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东濒闽江口,西与晋安区交界,南与仓山区、长乐市隔江相望,东北与连江县接壤。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和福马铁路纵贯区境,境内有马尾港。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年降雨量1382毫米,年平均气温19℃~21℃。面积276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9.26万人,12个社区,35个村委会。
行政区划
马尾区辖1个街道、3个镇:
镇:罗星街道
乡: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
历史沿革
马尾名称的由来,据《闽县乡土志》闽东下游浮礁若马,礁西马头江、礁东马尾江,旧镇在马尾江边,才叫马尾,又称马江。
马尾历史悠久,东汉光帝建武元年(25年)各地商船经过马尾来往福州,开始了水上贸易,马尾一带人口渐繁。五代闽王王审知发展对外贸易,初步开拓了马尾港。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琉球商人纷纷经马尾赴榕,马尾港的地位更为突出。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国兵商船来福州均停泊于马尾港。1866年,洋务派在马尾创办船政,聘法国人建厂制造轮船,次年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我国近代科技队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础。
194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三十一军全歼马尾港守敌,宣告马尾区解放,从此马尾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马尾,民国初叫马江镇,解放前属林森县第二区,设马江镇公所。1951年设马尾镇人民政府,属闽侯县第三区公所。1982年8月28日设马尾区,辖马尾镇(1984年改为马尾街道)、马尾公社(1984年4月改为马尾乡,1994年3月21日撤乡建镇)直属福州市。1995年12月15日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琅岐三镇,面积从原来的76平方公里扩大到274平方公里,2000年琅岐设立经济区。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个村。据区国土资源局统计,2006年末全区土地面积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两镇,全区户籍人口9.26万人,12个社区,35个村委会。
经济发展
2008全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64亿元,增长14.3%;财政总收入20.04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36亿元,增长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3亿元,增长25.3%。
全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地区生产总值175.5亿元,增长17.6%;财政收入(不含基金)23.58亿元,增长1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5亿元,增长27.5%;完成农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增长10%。
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增长20.1%,比上年净增4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8家,实现产值277.46亿元,增长20.2%;支柱产业产值比重达75%;亿元以上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工业总投入12.2亿元,在建和新投产企业37家。中钢60万吨棒材生产线、马尾造船适应性技改工程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日立数字、冠城大通、中铝瑞闽和马尾造船跻身“全省百强企业”。国脉科技、飞毛腿集团成功上市。全年新引进国光电子、福建船舶工业等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1.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54%;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5个。
200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分别增长62.4%、90.2%,其中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1项、增资项目27项;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达4项,总投资2800万美元;全年新批内资34.24亿元,增长1.15倍。外贸全年累计出口总额13.7亿美元,增长31.4%,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60.7%,进出口获权企业累计达212家。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两马”往返人员达3.9万人次,增长22.4%;对台试点直航194航次,进出箱量达9.6万标箱;启动建设海峡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台小额贸易码头工程,对台小额贸易额1256万美元。
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7亿元,增长11.5%。服务外包企业达9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3亿元,增长18.5%;全年实现旅游行业收入3.1亿元,增长72%;新引进盛辉、福顺等5家知名物流企业,马尾港货物吞吐量达8800万吨,增长19.5%。
城市建设
2008年,新建和改造儒江大道东Ⅲ段、铁北路、和平路、海润路、华映路南段、长安7号路、君竹路。东江滨公园、名城港湾及假日酒店、市民中心广场、船政文化城、天马山体育公园、马江渡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琅岐轮渡码头、闽白公路、建星路、建设路等一批改扩建工程相继开工。琅岐过江通道工程进入论证阶段。长安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青洲、快安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基本完成。实施港口路、青洲路、君竹路灯光夜景工程,104国道马尾段实现全线亮灯。全年造林绿化100公顷,抚育幼林153.33公顷,新增绿地5.7万平方米;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获批启动建设。清理整治违章建筑2万多平方米。
社会事业
2008全年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9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新产品认定14项,新入驻火炬创业园企业33家。教育督导评估通过市级验收,琅岐实现“双高普九”,师大二附中、开发区职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亭江中学通过“三级达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立,职业病防治列入全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建成马江剧院。深度挖掘船政文化,成功举办纪念福建船政140周年系列活动。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船政文化城二期、天后宫等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举办首届“两马”体育联谊赛和书画摄影艺术展。
2008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全区近9万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得到实惠;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全省最高;投资2300万元的琅岐过江供水工程建成并实现供水。完成亭江水厂2.5万吨扩容改造,日供水能力达4万吨。建成红山村自来水工程。完善公交站点布局,新增3条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解决538户群众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2008年,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完成龙门、亭头、红光等一批试点村的新农村规划编制。全年共吸纳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累计投入1800万元,实施长柄、后水等一批农村的道路硬化、水利设施、旧村改造工程;安民、湖里、马鞍水库以及马鞍溪清水工程基本完成,磨溪明渠等38项水毁工程全面修复。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7478元,增长8.4%。
旅游景点
马尾船政文化游: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公园为基础,由“两园两馆一船坞”组成。
船政学堂:作为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是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创建先进教育制度的科技专科学校,也是中国近代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2004年以来,福州市政府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着力打造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主要景点有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园、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海博广场、船政轮机车间、一号船坞、绘事院、船政精英馆、梅园监狱、英领事分馆等,中外游人与各界人士在这里可以看到船政精英们的足迹,领略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中国著名诗人陈运和在祖母杨纪文家马尾寻找往事、采风。同时,马尾作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和科技园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新城,也是人们旅游的极好去处。
区位优势
1、马尾港正成为我国沿海主通道上的主枢纽港之一。
马尾港是我国外贸口岸,年吞吐量近万吨,位列全国十大港口之列。加上104国道,长乐机场专用公路,罗长高速公路,福温铁路在此交汇,交通枢纽功能日益突出。
2、马尾是福州对外开发的窗口及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
福州马尾港与台区拥有历史文化名港和“临江、拥海、青山、秀水”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拥有诸多的文物古迹及名胜,具有发展旅游的诸多优势,可开辟如闽江水上游,近代革命史教育游、山地观景旅游等专项旅游项目。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以来的地缘及血缘特殊关系使其在实现两岸“三通”和开展对台贸易上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列为对台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
3、马尾是福州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马尾现有高新技术“火炬”项目数量及科技含量在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马尾区正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经济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另据《东南快报》报道,2006年福州马尾区将打造船政文化城项目,并争取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的申报。今年通过在台湾、澳门、香港、上海、广州等地举办船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并邀请各地旅行社来马尾,全面展示马尾风光和船政文化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