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南濒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27°26′,东经119°55′-120°43′。东北界浙江省苍南县,西北邻浙江省泰顺县,西接柘荣县,南连霞浦县。辖区东西最大横距79.3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7.4千米,总面积1526.3平方千米。人口57万人(2006年),主要为汉族,畲族约占5.8%。通行闽东方言福安话,部门地区通闽南方言。全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
市政府驻桐山街道。邮编:355200 代码:350982 区号:0593
行政区划
福鼎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
街道:桐山街道、桐城街道、山前街道
镇:贯岭镇、前岐镇、沙埕镇、店下镇、秦屿镇、磻溪镇、白琳镇、点头镇、管阳镇、嵛山镇
乡:叠石乡、佳阳乡、硖门畲族乡
历史沿革
福鼎,乾隆四年(1739年)从霞浦县划出劝儒乡的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隶属于福宁府,县治设在桐山,故称桐城。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属东路观察使,民国六年(1917年)属闽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福建省第二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称第八行政督察区。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属浙江省第五行政公署,1949年10月隶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称福安专区,1970年行署迁址宁德,1971年改属宁德地区。199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福鼎县设立福鼎市,仍属宁德地区。2000年11月撤销宁德地区设立宁德市,现福鼎市由宁德市代管。
地理环境
福鼎境内地势呈东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东南沿海波状倾斜。东西宽79.3公里,南北长57.4公里,陆地面积146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人口每平方公里363人。山丘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1%,盆谷平原约占9%。最高峰青龙山海拔1141.3米,太姥山主峰覆鼎峰海拔917.3米。主要河流有水北溪、赤溪、溪头溪、百步溪、照澜溪等。福鼎海疆辽阔,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海疆面积约是陆地面积的10倍,海岸线长432.7千米,其中岛岸线100.4千米。大小岛屿81个,最大为嵛山列岛,面积25.14平方千米。台山渔场是闽东的主要渔区。有沙埕港、杨岐港、秦屿港、硖门港、嵛山港、姚家屿港、桐山港、八尺门内港等港湾。
福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均日照1840小时,年均气温18.5℃,年均降水1661.6毫米。西南、西北部山区雨量较多;太姥山年均降雨量达2112.3毫米。
福鼎漂亮自然风景
自然资源
1995年末全县耕地面积298890亩,其中水田204586亩,旱地94304亩,人均耕地0.56亩;森林面积1157000亩,海水可养殖面积91.7平方公里。
境内已探明主要矿产有14种。金属矿有铅、锌、银、铬、铟、铜、铁等7种,主要分布在叠石乡。叠石银硐的铅锌矿,储存量33万多吨,为国家级的中型矿。非金属矿有石灰石、叶腊石、玄武岩、辉绿岩、茶岗岩、高岭土、石英石等7种,主要分布在管阳、白琳、潘溪等镇。叶腊矿储存量42.16万吨,白琳大嶂山的玄武岩储存量5000万立方米,矿石裸露地表,呈墨黑色、色调凝重高雅,是全国罕见的高级建筑板材,属全国建筑石材基地之一,被国务院建材总局命名“福鼎黑”。
森林面积115.7万亩,森林覆盖率56.2%,森林蓄积量127.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面积57万亩。全县乔灌树木235种,主要用材林有松、杉、柏和阔叶林;经济林主要有黄栀子、毛竹、油茶、油桐、乌桕、茶叶、黑松、楠木、花榈木、红花油茶、三尖杉等。
境内海域面积2243.95万亩,滩涂面积10.44万亩,水生动植物有黄鱼、带鱼、鲳鱼、鳗鱼、石斑鱼、毛虾、梭子蟹和牡蛎、泥蚶、跳鱼、青蟹、海蜈蚣、海带、紫菜等。
境内溪河纵横,水能资源贮藏量达9.4万千瓦,可开发7万千瓦,地下水蕴藏量2.6172亿立方米,地表水量14.5143亿立方米。八尺门港水流湍急,可利用建造36000千瓦潮汐电站;叠石会甲溪地下氡泉,经有关部门测量泉水含氡量15埃曼/升,含氟量20毫克/升,可治疗各种皮肤病、神经科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是一个很值得开发利用的天然资源。
经济发展
福鼎海域广阔,盛产大黄鱼、青蟹、泥蚶、弹涂鱼、石斑鱼等珍贵海产品,是闽东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是全省十大渔业县(市)之一。目前,在前岐、秦屿、店下等乡镇建成了三个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该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世界奇果—四季柚、中国名芋—槟榔芋、食用菌(蘑菇)、白琳工夫茶以及大白毫始祖—太姥绿雪芽等蜚声海内外。
2009年福鼎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3.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增速居宁德首位。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6.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8.92亿元,增长16.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7%,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9.13亿元,增长1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3%,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的构成为15.0:47.2:37.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2亿元,增长19%;农业总产值32.5亿,增长5%;财政总收入11.4亿,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7亿元,分别增长37.6%和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41亿元,分别增长25%和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增长14.1%;外贸出口总额1.3亿美元,比增23.2%。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6.18亿元,比增18.0%,增幅超出全年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1亿元,增长5.3%,增幅超预期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0.09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0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9亿元,增长47.8%,增幅超预期2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2亿元,增长16.5%,增幅超预期0.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5.31亿元,增长34.0%,增幅超预期17.9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10.29亿元,增长33.0%,增幅超预期17.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4元,增长16.9%,增幅超预期4.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185元,增长19.0%,增幅超预期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该市基础设施建设日异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性项目落户该市,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共引进7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正式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50亿元。与此同时,良好的市场、服务、信用环境,为该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了可持续的发展氛围和条件。在2004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评价中,成为“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之一,县域竞争力居全省第18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新农村建设
10个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18.7%,完成27个重点整治村的新村规划编制;硬化乡村道路117千米,完成39个村3.35万人饮水工程建设;除险加固了一批水库、海堤,初级水利化县(市)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全面完成;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82家;基本完成474户1723人的“造福工程”和179户707人的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全力开展抗台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医和子女就学等困难。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4.7亿元,增长5.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516个,1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被列为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品香”牌福鼎白茶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获全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成立项目审批服务中心,15个部门入住中心,为项目审批、代办提供一条龙服务。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参加第11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宁德·香港投资洽谈会等招商活动,引进市外投资企业27家,投资总额1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64万美元(验资口径),增长12.2%。全年外贸出口总额6013万美元,增长78.7%。加强政银企合作,组建2个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制定实施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余额,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5.3亿元,贷款余额45.6亿元,分别增长15.5%和36.3%。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州卡希拉区签订了经贸、科教、文化交流与合作协议。
城乡建设
实施“东扩南移面海”城市发展战略,启动百胜新区和海湾新城的建设规划,稳步推进潮音岛新区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2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达到45%。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政府路、古城西路、昭明路路面改造,实施环城东路、中央大道等城市路网建设;改善城区供水、公交和环卫设施,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善桐山溪和龙山溪两岸绿化带,全市绿地面积238公顷,人均6.1平方米。全年动工建设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14亿元;投入1.07亿元,加快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大型停车场和九鲤溪、嵛山岛景区等设施建设;城关至管阳104国道、杨岐至秦屿二级路改造顺利竣工,温福铁路(福鼎段)建设全面推进;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宁德核电站主体工程实现提前动工。
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58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农村劳动力专项技能培训4280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年向3058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20万元,向16498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287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131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444万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合作医疗农民41.24万人,参合率达86.7%,农民承担医药费降低32.7%。拓展农村社会保障面,5627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村主干养老保险顺利启动;开展挂钩帮扶,最大限度惠及不同层面的群体,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太姥山
旅游资源
境内太姥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10年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素以“海上仙都”著称,其观赏面积92.02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它以峰险、石奇、洞异、雾多“四绝”称雄江南,还有古刹、碑刻等人文景观,游人可登山、观海,看日出、探洞、泛舟、寻古、采风等。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一一太姥山,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北邻浙江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 “山海大观”称奇。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它北望浙江雁荡、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势,闽人称武夷、太姥为双绝,浙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 构成闽越三大名山。 太姥山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观赏面积92.02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平方公里,拥有太姥山岳、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晴川海滨四大景区和瑞云畲寨、冷城古堡、翠郊古民居三处独立景点。旅游资源有武夷、雁荡山水之秀丽;有黄山、泰山云雾之奇幻;有崂山、三亚海景沙情;有普陀、武当佛踪道迹。游人就近便可登山、探洞、戏水、游岛、漂流……寻觅古刹幽远,领略畲寨风情,一举多得。
文化底蕴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深厚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闽东老区的革命精神,共同构筑现代福鼎多元的文化体系。1997年和2000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0年,福建省福鼎市与浙江省安吉县共同申报的“白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