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位居台湾海峡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霞浦县辖12个乡镇(含3个畲族乡)、2个街道、292建制村和23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53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霞浦人口为461176人。有汉、畲、回、藏、苗、壮、瑶7个民族,畲族人口4.4万,占人口总数的8.4%,是福建省畲族人口数量第二位的县份。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素有“海滨邹鲁”之誉。
行政区划
霞浦县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街道:松城街道、松港街道
镇: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
乡:柏洋乡、北壁乡、海岛乡
民族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
历史沿革
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晋太康三年(282年)建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撤并于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宋淳祜五年(1245年)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乾隆四年(1739年),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2年(1913年)废府留县,民国24年,以第四区分设柘洋特种区(后改为柘荣县)。1949年6月17日解放,历属福安专区(地区)、宁德地区、宁德市。
地理环境
霞浦县,处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福建省东北部,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县,西南与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介于北纬26°25′—27°9′,东经119°46′—120°26′之间,北距温州、南距福州均160公里。县境东西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为陆地总面积的19.9倍。
霞浦县,依山面海,为沿海丘陵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西北峰峦耸峙,千米以上山峰集中在柏洋乡,最高峰目海尖海拨1192.4米;中部丘陵连绵,低山、盆谷、平原交错,海拔多在700米以上;东南港湾岛屿众多,主要有“两洋三湾四港”(东吾洋、官井洋,三沙湾、福宁湾、牙城湾,三沙港、东冲港、吕峡港、盐田港)。海岸线长度480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大小岛屿196个,均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首位。东冲半岛形如卧虎拱卫闽东内海,东冲口为其出入咽喉。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暖夏凉,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境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干流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多年平均径流量13.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杯溪、罗汉溪、七都溪、长溪三河,总流域面积635.2平方公里,干流长134.5公里。杯溪以流域面积广、干流长居首,罗汉溪以落差大、水能丰富称优。
自然资源
霞浦山海资源丰富。海域占全省海域面积的21.76%,海洋渔场28897平方公里,浅海、滩涂69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0.17%和23.76%,捕捞、养殖、航运等海洋经济在闽东地区属首屈一指。耕地27万亩,占陆地面积的12%。林业用地149万亩,森林覆盖率36%,杉、松等优势树种蓄积量83万立方米,还有三尖杉、四季千年桐、千年银杏、桫椤等珍贵树木。东吾洋沿岸晚熟荔枝为历史名贵水果,官井瓜(大黄鱼)、三沙 (石斑鱼)、七都蟳、沙洽蛎、盐田蛤、牙城蛏、霞浦文蛤、沙江对虾、沙塘剑蛏、崇儒李干、福宁清水绿茶等名优土特产饮誉海内外。非金属矿产品种众多,硅石、石岗岩、沸石、蛭石、高岭土、紫砂土和石英砂、矿泉水等均占有一定优势。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42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地下水年蕴藏量近亿万立方米,潮汐能量巨大,开发条件优势。
霞浦是远近闻名的海洋大县,海水养殖和捕捞量名列闽东各县市之首,副热带海洋物种齐全,具有“八闽海鲜出霞浦”的美誉度。全县海洋捕捞年产量12万吨,海水养殖年产量24.3万吨,主要由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四大类构成。鱼类年产量21万吨,有大黄鱼、白鳓鱼、鳗鱼、乌贼、目鱼、鲳鱼、石斑鱼、鲈鱼、龙头鱼、弹涂鱼、真鲷鱼、鲈鱼、鮸鱼、美国红鱼等;虾蟹类产量4259吨,有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红虾、梭子蟹、青蟹、毛蟹等;藻类年产量79083吨,有海带、紫菜、龙须菜、麒麟菜等;贝类年产量108867吨,有鲍鱼、牡蛎、花蛤、泥蚶、贻贝、缢蛏、腾壶等。并拥有其他海域所稀有的海参、龟足、剑蛏等海上珍品。
霞浦县县城一角
经济建设
2008年,霞浦县完成生产总值62.99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比重26.1:27.1:46.8;农业总产值36.56亿元,增长5.8%;工业总产值32.18亿元,增长21.93%;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6%,其中地方级收入1.71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6亿元,增长4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1亿元,增长16.1%;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预期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45元,分别增长20.2%和14.1%。
2008年,霞浦县共引进优新品种66个,推广面积3.7万公顷,优质品种覆盖率达82.8%。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11万吨,实现产值23.45亿元。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其中新增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初步形成以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群体,“目海”茶叶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完成牙城、水门等乡镇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建成44个村级安全饮用水工程、2个山地水利工程、205口沼气池、122个行政村候车亭,完成农村道路硬化158.2千米、改造中低产田533.3公顷,实施12个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一批渔港、海堤、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44个试点、整治村的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三清六改”、“五通一气”、“家园清洁”等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2008年,霞浦县大力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征用工业用地334公顷,报批工业用地133.3公顷,投入2.94亿元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项目集中点,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全年签约引进工业企业94家,初步形成以服装鞋革、汽摩配件、不锈钢制品等轻工产业为主导的“银色工业走廊”雏型。2008全年在建工业项目18个,当年竣工投产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56家,实现工业产值16.37亿元,增长37.4%。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投入1000万元实施技术创新及科研项目,“正阳”牌环保型复合纤维刹车片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霞浦县共接待游客64.1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总收入达到3.98亿元,增长24.4%,位居闽东9县市(区)第二位;福宁海湾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获得成功;积极推进“中国·蓝色风情游”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全国摄影艺术比赛和“福宁口福·烹饪大赛”,组织了“作家笔下的霞浦风景名胜”大型采风活动,培育“霞浦——中国滨海摄影基地”品牌。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各项工作,努力培育壮大水产、蔬菜、果品、粮食、花卉、建材、农资等专业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54家,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完成投资4.3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8%。
2008年,霞浦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24.58亿元,实现注册和动工建设14个,宏翔高级中学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全县新注册企业217户,增长28.1%;注册资金2.92亿元,增长41.93%。对外经贸进一步拓展,有4家企业新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全年外贸自营出口1420万美元,增长28.74%;贸易进口390万美元,增长319.35%。对台小额贸易交易额609.81万美元;对台渔工劳务输出508名,人数居全省各口岸首位;引进台湾水产品9525.5吨,水产品交易的品种、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靠宁德港三沙港区,获得交通部审批,外国船只开始进出霞浦县海域。
城乡建设
2008年,霞浦县完成山河路、福宁大道、太康路、长溪路等城区路网建设,岚后22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要项目完成建设,全市首家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福宁湾围垦、赤岸大道、五星级宾馆、九龙街、行政中心、大业传媒福宁影视制作基地、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项目进展顺利;组织投入1450万元,实施了护城河清淤、河床硬化、河岸改造,完成城区部分街道路面整修、居民区新型垃圾投放点建设,县城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农村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村水泥硬化项目36个,启动了长春至下浒、沙江至溪南、长春至吕峡公路水泥硬化工程,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投资4885.3万元。
民生保障
2008年,霞浦县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验收。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县小学阶段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阶段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下浒中心小学、宏翔高级中学等一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一中新校园建设进度加快,县职专进入国家级重点中专行列,县七中实现三级达标,顺利通过省级教育督导评估。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病房大楼扩建、福宁医院、三沙、下浒、北壁卫生院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一批文学、艺术作品在省、市参赛中获得大奖,全市首届社区运动会该县成绩名列第一,广播电视转星和模改数工作顺利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新农合全面推进,参合率85.6%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17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421人,劳务派遣3024人。投入帮扶资金213万元,发放农户自立工程小额贷款2353万元,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347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批“平安县”和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县称号。被南京军区评为国防动员先进单位。
旅游资源
旅游景点富有地方特色,赤岸以人文荟萃名噪古今,又是唐代日本高僧空海大师入唐求法“漂着地受难的圣地”;杨家溪人称“海国桃源”,以青山碧水之幽美、潭、濑、滩与花、草、林镶嵌之秀雅,瀑布、峡谷、奇峰、悬崖、异石、怪洞等神工与人文汇聚之胜境,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之神妙而扬名,因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名胜区的“山、海、川”三大主景之一;大京古城保是省级文物保持单位,塔岗虎镇塔名列《中国名胜词典》,东关建善寺以“八间古刹”闻名,三沙留云洞有“闽东小普陀”之称,下浒外滩获“闽东北戴河”之誉。
霞浦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风景城市。霞浦千年古邑,依山伴水,气候宜人,文化遗产丰富,自然风光迤逦。素有“海滨邹鲁”之誉,是闽东富庶的旅游胜地。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唐朝林嵩、宋代王伯大、元代王都仲、清代游光泽,还有近现代书法家游寿、著名易学家黄寿祺、国务院原秘书长杜星恒,都在这里哺育成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建县1720年,曾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日本空海大师,理学家朱熹、民族英雄文天祥都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虎镇塔、建善寺、大京城堡等无不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
这里民风古朴,风情别致。有汉、畲、回、藏、苗、壮、瑶等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8%,畲族比例最高,居福建省第二位。这里上天给予特别恩赐,山青、水秀、石怪、洞别、花奇、林异。葛洪山、留云洞、外浒沙滩、高罗沙滩、杨家溪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山野滩海,物产品种齐全。柿子、荔枝、龙眼、芙蓉李、富锌茶、海蛎、剑蛏、对虾、蟳、大黄鱼、石斑鱼等应有尽有。这里水陆通达,城市功能齐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深水港口等基础设施使霞浦成为闽东的交通枢纽。星级宾馆、豪华商场及完善的城市功能,将为四海来宾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霞浦未来会更加美丽富饶,繁荣昌盛。
霞浦境内游览胜地众多。县城南的葛洪山、宋朱熹讲学地"秀泉"、唐贞观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陆点──赤岸、"华峰古刹"的建善寺、"海涯屏藩"大京古城堡、"闽东小普陀"三沙留云洞、"闽东北戴河"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风影秀丽的"海国桃园杨家溪"和"荫峰阁"、虎镇塔等。
景区景点
赤岸空海纪念堂: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国高僧空海(774—835年)随日该国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使船遇风,历尽艰险,在海上漂流34天,最终漂流至霞浦赤岸,受到当地官民救援与款待,后往福州溯闽江北上,入长安求学。在唐期间,空海潜心于佛学、文学、医学等诸方面研究,博采盛唐先进文化之精华,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积极传播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驱。”1984年3月,为纪念空海大师圆寂1180周年,日本真言宗各派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并组团前来赤岸朝拜,从此,日本每年均有数百名空海信徒前来赤岸参观朝拜。1986年以来,中日双方先后在赤岸建成了接待室、文物陈列室、祭海亭、望海亭、空海坊,特别是1994年5月21日,空海大师纪念堂在此落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该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赤岸,作为本县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经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点。
杨家溪:位于霞浦县牙城镇境内。相传北宋名将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杨金花曾在此平定南蛮第十八洞而得名。杨家溪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五大景区之“九鲤溪瀑景区”,自龙亭瀑布至渡头村、全程11.5公里,素有“海国桃源”之美誉。
三沙:是福建省沿海地区的一个重镇,早在本世纪初就被孙中山先生纳入了《建国方略》的建设中。她濒临全国五大渔场之一的闽东渔场。省三沙渔业公司,闽东渔场指挥部,闽东船舶监督站,闽东渔场购销总站,三沙海关和三沙台胞接待站等均设在这里。每逢鱼汛季节,苏(江苏),浙(浙江),粤(广东),台(台湾),闽(福建)等地的渔船云集于此,桅墙如林,喧声如潮。是闽东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沙留云洞:俗称石厝,亦称幻尘庵被誉为“闽东小普陀”。位于距霞浦县30公里的三沙镇西澳。依山面海,周围面积5000多平方米,与台湾的东引列岛遥遥相对,左右两山对峙,林木青翠。由自然柱石支撑着一块巨石“一片瓦”构成一个奇妙的留云洞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僧题安同居士杜仰高建大雄宝殿于洞穴之中。洞的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如骆驼观涛,有似雄鹰望日,有形玉兔赏月,有象双狮戏珠。洞前临海处有一巨石凌空而立,下临万顷碧波,浪峰起伏,惊涛拍岸,可以驾艇游弋,可以垂钓撒网。三沙留云洞历来是闽浙交界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题诗刻字。原国民党闽浙监察使孙启英的“片石开生面,名山出一头”和陈立夫的“海东胜地,留云纪胜”等多处摩崖题刻至今尚存。自对外开放以来,来三沙港避风、贸易的台胞,回国探亲观光的侨胞也不断来此游览、参拜。
下浒沙滩: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位于霞浦南面,数千米的沙滩,洁白如玉,光洁似珠。素有“闽东北戴河”之称,沙滩长1500米,宽200多米,并有宽近10米的鹅卵石带环境,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更有琵琶岛、云峰寺、狮子山、朱熹游学地-文星坪等名胜古迹相衬托,是个不可多得的避署、旅游胜地。
溪西水库:霞浦地形从北向南倾斜,呈三阶梯状。境内河流自成流域,自北向南入海。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大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七十年代建成的溪西水库和今年竣工的柏洋引水配套工程以及一、二、三级梯级开发的电站,改善了农业的灌溉条件,并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县电厂实现微电脑遥测、遥讯和“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