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北纬25°50′-26°26′,东经117°48′-118°39′。总面积3425.3平方千米,为福建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42.3万人(2006年)。通行尤溪话(尤溪话,这是一种兼有闽南、闽中和闽东方言特点的混合型方言。通行于尤溪县大部分乡镇。属于戴云山区的闽方言土语群,具有闽方言的共同特点,属于闽方言,但归入哪一区都勉强,是一群方言区边界的混合型土语。)尤溪素有“闽中明珠”之称,曾荣获“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称号。
县政府驻城关镇。邮编:365100 代码:350426 区号:0598
行政区划
尤溪县辖9个镇、6个乡:
镇:城关镇、梅仙镇、西滨镇、洋中镇、新阳镇、管前镇、西城镇、尤溪口镇、坂面镇
乡:联合乡、汤川乡、溪尾乡、中仙乡、台溪乡、八字桥乡
历史沿革
尤溪历史比较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始建县于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素有崇文尚学的传统,不少学有所成的尤溪乡亲分布在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劳动者素质比较高。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曾题词:“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地理环境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素有“闽中明珠”之称。处于东经117°48′30″~118°40′,北纬25°50′36″~26°26′30″之间。东邻闽清和永泰县,南接德化县,西连大田和沙县,北毗南平市。县域东西宽约88公里,南北长约72公里。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居全省县级第二位。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距省会福州市国道198公里,高速公路173公里,水路232公里;距三明市省道117公里,高速公路128公里。
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境内东西山岭耸峙,丘陵起伏,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错综;中部尤溪河谷斜贯南北。各地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大模山海拔1472米,最低处尤溪口码头闽江江面海拔仅31米。1993年,水口电站建成后,库区水位升至70米,尤溪口码头72米。全境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气候特征
尤溪县地处北纬26度以南,东面距海约100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
2~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1月为冬季。因各地海拔悬殊,各季节起始与持续时间差别较大。尤溪县各地累年年平均气温19.2℃。最低年18.6℃,最高年20.2℃(1998年,创该县年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0~12.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9℃。极端最高气温40.3℃(1992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7.8℃(1999年12月23日,创该县气温最低记录)。日最高气温≥35℃、38℃的最高温天气平均每年分别是45天和6天。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是夜晨(5~7时)气温最低,午后(14~16时)气温最高。因县内地形复杂,各地气温分布差异较大,中高海拔地区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
自然资源
矿产:目前已发现有28个矿种,其中石灰石、大理石、辉绿岩、石英石、铁、铅、锌、金、银、稀土、煤、瓷土、粘土、钾长石等可供开采利用。尤其是铅锌矿储量丰富、品位高,已探明储量达260万吨,居华东地区之首。
水力:全国首批初级农村电气化县、全省农村初级水利化县,年降水总量多年平均55.5亿立方米,境内4条水系均属闽江支流,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境内可开发水力装机容量达70多万千瓦。
森林:全国南方集体林区改革重点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试点县,有林地面积38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2%,活立木畜积量达1600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6000万株,年产商品材25万立方米、商品竹500万根。
尤溪县夜景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1.65亿元,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21.9%,第三产业增长2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62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76亿元,增长39.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2138万美元,增长21.9%;完成出口总值3031万美元,增长15.4%;引进内联项目29个,总投资11.7亿元;财政总收入480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6亿元,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5209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2元,增长18.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亿元,增长16.3%;城镇登记失业率4.28%;人口自然增长率6.12‰。
尤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曾经创造出了体现发展特色的业绩,即:尤溪是全国南方四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重点县之一,第一批全省十七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第四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国十一个食用菌生产超亿元县之一,第一批经国家验收达标的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水电装机容量居全省县级第一(达28.5万千瓦,全国第二)。
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林业工作、水利水电工作、农村工作、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造林绿化达标单位,教育“两基”达标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连续七届保持了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称号;还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以及全国、全省体育先进县。
近年来,通过确立"建设型兴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的发展定位,实施项目带动追赶战略,全县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工业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交通运输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19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08公里、国道2.8公里、省道161.03公里、县道378.06公里、乡村道路1590.05公里,县乡村已形成公路网络,县城通往各乡镇公路已全部铺设水泥或柏油路面。尤溪城区距福州市区149公里、三明市区123公里、南平市区78公里、尤溪口火车站47公里;福银高速公路贯穿尤溪县,并在尤溪县境内设立“梅仙”和“洋中”2个互通口。尤溪口和西滨的500吨级码头已建成使用,船舶上行可直航南平市,下行可直达福州马尾港。厦沙高速将于2011年3月份左右动工,完工后尤溪城区将实现小车10分钟内通高速,20分钟到机场(沙县飞机场建设中),40分钟到三明,2个小时到厦门。兴尤高速也将于2011年动工,全线通车后,从尤溪到莆田只要2个半小时,比目前节省3个多小时。在铁路方面,“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向莆铁路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将在尤溪的西城设一个客运站和中仙设一个货运站。304省到往西直达沙县,进入三明市区、206省直连闽南地区--经济特区厦门市、316国道途径我县境内。
基础设施
水电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居全省县级前列,是全国首批农村电气化县。11万伏输变电线路与省电网联网运行,福建省5个大型水电站之一、装机30万千瓦的“街面水电站”已投入运营。
城乡已实现电话通讯程控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5万门,全球通数字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公路主干线和95%的乡村,移动电话总量已达26.33万户。互联网宽带业务也相当普及。
科技文教
尤溪县科教文卫体事业蓬勃发展,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全国体育先进县;连续七届保持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县荣誉称号。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县共有幼儿园56所,在园人数7832人;完小81所,教学点22个,小学在校生22841人;初中14所,在校生17696人;完中8所,高中在校生10261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2252人;特校1所,在校48人。
风景名胜
云霞仙境桂峰村:位于“闽中明珠”尤溪县东北向,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仅12公里的洋中镇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在古时称为桂岭,又叫岭头、蔡岭,海拔550多米,为半高山谷地。走进这个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的历史文化名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南溪书院:在尤溪县城南的公山之麓,原为邑人郑义斋馆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县尉,去官后寓居于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诞生。朱熹逝世后,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宝元年(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后屡有修缮扩建。书院古朴庄严,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有韦斋祠、观书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筑。正堂当中立朱熹石膏塑像,两旁是朱子手书板联四幅:“读书起家之本 和顺齐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四壁高悬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画像。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读书处。朱熹《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的“半亩方塘”即指此处。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县方溥主持,把半亩方塘扩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桥,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复。
九阜山峡谷:走进位于福建三明的九阜山,就像走进一幅绵长绮丽的山水画卷。“山清、水秀、石奇、林茂”,处处胜景,步步流连,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漫步于逶迤的山间小径,看山泉溪涧萦绕林间,听林间鸟鸣声声,享受密林遮天蔽日的阴凉,几乎让人忘了疲累。溪谷到处是怪石,取名有仙人捣药、神鲤待跃、金龟拱背……还有像鸟、像猿、像恐龙蛋,形态各异,模样可爱。
蓬莱山:又名九仙山。相传有九仙往来其间,故名蓬莱山,位于尤 溪坂面镇,距县城21公里,海拔1288米,与罗汉山隔尤溪对峙,为县西南军防的门户。蓬莱山山势雄壮,怪石嵯峨,山高水秀,古木参天,峰峦 峭拔,人迹罕到,上有金鲫池、石棋盘、黑白二石子、炼 丹灶、白鹤洞等胜迹。
社会人文
立春节: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鸣炮放烟花,称“接春”,迎接“春神”到来。
过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早餐煮九米粥,称“穷九”,晚餐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酒菜,叫“做富”,预示先穷后富。九米粥,是用灿米、粳米、糯米、花生、豆类、红枣、杏仁、糖等九种混合煮成。农村人家还有分送九米粥给出嫁女儿或左右邻里,或任熟人来家品尝九米粥的习俗。
采青节: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农村人家有食“艾粿”习俗。是用采集的艾草嫩叶煮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粿。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粿,以祛邪气。
立夏节:立夏这天,农家有食用“夏粿”习俗。是以米粿为皮,竹笋为馅,包成半月形,称“夏粿”。城里人称其“粿夹”。有的还用红糟煮小竹笋、猪肉等为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俗称“七月半”,也有叫“鬼节”。有的乡村因习俗不同,这个节日定在十一、十二或十四日,但都是举行祭拜祖先活动。
扫墓节: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农村各族都必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墓结束,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猪肉、鸭肉和酒菜。有的把祭品带回家办酒席。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出嫁女要给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礼饼,以示团圆。这天,各户家人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明月,欢度团圆之夜。
立冬节:这天,农户人家舂糯米,食糍粑,或舂粳米,食白粿,以庆粮食收成。有的还吃草根汤,滋补身体,湿热御寒。
冬至节: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团丸为食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团丸,称“小糍子”。以示子孙满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