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是客家首府。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2010年末户籍人口39.34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长汀话。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
长汀县城全貌
行政区划
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
镇: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
乡: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历史沿革
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至2008年12月,隶属地级龙岩市。
物产资源
长汀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金属矿有稀土、钨、铁、锡、金、银等,其中稀土储备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辉绿石、玄武石、高岭土、叶蜡石,钾长石、硅质石、黄铁石、磷矿、煤、矿泉水、温泉等,其中高岭土、花岗岩、辉绿石、玄武石、钨矿等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好的开采和利用价值。林地面积1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林木蓄积量1000多万立方米。全县可开发水资源10万千瓦,截止2008年,已开发4.2万千瓦,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河田温泉属国内罕见,温度高达80℃,日流量达4000吨以上。
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闽西八大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
经济发展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7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17.05亿元,第二产业26.00亿元,第三产业29.64亿元;财政收入4.13亿元,增长22.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5亿元,增长3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3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0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56元,增长9.1%。
全年工业总产值65.64亿元,增长34.9%,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54.23亿元,增长36.3%;工业增加值19.41亿元,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79亿元,增长25.8%。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稀土精深加工等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1亿元,增长37.9%,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3%。新增省名牌产品7个,总量达15个;新增省著名商标5个、市知名商标6个。省市把打造全国稀土产业基地、建设稀土产业园列入重大产业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总量、有序开发、延伸加工、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稀土精深加工产业;稀土产业园规划面积8.78平方千米,总投资60亿元,重点打造五条稀土精深加工生产线,形成五大产业集群。
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8.49亿元、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3.8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6.91万吨;种植烤烟0.49万公顷,收购烟叶22.88万担,烤烟种植规模保持在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出笼鸡412.64万羽;出栏生猪68.29万头,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1个;实现竹业产值5.2亿元,新植油茶示范林200公顷,被列为省现代竹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和国家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县;植树造林0.34万公顷,是近几年造林面积最大的一年。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县土地流转面积0.55万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7%。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840公顷,完成土地整理420公顷,新增耕地50.37公顷。投入3679万元建设烟基项目354个。继续实施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新造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240公顷,完成防洪堤建设3.5千米。
全年签订外引内联合同项目138个,总投资39.6亿元,利用县外资金37.67亿元,实际到资17.84亿元,增长10%;新办外商投资企业27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300万美元,增长9%;外贸出口总值1.1亿美元,增长30.5%。
全年累计开发新项目42个,实施项目69个,储备项目35个。列入市“三个一百”项目中16个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增长25.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0.1%,其中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3亿元;18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3.57亿元,增长11.6%。全年共签订外引内联合同项目69项,总投资20.8亿元,新办境外投资企业12家,总投资2102万美元。
交通状况
长汀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省道洋万线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长汀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长汀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长汀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长汀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2012年龙厦铁路的通车,长汀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
社会事业
2008年,全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万人,参合率达94.2%。全县10079户、23830名城乡贫困人口列入低保范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母婴平安120项目”顺利实施,有1359名农村孕产妇得到救助。完成2幢130套政府廉租房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59公顷。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建省道205线馆前至城关二级公路31.1千米;完成90个行政村385.2千米的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100%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目标。220千伏策武变电站和110千伏电站已开工建设,完成7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规模电站3座,省重点项目汀州电站投产发电。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14万公顷,新增耕地114.93公顷,连续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汀南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灌区面积0.47万公顷。全年免费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8507人,累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5.48万人。 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25万人,参合率达99.5%。实施新农合补偿、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理赔、医疗救(补)助“一站式”服务便民措施。“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顺利实施,共有2549位农村贫困孕产妇得到60.2万元救助。全县城市列入低保1461户3812人,农村列入低保6695户18072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及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目标。扎实开展D级危房改造和6个省补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实施203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1‰,连续18年完成省下达人口控制计划,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84%。全县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482人,城镇新增就业315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2人,完成劳务派遣就业161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完成6388户城市有线数字电视和120个农村行政村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工作,实现100%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全面完成1.58万平方米政府廉租房建设。完成农村公路“上衔下延”项目建设81.8千米,总投资3200万元。组建农村客运公司,完成16个农村客运站和68个候车亭建设,农村客运线路达到63条,全县86%的行政村通客车。完成省道205线馆前至城关及濯田至美西路段改造,开工建设省道205线城关至濯田部分路段。实施危改桥8座、渡改桥5座。220千伏策武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110千伏北郊变电站顺利投产。
历史文化
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为新罗县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长汀县,属汀州。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现属龙岩市,全县人口48.8万,设11镇7乡299个行政村(居)委会,拥有30余万亩耕地。汀州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长汀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包括地下、地面的遗存,寺庙建筑、古墓葬、古城墙、古城门、古器物、古街区民居、古碑刻、古驿站等,都极为丰富。西门的蛇王宫,蛇王塑像至今保存完好;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秦汉遗址,成为古闽族人聚居的实物见证;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府学阴塔”,是我国极为独特罕见的古井;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古城门矗立城中;文庙、妈祖庙以规模宏大,名冠古汀州八邑;风格独特的云骧阁、唐寺、宋庙、明清古街区等建筑,以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旧址数不胜数;商周时期的石器、彩陶、青铜器、瓷器、战国货币等文物,奇珍荟萃。
长汀自古教育繁荣,书院林立,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在1200多年中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宋至清历代科举(缺元代),汀籍进士70名(含武进士4名),举人265名(含武举人87名),特奏42名,荐辟16名。明、清两朝“五贡”528名。历代无论是士人的文艺创作,还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都有可观的成就,饮誉中外,光彩夺目。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陈毅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革命老区
长汀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长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长汀就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了老将军13名,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电视剧《《红色摇篮》》讲述的展现1929年至1934年这5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汀,瑞金的光辉历史。1932年,第一个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军区等机构在长汀成立,长汀成为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全县有全国重点保护的革命遗址7处,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革命建筑物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旅游资源
全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7.9万人次,旅游收入2032万元,分别增长3.3%、12.3%。红色旅游线路被列入国家3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省苏维埃旧址等7个景点被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功举办龙岩市第三届旅游节·长汀红土地文化节大型活动,并获得“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
2012年1月1日,经央视《乡土》栏目的特别推荐,专家评委会的审定,长汀在全国众多古城、古镇中脱颖而出,入选央视首届《乡土盛典》“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名单。此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长汀和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等10个古城古镇同列榜中,同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
旅游景点
唐代古城墙: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
双阴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学府阴塔”的合称。与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于地底,故称“阴塔”,是我国罕见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报》两次发出新华社记者专稿,报道长汀文物工作者发现“双阴塔”。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骧阁:建于唐大历年间,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的鲜明特征,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云骧风月”。1929年3月,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这里。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山:位于城区,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龙山白云”。卧龙山巅的北极楼、金沙寺建于宋代,楼内还保存“雄镇闽西”四字大匾额。1989年公布北极楼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府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明间为龙凤藻井,次间为井口天花,屋顶为桔黄琉璃瓦封盖,地面铺方形青砖。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供奉护海女神妈祖神像。前后殿檐两侧为石雕龙柱。前殿明间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后殿明间正厅为方形藻井,使用双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饰。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斗岩风景区:位于县城南郊,与卧龙山遥遥相对。山上大雄宝殿内塑有罕见的反坐面壁菩萨,两边对联为:“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朝斗岩草木葱笼,清泉飞瀑,奇石异洞,景色迷人,是长汀著名的古迹名胜,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宝殿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1961年该址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曾来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内两棵珍稀罕见的唐代双柏,参天繁茂,蔚为奇观。汀州试院,设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光辉业绩陈列》等固定陈列,还适时举办各种专题展览。
中央红色医院前身——福音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原为英国教会医院。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等六幢平房组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义后,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为南昌起义军和红军医治伤病员。毛泽东、陈赓、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权、贺子珍等曾在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疗养。1933年医院迁往瑞金,正式命名为中央红色医院。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旧居)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张家祠(刘少奇旧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省总工会在此设立。刘少奇同志到长汀视察工作时住在这里,陈云同志在此召开过工人大会。该址由前厅、后厅及后楼组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罗汉岭。1935年春,秋白在转移中经长汀水口小迳村遭敌包围不幸被捕,被囚于汀州试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在中山公园凉亭(秋白亭)里饮酒后,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罗汉岭。1953年在罗汉岭立瞿秋白纪念碑。1985年修碑时,陆定一为纪念碑题字:“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立碑文。碑为混凝土结构,高30.59米,宽4.24米。1985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人文景观
长汀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年前,这里是古越族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在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盖罐、宋代的陶谷仓等,都属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汀州,作为以客家先民为主设置的州,在大唐盛世中诞生。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长汀一直成为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成为历代闽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十分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客家人创建了汀州,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走进长汀,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就不难感受以它独特的魅力。
云骧阁,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建于唐大力年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当时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类似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长汀几乎抬眼就见,随处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让人目不睱接,流连忘返。
民间文化
作为汀州附郭的长汀,是客家人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居地之一。汀州对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至深的,因此被众多客家乡贤誉为“客家的发祥地”、“客家首府”。据学者考证,从东汉末年开始,成千上万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灾荒,纷纷南迁,几经跋涉来到闽西汀州地域,客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在这“世外桃源”的境地里繁衍生息,开拓创业,渐渐造就了中国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
“没有客家先民,就没有汀州”。正是客家先民如潮水般涌入汀州,带来中原一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加之人口的增长,汀州得以发展。汀州至宋代已成为客家聚居的最大城市。随着历史的推移,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宋元之间迁往广东一带的居多,明清间又有大批的客家人漂洋过海,开拓赖以生存的空间。
源于长汀的汀江水滚滚南流,出福建,汇韩江,入南海。正是汀江两岸的沃土哺育了一代代客家儿女,奋发图强,事业有成。于是,客家人把汀江称为“客家母亲河”。已故全国政协委员姚美良先生,生前一次次来到长汀,发起了隆重又而影响深远的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活动。一年一度的公祭大典,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客家后裔长途跋涉、不辞辛劳回到汀州——长汀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香港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明末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画坛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7月,客家人已达一亿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过生存与奋斗的足迹。
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客家美食
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食在长汀”的赞语已被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来宾所公认。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擂茶:是客家人独特的风味食品,在汀州同样广泛流传,世代相袭,至今仍在许多乡村保留。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黄豆、花生、茶叶以及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由于长汀客家喜欢将大米加进擂茶中,所以又叫擂米茶。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起来却十分可口。因擂茶中有部分的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的功效,所以客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以喝擂茶为习俗。
白斩河田鸡: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
麒麟脱胎:又名“麒麟钻象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传很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1985年麒麟脱胎在福建省闽菜评比中获得“优质菜点”称号,《福建日报》于1986年5月2日曾予报道。
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荔枝肉:是盘菜,据说它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至民国初,几乎每席必备。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即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