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中部,东与会宁县、海原县相连,南、北部均与靖远县相连,西与景泰县为邻,总面积2126平方千米。平川区户籍总人口20.46万人。平川区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兴平路街道长征东路106号。
平川区,因境内有10万亩平川而得名。1985年,靖远县5乡、1镇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是甘肃重要的能源、新能源基地,西北最大的陶瓷建材生产基地。农业特色明显,平川甜瓜、平川山羊肉、平川黑驴、平川苹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普示范城区,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城市,甘肃省平安农技县区,全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行政区划】
平川区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
街道:长征街道、电力路街道、红会路街道、兴平路街道
镇: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镇、黄峤镇
乡:种田乡、复兴乡
【建置沿革】
平川区,因境内有10万亩平川而得名。 夏、商、周三代,区境属古雍州地,为羌戎所居。战国后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区境为大将蒙恬收复,归北地郡管辖。不足十年,秦末仍为匈奴所居。 汉元朔二年(前127),汉得河南地,区境为汉北地郡属地。元鼎三年(前114),设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归安定郡管辖。东汉初年,鹑阴县改鹯阴县,隶武威郡。 三国,鹯阴县属魏武威郡。 西晋初年,鲜卑族一支秃发氏迁居鹯阴,改麦田城。西晋末,收复鹯阴县,仍称鹯阴,属武威郡辖地。东晋咸和四年,麦田城为鲜卑另一支乞伏氏所居。太元元年后,苻坚改鹯阴县为平凉郡,先后为前秦、后秦、南凉、大夏、北魏、西魏所据有。西魏文帝十三年,平凉郡改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隋,改会宁防为会宁镇。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镇为西会州。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十六年后,复改为会州。广德元年后,区境为吐蕃所据。 宋初,仍置会州。雍熙二年,李继迁破会州,会州从此废除。元丰四年后,李宪筑打罗城(打拉池),形成杨稍沟→打拉池→双铺→狼山→海原的宋、夏边界线,边界线以东归宋管辖,以西为西夏属地。南宋,区境为西夏据有。西夏宝义二年(1227),蒙古灭西夏,区境属元巩昌路西宁县。 明洪武元年(1369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属军事设置单位,归固原州管辖。正统二年(1437),于会州旧址置靖虏卫,迭烈逊巡检司归靖虏卫管辖。 清初,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区境属靖远卫辖地。后改为靖远县,隶巩昌府。同治十二年(1873),设海城县丞于打拉池,分会宁、靖远、海原部分地方归其管辖。 民国以后,区境大部分地方归靖远县,小水村归会宁县管辖。1949年9月,小水村改归靖远县管辖。区境属靖远县地。 1985年5月,恢复白银市(地级)。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中部,东与会宁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相连,南、北部均与靖远县相连,西与景泰县为邻。总面积21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川区,地形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西长91.5千米,南北宽75千米,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海拔1347米-2858米。西部旱平川与东部西格拉滩为盆地式缓坡平川。地处黄土高原属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区。其总的特征为,具有山间洼地的黄士丘陵与侵蚀中山、低中山交错分布。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川坪地为主,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主要有基岩中低山地、黄土沟壑丘陵地形、山间盆地平川和河谷平原类型。
气候 平川区,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温度沿等高线分布,地形分布差异明显。春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少且受地形影响,灾害性天气较多。区境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气候特征为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稀少。 平川区平均气温11.5℃,年内最高37.3℃,最低-17.3℃,城区年降雨量161.7毫米,集中在4到10月份,蒸发量为1947.7毫米。
水文 平川区,水资源相对充裕,黄河为平川唯一入境河流,从水泉镇月河入境至野麻村流出,全长约35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区内有河流133条,其中非季节性河流1条(黄河),季节性河流132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4条(包括黄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109条。
【交通运输】
白宝铁路和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铁路贯穿全境,中兰客专正在建设;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省道308线穿过平川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平川区共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平川区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园95所,其中完全小学32所,小学教学点13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高级中学3所,幼儿园34所(教育部门办14所,民办20所);小学附设幼儿班37所。 幼儿园在园幼儿8431人(其中民办3545人);在校小学生17975人,在校初中生7709人,高中在校学生4308人,学生总计38423人。幼儿园教职工69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70人),专任教师43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06人);小学教职工1340人,小学专任教师1306人;初中教职工1217人,初中专任教师1156人;高中教职工665人,高中专任教师590人。教职工总计3912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70人),专任教师总计3482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26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白银市平川区图书馆。 [13]国家三级文化馆:白银市平川区文化馆。 平川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1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4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4个(其中民营博物馆3家。包含陶瓷博物馆),纪念馆2个,文化广场94个,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68家。文物保护单位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平川段共53处保护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一般文物点15处,公布响泉乡村记忆博物馆等5家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其中,国有博物馆、纪念馆2家)。现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8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77%。
医疗卫生 平川区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3个,三级甲等医院1家(市中心医院),二级甲等医院1家(区人民医院),专科医院1家(市精神卫生中心),区级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机构5家(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健康教育中心、区卫健局卫生监督所、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乡镇卫生院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民营医院1家(平川济民医院),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家。医疗机构总床位数1701张,卫生技术人员2049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674人,注册护士97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37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4.8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8.5张。
【风景名胜】
明长城平川段
明长城平川段,分布在白银区西部黄河东岸,大体呈南 - 北走向,贯穿而过,全长 24.6 千米。本段长城自靖远县水沟园子进入,沿黄河东岸南下,至下阳洼北山脚下,经空心楼、独狼沟、玉碗泉、陡城等地段,至月河进入靖远县境内。本段长城烽火台分为三条线路:第一路沿黄河东岸分布;第二路经靖远县碑南泉(亦作“北南泉”),至黄毛沟、大营水、水泉等地段,至空心楼墩墩梁,接长城主线,属“固原内边”西段;第三路分布于区境东南部复兴乡、黄桥乡、共和镇一带,大体呈西北 - 东南走向。另外,在水泉一带向北亦有烽火台分布。在平川区境内,明长城主要经过王家山镇和水泉镇。
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宝积镇小川村境内,主要由黑石岘窑址、大水沟窑址、老瓷窑窑址、靖远陶瓷厂旧址和任氏祖墓群五部分组成,总面积为79.94公顷。磁窑沟属民窑类,有着宋、西夏、元、明、清以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陶瓷窑址,一直没有中断。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有西夏瓷器特征的瓷窑遗址,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被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小川磁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州城遗址
柳州城遗址,位于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遗址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所筑平凉郡郡治鹑阴城,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唐代时曾作为凉川县城,西夏时曾侨治会州于此,柳州其名即来源于此。柳州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420米,东西宽320米,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约202亩)。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进宝将军墓
王进宝将军墓,坐北向南,堪舆家称为“犀牛望月穴”,原立石坊三座,总长150米,宽20米,由南大门向北依次排列上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犴、石马、石羊、文官、武官石像等,有谕祭碑文四道,钦赐造葬碑文一道,神道碑铭一道。立碑规模宏大,石工雕凿精巧,为全国少见之将军墓葬,坟堆封土为圆形,周长33米,高7米,向南7米处为首碑座及石坊。是甘肃省公布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平川黑驴 平川黑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黑驴,体格较大、结构匀称、体型方正、四肢结实、腹部充实,肌腱、前胸和尻部发育良好,成年肉用公驴体重300千克左右,成年母驴体重260千克左右。平均屠宰率48%,净肉率 32%。新鲜驴肉颜色暗红、有光泽、弹性好、无腥膻味,肌纤维匀称细腻,脂肪含量低,肉质细嫩。驴皮质柔韧厚实,药用价值高,是名贵中药阿胶的原料,也可用于制革。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平川黑驴”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川苹果 平川苹果,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苹果,属砂田栽培,用井水灌溉,其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产地环境下生长,果实近圆形,果形端正,果个大,果形指数0.874,平均单果重242克,最大单果重351克;果面光洁,蜡质层厚,果肉淡黄色,肉质脆,质细汁多,风味浓郁,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品质优,耐贮运。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平川苹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川山羊肉 平川山羊肉,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山羊,属沙毛山羊,以白色为主,个别黑色,体质结实,体格中等,身短、近似方形。羔羊毛股成波浪形弯曲,弯曲弧度均匀整齐,所制裘皮与羊绒制品轻暖耐穿。肉色红润、香味浓、膻味轻,口感细腻滑爽、多汁肉嫩。平川山羊肉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属高营养、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平川山羊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川甜瓜 平川甜瓜,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甜瓜,具有特殊地域风味的甜瓜品种,果实呈椭圆形,单瓜重2.5一3.5千克,纵径20一23厘米,横径15一17厘米,纵横比约为1.36。瓜皮呈淡黄色,网纹明显,手感粗糙,皮韧瓢厚,耐贮运。瓢呈黄白色,近皮呈浅绿色,肉质细软,腔室小;瓜子小而细长,长1.2厘米,宽0.4厘米,呈淡黄色,团于腔室中心;风味醇香,甘甜如蜜,具有消暑清热、生津解渴的功效。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平川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平川区入选2019年度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 2020年11月,平川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9月,平川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2年4月,平川区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