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千米。卓尼县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卓尼县下辖11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柳林镇。卓尼县常住人口为95387人。
夏、商、周时期,卓尼属雍州之域。1958年12月31日,卓尼与临潭合并,撤销卓尼县建置,称临潭县,治所设旧城。1961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卓尼县建置。卓尼县境内有306省道穿境。
卓尼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以其特殊的高原山地景观,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其中民族文化、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民族建筑、风土人情等,都是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资源主要有八大景区:即县城景区、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麻路藏族风情旅游开发小区、九甸峡景区、石门峡景区、卡车、拉力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阿子滩景区。主要旅游景点60多处。
【行政区划】
卓尼县辖11个镇、4个乡:
镇:柳林镇、木耳镇、扎古录镇、喀尔钦镇、藏巴哇镇、纳浪镇、洮砚镇、阿子滩镇、申藏镇、完冒镇、尼巴镇
乡:刀告乡、恰盖乡、康多乡、勺哇土族乡
【建置沿革】
卓尼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夏、商、周时期,卓尼属雍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卓尼为秦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36郡,县境归陇西郡所辖,属临洮县地。 西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部、103郡、1314县,县境归凉州刺史部属下陇西郡所辖,仍属临洮县地。 东汉时仍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临洮县所辖。 三国分鼎,县境初属魏雍州之地,仍设陇西郡及洮阳县,旋改为秦州陇右郡临洮县。 晋一统三国,分全国为19州、173郡、1190县,县境大部分为秦州陇西郡临洮县辖地。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时期,县境归河州辖领,于原临洮县治设临洮郡,领县汎潭,郡县同治,统领县境洮水流域。太和中(477年—499年),吐谷浑于境内又重修洮阳、泥和诸城戍守,于原临洮郡城设洮州。 隋代,域内一统,州、县废置频繁。初废洮、旭二州,改洮阳郡为临洮郡,郡治美相县,领11县,在今县境周围就有美相、临潭(本名汎潭,废址在今卓尼县喀尔钦乡羊巴村)、博陵(今羊永)、宁人(今卓尼县城附近)等县。后又将博陵、宁人二县合并为当夷县(今临潭新城)。 唐代,分天下为十道,以道统州,以州辖县。卓尼县境属陇右道所辖。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隋临潭故县,复置博陵郡。二年于美相置洮州。 宋代初期仍袭唐制,至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始分全国为15路,分领府、州、军、监。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洮西,于今临潭县治旧城设洮州,县境属之,隶熙河路。旋即弃之不守。熙宁九年,又于今县境东部设滔山监,辖今岷县以西及县境东部地区。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又收复洮西,仍设洮州。三年升洮州为团练州,县境属之。北宋时县境除数年归宋辖领外,均属吐蕃角厮啰政权统治。 金代,分天下置19路,县境属其临洮路洮州所辖。 元代在全国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初县境为总制院辖地,隶属于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洮州所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县境大部改属河州路洮州可当县辖地。县境东南边缘的西尼沟等处属岷州;东部的洮砚等处归铁州;藏巴哇一沟则属于陕西行省巩昌路临洮府狄道县赵土司所辖,赵曾于此设上、中、下三砦分土兵。 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洪武四年(1371年)置洮州军民千户所,县境地域均属之,后于洪武十二年升所建卫,隶陕西都司。 清代,乾隆时改卫为厅,土司仍沿明制。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时,卓尼土司辖境除今县境外,还有今迭部全境,舟曲、临潭、岷县部分辖地。东至岷州归安里,南至阶、文、西固及四川松潘,西至洮州作盖,北至河州边墙关隘。有16掌尕,48旗,520族,15000户,近10万人。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厅建置,代之以省、道、县制。甘肃省政府作出了取缔土司制度的决定,县境归临潭县统领。但此时的卓尼土司,至清道光朝以来,已拥有大半个甘南的辖地,不仅使当时的临潭县无法统驭,即就是民国政府改土归流的政策也未动摇土司的统治地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土司衙门机构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军政合一机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博峪事变”爆发,卓尼设治局成立,县境进入“流”(设治局)“土”(保安司令部)并存的过渡性政权形式。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北山事件中,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接受整编,设治局力量得以加强。第一个非土司制的国家行政建置始在卓尼立足,与兼理军政之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并驾齐驱,隶属于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岷县。 1949年9月11日,国民党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卓尼党、政、军、警起义,实现了和平解放。同年9月14日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卓尼设治局、国民党卓尼党部、三青团区队部和参议会等机构。1950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卓尼自治区工作委员会和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隶属甘肃省岷县专区。同时,杨复兴宣布在卓尼废除土司制度。1953年10月1日,成立卓尼县,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58年12月31日,卓尼与临潭合并,撤销卓尼县建置,称临潭县,治所设旧城。1961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卓尼县建置。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定西市岷县、漳县,南接甘南州迭部县,西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为邻,西通甘南州碌曲县、合作市,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康乐县及定西市渭源县、漳县接壤,中部与甘南州临潭县交错环接。 [1]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部分为中低山山地丘陵地形。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基岩裸露的冰蚀高山、平原化的高山剥蚀面、水系轻度至中度切割的中山。主要山脉仅有1条,即西倾山脉,属昆仑中支巴颜喀拉山余脉,又是秦岭山脉的西段,西倾山脉自青海延伸入甘肃境内后即析为南、中、北三支,此三支均延伸至卓尼境内,大多呈东西走向,境内最高峰扎伊克嘎位于县境南部边境,海拔4920米,最低点柳林位于东部藏巴哇乡,海拔2000米。
气候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区域气候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气候特征是:光能不足日照短,热量贫乏温差小,降水充沛不均匀,地高林多,湿度大。全县年平均气温5.6℃,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19.2℃,年日照时数2450.4小时,年降水量487.1毫米,无霜期114天。
水文 卓尼县河流以干流洮河为轴心,大小支流网系呈放射状分布。干流洮河由西向东分两段贯穿县境,流经距离174公里。境内较大的支流有26条,总长854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卓尼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教学点47个;其中县直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5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小学23所,幼儿园65所,小学教学点47个(不计校数)。全年全县共有教职工2078名,专任教师1830名,其中:中职学校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46人;中学教职工914人,专任教师792人;小学教职工835人,专任教师780人;幼儿园教职工:281人,专任教师212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49人。全年全县共有685个教学班,其中幼儿园198个,小学342个,初中94个,高中51个。全年全县共有中小学生及幼儿20382人。其中:高中生2289人;初中生4309人;小学生9875人;在园幼儿3909人。
文化事业 卓尼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档案馆1个。100w以上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机6部。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3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3200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50户。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为100%,无线广播综合覆盖率为89%,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无线电视综合覆盖89.6%。
医疗卫生 卓尼县共有县、乡卫生机构23所,其中:医院3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藏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设有新农合办、红十字会、爱卫会、地病办等机构,各医疗机构共设置病床470张。卫生机构共有人员48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5人(除乡村医生外),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全县共有执业医师183人。
【风景名胜】
大峪沟国家旅游景区
大峪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木耳镇大峪沟,]距县城三十多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甘南州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品位较高、较具代表性的景区。 景区内自然风光丰富多彩,集山雄、石奇、水丽、林秀为一体,星罗棋布的景点各具特色,绿海茫茫的原始森林、山雄石奇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八十里峡、云江峡景色秀丽,又有波光潋滟的人工湖泊,还有藏传佛教寺院——旗布寺等人文景观。既有终年积雪,洁白如莹的迭山,又有神奇独特的云林,高山飞瀑;既有广阔无垠、坦荡如砥的草原,又有曲径通幽、遮天蔽日的一线天等峡谷;既有绵延不绝、四季长青种类繁多的乔林灌木,又有色彩纷呈、芳香四溢的奇花异草,还有很多珍禽异兽;即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具西北风光之雄奇,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观光圣地。卓尼大峪沟是甘南州十大“王牌”景区之一,也是省旅游局重点推介的王牌景点之一。“山雄石奇自然景观·水丽林秀生态乐园”是其形象代表。
卓尼禅定寺
卓尼禅定寺,座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府所在地。该地曾因寺址上有两株挺拔如华盖状的马尾松,藏语谓之“召相”,音变为“卓尼”,故名。
【历史文化】
插箭节 插箭节亦称“攒山神”,实际上就是祭山神会。在农历六月十七日左右举行。
卓尼苫子房 卓尼苫子房是卓尼农区的藏族民宅。苫子房,正房六间,其中一间分为两个半间,夹在中间,成为五大两小的七间主房。其中三间主房明屋的檐顶部分,比其余几间高出约70公分,檐柱比后柱也依次抬高,使这三间屋顶呈斜坡,这样一来采光好,二来美观,正房中间为堂屋,两侧为满间炕,两边的一间为厨房,一间为储藏室。 内部装修相当讲究,木地板,木墙裙,天花板也是全木板。
“觉乃"藏族妇女服饰 “觉乃”藏族妇女们的头发都辫成三根粗大的辫子,发辫上通常佩挂一串圆形钱币状银制饰品,其上阴刻十二生肖像或藏八宝图案,意为12个月平安和佛保佑。银钱从发根到发销依次串联,一般有20块之多。亦有在辫子中部挂一直径约8-10厘米的圆形银环,或缀碗口大小的葫芦式银质贯钱的,其上镶嵌珠玑,称“阿珑银钱”。佩戴的半圆形银柄上坠有宝石,附物呈塔形,由多层宝石叠成的耳环,制作极为精巧美观,优雅奇特。身着大襟两边开又的鲜蓝、鲜红或鲜绿色长简衫,外罩对比色彩强烈的镶锦边短夹。腰系锦绣宽腰带,下着红色裤子脚穿绣花鞋。头戴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球冠状“沙茹帽”,帽子前额稍上处平开10个半圆形花边,每个花边缀以一颗珊瑚珠,帽后脑勺处饰长燕尾状,亦缀了3颗小珊瑚珠。也有戴用小珊瑚珠编串而成的“斑玛帽”的。妇女们多佩戴银制手镯和嵌有珠宝的金银戒指,浑身上下披金挂银,整个装束显得十分雍容华贵。身着艳丽服饰的“觉乃”藏族姑娘,显得婀娜多姿、端正典雅、妩媚动人。
莎姆舞 莎姆舞,藏语意为在广场上表演的一种祈祷平安的舞蹈,是流行于卓尼藏巴哇乡和洮砚乡境内的一种古典锅庄舞。
【名优特产】
洮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洮砚始于唐,兴于宋,迄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产于卓尼县洮砚乡,石料临于洮水而得名,主要产于甘南藏族治州卓尼县洮砚乡,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而受到文人骚客之倍爱。
卓尼县还有蕨菜、木耳、沙棘果等特产。
【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2月18日,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3月,入选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候选县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