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合肥市 | 亳州市 | 淮北市 | 宿州市 | 阜阳市 | 蚌埠市 | 淮南市 | 滁州市 | 六安市 | 铜陵市 | 芜湖市 | 马鞍山市 | 安庆市 | 池州市
  宣城市 | 黄山市
安徽的相关信息
安徽旅游投诉电话
安徽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安徽最佳旅游时间
安徽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交替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安徽旅游特别提醒
暂无内容。

安徽娱乐指南
安徽省北缘黄河故道,南为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两大文化起源的交汇地带,地方戏曲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现有剧种20多个,其中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北梆子等。
首页 >> 安徽 >> 马鞍山市 >> 和县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现属于马鞍山市管辖。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皖江开发的最前沿,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依十朝古都南京,濒九州米市芜湖,举目可眺钢城马鞍山。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辖9镇,107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0万人。

  县政府驻历阳镇。邮编:238200  代码:341424  区号:0555

行政区划

  和县辖9个镇:历阳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

历史沿革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王政二十四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2]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划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2011年划给马鞍山市。现和县属安徽省马鞍山市,辖9个镇,85个村委会、30个社区居委会。

民族宗教

  和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县,现有回、苗、壮、藏、蒙古、维吾尔等25个少数民族,人口1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3%,其中回族占绝大多数,约8500人。全县有2个回族行政村,1个回族社区居委会,16个回族自然村,2所民族小学,1个民族饭店,2座清真寺。

  和县境内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宗教团体有三个,有“和县佛教协会”、“和县伊斯兰教协会”、“和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全县批准登记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147处,其中基督教堂点118处,佛教寺庙27座,清真寺1座,天主教堂1处,信教群众7.1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13%,其中基督教信徒4.5万余人、佛教徒1.8万余人、伊斯兰教徒0.8万余人,天主教徒40余人。

地理环境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全县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36.4公里(窄处约17.5公里) 。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沿江平原圩区土地面积占全县57.7%,圩田最低海拔7.3米。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土地面积占全县42.3%,最高山地海拔315米(如方山)。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石跋河等五条河流,另有滁河为县北界河。

气候特征

  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和县年平均气温15.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2.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0℃,南北各地温度差异不大,但春秋两季温度升降快,冬夏温度变化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为230天、活动积温5021℃、全年无霜期259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9%、太阳辐射总量为119千卡/平方厘米。

  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mm,南部多于北部,年无雨日250天左右,雨日多集中在6-7两月,初夏有梅雨,七、八两月多暴雨,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44%。降水年际变化大,据统计:大涝年(1991)年雨量达1990mm,枯水年(1978)年雨量只有406mm。年蒸发量1488mm,7月份最大,达204mm;元月份最小,仅5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各月相对湿度差异不大,且有自南向北减小的特点。

物产资源

  和县素有“鱼米之乡”。全县耕地面积100.38万亩,宜林面积为19.38万亩。该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发现的主要矿藏有煤、铁、磷、白云石、石灰石、建筑沙、地热、矿泉等十多个矿种。其中煤预计储量100万吨,磷矿为预计储量50万多吨,白云石预计储量为3亿多吨,石灰石预计储量10亿多吨。尤以建筑石料、水泥用灰最为丰富。

  和县年轻而又富饶。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春风吹进了这片热土,和县从此焕发青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大棚蔬菜名震大江南北,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开辟了乌江、历阳两个工业园,构筑起造纸、机械、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规划建设了中国国际香泉湖、天门山、霸王祠等重点旅游景区。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动态位次列全省第8位。一批有识之士纷至沓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经济发展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9.3亿元,比2006年翻两番,先后突破7个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1.95%;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年均增长17.1%;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7亿美元,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比2006年增加4180元;金融机构存款期末余额121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计划生意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农业大县

  和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先进县”,多次被省级评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机十强县。到2005年底,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0.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68.0万亩,比上年增长2.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0.6万亩,比上年下降3.1%;棉花种植面积4.2万亩,比上年下降2.3%;蔬菜种植面积28.0万亩,与上年相比持平。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由上年的43.7:56.3调整为今年的45.2:54.8,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30.0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夏粮总产量2.0万吨,增长48.7%;秋粮总产量28.0万吨,增长5.5%。

  农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分别为:15.2亿元、0.2亿元、4.1亿元、2.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3.8%、-0.1%、6.6%。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0.8%,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单位耕地面积创造的种植业增加值1159元/亩,比上年增长2.0%。退耕还林工作进展有序,退耕还林面积53公顷。养殖业克服“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家禽饲养量、出栏量均保持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0%;水产养殖结构调优,特种水产养殖比重上升。

  2010年,我县农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县农业实现增加值19.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49.39万亩,比上年增长0.1%;受灾害影响粮油产量有所减少,全年粮食总产38.4万吨,比上年下降0.4%;油料总产2.93万吨,比上年减少17.8%;蔬菜播种面积与总产分别为26.83万亩和46.79万吨,均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分别增长了1.4%和3.9%。畜牧水产保持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47万吨,增长1.0%。水产品产量增长4.0%。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0.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农用拖拉机31087台,增长4.1%;农用运输车2285辆,增长1.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43万吨。农业用电量3925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49.14千公顷。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33元,比上年增长17.4%。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90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2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年末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52台、电冰箱82台、空调器43台、热水器24台、微波炉8台、移动电话114部、家用计算机4台。

工业建筑

  2010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2.87亿元,增长22.7%。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7%,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1%,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3亿元,增长2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5.0%;重工业增加值20.06亿元,增长25.5%。大中型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6.9%。全县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11.8%;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3.6%;建材业实现增加值5.52亿元,同比增长37.1%;泵阀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7亿元,同比增长46.3%,四大主导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68.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34户,比上年增加8户。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08亿元,增长24.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98亿元,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27%,同比上升了21.4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单耗为0.5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6.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大米产量14.36万吨,下降5.7%;水泥378.52万吨,增长56.1%;化学农药原药产量5.33万吨,增长11.1%;配合饲料10.21万吨,增长19.9%;泵34909台,增长24.6%。

  “十一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30.3%。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8.53亿元,增长16.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8.47万平方米,增长0.7%,其中,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9.38万平方米。

交通邮电

  和县区位优势独特。穿境或沿边缘而过的合巢芜、合宁、宁马芜三条高速公路构成金三角框架。乘车自县城至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不到120分钟。“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65公里,有三处1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引桥即落脚在和县南端,南京长江大桥至和县北端也只有4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至和县北端只有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即将于2013年底建成,其引桥在和县东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已形成,投资、旅游,方便快捷。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651公里,其中省级公路130公里;县级公路338公里;乡级公路182公里;村级公路1002公里。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8900辆,比上年增长18.7%。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4.4辆,比上年增加0.7辆,增长18.9%。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3亿元,增长39.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6亿元,增长18.3%;电信业务总量2.04亿元,增长4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01万户,下降6.0%,其中,住宅电话9.29万户,同比下降13.8%,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6.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0.94万户,增长28.0%。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1.5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65万户,增长32.7%。

文卫

  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35所,在校学生50152人;初中28所,在校学生31091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8569人。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5.24%;小学毛入学率为103.63%,其中:女童小学毛入学率为103.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1.85%。全县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607.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为131.2人,初中在校生为476.1人;每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6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70人,在校生7093人,毕业生268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091人。

  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 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15.86亿元。全年专利申请88件,增长2.4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件。专利授权40件,增长42.9%。全年全县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立项省火炬计划项目1项,获批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0项,通过“安徽省特种泵工程技术中心”认定一家,为安徽省唯一。

  2010年末,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座,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6%、广播综合覆盖率100.0%。全年县庐剧团演出96场,观众达190千人次。

  201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个,其中医院5个;拥有床位1107张,其中医院床位569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7人,注册护士434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卫生室达到107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1.04个卫生所。全县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9.25‰、11.85‰。

  2010年,举办 “华星化工杯”全县象棋围棋赛、全县“虎跃新春”县直机关干部职工越野长跑活动、 “三八”妇女节县直机关女子运动会、“移动杯”县直机关领导干部乒乓球赛、“佳和电缆杯”和县周边城市篮球邀请赛、“鑫通杯”迎国庆全县职工篮球邀请赛、供电公司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华星化工职工运动会等比赛和群众文体活动。在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李豪获金牌1枚;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中,我县运动员获金牌13枚、银牌1枚、铜牌6枚。

社会保障

  根据公安部门统计,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6.5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1.12‰,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长率4.13‰。

  全县劳动力资源人数47.5万人,经济活动人数40.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4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0593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90万元。

  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97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98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00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472,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00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达56.2万人,参合率98.4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2所,床位3250张。全县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6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22320人。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人数分别为2184人和62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23元,增长26%。

旅游文化

  和县古老而又神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了这片土地,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宋朝歌豪杜默、爱国诗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均是和县之骄傲。

人文艺术

  和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文化生活的需求。诸如:秧田里唱秧歌;山沟里唱山歌;闲歇时玩龙灯、打莲枪。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每逢过年过节、庙会、宗祠祭祖都要请比较正规的“倒七戏”前来助兴。这就是“倒七戏”商业化的开端。据实物考证,早在清朝末年,就有相当数量的“倒七戏”班社活跃在江淮之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和一些权贵、族群的歧视,“倒七戏”只能局限在“三小戏”(即三个演员一台小戏)的范围之内。但她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人民的喜爱。

  和县庐剧团是我县戏剧工作的主力军,创作的戏剧、小品曾多次在省、华东及全国获奖。近年来为配合县各项中心工作,编排了大量的文艺节目进行宣传演出,并长期深入农户、村头。每到一处都深受欢迎。2005年在沈巷镇丰圩行政村演出后,一位农民激动地说:“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戏送到我们村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还分别为南京雨花节、芜湖卷烟厂、巢湖大市场、和县华星公司、县供电局、县财政局等企事业单位作大型专场演出。据统计1997年以来和县庐剧团平均每年演出场次达160场,在全省剧团也属领先。和县庐剧团1991年、2000年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省委宣传部还授予“三反对、三下乡、一提倡活动”先进集体。

  和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和县文化底蕴丰厚,戏剧人才辈出。在新的征途上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