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区位于铜陵市西南部,东起仪凤岭,西至长江边,南抵羊山矶,北接铜陵县城郊,属铜陵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人,总人口30万人,辖6个街道办事处、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政府位于铜陵市淮河大道北段9号。
行政区划
铜官山区辖6个街道:长江路街道、铜官山街道、杨家山街道、石城路街道、扫把沟街道、横港街道
历史沿革
铜官山区的建置几经变迁。1950年设立铜官山办事处,1953年成立铜官山区,均隶属铜陵县。1956年成立铜官山市,铜官山区撤销,1958年恢复成立铜官山区。1959年撤销铜官山区,1960年恢复成立铜官山区。1963年再次撤销铜官山区,1969年成立向阳区,1980年改称铜官山区至今。
2004年11月30日,铜陵市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区域天山大道(原七坝路)以西、铜芜路以南地区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天山大道南段以东、铜芜路以北地域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为便于联盟村行政事业的管理,将联盟村整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狮子山区在铜官山区内保留一块“飞地”),即除联盟村15、16、17、18村民组划入铜官山区外,联盟村其他地域全部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东郊办事处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郊区在铜官山区的“飞地”后冲村、金牛居委会等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将铜官山区在郊区的“飞地”上富强村块等,划归郊区管辖。将铜官山区所辖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块等“飞地”划归狮子山区管辖。2004年底,铜官山区辖6个街道。2010年7月,铜官山区撤销了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将原49个社区合并为18个大社区。
地理位置
铜陵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毗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临江近海,承东接西,为安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一座具有发展活力的沿江开放城市。境内地阜物华,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经济建设
铜官山区的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涵盖周边十县市、近千万人,是皖中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铜官山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区。近几年来,铜官山区委、区政府立足中心城区优势,确立了“工业强区、三产立区、民营富区”的发展战略,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区GDP和财政收入年均递增 30%以上。全区形成了以纺织、化工、冶金、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工业结构,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5%以上,第三产业发展良好,目前已有两百多家外来企业在此扎根落户。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铜官山区2003年被评为“省级社区示范城区”。
“十五”期间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9%,2005年总量是“九五”末的3.3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2005年总量是“九五”末的3.7倍,首次迈上亿元台阶,实现历史性跨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1%,2005年总量是“九五”末的5.6倍,实现跳跃式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3%,五年累计投资5.1亿元。
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4亿元,增长56.2%;完成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38.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增长31.9%;实现工业总产值6.83亿元,增长38.3%,规模工业产值5.89亿元,增长51.5%;新增就业4226人,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2%;农民人均纯收入4426元,增长7.5%。全年完成招商引资5.1亿元,其中市外资金2.65亿元。
城市建设
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涵盖周边十县市、近千万人,是皖中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铜官山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区。近几年来,铜官山区委、区政府立足中心城区优势,确立了“工业强区、三产立区、民营富区”的发展战略,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区GDP和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0%以上。全区形成了以纺织、化工、冶金、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工业结构,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5%以上,第三产业呈现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已有两百多家外来企业在此扎根落户。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铜官山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社区建设、文明创建、诚信政府建设等各项工作。2003年被评为“省级社区示范城区”。围绕“巩固、提高、创新、拓展”的工作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创建文明细胞工程,重点加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建设,积极推进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府工作的主题,加强诚信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树立“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新理念,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五”期间城区体制改革和属地管理不断深化,城区功能不断增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谐社区建设正式启动。继续加强基础建设,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社区管理考核体系基本建立。社区“四有”问题基本解决。“选聘分离”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初步建成,38个社区实现宽带接入,“数字社区”建设取得进展。文明创建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良性循环机制更趋完善。小学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搭建就业社保平台,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全面建立了城市低保、廉租房、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低保工作实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受到省、市表彰。非典、禽流感防控等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综治工作全面深入,平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四五”普法圆满完成。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科学考评机制初步建立,公共服务职能充分体现,诚信政府建设取得实效。着力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区、反腐倡廉、先进性教育整改等取得积极成效。
交通运输
水、陆两路交通便利,东临南京、上海,西望武汉,南距黄山仅180公里、距九华山仅80公里,北至合肥160公里。公路、铁路网络发达,每天有多班次沪铜、杭铜客列直达,马芜铜沿江快速通道已经贯通,铜九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沿江高速公路也在积极的筹划之中,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铜陵火车站、汽车站、铜陵港、铜陵长江大桥坐落于内。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涵盖周边十县市、近千万人,是皖中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铜官山区是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区。
基础教育
铜官山区现有区共有小学17所,在校学生18087人,教职工886名。其中省实验小学1所(实验小学),省特色示范小学2所(杨家山小学、建安小学)。全区共有托幼园所30所,在园(所)幼儿538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教职工128人;民办幼儿园17所,企业办园8所,托儿所1所。30所托幼园所中,省一类一级幼儿园2所(人民幼儿园、师范附幼),市一类幼儿园6所,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1所(石城幼儿园)。
近年来,铜官山区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适度超前,均衡发展”的原则,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校园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教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省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省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示范实验区和省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示范区。信息化建设走到全省小学前列,新课改工作多次得到省市乃至全国有关专家的肯定,各校园特色办学意识强,办学效果明显。
风景名胜
铜官山区处于皖南的丘陵地带,以境内一峰“铜官山”得名,呈东南低、西北高的地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风景秀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城区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别具一格的铜雕塑随处可见,天井湖、笔架山、螺丝山、铜都广场等休闲景点星罗棋布,山、水、城浑然一体,呈现出古老厚重而又青春焕发的青铜特色。“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铜官山区风景如画、流连忘返的不朽咏叹。铜官山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工业基础发达,硬件设施完善,区位优势非常突出。铜陵市委、市政府主要单位座落于辖区内。境内盛产金、银、铜、铁、硫等矿产资源和绿茶等自然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