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合肥市 | 亳州市 | 淮北市 | 宿州市 | 阜阳市 | 蚌埠市 | 淮南市 | 滁州市 | 六安市 | 铜陵市 | 芜湖市 | 马鞍山市 | 安庆市 | 池州市
  宣城市 | 黄山市
安徽的相关信息
安徽旅游投诉电话
安徽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安徽最佳旅游时间
安徽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交替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安徽旅游特别提醒
暂无内容。

安徽娱乐指南
安徽省北缘黄河故道,南为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两大文化起源的交汇地带,地方戏曲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现有剧种20多个,其中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北梆子等。
首页 >> 安徽 >> 芜湖市 >> 南陵县
南陵县行政区划图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南陵隶属于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县、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县、芜湖县。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3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山林56万亩。辖8镇,157村,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55.4万人有汉、回、壮族等25个民族。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行政区划

  南陵县辖8个镇:烟墩镇、家发镇、籍山镇、许镇镇、弋江镇、何湾镇、三里镇、工山镇

历史沿革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战国,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 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楚灭越,又为楚地。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归秦。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设郡县,属鄣郡。西汉,公元前109 年(武帝元封二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西晋,281 年(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南朝,525 年(梁武帝普通六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隋,589 年(开皇九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605 年(大业元年),改宣州为宣城郡。唐,621 年(武德四年),改属池州。627 年(贞观元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五代,937 年(南唐升元元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宋,975 年(太祖开宝八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元,1277 年(至元十四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明,1368 年(洪武元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1645 年(顺治二年),属江南省徽宁道。

  1911年(民国元年)1 月,裁府,直属安徽省。1914 年6 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1928 年8 月,废道,直属安徽省。1932 年10 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38 年10 月25 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0年8 月6 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1949 年)4 月22 日,南陵解放,同年5 月13 日,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 年5 月26 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2 年2 月4 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是年8 月27 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 年3 月29 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 年1 月29 日,属安徽省宣城地区。1983 年6 月7 日,划归芜湖市。

地理环境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0°38′至31°10′,东经117°57′至118°30′。东界宣州市,西连铜陵市、青阳县,南靠泾县,北邻芜湖县、繁昌县,东北隔青弋江与芜湖县、宣州市相望,西北同繁昌、铜陵县毗邻,东南和宣州市、泾县交界,西南与青阳县相连。

  全县总面积1263.7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05‰,合189.56 万亩,其中耕地50.99 万亩,山场77.4 万亩(石头山17.7 万亩,宜林山59.70 万亩),水域14.00 万亩,道路与庄园47.17 万亩,大体是“四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东西最大横距51.4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6.9 公里,县境形状似“骆驼”。县治(籍山镇)距芜湖市区42 公里,合肥市186 公里,南京市156 公里,杭州市290 公里,上海市365 公里。

南陵 奎湖夕照

经济发展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1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6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7元。自2007年起,南陵县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十佳经济开发区”称号,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称号。

  四大主导产业及两个重点发展产业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1-10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28.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54.9%,比2007年同期增长72.3%;食品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两个重点发展产业1-10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30.1%,比2007年同期增长41.3%。

农业发展

  农业上,已基本形成了优质米、蔬菜、畜禽、水产、果林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蘑菇、板栗、蔬菜、土鸡、獭兔、河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源集团和省级龙头企业金鸡集团,“云谷贡”牌标一粳米和“百善”牌贡酥分别获国家级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201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368652万元,增长22.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0770公顷,比上年增加82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000公顷,增加40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504公顷,减少1296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90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08248吨,比上年增加1647吨,增产0.3%。其中,小麦产量13707吨,增产45%;稻谷产量381483吨,减产0.7%。全年棉花产量2125吨,增产25%。油料产量15081吨,减产23.7%。糖料产量13150吨,增产0.05%。全年肉类总产量41419吨,比上年增长5.9%。生猪年末存栏101287头,增长6.2%;生猪出栏244724头,增长2.9%。 禽蛋产量18618吨,增长4.4%。全年水产品产量31007吨,增长5.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2937吨,增长0.8%。农村用电量30896万千瓦小时,增长36.1%。有效灌溉面积32440公顷。

工业发展

  工业上,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完成产值8.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8亿元。非金属矿加工、服装、农机汽配、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地方主要工业产品“神牛”牌耕整机、“晨江”牌系列V带、“奔牛”牌2411组合式变压器为安徽名牌产品。2004年芜湖南陵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5000万元,新增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工业区“五通一平”面积已达3.08平方公里,上海良力、沪千人造板、阪神制衣、顺荣汽配、中新砂船砂泵、圣华生物、鲁班钢构、德云医用器材、材炅楮笔纸等13家企业入区经营。九发股份有限公司食用菌、苏嘉电缆、杉杉新明达公司针织服装、森嘉集团特种电缆等新入区项目已经投产运营。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67042万元,增长4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9年的203户上升到2010年末的265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户。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207家,其中当年入区项目58个, 2010年区内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51590万元,比上年增长47.8%,经营收入636836万元,实现税收1.5亿元。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31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384万元,增长2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4.4%;股份制企业增长2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2.1%,重工业增长18.1%。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80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6%。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方面,该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县、乡主要干道均已达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建设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乡村供电率100%;程控电话装机已达8万多门,移动通讯机近4万门并实现全县无缝覆盖;邮政服务遍及城乡各地;县城日供水能力3万吨。县城建设特色明显,风格独特,以占地3公顷的南陵广场为核心的新区建设在全省首屈一指。截止2008年,该县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9.04平方公里。以县城为样板,县内其它五个中心镇的规则建设也是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汇聚了众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3%。

  南陵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年都有几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开发新成果问世,每年都新增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大学生数百人。建成了县、乡、村一体的医疗保健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的目标,拥有全省县级一流的体育馆、游泳中心和水上活动中心,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人民安居乐业,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

教育文化

  全县有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2所,初中23所,小学4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幼儿园134所;截止2008年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0242人,其中小学34856人,初中25386人;高中在校学生13462人,其中普通高中10619人,职高2843人;在园(班)幼儿7634人。在职教职工3157人,离退休教职工1189人。200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南陵优质教育品牌的战略决策,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教育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该县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和艺术教育业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截至2008年元月,全县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0多家。其中文艺演出团体8个、KTV娱乐场所11家、印刷企业11家、网吧28家、游戏机室10户、书报刊零售出租28户、音像制品零售租售49户、打字复印社18户,广告设计20家,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方面的艺术特长培训班16家;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这些文化企业和经营户不但丰富活跃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南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增加税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全县卫生事业统计年报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卫生机构数为365个,其中:县直医疗单位3个,分别是县医院、中医医院、县二院;县直卫生单位5个,分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站、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南山医院;民营医院4个,分别是华泰医院、牯牛山医院、众和医院、圣安医院;县直卫生服务机构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中心);镇卫生院19个,其中:中心卫生院8个,一般卫生院11个,1所城关医院;村卫生室3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

  2008年南陵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按照“全面招商年、全面建设年、效能建设年”的总结要求,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科技普及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在科技、科协、知识产权、防震减灾、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该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南陵春谷公园

旅游资源

  全县的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景区建设从无到有,并且初步打出了品牌。以丫山花海石林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已小有名气。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景区,小格里森林公园、乌霞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2A级风景,新南港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宾馆”,鲁班大酒店被评为社会餐饮“三星级餐馆”,创办西山、春谷等2家国内旅行社,拥有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1家、省级“农家乐”示范点1处。家发镇联“农家乐”省级示范点和大蒲生态农业开发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正在申报中。全县旅游产品主要有百善酥、野葛粉、土鸡蛋、丫山藕糖、木榨麻油、贴木画等,通过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打出了品牌,开拓了市场。其中百善酥为省级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西山风景区被省旅游局、省农委授予“全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称号。新建了“金帝娱乐城”、“星光大道”两家高档次文化娱乐场所,提升了南陵文化娱乐业的档次。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总人数约20万人次,接待休闲娱乐总人数约7万人次。标志着该县旅游服务行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南陵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县境内山清水秀,拥有万亩牡丹园和溶洞、奇石、瀑布为一体的西山风景区;古秘幽遂的乌霞寺风景区;烟波浩渺的奎潭湖风景区,地球上同一纬度植被种类最齐全原始次生林的小格里森林公园等。南陵迄今为止已调查发现地域内地面、地下文物古迹130余处,主要有:以青铜业发展的“国保”大工山古铜矿,因此形成的管理居住区“省保”牯牛山古城址和墓葬区“国保”皖南土墩墓群,以及家发永林六朝古墓群、家发墩山古墓群,弋江汉代宣城县城址,三里镇辋峰恐龙化石遗址,丫山双龙井古动物化石遗址,籍山镇徐家大屋,黄墓三国东吴偏将军黄盖墓,丫山镇龙山的明清神仙洞,丫山镇龙山明代燕伲洞,绿岭青山燕子洞,城关的小乔墓,奎湖的浮城寺商周遗址,家发泉塘的商周甘罗城遗址,以及城关地区的玉带桥、黉塘桥、龙会桥、惠民桥、毕家桥、仙酒井、小乔墓、谢家阡、南山寺遗址、柳拂庵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有展现近现代南陵人民光荣革命传统的李家发烈士陵园和三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南陵置于梁朝,历史悠久素为大县。县城的地理形势很有特点,县志称为“左控山,右带水”,概括得十分贴切。从县城往西,基本是低山丘陵地区,因此说是“左控山”;从县城往东大部分是圩区,有弋江、漳河流过,因此为“右带水”。境内,有雄浑的工山、峻秀的笔架山、滔滔的青弋江、逶迤的漳河、浩翰的奎湖。这些山水湖泊,虽比不上名山大川,却也风景秀丽,自成一格,形成南陵特有的风光。

  根生土长的南陵人民热爱自己的故土。商旅宦游的过客中,也有不少人忘情于南陵的自然景色,加上文人学士的咏颂渲染,逐步总结成了“南陵十景”。自明朝时,便有描绘这些景色的诗歌流传。

  南陵十一景是:工山削翠、射的占丰、鹅岭横云、漳水拖蓝、青弋波光、奎湖泛月、龙池布雨、元观仙题、南浦甘泉、西溪积雪、大浦乡村世界。这十景中的前几景,比较确切。后面几景,准确程度就难说了。海宁监生许懋堇有一首描绘南陵风景的诗,诗起首两句“漳水拖蓝青弋青、工山削翠敬亭平”,有注为“南陵十景之一”,没有把南陵十景一一罗列出来。什么原因呢?大约是因为景色宜人的地方处处皆是,除了主要的几处,其他的孰是孰非,连诗人也难于论断。

文化遗产

  南陵远古生态环境优越,百万年渔猎采集,五千年耕作养殖,积淀既厚。汇聚南北先民智慧,开创长达两千余年的青铜采冶史,是中外所罕见。南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安徽可谓名符其实的文物大县,有“青铜之源、米市之仓”的美誉。

  南陵位于九华山山系与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奇水秀。南有次原生态的省级大、小格里森林公园,北有水波浩淼的万亩水乡奎湖;东有千年古镇弋江,西有乌霞奇峰怪石;西南有西山花海石林、县邑镇山戴公山。穿越境内的青弋江、漳河乃为南陵的父母河,哺育了千秋万代的南陵人。

  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长达2300余年的大工山铜矿采冶,炼铜十万余吨,至少打造了百万件青铜器,它在中外青铜历上所罕见,为中华青铜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春秋时期该地曾隶属越国,吴越交战中,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广纳天下人才,利用大工山铜矿资源,不断加大开采量,从上交吴国的铜原料中大量截流,打造一批春秋时期最为先进的精良兵器(该县出土的“吴王光剑”等数十把青铜剑就是最好的鉴证),同时加紧训练军队,勾践趁吴王夫差出兵中原之机,一举消灭了吴国,成为不可一世的春秋五霸之一。此时的南陵大工山铜矿采冶生产场面规模空前,各路能工巧匠荟萃,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所生产的铜是质优量大,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经济开发区之一。

  斯土斯民,始终充满着活力,不断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已调查发现地域内地面、地下文物遗迹130余处,以青铜业发展的“国保”大工山古铜矿,因此形成的管理居住区“省保”牯牛山古城和墓葬区“国保”皖南土墩墓群,以及家发永林六朝古墓群、家发墩山古墓群,弋江汉代宣城县城址,三里镇辋峰恐龙化石遗址,丫山双龙井古动物化石遗址,籍山镇徐家大屋,黄墓三国东吴偏将军黄盖墓,丫山镇龙山的明清神仙洞,丫山镇龙山明代燕伲洞,绿岭青山燕子洞,城关的小乔墓,奎湖的浮城寺商周遗址,家发泉塘的商周甘罗城遗址。城内的玉带桥、黉塘桥、龙会桥、惠民桥、毕家桥等等。馆藏文物千余件,标本近两千件。从新石器时期的古拙淳朴的石器、陶器,到形态精美秀丽的西周青铜龙耳尊,从栩栩如生的宋代官俑,到威震一时的太平天国丙辰铜炮,无不记载着南陵文明发展的痕迹。南陵以铜的采矿、冶炼、铸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青铜文化”;以雄姿英发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任该地春谷长,堪称世界军事史上间谍“先父”的大将军黄盖,风姿倾国倾城的绝佳美人小乔,从而形成了的“三国文化”;以大唐李白、王维、杜牧等杰出诗人游历南陵名山秀水,留下的大量快灸人口、代代相传的绝妙诗篇,又形成独特的 “大唐文化”。

  南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极为丰富。有流传千年的神怪、劝善的戏种“目连戏”,有颇受百姓喜爱,可在街头小巷、田间地头就能欣赏的“南陵大鼓书”,有流传于何湾、丫山一带的地方独有的“十兽灯”,以及喜庆的龙灯、鱼灯、罗汉灯、舞狮子等,有脍炙人口民歌、小调,有别于他地的“六月六奎湖赛龙舟”,有蜚声海外的丫山凤丹和留传千年传统制作工艺的脆酥香甜的绿色食品藕糖,还有远近闻名的南陵风味“弋江三老太羊肉”、“界山老鸭汤”、“奎湖飘鱼”、“城东牛歪子牛肉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香菜”、“炸藕圆子”、“糯团”、“蒿子粑”等等,多则不可胜举。

人文历史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古人类栖息生衍,西汉时期开始设县施政,名为春谷,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黄盖、周泰曾分别任过县令,公元525年(南朝梁帝)时置南陵县。黄盖、小乔墓葬于境内,西周至唐宋,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陵铜矿采冶经历了东周、汉代、唐代,长达千年的炼铜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铜冶文化,为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与周朝时期的千峰山土墩墓群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度携家寓居南陵,遗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诗作18篇,其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千古留传。杜牧、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汤显祖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流连于南陵的灵山秀水,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近代,南陵人徐乃光曾出任清朝驻美国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文学博士梅光迪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陈毅、谭震林将军都曾在南陵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南陵涌现出了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一等功臣周可玉英雄人物。

南陵特产

  笔山芽尖(又名片茶):产于南陵县桂山笔架山(又名蝌蚪山,射的山)。创制于1984年,1985年被南陵县评为一等奖,获芜湖市二等奖。笔架山林木茂密,春夏季雨后多云雾弥漫山间,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清末笔架山古庙僧人栽培茶树,采制尖茶(即笔山芽尖),供敬香者和游客解渴品尝。民国初期,高庙失修,和尚出走。庙倒茶荒,变为野茶,当地农妇上山采摘焙制。解放后,不断挖掘潜力,笔架山茶叶由零星栽培,发展成园栽培,至1977年,已有成片茶园70亩,年产干茶2000公斤。1989年,茶叶再次获县一等奖。

  南陵大米:生产历史悠久,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之称。南陵县以发展农产品品牌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举措,建成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面积达4.5万亩。自1985年以来,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目前全县拥有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20万亩。2010年,“南陵大米”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奎湖糯:又名九月红,从红壳糯中选穗出来,是南陵县的地方品种,品性不衰,原产于奎潭湖沿岸,即奎湖、黄塘、黄墓等地,后繁衍到附近邻县,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谷粒长,出米率高达74%,且粘性强,属比较高产稳产的一种古特水稻品种。1985年,在黄塘乡林塘村发掘,1986年试种良好,宜作单晚,至1990年,农户零星种植。

  广善酥:是在佛教经典的有关素食记载及中医食疗理论的基础,按照现代营养学要求研制的纯天然食品。该产品通过省专家技术委员会的鉴定,并荣获国家经贸委,中国贸促会“94首届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部优“成果奖”。95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99东方食品国际会议精品奖。2000年-2005年二次被省工商局确认为“安徽省著名商标”。03第十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4-2007年二次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05被省烹饪协会确认为“安徽名点”。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