茶歌,就两脚参差踏步前进,两演员互换位置。1986年县文化馆举办一期采茶戏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十几支业余采茶队骨干40余名。1990年,全县业余采茶队共14支200余人。
【荣誉称号】
2019年8月,那坡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1年8月27日,那坡县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