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区。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形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乡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望;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为界。白银区常住人口337645人。
白银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辖2乡,3镇和5街道,45个行政村、44个社区,城镇化率达90.2%。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21年度《甘肃蓝皮书》,获甘肃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县”。
【行政区划】
白银区辖5个街道、3个镇、2个乡:
街道:人民路街道、公园路街道、四龙路街道、工农路街道、纺织路街道
镇: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
乡:强湾乡、武川乡
【建置沿革】
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度坚城初筑于1600年前驻牧境内的鲜卑乞伏氏,后为曾统治整个陇右地区的西秦乞伏乾归政权建都的地方,是西秦秦兴郡郡治所在地。 夏朝、商朝、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区境主要为羌族人游牧地。 秦朝末汉朝初为匈奴族游牧地。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区境归汉王朝版图,隶武威郡。 三国,属魏武威郡媪围县。 西晋,区境为鲜卑秃发氏据地。西晋末,仍属晋之武威郡。 东晋,义熙五年(409年),西秦乞伏乾归自木包(今临夏)迁都度坚城(今露天矿址)改元更始,并立秦兴郡,区境属之。 南北朝,先后隶北魏平凉郡、西魏会州、北周会宁防。 隋朝,区境隶武威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置会宁郡,区境属之。 唐朝,隶会州乌兰(今靖远)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属陇右道。 五代至北宋初年,为党项族据地。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境内为西夏西寿监军属地。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蒙古大军入境灭西夏,境内为蒙古族居地。 元朝,统一中国后,属甘肃行省永昌路西宁州。 明朝,属陕西行都司治所甘州靖虏卫(今靖远)。 清朝,今四龙镇属兰州府靖远县,今水川镇、强湾、王岘、武川乡境属兰州府皋兰县。 民国初期,境内分属兰山道靖远县、皋兰县、红水县,民国17年(1928年)废道,直隶甘肃省政府。民国22年(1933年)设置景泰县,红水县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辖境仍分属靖远、皋兰、景泰县。 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白银市筹备委员会(县级); 1958年4月,白银市升格为地级市。 1961年11月,设置白银市市郊区; 1963年7月,白银市建制撤销,市郊区改称白银区,划归兰州市。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白银市(地级)。将兰州市的白银区和皋兰县的强湾、武川、水川3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白银市白银区(8月实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银区位于黄河上游中段,甘肃省中部,白银市西部,是白银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以“铜城”闻名遐迩。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镇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对;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交界。总面积为1372平方千米,距省会兰州市69 千米。
地形地貌 白银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貌总体为四面环山的构造盆地,南有黄河谷地。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500~2200米之间,最高点是武川乡境内青石岘标杆山,海拔2273米;最低点是东南四龙镇境内黄河河滩,海拔1420米,高差853米。
气候 白银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旱多风,降雨稀少。年平均气温8.07℃,日极端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6℃。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发量1997.1毫米。太阳年均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大风日数51.6天。年均无霜期183.8天。
水文 黄河是区境唯一的河流,从南部水川镇西峡口入境,自西向东经流水川盆地,穿越乌金峡谷,从四龙镇大沙上出境,河道总长度38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白银区拥有各类学校120所,在校学生52892人,教职工人数4944人,校舍建筑面积81.29万平方米。其中:大专及高职1所,在校学生4824人,招生人数1647人,教职工人数216人;中专及职业中专4所,在校学生1724人,招生人数634人,教职工人数384人;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8641人,招生数5961人,教职工人数2047人;小学36所(含教学点10所),在校学生18125人,招生人数3185人,教职工人数1370人;幼儿园61所,在校学生9370人,招生人数4074人,教职工人数883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150人,招生人数28人,教职工人数44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4.7%;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4%。
卫生健康 白银区拥有卫生机构214个。其中:医院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540张。卫生技术人员32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21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交通运输】
白银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与黄河的交汇地带,南邻兰州,北通宁夏、内蒙,西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东连陇东。包兰铁路贯穿境内,3条国家级公路、2条省级公路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白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距兰州中川机场仅70公里。
【风景名胜】
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
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成立于2005年1月,前身为白银“露天矿”国家地质公园纪念馆。2010年,市政府将其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于2011年1月被列为国家免费开放纪念馆。 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红星路40号,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其他为办公区,库房一间。纪念馆有文物320件。藏品以工业矿石、早期工人的使用物品、劳动生产工具、工业成品以及省上、国家领导人题词照片等资料为主。
白银水川湿地公园
白银水川湿地公园,位于水川镇黄河湿地保护区内,东至桦皮川村大泵提灌站取水口,南靠滨河路,西接动力厂公路,北连金锋~蒋家湾乡村公路,规划总面积3000余亩。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黄河多年冲击形成,属于典型的河口湿地,东西长1440米,南北宽920米,平均水深2米,比黄河河面高出1.8米,该地渠系纵横,芦苇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
黄河大峡奇观风景区
黄河大峡奇观风景区,雄踞于中华大西北白银市西南。万顷黄河波涛从皋兰县什川镇河口涌入大峡,翻卷奔腾穿过31.5千米长的峡谷,到水川西峡口冲泻而出。峡长、峡奇、峡险堪称黄河之最,故名大峡。 峡谷千曲百折,最窄处仅30米,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涛声如雷。从入峡处起,依次有龙王河、骆驼石、大撞、煮锅、狼舌头、黄崖、蛟崖、大照碑、月亮石、天眼洞开、八戒投亲、猛虎饮川、弥勒睡佛、孔明祭天、唐俑壁立、鬼斧神工、猛虎啸天、老鹰捕食、金鸡独立、千里单骑、镜中佳人、友好使者、情侣吻别、古峡仙洞、天桥飞架、神龟探潮等险滩暗礁奇观异景。
剪金山
剪金山,地处四龙镇北,海拔1746米,距白银市区政府所在地26千米,为四龙镇管辖。东临靖远县北湾镇,南与靖远县平堡乡隔黄河想望,西邻水川镇、强湾乡,北靠靖远县刘川镇。剪金山秀美俏丽的山峰,由青石岩构成,是地壳抬升后经外力侵蚀而成。剪金山为环绕其四周群山之巅,素有“万山朝供”之称,四周群峰如同朵朵盛开的莲花,故称其为百花山。 剪金山(古名百花山)庙会,又名剪金山民俗文化物资交流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的总称,主要有敬香拜祭、祈福禳灾、求嗣祛病、求吉祥平安、谢山等,是传统庙会。 剪金山庙会始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清代乾隆年间最盛。直至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全部被拆除,庙会活动停止。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白银市博物馆
白银市博物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长安路16号,2009年列入国家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场馆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200平方米。《白银史前文化艺术展》、《笔墨春秋白银书画展》、《白银地区古生物化石展》、《乡土岁月-白银民俗展》、《白银油坊展》、《现代书画展厅》等展览反映白银厚重的历史文化。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及古生物化石等各类文物共7000余件(套)。以马家窑文化彩陶、齐家文化玉器、唐代鎏金铜造像、明清名人书画等为馆藏特色。
大川渡黄河水车
大川渡黄河水车,位于距白银市区25千米的水川镇大川渡村南黄河北岸,东接白榆公路,西连黄河两岸吊桥,南与榆中县的文化古城青城隔河相望,北靠大船渡村村庄。水车始建于明朝,清朝末期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公元2000年再次重新维修。整个建筑南北长约120米,宽约10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岗岗沟
岗岗沟,位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关家沟村,距大峡公路3.5千米,顺沟而上,两岸枣村成片,有百年生大枣树2000多株,是全省闻名的小口枣生产地,年产鲜枣20万公斤。沟左1千米处有“关山独立”、“窖子洞”等景色。岗岗沟由九级瀑布组成,一年之中水瀑半年,冰瀑半年,瀑布总落差达60米左右。
【历史文化】
戏曲 白银地方小曲,是根据陕西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多种剧式取精提炼改编创新的,是流行于白银地区,特别是黄河沿岸水川、四龙等地最为盛行,是具有地区特色的集演说唱于一体的地滩式剧目,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田间地头,家庭院落随时随地即可演出,一般的红白喜事节日假期多为盛行,历经的大川渡村的老艺人张晓霞为首的,演唱内容,包含了民间故事、文人墨客的爱情悲欢、先贤的告诫等,是反映黄河两岸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乡土文献资料。 曲子戏,发祥于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村。流传于我国黄河流域及甘肃、青海等地的民间小戏,它取材于元朝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具有元杂剧的风格特点,唱腔属联腔体。
音乐 黄河战鼓,源于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李台社口传的古代军阵战鼓,用于古代战争两军对垒、鼓舞士气、冲锋助威之用。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代战争的出现、古代冷兵器战争的退缩,冲锋号替代了战鼓,其战鼓自然退役到了民间,成为民间娱乐的一种形式,在逢年过节、农闲、庙会的庆典活动中大显身手。
舞蹈 太平鼓亦称腊鼓,中国民间岁时娱乐习俗。唐时已有,本为乐舞,后用为腊鼓。宋代称为打断。民间改名太平鼓,于新年花会、社火中演出,以祈太平,故名。 白银区太平鼓的表演套路有走路鼓、红拳架子等。打法有鸳鸯戏水、凤凰点头,由于打法不同,自然要求身法不同。最为精彩的要数鹞子翻身,鼓手三指顶鼓,举起旋转,悠过头顶,翻腾掷出,得心应手。表演阵法时,周围十面大旗烘托,中间指挥,又配有锣钹击打节奏,鼓手们便把绝技融入阵法的变化。
【荣誉称号】
2002年8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 2010年2月,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12月,获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20年1月8日,入选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十强县。 [24]同年5月26日,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为“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12月23日,评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1月8日,《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2)》显示,白银区跻身2020年度甘肃省县(区)综合竞争力十强县行列。 2022年4月,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公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