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距北京城区73千米。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景区内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慕田峪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最长的长城,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年),慕田峪长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
慕田峪长城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该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著名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
主要景点:
正关台 是慕田峪关的别称。正关台由三座敌楼并立,为长城建筑史上罕见。此关建于1404年(明永乐二年),战略地位重要,一边是塞外匈奴驻地,一边是入京通道,一边又是进入皇陵的捷径。慕田峪关长40米,宽30米,高20米,为上下两层,底层相通,有室多间,可用于囤粮、屯兵。从垛口望长城内外,视野开阔。
大角楼 位于慕田峪关东侧的制高点,现编名慕字一台,是慕田峪长城著名景观之一。在历史上大角楼是蓟镇长城和昌镇长城的分界线。往东为蓟镇所辖,往西为昌镇所辖。大角楼之所以称为大角楼,是因为此楼三面有长城,一条向西与八达岭相连;一条向东,与古北口相连;一条向南,为内支城。因从长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似一个城角,故名大角楼。大角楼在慕田峪长城中,是一个较大的敌楼,这里为东部的制高点,视野开阔,长城内外尽收眼底,向西警戒慕田峪关,向东警戒亓连关,是进退的必经之路。
鹰飞倒 仰是北京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到过箭扣的人大都会使用“鹰飞倒仰”这个词汇,来比喻这段长城的险峻和险要。箭扣是近年来在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也是驴友们挑战、摄影爱好者们拍摄的热点。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8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苍劲雄浑,人们把它称之为“牛犄角边”。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称为“箭扣”及“鹰飞倒仰”。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长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节接近90度,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寸宽,非勇敢者不敢涉足。
遗址特色:
(一)植被覆盖率高——景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96%以上,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景景怡人,在国内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二)关台奇特——慕田峪关与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等都不一样,正关台是由三座空心敌楼构成,通连并矗,两侧楼较小,中间楼较大,三座敌楼之上有三座望亭。关门不设正中,而是在关台东侧,进出关台也是两侧敌楼设门,这种独特的关台建筑是万里长城所罕见。
(三)敌楼密集——从慕字一台(大角楼)至慕字四台(正关台),不到500米,就设敌楼4座;从慕字一台至慕字二十台,长度仅3000米,敌楼、敌台、墙台、铺房就25座,这种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的长城段也是不多见的。
(四)长城拥有双面垛口——其他段长城,多为长城外侧一面建垛口墙,而慕田峪段长城却两面都为垛口墙,垛口墙即守城将士对敌作战的掩体。两面垛口墙,即意味着两侧同敌作战,可见慕田峪段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五)内、外支城并存——支城,即在主长城之外根据战事需要顺山势又节外生枝修出的长城。慕田峪的外支城即连接慕字十一台的长城,内支城即“秃尾巴边”。
(六)富有立体感——慕田峪关,地势最低,海拔仅486米,往东,陡然上升,至大角楼(慕字一台)不到500 米,上升117米;往西,从慕字四台(即正关台)至慕字十九台,起伏不大,较为平缓,从慕字二十台至牛角边最高处,只经过近10座敌楼,就从慕田峪关的486米上升了533米,达到1039米,蔚为壮观。
北京、河北境内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是明长城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精华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