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别称:梅,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和南方杂果基地,橄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面积1468.8平方千米。人口30万。
闽清县城全景
行政区划
闽清县辖11个镇、5个乡:
镇: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
乡: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
历史沿革
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拆侯官县西乡十里设梅溪场,旋升为县,后改名梅清县。公元911年(五代后梁乾化元年)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改名闽清县。历属福州、长乐府、东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宋时分为奉政、寿宁2乡。元明仍沿其旧。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七年)分为升平、和丰2坊和旌良、旌善、绥来、淳化、怀德5乡。公元1936年(民国25年)划为3个区,公元1942年(民国31年)并为梅南区,公元1946年(民国35年)划为梅城、玉文2镇和白台、半岭、金沙、龙峰、合龙、清溪、双芝、杉村、埘坪9乡。
1949年仍沿其旧,8月15日解放。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南平专区。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61年划为16个人民公社。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同年划为17个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4个乡,后增设云龙乡,并陆续将7个乡改镇。2000年,撤销省璜乡,设立省璜镇。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闽清县后佳乡、佳头乡并入上莲乡。
自然地理
闽清地当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的交接地段。县境内的闽江以南为戴云山脉东北麓,山岭绵亘于边境,由于梅溪强烈下切,丘陵广布,有坂东、白中、塔庄、池园等河、谷平原,坂东平原为全县之最;北部系鹫峰山脉南麓,地势急剧上升,千米山峰遍布,山岭逼岸,坡陡壁峭,盆谷相间,东桥谷地最大。
全县地势: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尤以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势最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盘踞于这些地带,并且随山脉、溪流的展布,整个地势具有从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闽江、梅溪河谷逐渐降低的趋势。
气候特征
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同,一年四季差异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3~4月上旬气候多变,冷热无常,春播常遇低温阴雨,春末多阴雨,时有冰雹和洪涝灾害出现,个别年头遇春旱。夏季,初夏处于梅雨高峰期,多发生洪涝灾害,梅雨结束后天气晴热,午后时有大风、雷阵雨和冰雹。台风在沿海登陆时多带来暴雨,少台风年份多出现干旱。秋季,一般天气晴好少雨,气候干燥,秋温高于春温,常发生干旱。高山地区10月末,平原11月中旬后出现初霜。冬季,天气寒冷,多刮西北风,晴天夜间常有霜冻出现,山区冬末春初时有降雪,千米以上山峰则有积雪。
经济建设
2008全年生产总值6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总收入6.1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7.1%。工业总产值81.0亿元,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85亿元,增长17.8%。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4.5%。出口总值(海关统计口径)6513万美元,增长27.5%。实际利用外资130万美元,增长1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6元,增长1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2008年,全县47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年创产值29.6亿元,其中5家建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30家规模以上电瓷企业年创产值7.8亿元。新东方陶瓷等18家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新上亿邦等3个工艺品项目,雅顺板材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表彰了2006年度实施品牌战略先进企业17家。红叶、旭日陶瓷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欧美陶瓷等5项产品获市产品质量奖;金盛公司“金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金陶公司“凯佳丽”等5家企业的商标被评为市知名商标。
2008全年,闽清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万公顷,种植蔬菜1.25万公顷,栽培食用菌9595万袋,造林面积0.32万公顷,建成梅溪等名优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公顷;梅溪檀香橄榄等5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引进了台湾超甜玉米等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项目;19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组织实施金沙、白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66.67万公顷。完成牛头洋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建38处人饮工程和102个山地蓄水池。治理水土流失150.13公顷。实施白中镇流前洋30公顷耕地整理项目。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50口;完成改厕1000户。完成16个高山偏远村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改造更新35个村广电网络,全县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0%。实施了桔林关山村等11个村造福搬迁工程,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重建223户。筹措各类补助和社会各界捐款500多万元,帮助受冰雹灾群众顺利完成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健全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机制,禽流感、口蹄疫动态免疫率达100%。
城乡建设
2008年,闽清县121县道白云山林场至雄江梅洋段和白中普贤至坂东鹿角公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车;123县道东桥段和上莲至后佳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硬化农村公路105千米,全县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99.3%。完成潭口停车场加油站和综合服务楼主体工程建设。新建成东桥等4个乡镇客运站和58个候车亭。完成白樟等3个乡镇的1∶1000地形图测绘和总体规划修编。城西拆迁改造区一期项目1.07公顷土地成功挂牌出让。学林苑、联通营业大楼、西大路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安装了20个全球眼监视器和15个市政消防栓。改扩建了塔庄35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城乡供电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新植珍贵树种苗木13万株,完成福银高速公路闽清段两侧一重山造林绿化666.66万公顷。
社会事业
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5所学校5180平方米危房改造和6所中小学6670平方米寄宿制校舍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省市验收。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全部配备卫生室。高考本科一批上线人数达165人,组队参加市第45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三连冠。成功承办省陶瓷行业(福州)项目对接会,红叶陶瓷公司实施的“建陶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县陶研所申报的《电瓷异形件成形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通过省经贸委审批立项。组织举办瓷乡艺术团等文艺演出22场、溪滨公园群众性娱乐演出50场次。完成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图书流通点、20个农家书屋、28个省级农民健身工程点和15个县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新招聘2名专业播音员,投资12.9万元建成虚拟演播厅。开通16个乡镇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完成3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和19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电建设工程。梅溪等4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动工建设。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人。全县计生率达94.89%,人口出生率10.19‰,人口自然增长率6.45‰。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574万元。首次破获了2起性别比案件。实施了“生育关怀行动”“新农村新家庭”、计生家庭发展生产小额贴息贷款等一系列奖扶政策,兑现奖扶资金230多万元。
民生保障。全县1027家企业13654人纳入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基本解决了县经贸、商业、粮食、供销、二轻等系统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开启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窗口,为2633名“关、停、并、转”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参保率达78.7%,农村农民参保率达87.8%,1048人次参保居民和13566人次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分别获得医疗补助费131万元和1512万元。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与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490人次得到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补助费59.7万元。新建成塔庄敬老院,改扩建了三溪敬老院。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农村低保户和家庭特困户寄宿生补助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完成43个移民群众饮水、道路等扶持到村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保障水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36人。免费为3030名农村劳动力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610人,帮扶581户有生产能力的农村低保户家庭和41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一户一就业”。
文化建设
2008年,闽清县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城关中学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2万平方米农村小学实施危房改造,完成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2.4万人,免除195名寄宿生住宿费1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7万元。华侨捐资助学1000多万元。全年共实施科技星火项目5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0项,专利申请量33件,引进推广使用先进技术15项。组织瓷乡艺术团等文艺演出48场次,改造完善池园、云龙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10个村级图书室和10个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完成18个省级、13个县级全民健身点建设,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池园陶瓷手工制作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清籍运动员刘思雅获得了第12届世界特奥会柔道冠军。坂东、东桥等4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顺利进展,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县级医院大型设备购置补助,引进医疗专业本科生8名,公开招考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33名。规范计生社会抚养费征收使用管理,共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资金160多万元,实现了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帮扶,提高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等群体专项生活补贴和救济补助标准。新建白中敬老院、改扩建省璜敬老院。制定出台《闽清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暂行规定》,启动建设首期廉租住房。开展再就业援助帮扶活动,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6574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00人,帮助46户农村贫困家庭和35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一户一就业。
白岩寺
旅游景点
白岩寺:在白岩山半腰三面陡峭的一片岩石上。始建于唐代,现存大殿为清代所造,1988年重修。寺前崖峭谷深,形势险要。寺后有仙君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建于岩穴内,建筑年代已无可考。寺下方有玉皇殿,是天然岩穴,顶压一石,高约30米,上小下大,如玉皇帽顶,殿内旧有玉皇造像。
悬鱼洞:在白岩寺西菩陀岩下。有东西两个洞口,洞深约2丈,高宽各1丈多。洞顶悬一石,长七八尺,尾削头尖,中间扁平,其状如鱼,虚空欲坠,故名。菩陀岩顶另有一石如鱼,昂首向天,凌空欲飞,称“鲤鱼上天”。
美女妆镜:又名“玉镜”、“仙人镜”,在白岩寺西1公里。在悬崖上兀立着一块高10余丈的岩石,其间有长七八尺,宽3尺多的灰白色平滑石面,远望好像一面长方形明镜镶嵌在崖壁上。
龙洞:离石镜约百米,宽丈余,深百米,由岩底直通岩顶。洞右侧突出一块怪石,状如龙头,眼、鼻、齿、须活灵活现,好像欲跃出洞的巨龙。每当白云笼罩,团团白雾便从洞口吞入,又从洞顶飘浮而出。
南蛇出洞:在白岩寺东。悬崖上有石突出,状如蛇头,凝神望去,有蠕动之感,如南蛇出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