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景泰县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下辖8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一条山镇。景泰县常住人口21.46万人。
景泰县,县名寄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西汉置鹑阴、媪围县,属武威郡。清属兰州府皋兰、靖远县地。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于今红水乡红水置红水分县,属皋兰县。民国二年(1913年)年改红水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并靖远县黄河以西地入红水县后,改名景泰县,治今芦阳镇。1978年5月,景泰县治所芦阳迁至一条山(今一条山镇)。境内包(头)兰(州)铁路纵贯全境,甘(塘)武(威)铁路穿越县境北部。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行政区划】
景泰县辖8个镇、3个乡:
镇: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红水镇、中泉镇、正路镇
乡:寺滩乡、五佛乡、漫水滩乡
【建置沿革】
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席滩、喜集水等地古遗址中出土的陶器、陶片、石器、骨珠、细石器及装饰品等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由此可知早在4500年前,景泰先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夏、商、西周(前771年)以前,景泰县地为西戎居地。春秋战国至秦属月氏,秦末汉初,匈奴破月氏,属匈奴休屠王之地。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击破匈奴右地,景泰县地归汉朝疆域。元鼎六年(前111年),境内置媪围县,属武威郡,郡治在今县城(一条山镇)东35华里处的吊(窎)沟古城。东汉末、三国(魏)时期,媪围县仍属武威郡。 西晋(265~316年)至东晋(前凉)(317~376年),景泰县境属武威郡;东晋(西秦)(385~431年),属金城郡(兰州);南北朝时期:北魏(431~518年),属高平镇(宁夏固原);后因高坪镇改名原州,故属原州(宁夏固原);西魏(535~556年)置会州至北周(557~581年),景泰县境属会州(靖远)。 隋朝,景泰县境属武威郡。 唐初,景泰县境属会州。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属于吐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复为唐所有,仍属会州(靖远),期间属于吐蕃86年。 五代至北宋初,由于吐蕃遗民与汉民杂居,景泰县地未能形成明确的政权管辖。 宋元宝元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为西夏占领,景泰县地属西夏。宋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西夏宝义元年,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率领大军由北路攻入西夏境,景泰县地遂蒙古族所辖。 元朝统一全国后,景泰县地属甘肃行省永昌路。 明初属临洮府兰州所辖。景泰年间以后,百余年来为鞑靼松山部落宾兔牧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抚臣田乐克复,乃割大、小芦塘、五佛寺、锁罕堡、一条山等处属固原州的靖虏卫、红水、永泰、三眼井、宽沟、镇虏(正路)等处属临洮兰州。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三月至六月,修筑长城,分属兰州卫移军驻守。明朝对景泰的苦心经营,原因在于“其地介戎夏”,为要扼咽喉,东轭芦靖,西达庄凉,南接皋兰,北控沙碛,具有“陇右雄镇之一”的战略地位。 清朝,芦塘等地属兰州府靖虏卫,红水等地属兰州府皋兰县。乾隆四年(1739年),于皋兰县属地宽沟添设县丞一员,管理地方事务,治所宽沟,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4堡。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甘肃巡抚吴达善提请批准将宽沟县丞驻地移至红水,史称红水分县。自道光元年(1821年)以后,又驻宽沟,景泰地由皋兰县红水分县与靖远县管辖,属甘肃省兰州府。咸丰三年(1853年),县丞冒蕖建宽沟城。 民国二年(1913年),红水分县改升为红水县,景泰地由红水县和靖远县管辖,属甘肃省兰山道,红水县治所宽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靖远县北区(黄河以西)的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胡麻水等地与原红水县地合并成立景泰县,治所在今芦阳镇。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景泰,宣告景泰解放。9月14日成立了景泰县临时人民政府。9月21日正式成立了景泰县人民政府。治所芦阳,属武威专区。 1955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将武威专区并入张掖专区,景泰县划归张掖专区。 1956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1958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景泰县撤销,并入皋兰县。同年1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皋兰县,原景泰县所辖7个公社划归甘肃省白银市。 1961年11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景泰县建制,治所芦阳,为白银市辖县。 1963年10月,白银市撤销,景泰县划归武威专区管辖。 1978年5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将景泰县治所芦阳迁至一条山(现一条山镇)。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白银市,景泰县仍归白银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景泰县,位居甘肃省腹地北陲,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度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及永登县搭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接壤。东西宽约84公里,南北长约102公里,总面积5483多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景泰县境内高山嶙峋,丘陵起伏,川滩交错,沟壑纵横。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三。地貌复杂,大体分为;山区,由老虎、长岭两山系组成,山体高大,山峰突兀、崇岗隐天;丘陵区,连片于正路镇、喜泉镇大安、中泉镇三地和冬青、红柳、翠柳三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覆盖小;平原区,包括永泰川、草窝滩、漫水滩、边外滩,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质较肥,适意大型农机具耕种;河谷阶地,分布于黄河沿岸的老龙湾、五佛滩,为河谷开阔淤积地带,其光、热、水、土条件优越;风沙地貌,呈现在沙漠前沿的黑咀子、冰草塘、大圪垯一带,由流动性沙城系新月形沙丘链;盆地,白墩子地区,山、丘围原,注洪不泄。
气候 景泰县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县之一。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性气候。平均(1957~1980年累计平均,下同)气温8.2℃,无霜期为141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85毫米,平均蒸发量3038毫米,全年日照在2726小时左右,占该纬度天文计算日照时数的64%,年均风速3.5米/秒。山川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山区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川区则相反,部分地区岁可两稔。
水文 黄河是景泰县唯一过境水系,经兰州市、白银市、靖远县从尾泉入景泰。途经县境龙湾、索桥、五佛、翠柳等地,由北长滩下五龙旋口出县境,流入中卫。县境流程全长110公里,流域约4224平方公里。 景泰县有43条沙河,总长度约542公里,平时大多干涸,山洪暴发后,除长岭山北的几条沙河流入沙漠处,其余洪水径流入黄河。现常年流水的河道仅有响水沟及脑泉沟的下游地段。均系上游流域面积较大,下游地下水汇集到峡谷地带流出地表。
【交通运输】
景泰县城所在地一条山镇距省城兰州180公里、中川机场100余公里、白银市90公里,包兰铁路、甘武铁路同公路省道201线、308线、207线使得景泰的交通更加便利,而营双高速和中川机场至景泰高速建成通车又会将景泰的交通并入全国高速网络。 2019年,景泰县国道341线白银至中川段一级公路、国家高速公路1816景泰至中川机场项目、省道217线景泰至白银区段一级公路、会宁至老君坡(甘宁界)高速公路项目、白银汽车东站、白银综合物流园、景泰县汽车客运北站和靖远县客运中心项目已全面复工。省道209线共和至黑城子三级公路正在进行路基、桥涵施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批复、招投标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在进行驻地建设和材料储备等工作。
【风景名胜】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园区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古石林群占地10平方公里,形成于210万年前的下更新世五泉山组洪积沙砾岩层。岩层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分明,是由于新构造运动、雨洪侵蚀及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的峭壁、岩柱组成的峰林和峰丛地貌景观。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甘、蒙、宁三省(区)交界处,距景泰县城39公里,公园占地面积1086公顷,大概为16300亩。平均海拔2800米左右,公园旅游旺季(5-10)月均气温在2.2-15.2℃之间,是游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永泰龟城
永泰龟城,坐落于景泰县寺滩乡老虎山北麓,西距县城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因其城堡形似金龟,又名永泰龟城。是丝绸之路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更是明长城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历史文化名村和甘肃省影视拍摄基地。
五佛沿寺
沿寺原名五佛寺,又名千佛寺。约建于北魏时期,位于五佛乡兴水村西南1公里黄河边沿。坐西向东,背山面河,因石窟内有五尊大佛像和千余小佛像而得名。
索渡古桥
索渡古桥是丝绸之路北线黄河第一个渡口,位于景泰县芦阳镇东12公里处。此地黄河河面狭窄,水流湍急,山势陡峭,东连靖远哈思堡,西通景泰芦阳镇。未建索桥前,两岸往来,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仿照浮桥设计修建索桥,河面上排24只大船,两岸四根铁铸“将军柱”、用草绳系船成桥。后冲毁,今遗址尚存。
景阳开泰文旅小镇(大敦煌影视城)
景阳开泰文旅小镇(大敦煌影视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201省道旁喜泉镇大水䃎村,这里有仿古建筑、明清一条街、洞窟群、塔林、牌楼、城楼、人工湖等外景,摄影棚里布置着仿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壁画、雕塑、大佛。
双龙寺
双龙寺,又名碧云寺,位于芦阳城西2公里处,距县城13公里。双龙寺原为一座完整的寺院,后因大部发建筑被拆,现仅存前楼和大佛殿,均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大佛殿坐北向南。面宽3间,前卷后脊顶,每间彩枋3朵。前2层卷檐翘角楼和后面硬山顶大殿组为一体。南北两面开门,前楼基层门向南开,二楼与后殿地面同一水平。东、西、南3面为绕廊,廊宽1、5米,边有围栏。东西两侧有砖砌拱门,与绕廊相通。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呈长方形,结构严谨,别具一格。
【民俗文化】
景泰神社火 神社火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表演者装扮成各种神,着古代服装,画各种脸谱,利用各种道具,“迎喜神”、“玩社火”,祈福颂德,驱邪扬善。 景泰树皮笔画 景泰树皮笔画具体形成年代不详。据古老相传,李氏先祖明清时期即是地方有名的民间绘画艺人,祖辈十余代皆以油漆桌柜、绘画寿材、彩绘寺庙画像等养家糊口。其先祖受木匠、砖匠镂刻花板、花砖的启迪,结合木匠用木片在木料上画榫方、画线的做法,改用木片尝试构线,发现线条刚劲挺拔、细腻匀称,极具特色。以此萌生了以木片代笔作画的想法,经反复实践和摸索,最终发现了以树皮做笔绘画的妙用,经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景泰砂锅制作技艺 景泰砂锅的生产地是景泰县芦阳镇西关村,是景泰县芦阳镇紧邻芦阳沙河的一个小村落。因地处明代构筑的小芦塘城堡的西侧,故名西关。西关的高岭土储藏量丰富,品味高、粘度好兼之周围又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村边的溪水四季常流,具备了良好的建窰条件,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砂锅制作技艺。 景泰滚灯 滚灯俗称滚花灯,是景泰县红水镇有名的民间舞蹈。据史料记载,长城一线设有烽火台传递军情,昼夜分别用狼烟和灯火进行通讯。后来讯号流传到民间,便形了成今天的滚灯舞蹈。 景泰打铁花 打铁花,是中国汉族的一个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同时还融入了汉族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打铁花民俗起源于春秋,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
【荣誉称号】
2019年,景泰县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1月,景泰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 2020年6月,景泰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2月,景泰县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 2021年1月,景泰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景泰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景泰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9月,景泰县入选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11月,景泰县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2年3月,景泰县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2022年3月,景泰县入选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