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隶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循化县毗邻,北与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总面积909.97平方千米。积石山县常住人口23.89万人。积石山县辖7个镇、10个乡。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禹贡时为雍州地,“导河积石”始于此。1949年,县境属临夏县。1980年6月,析临夏县设立积石山县。
【行政区划】
积石山县辖7个镇、10个乡:
镇:吹麻滩镇、大河家镇、居集镇、癿藏镇、石塬镇、安集镇、银川镇
乡:刘集乡、柳沟乡、关家川乡、胡林家乡、寨子沟乡、郭干乡、徐扈家乡、中咀岭乡、小关乡、铺川乡
【建置沿革】
夏,为雍州地。 商、周,为羌、戎地。战国末期,入秦国版图。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8年),置陇西郡,县境属枹罕县。 秦,县地仍属陇西郡枹罕县。 三国,属魏。 西晋初,属秦州陇西郡。永宁中(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在县地大河家设临津县,属晋兴郡。十六国,县境相继为前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后凉等割据政权辖地。 隋初,县境属枹罕郡,开皇三年(583年),改枹罕郡为河州,县地属之,大业三年(607年),改河州归枹罕郡,临津县属之。后设积石镇。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河州,辖枹罕,县境属之。贞观五年(631年),置米州。贞观十年(636年),米州废,设米州县,属河州。贞观十一年(637年),置安乡县。永徽六年(655年),米川县移于黄河以北(青海省境),改属廓州。仪凤元年(676年),安乡县西移至安乡城(安集乡境内),县地分属安乡、枹罕县。随后设积石军归属陇右节度使。天宝元年(742年),改安乡县为凤林县,改河州为安乡郡。宝应元年(762年),县地陷于吐蕃。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趁吐蕃内乱,率众起义,收复河西及兰、河、岷等十一州,县地归唐,不久,复陷于吐蕃。 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吐蕃唃厮啰政权强大,控制河湟地。熙宁元年(1068年),木征以河州归附,复置安乡郡,属熙州路。五年(1072年),宋遣王韶击败木征,置熙河路。六年(1073年)五月,王韶命景思立知河州。县境属之。 金天会九年(1131年),金兵入陇右,取熙、河、兰诸州,河州入于金。天会元年(1123年),金设积石州。金初,沿宋制,县地属临洮府河州。皇统二年(1142年),更临洮府为临洮路,仍属之。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蒙古灭西夏后,攻克河州、积石州,县地入蒙古汗国。 元初,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为河州路,隶宣政院,辖定羌、宁河、安乡三县。 明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攻克河州。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领宁河、安乡县,县地属安乡县。成化九年(1473年),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河州卫,复置河州。 清初,县境属临洮府河州管辖。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设循化厅,县境内癿藏、红崖、端言、回回、迭古、仰化六部族,归其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分甘肃省行政区划为七道,县地属兰山道河州。民国二年(1913年),河州改为导河县,县境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导河县为临夏县,县境癿藏、小关、中咀岭、居集乡部分沿山地区属循化县,银川、铺川、安集等地属永靖县,其余属临夏县。 1949年8月至1958年,县境属临夏县。 1958年,永靖县,临夏县并入临夏市。 1961年11月,恢复临夏县建置,县境仍属临夏县管辖。 1980年6月,析临夏县设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南北宽约33千米,东西长约37千米,总面积909.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积石山县,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中部为二阴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
气候 积石山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既含山地、高山综合气候特征,受地势影响,全县气候差异很大,又具有小区域性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为651.1毫米,平均年蒸发量约1114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754.2小时,无霜期113至177天之间。冬春季干燥,夏秋季湿润。
水文 黄河从青海入积石关,流经县北部的大河家、四堡子、石源、柳沟、关家川、安集、银川乡,注入刘家峡水库。县境内发源于小积石山的河流有五条,即清水峡河、大河家河、吹麻滩河、刘集河、银川河。银川河、吹麻滩河、刘集河汇水面积、流量较大。
【交通运输】
永靖至大河家高速公路、310国道穿过积石山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学校243所。其中: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制1所,小学173所,公民办幼儿园57所,职教中心1个。
文化事业 积石山县拥有县级文化单位县艺术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县野外文物保护管理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各1个;影剧院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145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
医疗卫生 积石山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7个,其中县级机构6个,乡级机构16个,其他机构145个;县、乡两级共有在编在岗医疗卫生人员457名,县级289人,乡级168人,全县拥有病床数1477张。
【风景名胜】
新庄坪遗址
新庄坪遗址,位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坪村新庄社周边区域,为银川河第一台地上。遗址东面紧靠多多山,南至上社西沟,西至银川河,北至后庄尕庙根。遗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320米,面积约44.8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文化内涵较单纯,为典型的齐家文化遗址,由聚落址、窑址和墓葬组成。 [16]2013年5月,新庄坪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积石山大墩峡景区
积石山大墩峡景区,位于甘青两省四县交界处,东临保安三庄大墩村、黄草坪、大山庄峡、石海等风景区,西靠孟达天池,北连黄河及积石雄关。区内海拨1800至3300米之间,年均气温7.8℃,日照充足,气候四季分明。整个景区与保安三庄山水相连,与大墩静安堡隔谷相望,被誉为西北的“西双版纳”,植物物种极为丰富,西北杜鹃、紫丁香等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特别是“红桦”、“华山松”全国少有。
彩陶王
“彩陶王”,出土于甘肃省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全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彩陶瓮,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1950年4月,原三坪村党支部书记戚永仁和哥哥戚永年在雨水冲刷的坑洼里发现并挖掘保存了这件彩陶瓮,1954年捐送给国家。
三坪遗址
三坪遗址,地处黄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分布于头坪、二坪、三坪、鲁坪等缓坡台地上,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6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至1.5米。断崖暴露遗迹甚多,有灰土坑、灰层、窑址、墓葬、白灰层面。出土器物有陶瓮、罐、瓶、钵、盆,石刀、石斧、骨器等。地表、灰层内可见大量陶片。该区域是一处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并存的文化遗址,遗址面积大,分布广泛,内涵丰富。2003年7月5日,三坪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贤孝(河州贤孝) 贤孝(河州贤孝),甘肃省临夏州传统说唱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河州,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称,贤孝是因宣场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演唱内容而得名的,其产生于明清,民国时期达到兴盛。广泛传唱在甘肃、青海的许多地方,深受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等民族群众喜爱。 2006年5月20日,甘肃省临夏州申报的“贤孝(河州贤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Ⅴ—19。
【地方特产】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甘肃省积石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皮薄味醇,种仁饱满,含油率高,脱仁极易,用手轻轻一捏即可破壳,民间就冠以“鸡蛋皮”之名,并在甘肃林果花卉展销交易会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河家鸡蛋皮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积石山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3月,积石山县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8月,积石山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积石山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2年,积石山县入选“甘肃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年3月,积石山县入选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