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隶属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全县面积4299.92平方千米。礼县常住人口424135人。
元朝,代设李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初隶王相府,后属吐蕃宣慰司。1949年8月,礼县解放,成立礼县人民政府,属武都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所辖。1985年7月,礼县划归武都,原武都专区改名陇南行署。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仍为所属。 礼县辖22个镇、7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称。地方特产有礼县大黄、当归、羊肚菜、酒柿子等。有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第一陵园——秦西陲陵园、祁山武侯祠等景点。
【行政区划】
礼县辖22个镇、7个乡:
镇:城关镇、盐官镇、石桥镇、白河镇、红河镇、宽川镇、祁山镇、永兴镇、永坪镇、中坝镇、罗坝镇、雷坝镇、崖城镇、洮坪镇、龙林镇、固城镇、湫山镇、江口镇、白关镇、王坝镇、滩坪镇、桥头镇
乡:马河乡、上坪乡、雷王乡、沙金乡、草坪乡、肖良乡、三峪乡
【建置沿革】
殷末,周时是秦人的发祥地。 夏商时期,地属雍州。夏,为《禹贡》之雍州地。夏禹治水,于蟠冢山疏导漾水(西汉水)。商,仍为雍州地。 西周,礼县为西垂(亦称西犬丘)。公元前909—895年,周孝王封秦大骆子非子为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号曰秦嬴。又以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子成为大骆适嗣,居西犬丘(今礼县永兴乡一带)。 东周,秦襄公七年(前771年),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领兵救周,后周平王东徙洛邑,襄公拥兵护送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今陕西岐山县)以西地,秦始有国,都西垂宫(今礼县永兴乡一带)。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秦,礼县属陇西郡之西县。 两汉,其地分属西县、武都县。 三国,仍为武都、西县辖地。 西晋,西县改始昌,属天水郡。 东晋,礼县大部分地属秦州仇池郡。 南北朝,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今汉阳);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 唐朝,时其地分属长道(县治李店)、大潭二县。 宋,仍之。 元朝,代设李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初隶王相府,后属吐蕃宣慰司。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明成化九年(1473年),始置礼县,设县城于所城西(今礼县城穿城门以东为所城),领于秦州而属巩昌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卫所,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十百户并归礼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秦州直隶兰州布政司,礼县仍为所属。 民国初,属渭川道所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成立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礼县。 1949年8月,礼县解放,成立礼县人民政府,属武都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所辖。 1955年,划归天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8月,西和与礼县合并,改称西礼县,县人民委员会设在礼县城。 1962年,礼县、西和两县分置。 1985年7月,礼县划归武都,原武都专区改名陇南行署。 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仍为所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全县面积4299.92平方千米,南北长103千米,东西宽约88千米。距省会兰州345千米,天水市97千米,陇南市府驻地武都250.5千米。
地形地貌 礼县地势处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境内山峦重叠,坡陡谷深,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谷切断较深,山地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1%,而川坝地,沿西汉水的盐官、永兴、城关、石桥等地有极少部分,仅占全县总面积的9%。
气候 礼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候节特征明显,冬长夏短,春秋适中。年均气温9.9℃,降水量488.2毫米,年均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
【交通运输】
礼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山地,交通网络系统不完善。礼县不通铁路,交通方式较单一,距天水和洛门火车站都有近百千米的距离,主要以公路为主。境内G247国道(礼武公路)沿西汉水纵贯全境至武都区,G7011(十天高速)东到天水市、南到西和县、成县。
S306徐礼公路(徐家店——礼县),由天水沿华双公路南行25千米到徐家店,分岔西南行,经平南乡、小天水至祁山堡到达礼县,全长72千米。
礼洮公路(礼县——洮坪),由礼县城关镇,经石桥,从瑶峪向西进沟,自白金上山经马泉下山,翻石狗山到洮坪乡,西北方向溯洮坪河,止于上洮坪,全长43千米。
四礼公路(武山四门——礼县)礼县境内42千米,四礼公路接定天公路是通往省会兰州的一条捷径,比礼县经天水少走43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学校487所,教师5959人,在校学生87804人。
文化事业 礼县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9个、568个农家书屋,图书馆馆藏各类书籍13万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
医疗卫生 礼县共有医疗机构45个,乡镇卫生院29个,病床1388张,卫生技术人员9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2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9%,计划生育率97.13%。
【风景名胜】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礼县是秦族、秦文化发祥地。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古籍资料10000余册,展馆内主要展示了秦早期文化的文物及礼县历史、民俗文化及翰墨遗珍书画, [6]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垂陵园
礼县,古称“西垂、西犬丘”,秦人最早的都邑所在地,是秦人走向中原成就霸业的摇篮。20世纪90年代初,在位于礼县城东12千米处的大堡子山发掘出土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公墓,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祁山武侯祠
祁山东起盐官镇,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千米,地扼蜀陇之咽喉。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此“六出祁山”。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千米,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卤城盐井、西县、木门道、铁笼山等十余处古遗址。
三国古战场——铁笼山
铁笼山位于县城南15千米处。铁笼山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西汉水绕其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三国时姜维曾在此大战司马昭。
秦皇湖
秦皇湖位于礼县县城东北50千米处的红河乡双石沟,是利用红河水库发展起来度假、避暑、水上娱乐为主的风景区,由红河湖、天台山、方口寺景区组成。秦皇湖水域面积达3000余亩,是陇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赵世延家庙碑
赵世延家庙碑位于县城南1里处的赵世延家庙遗址,元仁宗延祐3年(1316)秋建。正面四周阴刻串枝莲文,中间刻文皆为楷书,右起竖刻33行,行64字,共1230多字(个别字损)。
翠峰
翠峰位于礼县县城东南15里处,“翠峰松涛”为礼县古八景之一。其山势峻秀、植被良好,殿宇庙阁凌空筑就。
大河边草原
大河边草原位于礼县县城西南75千米处的上坪乡境内,草原面积达20万亩。
【历史文化】
文化 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2002年,经过8年多时间的发掘和研究论证,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乞巧 乞巧是流行于西汉水流域(礼县永兴地区入西和长道、石峡地区)的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文艺表演形式。乞巧是乞求“七娘娘”(即七仙女)赐于灵慧、利巧的意思。 根据史料记载,乞巧活动始于唐而兴于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乞巧节演出,从七月初一开始至初七结束,参加者大多为各村未出嫁的姑娘,演出时姑娘们载歌载舞,场面宏大,整个活动过程分为迎巧、坐巧、乞巧、送巧四个阶段。 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陇南西汉水流域的秦人遗风,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到七月初七晚上结束,历经七天八夜。在持续七天八夜的盛大活动中,村庄里参与乞巧的姑娘们以虔诚的心、隆重的仪式,历经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乞求“巧娘娘”赐给自己聪慧、灵巧和如愿配婚、幸福美满生活。
庙会 庙会为民间祭祀神灵的一种形式。即确定一个日子,附近乡民持香秉烛集聚祭祀神灵,这个日子为“正会”。正会前后共四日,唱四天四夜的戏,曰“神戏”。但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旧有的意义逐渐消失,而代之以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物资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
【特产美食】
特产 礼县大黄:礼县大黄是中药材优良品种,甘肃省礼县特产,因主产于该县铨水乡又称.“铨水大黄”、“铨黄”。礼县大黄属掌叶大黄,生产历史始于汉代。礼县大黄块形大,质地坚实,气味清香,药理性能好,品质优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国之首。2005年,礼县大黄获得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和原产地标记认证。 其他特产:花椒、核桃、当归、羊肚菜、酒柿子等。
美食 礼县热面皮:礼县热面皮,是将面粉制成的面皮和面筋蒸熟后,用盐、辣椒、醋等调味料搅拌,再配以时令蔬菜即可食用的一道美食,口感鲜香、麻辣,面皮筋道。 礼县“猪油饼”:礼县猪油饼是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该饼酥脆、不油腻,食用方便。是当地人的早餐。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礼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1月,礼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命名公示名单。 2022年3月,被公示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名单。 2022年4月,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