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东邻富县,西与西峰区、庆城县相连,南与宁县接壤,北靠华池县及志丹县,总面积2933平方公里。合水县辖8个镇、4个乡,合水县常住人口13.47万人。
合水县,古称“乐蟠”,地处甘肃省最东部,位于秦直道要冲、子午岭腹地,是著名的黄河象故里、古石刻之乡、红二十六军摇篮。隋,设合水县。
【行政区划】
合水县辖8个镇、4个乡:
镇:西华池镇、老城镇、太白镇、板桥镇、何家畔镇、吉岘镇、肖咀镇、固城镇
乡:段家集乡、太莪乡、店子乡、蒿咀铺乡
【建置沿革】
2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5000年前,人类在合水的生产活动已具规模。 秦,属义渠道。 西汉,设略畔道、直路县。王莽新政时期,改略畔道为延年道, 西魏,设蔚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合水县(治在今庆城);义宁元年(617年)设乐蟠县。 唐武德六年(624年)增设蟠交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蟠交县为合水县。 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乐蟠,地域归合水。 1940年,设陕甘宁边区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 1958年12月20日,裁合水县,分属宁县、庆阳县辖。 1961年12月15日,复置合水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合水县,位于甘肃省最东部,东邻陕西省富县,西与西峰区、庆城县相连,南与宁县接壤,北靠华池县及陕西省志丹县,总面积293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合水县,地势山川相间,东北高,西南低,子午岭纵贯南北,将全县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呈现出东水东流,西水西去之势,平均海拔1298.7米。
气候 合水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合水县年平均气温10.0℃,较历年属正常。年日照总时数为2336.0小时,比常年平均少照41.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7%。年降水量401.1毫米,比历年偏少30%。
水文 合水县境内有县川河、马莲河、固城河、苗村河、葫芦河五条河流。
【交通运输】
309国道、211国道、青兰高速、银百高速穿过合水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合水县现有各类学校176所,其中:普通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独立初中3所,九年制学校5所,小学28所,教学点43所,幼儿园95所(其中:民办12所);共有教职工2344人。在校学生27977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2504人,初中在校学生数5933人,职专在校学生数720人,小学在校学生13270人,幼儿园在校学生数5550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98.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3%。二本以上院校高考录取人数572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合水县图书馆。 国家二级文化馆:合水县文化馆。 合水县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所,文联组织1个,藏书7.9万册,文物藏量3291件。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电视和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拥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530户。乡镇文化站12个,建成乡村舞台80个,农家书屋80个。生产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21.4万件。文化企业达到88户。
医疗卫生 合水县拥有卫生机构146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卫生院11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卫生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84个、民营医疗机构45个。设置医疗床位数985张,实际开放788张。卫生技术人员10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2人,注册护士394人。
【风景名胜】
莲花寺石窟
莲花寺石窟,位于平定川口葫芦河北岸,石窟开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红砂石崖面上,为一摩崖大龛,长19米,高6.4米。大龛内依山势而开小龛,崖面雕佛像,龛室相连,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艺高超,令人折服。石窟内现存唐、宋时代所开龛18个,其中1号龛为自然形龛。
保全寺石窟
保全寺石窟,位于合水县东北太白镇葫芦河支流平定川马家老庄,距县城120公里。石窟建造于北魏中期及晚期,南北长约40米,共开龛30余个,除中心部分的三、四、六等窟较大外,其余为圆拱形残龛,高约1米左右。雕造题材多为北魏佛教教徒崇拜的一佛二菩萨,一交脚菩萨两肋侍菩萨,触多宝并坐说法,千佛等。
张沟门石窟
张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城北的太白镇爵芦河支流平定川河西岸张沟门路旁石岩上。距县城一百一十五公里。建造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二十年。开凿在红砂岩上,岩高六米,长约十一米。全窟残存八个龛,共有造像三十一尊,其中四个龛保存较好,其余因自然和人为的伤损严重,造像漫漶,服饰不清。
塔儿湾石造像塔
塔儿湾石造像塔,属宋代石雕造像塔,为全国五十座名塔之一。塔体呈平面八角形,以凿磨之红砂岩叠砌而成,属密檐式建筑。塔身清癯纤细,优如经幢,凸现瘦且高之特征。共十三层,底层直径一百二十九厘米,逐层缩小,到顶层塔身直径仅五十九厘米。塔东面雕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出行图,形象生动。
【历史文化】
社火 合水社火通常认为其历史内涵是祭祀社神的一种民间仪式。“社”,就是土地神,“火”即“火把”,“火堆”或“焰火”。杜佑《通典》载有古代军事编制中“五人为列,二列为火”的说法,“社火”之“火”疑为最初的一种军事性质的部落编制,按照上古先民既是劳动者又是战士的双重身份看,“社火”最初无疑是军事编制部落或民族编制,在“社火”中表现战争,从残杀俘虏内容的节目来看,表演艺术起源时是为了祀神的,后来才开始由祀神到娱人的慢慢转变。
秧歌 合水秧歌是社火中出现的一种形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兴起,演员们打扮,有的服装一律,有的则夹杂着民间贪官、乞丐,算命先生、丑婆等,伴着秧歌锣鼓,扭来扭去,尽情发挥表演特长。丑婆婆是最活跃的人物,面妆极为丑,大脚片,老麻子脸,大嘴,耳吊纸炮,手持两个棒槌,一边演出,一边自由出入队中,还说些俏皮引人发笑的话,增添喜欢氛围。合水秧歌的特点是徒手表演,其动作特性和动律可以概括为抻、甩、拧、缠等四个字。
【地方特产】
板桥白黄瓜 板桥白黄瓜,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板桥白黄瓜瓜色嫩白、刺瘤稀少,清脆爽口。板桥白黄瓜采收标准:一般瓜条长16-22厘米左右,直径≥3.5厘米,且当每千克含粗蛋白8.3克,可溶性固形物31克为最佳。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板桥白黄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庆阳白瓜子 庆阳白瓜子,甘肃省庆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庆阳白瓜子”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甘肃省庆阳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庆阳苹果是蕴涵陇东黄土高原独特风情的金秋佳果,产于中国优质苹果栽培的最佳优生带,气候条件完全符合农业部优势苹果生产的七项生态指标。果面洁净、果形端庄典雅,色泽鲜艳靓丽;果肉硬度适宜,酸甜适中,营养丰富;食之脆甜爽口,香味浓郁;耐藏性好,品质优异,绿色有机。 2014年04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庆阳荞麦 庆阳荞麦,甘肃省庆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庆阳荞麦”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合水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11月,合水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合水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9月,合水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0月,合水县入选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2年1月,合水县入选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4月,合水县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